第一单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801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x

《第一单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x

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

“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

”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2、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封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4、韩非子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

A.封邦建国B.确立皇帝制度

C.置“三公”“九卿”D.全国郡县化

5、在中国古代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中,明清之际被学界冠以“启蒙思想家”的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

其积极意义在于()

A.以世卿世禄制解决科举制八股取士的弊端

B.以地方分权制约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权力

C.解决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下出现的利益纷争

D.仿效西方建立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的制度

6、“陛下”原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

群臣一般不能和皇帝直接对话,而要有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封建等级制的森严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7、《汉书?

翟方进传》载: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方法吏事,以儒雅缘饬法律,号为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之,奏事亡不当意。

……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方进不知所出。

上曰‘朕诚怪君,何持容容之计,将何以辅朕道群下?

而欲久蒙显尊之位,岂不难哉。

’方进即日自杀。

”材料表明()

A.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了威胁B.以才能的大小作为丞相任职的标准

C.丞相位高权重,但命运掌握在皇帝手中D.废除了丞相制度,解决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8、“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

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个特点()

A.皇位世袭B.皇帝独尊C.君权神授D.家天下

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属民B.更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10、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

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国”与“家”同治

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11、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

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丞相左右

12、《中国历史十五讲》说: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这一“政治制度”是指()

A.郡县制度B.皇帝制度C.行省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13、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

秦王赢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

他们都是为了()

A.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B.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

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4、《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最早体现这一举措的制度是(  )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B.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

C.唐实行三省六部制D.元朝在全国设置行省

15、法国著名学者雷奈?

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

“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实现了国家统一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

7、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

“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  )

A.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17、有清代学者在解释西周“府史”,“五史”等官职时说道:

“府史之史,今之所谓书吏是也;五史,则卿大夫为之,所掌图书记载命令法式之事,今之所谓内阁六科,翰林中书是也。

”这一言论主要体现出()

A.史官是中央决策的机要成员B.文书法典是古代行政的命脉

C.中国古代职官制度源远流长D.翰林中书源于周代史官等职

1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其直接因素是当时(  )

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B.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C.分封制转为郡县制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19、《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分别反映()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0、《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④郡制和县制都起源于秦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中最关键的步骤。

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

中央集权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明的沿承延绵的意义不可忽视。

——摘编自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引自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三同盟会最早会员之一的吴玉章回忆道:

“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

当时我的感觉是:

革命有希望,中国不会亡,要改变过去革命的办法。

……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

——摘自金冲及《生死关头:

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材料四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是哪个朝代?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意义何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歌词中“旧邦新造”的含义是什么?

为巩固其成果,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哪一部法律文献?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世界上的哪—历史大事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决定“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

走这条道路是要建立怎样的社会制度?

 

(4)简要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

 

22、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

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

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行政区划分为郡、县两级,以郡统县。

汉朝,把一些郡分封给诸侯王,称王国,欲以同姓诸王镇抚天下,拱卫中央。

汉初诸侯王掌握着王国的统治权,大的王国可以领有几个郡,景帝武帝以后,才规制一国只管一郡,并且撤销了诸侯王的统治权,王国的官吏也由朝廷直接派遣。

从此,郡和国在行政区划制度的实质上已无区别,不同的除了名称外,只是王国的赋税收入不归朝廷而归诸侯王享受。

西汉后期,全国有103个郡、国。

再说后期。

郡县之上又出现了一级行政区叫州。

汉武帝时,把全国百多个郡国分为13个刺史部以为监察区域。

东汉后期,为了镇压黄巾起义,在州部改置州牧,赋于该州军、政大权,位居郡太守之上,州才由监察区变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

鉴于汉末以来州刺史(州牧)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事实,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防止外重内轻,限制地方势力的膨胀,中央政权不断分州析郡,至南北朝末,州增加到300多个,郡增加到600多个。

一州平均只管二郡,一郡平均只管二三个县,一个州总共才五六个县,这样,三级制已无实际意义,徒增冗官冗费,于是隋文帝在开皇三年(583年)撤销了郡,实行州县两级制。

——孙衍铎《略谈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

材料二上表曰:

“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

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

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

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今存要去闲,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