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冰铜化学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7865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业标准《冰铜化学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行业标准《冰铜化学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行业标准《冰铜化学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行业标准《冰铜化学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行业标准《冰铜化学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业标准《冰铜化学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Word格式.docx

《行业标准《冰铜化学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业标准《冰铜化学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业标准《冰铜化学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Word格式.docx

按国家标准GB/T11086-1989《铜及铜合金术语》规定,未精炼铜包括冰铜,冰铜也叫铜锍,是铜矿熔炼过程中产出的重金属硫化物的共熔体。

主要由硫化亚铜和硫化亚铁互相熔解而成的,还熔解少量其它金属硫化物(Ni3S2\Co3S2\PbS\ZnS等)、氧化铁(FeO,Fe3O4)、贵金属(Au,Ag)、铂族金属及微量脉石成分。

它的含铜率在20%~70%之间,含硫率在15%~25%之间。

冰铜是熔炼炉的主要产物,是吹炼炉生产粗铜的重要原料,根据进口原料以及国内生产冰铜的产品质量要求,需要对其中铜、硫、铁、金、银等计价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检测,更需要对这重金属矿产品中有害元素铅、砷、镉、汞、氟含量进行测定。

铜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关联程度较高。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铜材生产、消费和国际贸易大国,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冰铜的生产和贸易在铜行业中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铜冶炼企业都在大量进行冰铜贸易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但缺乏一个全国统一的冰铜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

为了统一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检验过程及仲裁分析,满足市场行为,利于贸易结算,以促进中国铜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亟需制定冰铜化学分析方法的行业标准,对该物料中计价元素铜、金、银和影响工艺过程的杂质元素的测定分析方法制定尤为重要。

4主要工作过程

目前尚未发现国内外与本标准一致的检测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与标准,主要参考了《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有色金属分析》等,为该系列标准的编制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4.1在编制标准期间,首先,进行了相关信息和资料的搜集。

标准编制小组于2011年11月,先后调研了紫金矿业公司、大冶有色金属控股公司、北矿院、祥光铜业有限公司、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进行考察调研,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和资料,通过调研,基本掌握国内冰铜的生产和需求厂家的情况,应当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具体收集和分析的相关数据见附件。

4.2标准制订过程

4.2.12012年2月,填写冰铜化学分析方法行业标准建议书;

4.2.22012年6月,召开任务落实会。

4.2.32012年7月至10月,收集国内外相关标准及技术资料,准备样品,进行探索性试验。

4.2.42012年11月15日之前,完成方法试验报告和第一次草案稿的编写工作。

4.2.52013年3月15日之前,进行方法的验证试验和讨论稿征求意见工作。

4.2.62013年5月27日之前,将预审稿、研究报告、验证报告及意见汇总稿上交重标委同时再次发送到各参加单位。

4.2.72013年9月,在研究报告及验证报告的基础上,提出标准审定稿、标准编制说明等,并将研究报告、验证报告、标准审定稿、标准编制说明等(电子版)发送至稀土标委会秘书处。

4.3方法的条件实验与标准编制

按照测定元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溶样方法,考察共存元素之间的相互干扰情况以及方法的适用性,完成精密度与准确度数据统计。

4.4验证实验与数据分析

按照冰铜中各元素测定方法的不同,分析每一方法第一验证单位及第二验证单位与起草单位的数据,将数据汇总到数据汇总表中(具体数据见数据汇总表)。

通过数据分析,表明每一方法都是准确可靠的。

4.5反馈意见分析

在本标准起草和编制过程中,起草单位同国内多家冰铜生产、应用企业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在验证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将存在问题及时沟通并改进,顺利完成了方法的试验报告,形成了审定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本标准格式按照GB/T1.1-2009要求编写;

2本标准充分考虑了使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3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和保护供需双方的利益;

4有利于提高标准的适用性,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使标准在生产应用方面具有较强可操作性;

5由于本标准属于首次制定,没有任何相关标准可借鉴参考,加上国内矿产资源结构非常复杂等原因,给标准制定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为使制定的标准具有相对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在适用性、科学合理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起草小组人员收集、查询了大量信息,广泛征求行业内专家的意见。

6标准中主要内容确定

本标准按冰铜产品标准和冶炼工艺要求对冰铜中18个元素进行了测定方法及其测定范围提出了具体规定。

6.1制定冰铜中铜的分析方法

6.1.1方法原理:

试料经盐酸、硝硫酸分解后,用氨水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3.0-4.0,用氟化氢铵掩蔽铁,加入碘化钾与二价铜作用,析出的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6.1.2测定范围为20%-80%。

6.1.3条件实验

6.1.3.1溶解样品的选择。

6.1.3.2干扰元素的实验。

6.1.3.2.1氨水分离次数选择实验。

6.1.3.2.2干扰元素的实验。

6.1.3.3碘化钾用量选择实验。

6.1.3.4氟化氢铵用量的选择。

6.1.3.5精密度实验。

6.1.3.6标准回收实验。

6.2制定冰铜中金银的分析方法

该部分有两个方法:

火试金法测定金银、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银。

分析方法从测定范围、方法提要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试验报告从条件实验、回收率、精密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6.3制定冰铜中硫的分析方法

燃烧滴定法测定硫、重量法测定硫。

6.4制定冰铜中铋的分析方法

该部分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铋。

6.5制定冰铜中氟的分析方法

该部分为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

6.6制定冰铜中铅的分析方法

EDTA滴定法测定铅、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

6.7制定冰铜中镉的分析方法

该部分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

6.8制定冰铜中砷的分析方法

该部分有三个方法:

原子荧光法测定砷、二乙氨基甲酸银光度法测定砷、溴酸钾滴定法测定砷。

6.9制定冰铜中铁的分析方法

6.9.1方法原理:

试料用盐酸、硝硫混酸分解,用氨水沉淀铁与基体铜分离,在盐酸介质中,用氯化亚锡还原大部分铁,剩下少量铁以钨酸钠作指示剂,用三氯化钛还原,加入硫磷混酸,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6.9.2测定范围:

10%~50%

6.9.3条件实验

6.9.3.1氯化亚锡还原酸度对测定的影响试验

6.9.3.2氯化亚锡还原体积对测定的影响试验

6.9.3.3氯化亚锡还原温度对测定的影响试验

6.9.3.4硫磷混酸用量对测定的影响试验

6.9.3.5钨酸钠用量对测定的影响试验

6.9.3.6共存元素干扰试验

6.9.3.7精密度实验。

6.9.3.8标准回收实验。

6.10制定冰铜中二氧化硅的分析方法

6.10.1方法原理:

试料用碱熔融,用热水浸取酸化后,在强酸性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和氟化钾与硅酸根离子形成氟硅酸钾沉淀,氟硅酸钾在热水中水解,析出等物质量的氢氟酸,以酚酞作指示剂,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体积计算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

6.10.2测定范围:

2.00%~20.00%

6.10.3条件实验

6.10.3.1沉淀溶液体积的试验

6.10.3.2硝酸加入量的选择

6.10.3.3氟化钾加入量试验

6.10.3.4氯化钾加入量试验

6.10.3.5静置时间的试验

6.10.3.6滤纸的选择

6.10.3.7氯化钾-乙醇溶液加入量试验

6.10.3.8酒石酸钾钠溶液加入量试验

6.10.3.9干扰离子的试验

6.10.3.10氢氧化钾加入量的试验

6.10.3.11过氧化钠加入量的试验

6.10.3.12熔融时间的选择

6.10.3.13精密度实验。

6.10.3.14标准回收实验。

6.11制定冰铜中镍的分析方法

该部分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镍。

6.12制定冰铜中三氧化铝的分析方法

该部分为铬天青S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铝。

6.13制定冰铜中氧化镁的分析方法

该部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镁。

6.14制定冰铜中锌的分析方法

EDTA滴定法测定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锌。

6.15制定冰铜中锑的分析方法

该部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锑。

6.16制定冰铜中汞的分析方法

该部分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

6.17制定冰铜中杂质联测的分析方法

该部分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铅锌镍铋砷锑钙镁镉钴。

6.18制定冰铜中钴的分析方法

该部分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钴。

三、标准水平分析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起草单位对国际、国内标准进行了广泛的查阅和调研,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到有关冰铜中各元素检测的标准分析方法,本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且是首次制定,该标准分析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方法容易掌握等特点。

本标准结合了国内冰铜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冰铜产品的要求,将为我国冰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标准水平为国际先进水平。

四、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满足现行国家法规的要求,可适用于《冰铜》产品中元素的测定,其测定范围合理,准确度和精密度完全满足《冰铜》国家产品标准技术要求,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标准文本内容表述合理,格式规范。

五、重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六、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建议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实施。

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十、预期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冰铜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对冰铜产品的需求也愈来愈多。

本标准的制定,将推动冰铜生产企业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号召,开展科学节能管理,共享节能技术。

同时,它将为冰铜生产厂家提供最基本的能耗技术依据,在本标准的基础之上促使生产方正确使用原材料、设备,合理调整或选择生产工艺,达到行业节能的目的。

 

《冰铜化学分析方法》编制组

2013.9

附件:

相关单位冰铜相关数据表

表一大冶有限公司

分析元素

含量范围%

现分析方法

拟分析方法

Cu

20.0~80.0

碘量法

Au

1~15g/t

火试金

Ag

60~3700g/t

S

13~26

燃烧滴定法

Fe

24~49

重铬酸钾滴定法

SiO2

0.9~23

氟硅酸钾滴定法

Al2O3

0.3~2.2

ICP法

铬天青S胶束增溶光度法

Pb

0.4~4

Zn

0.6~1.3

Ni

0.03~0.6

Bi

0.01~0.2

As

0.19~4.1

Sb

0.08~1.2

MgO

0.04~6

Cd

Hg

冷原子吸收法

F

0.004~0.05

离子选择电极法

ICP:

PbZnNiBiAsSbMgOCd

表二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含量范围

10--80%

x--x0g/t

火试金重量法

x0--x000g/t

火焰AAS法

重量法

EDTA滴定法

火焰AAS法、EDTA滴定法

冷AAS法

ICP-AES

表三祥光铜业有限公司中心化验室

60-75

碘量法定值,X荧光光谱法

碘量法或者X荧光法

0.5-50g/t

20-1000g/t

19-23

燃烧法定值,X荧光光谱法。

燃烧法或者高频红外燃烧吸收法。

5-15

X荧光法,碘量法、重铬酸钾容量法

碘量法(铜铁连测)

0.01-0.3

X荧光法,硅钼蓝比色法

硅钼蓝比色法

0.01-0.2

X荧光法,ICP光谱法

ICP光谱法

0.02-0.5

X荧光光谱法,ICP光谱法

0.001-0.3

0.05-0.3

0.01-0.1

0.01-0.05

原子吸收、ICP光谱法

0.005-0.05

原子吸收,ICP光谱法

不测

原子荧光法

范围同上

经常测定

建议采用

表四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30~50

燃烧中和法

原子吸收和滴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

原子荧光

离子选择电极

表五北矿院

元素

大致含量范围,%

建议方法

15.0~72.0

Au,g/t

0.2~23.0

火试金法

Ag,g/t

34~1800

16.0~24.0

燃烧-中和法

0.03~14.00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EDTA滴定法

0.01~2.00

原子吸收光谱法

0.01~1.00

0.01~0.30

DDTC-Ag分光光度法和滴定法

0.1~7.0

0.0005~0.01

Pb、Ni、Sb、Bi、As、Zn等多元素测定

 

ICP-AES法

表六紫金矿业

50~65

碘量法X-荧光

火试金-重量法炭吸附-原子吸收法

火试金-重量法原子吸收法

20~24

燃烧-滴定法

燃烧-重量法

10~20

二氯化锡-三氯化钛-重铬酸钾容量法

0.1~0.2

原子吸收法ICP法

0.3~0.8

0.01~0.06

0.04~0.08

ICP法

0.01~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