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785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docx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

专题二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2

专题三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及思想解放运动……………………………………………3

专题四中外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或变革…………………………………7

专题五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及科技成就………………………………………………10

专题六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14

专题七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17

专题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探索和抗争………………………………18

专题九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重要会议………………………………………………20

专题十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21

专题十一20世纪的战争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22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24

专题十三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南京、北京地方史……………………………………………25

 

专题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2.发展历程:

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西汉巩固:

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明清达到顶峰(衰落):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3.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评价:

(一)双重作用。

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如:

秦朝、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如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

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又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如元朝的民族融合。

消极作用:

①专制容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如秦朝暴政。

②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束缚了文化的发展。

如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文字狱”。

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如明清时期。

(二)不同阶段作用不同:

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后期,主要是消极作用。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史上,秦、汉、明、清统治者为了加强君权,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产生了怎样影响?

①措施:

秦朝:

“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

实行八股取士;清朝:

制造大批“文字狱”。

②影响:

钳制了思想,束缚了文化的发展;不过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虽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也扩大了儒学,使儒学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与儒学的发展。

 

专题二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前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由汉、蒙古、回、藏等56个民族组成。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历史,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

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其中分裂时间仅700年左右。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大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分裂只是短暂的、相对的、次要的,统一是主要的趋势。

一.秦朝建立,秦始皇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使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军事上,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地区、修筑灵渠等,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生产发展。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中国之制的开始

二.汉朝初步发展。

汉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初步发展。

汉武帝时,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使西北边郡安定;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密切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加强对西域的管辖,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拓了汉朝的疆域。

汉武帝的大一统使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统一、稳定和巩固。

中国之境的开始

三.隋唐时期繁荣:

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发展时期。

隋朝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完成全国统一;唐朝时,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和谐。

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为一家”,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四.元朝新发展: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上,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疆域空前,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政府设立彭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唐朝以来的民族迁徙、融合,到元朝时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时,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

五.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疆域空前;对外关系上,为了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安全与领土的完整,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民族关系上,加强对边境及少数民族地区管辖,如在西藏,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并形成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新疆:

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驻军。

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

【知识拓展】

★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加强对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

1、和亲:

①西汉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②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中期,唐朝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

作用:

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战争:

①秦朝:

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统南疆,兴修灵渠。

②汉朝:

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使西北边郡得到安定;

③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

④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结果辽宋议和(澶渊之盟),夏宋议和,民族政权并立。

⑤清朝时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影响:

一方面,促进民族融合,促使和平局面的到来。

另一方面,破坏了经济,给人民增加了负担。

3、册封

①唐朝:

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六诏首领;

②清朝:

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规定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作用:

有效的强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4、设置机构(官职)

①西汉,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②元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和琉球的管辖。

③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④乾隆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维护了祖国统一。

⑤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

1884年,清政府设台湾行省。

作用:

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高潮: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年以来,五胡内迁,与汉族杂居,北方黄河流域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2、辽宋夏金元时期:

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并立,推动了民族融合;元朝统一,推动了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

元朝时,许多汉族人到边疆,同边疆各族共同开发边疆地区;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较早进入中原契丹、女真等族,已经汉化;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民族融合是历史上进步的和经常的现象,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前提。

也是中华民族逐步形成的过程。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

②清朝顺治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规定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务;③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西汉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隶属中央;东汉的班超经营西域;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②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后,设置伊犁将军;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③1955年设立新疆自治区。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③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④明朝时,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⑤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均在国际法上明确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签署投降书,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台湾与大陆之间曾出现哪几次分离?

三次分离有何不同?

(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答:

古代:

①荷兰殖民者霸占台湾;(回归: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

近代以来:

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③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叛逃、盘踞台湾,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的由来:

答:

1949年,从祖国大陆败退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盘据台湾;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至今。

★阻扰祖国统一的因素:

答:

岛内“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破坏干涉。

★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原则、方针是什么?

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武力解放台湾,其理由是什么?

答: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是主权范围内的事情,我国有权采取一切手段捍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不放弃武力,主要是针对台湾独立和外国干涉而言。

★说说完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台独注定失败;(3)《反分裂国家法》为台湾回归奠定了法律保障;(4)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5)我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6)香港、澳门回归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