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五年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7112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4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茂名市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茂名市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茂名市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茂名市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茂名市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五年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茂名市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五年文档格式.docx

《茂名市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五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茂名市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五年文档格式.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茂名市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五年文档格式.docx

主导产业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652亿元增至1050亿元,年均增速10.0%;

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翻一番。

——建成各类产业集群32个,其中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的9个,超50亿元的15个,超10亿元的8个。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15年的900家增至1300家,平均每年增加80家,其中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骨干企业增至22家,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全省大型骨干企业增至8家。

——力争建成年产值超1000亿产业园1个,超300亿产业园2个。

二、着力培育壮大六大主导产业

(一)着力拓展石油化工产业链。

1.发展目标。

建成“2500万吨炼油+130万吨乙烯”全国最大炼化产业基地、国际级的石化基地。

新建芳烃、苯乙烯、环氧丙烷等龙头项目,带动石化后加工产业跃上新台阶,滨海新区港口化工储运重大项目基本建成投产。

到2020年,石油化工产业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197亿元增至1600亿元,年均增长6.0%;

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从348亿元增至480亿元,年均增长6.6%。

形成地方与央企共建共享、后加工产业均衡发展、抗周期波动风险能力突出的石化产业新业态。

2.工作任务。

一是挖潜力,巩固炼化全国龙头地位。

茂名石化公司通过更新改造以大代小,炼油综合加工能力提高到2500万吨/年,通过原料及产品结构优化,乙烯产能提高到130万吨/年,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年,配套新建、扩建40万吨/年苯乙烯、30万吨/年环氧丙烷、60万吨/年芳烃、20万吨/年MTBE等项目;

临港工业区建成300万吨LNG、原油、成品油、甲醇等化工码头及罐区。

(茂名石化公司,滨海新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局负责)

二是补短板,拉长石化加工产业链。

高新区作为石化后加工和新材料化工产业的主要载体,要利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和中德合作建设中德精细化工园区的契机,在现有环氧乙烷、碳四五九、油品深加工及塑料加工的基础上,争取在2020年前形成2-3个规上产值规模超50亿元的石化后加工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十强乙烯化工产业园区,石化后加工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滨海新区要依托深水大港的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化工产业,强化“招大商、引大资”工作,提前做好配套项目规划及工业用地规划,并按计划推进相关码头设施的建设,年增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茂南区石化产业园区要大力承接炼油产品后加工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炼油厂的原料和项目对接,开展全国性的专业招商,把茂南石化工业区建成华南地区重要的炼化下游产品加工产业区,到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茂南区要在现有骨干企业基础上,大力发展塑料管材管件加工,到2020年,形成规上工业总产值超50亿元的塑料加工产业集群。

(市发展改革局,茂南区政府、滨海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茂名石化公司负责)

(二)着力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重点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20亿元以上规模的县域产业集群10个以上,产业集聚区15个以上;

全面提升优势农海产品的加工规模和附加值,扶持独特产品创出国内外名牌,完善大宗农海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的产业服务网络,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城镇化人口就业水平。

到2020年,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从311亿元增至500亿元,年均增长10.0%;

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从83亿元增至160亿元,年均增长14.2%。

一是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水海产品加工集聚。

设立罗非鱼加工产业集聚区,在集聚区内建设罗非鱼交易集散中心,鼓励扶持骨干企业培育自主品牌,自主出口,提高副产品在蛋白提取和饲料加工方面的综合利用水平,形成完整的罗非鱼加工产业链,期末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加工出口基地。

滨海新区、电白区利用博贺港海产资源优势,引导现有零散海产品加工企业向港口集中发展,通过专业化和精细化生产提高急冻保鲜、干货、即食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及项目投入,积极发展海产品深加工生物工程,形成广东最大的“渔港+产业”的海产品加工基地,期末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

(茂南区、电白区、高州市、化州市政府,滨海新区管委会、市海洋渔业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二是以壮大规模为重点,加快打造全国最大的香精产业集聚。

电白重点建设香精加工专业镇,加强纳税服务,引导企业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负担,吸引一批烟用香精企业回归集聚,加大科研投入扩大食用香精生产,形成年规上工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的全国最大的香精生产基地。

(电白区政府,市农业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

三是以农产品资源为支撑,加快发展水果、饲料、林产品、粮油加工产业集群。

在水果主产区设立水果加工集聚区,培育干果、饮料、罐头、果酒产业集群,荔枝、龙眼干果、红薯、百香果、山楂饮料、荔枝酒等产品创立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品牌。

到2020年,水果深加工产业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同时扩大现有干果加工规模,带动休闲食品、旅游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规模150亿元以上的包装食品产业集群。

提高环保水平,因地制宜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禽畜饲料、林产品加工及粮油加工。

(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各区、县级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三)着力做大矿产资源加工产业。

发挥矿产资源优势,按照“整合资源、总量控制、保护环境、做大产业”的总体思路,全面清理整合矿产开发加工企业,打造大型企业集团。

加强创新,提高资源开采和资源加工率,注重生态保护,将矿产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至2020年,全市矿产资源加工产业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44亿元增至450亿元,年均增长13.0%;

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从84亿元增至140亿元,年均增长10.8%。

一是有序开发高岭土。

按照“绿色开采、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编制并实施茂名盆地高岭土开发利用与保护专项规划。

引导现有高岭土企业及矿山通过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组建大型高岭土产业集团,实现有序成片开采、资源综合利用及地质环境保护;

规划建设茂名市高岭土(高新)产业园,引导产业集约发展。

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及增加品种,大力开发改性高岭土及相关产品,占领全国国产造纸高岭土80%以上份额,形成茂名价格及可与进口产品抗衡的名优产品;

充分利用洗选石英砂和剥离土开发新型建材,形成完整的高岭土产业链,建成年产量达到500万吨,规上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全国最大造纸高岭土生产基地。

(市国资委,茂南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局负责)

二是发展壮大石材、碳酸钙、玉石加工产业。

发挥我市石材质优量大的资源优势,提高加工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增加终端产品的比例,培育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渠道,形成饰面花岗石产业集群。

重点建设信宜石材工业园及石材交易市场,使粤西石材交易中心向茂名转移,形成产业配套完善的石材加工流通产业,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

依托化州文楼、中垌等地资源优势,加快碳酸钙深加工项目建设。

做好化州重质碳酸钙产业园区规划,配套完善交易市场、技术研发、配套产品、商贸与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打造我市碳酸钙产业集群。

到2020年,我市碳酸钙系列产品年产量达到300万吨以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60亿元以上。

下游产业重点推进化州海螺水泥项目建设。

提高南玉矿产探矿开采能力,突破南玉工艺产业的原料制约,集中资源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建设南玉检测中心,提高产品的艺术品位,实现南玉工艺品规范化和差异化生产,产业规模达到20亿元以上。

(信宜市政府、化州市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工商局负责)

三是提升优势矿产资源开发水平。

坚持开发与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逐步提高优势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采选水平和开发规模。

采用集中布点、集约发展的模式,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扩大信宜金矿、铁矿、锡矿、电白稀土、石英、化州钛铁矿的开采及深加工规模。

(电白区政府、信宜市政府、化州市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负责)

(四)着力提升特色轻工纺织产业。

以优化结构、提档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推动皮革劳保手套、皮鞋制造、竹器编织、电子电器、制衣及毛纺织业等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珠宝及奢侈品加工业,促进我市特色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整体升级,着力打造特色轻工纺织业整体品牌。

到2020年,特色轻工纺织产业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50亿元增至450亿元,年均增长12.5%,其中,皮革(皮鞋)劳保手套业100亿元,竹器编织业20亿元,电子电器业30亿元,制衣及毛纺织业50亿元,珠宝及奢侈品加工业100亿元;

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从88亿元增至170亿元,年均增长14.1%。

一是力促皮革产业改造升级。

加快皮革劳保手套产业污染治理,确保“三废”排放达标。

引导制革行业向园区集聚。

推动高州市皮革交易中心建设,建成省内最大的皮革展示中心。

鼓励组建企业集团,形成工贸结合的龙头企业。

鼓励自主创新、自创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将高州皮革制品产业培育成国内具有行业引领带动作用的皮革制品生态产业链,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

承接珠三角皮鞋业转移,重点建设电白国际皮鞋城,引导企业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发展,扶持骨干企业培育国内名牌及著名商标,提高皮鞋产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20亿元以上。

(电白区政府、高州市政府,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商务局、茂名海关、茂名检验检疫局负责)

二是全面拓展竹器编织市场。

以专业镇为依托建设信宜竹器编织产业集群及竹编工艺创新中心,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主体,组建大型加工、出口工贸集团,培育统一品牌,引入专业设计机构提升产品档次,在现有消耗型产品基础上开发工艺型产品,自主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优化产品出口商检、通关、退税等服务,营造产业发展有利环境。

到2020年,形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

(信宜市政府,市商务局、茂名海关、茂名检验检疫局、市国税局负责)

三是壮大电子电器产业集群。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电白家用电器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形成规上工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0亿元的家电产业集群。

发挥信宜全国最大限温产品生产基地的优势,与国内知名家电企业全面合作,引进一批产销一体化项目,加大科研投入和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拉长和完善温控产业链,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温控元器件生产中心,到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亿元。

(电白区政府、信宜市政府负责)

四是助力服装纺织行业转型升级。

在扩大信宜毛纺、棉纺和电白、高州毛织产业的基础上,引进服装饰品、辅助材料生产企业和产品设计推广机构,拓展出口渠道,打造纺织、服装生产出口的完整产业链和珠三角地区服装产业转移承接地,到2020年,纺织服装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5亿美元以上。

(电白区政府、高州市政府、信宜市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茂名国税局、茂名海关、茂名检验检疫局负责)

五是培育珠宝玉石加工产业。

依托电白六韬珠宝产业园和信宜中宝南玉产业园,引入集群式综合体的产业集约模式,建设集珠宝玉石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珠宝玉石加工产业园区,兼容贵金属饰品加工,打造广东国际珠宝黄金时尚之都,至2020年,珠宝玉石加工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电白区政府、信宜市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

(五)着力培育发展医药与健康产业。

利用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健康服务产业。

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

到2020年,医药与健康产业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从33亿元增至100亿元,年均增长24.8%;

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从11亿元增至30亿元,年均增长22.2%。

一是提高南药加工水平,把优势资源转变为优势产品。

采取“公司+农户+科研+市场”的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国内知名中成药生产企业及科研机构,完善南药产品结构,科学规划种植面积,集中农产资源,保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切实把优势南药产品做强做大。

重点扩大化橘红、沉香、桂圆、南肉桂、益智、何首乌、八角、石斛、巴戟、田七等名优南药的种植面积和加工规模,建成全国最大的橘红、沉香、桂圆生产加工基地及全省重要的南药生产基地。

(市农业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电白区政府、信宜市政府、化州市政府负责)

二是大力发展医药生产,建设健康产业集聚区。

重点支持茂名高新区在市民片区建设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园,引导全市相关医药企业及其支撑机构进驻园区,形成健康产业集群。

在完善环保设施配套的基础上,与广药集团等大型药企合作生产化学药。

依托丰富的石化资源,开发生产各种化妆品,扶持发展一次性医疗器械。

利用海产品资源开发以海洋功能食品为主的保健食品。

利用罗非鱼加工副产品开发明胶和胶原蛋白。

开发支持发展疗养休闲、康复调理、养老服务等健康服务机构。

提升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办学规模和水平,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高新区管委会、市卫生计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六)着力培育金属加工及先进装备制造业。

吸引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不锈钢型材、铝型材、铸铁制品等金属制品业。

同时,抓住我省加快发展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时机,高新区、博贺新港区布局发展石化装备、海工设备、特种船舶、智能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

到2020年,全市金属加工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年产值从127亿元增至200亿元,年均增长9.5%;

实现年增加值从38亿元增至70亿元,年均增长13.0%。

一是壮大不锈钢制造业。

规划建设市级不锈钢金属表层处理中心、检测中心、研发中心等平台。

树立品牌意识,支持企业创建品牌,力争到2020年全市省级不锈钢品牌产品4-5个。

重点建设高州工业园金属制品加工集聚区、化州不锈钢加工产业集聚区,重点扶持现有骨干企业技改创新,由不锈钢板和管材延伸至不锈钢原料生产、不锈钢日用品、工业建筑业不锈钢产品、不锈钢精密仪器生产等领域。

到2020年,不锈钢制造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高州市政府、化州市政府,市发展改革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工商局负责)

二是培育新型铸铁制品业。

完善高州铸铁制品加工基地建设,利用高州创建铸造公司为省内唯一短流程工艺生产铸造用铁生产企业优势,加大招商,引进国内先进的铸造加工技术,鼓励企业生产优质近终成形和近净成形铸件,大力发展铸件机械加工。

到2020年,新型铸铁制造产业年规上工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超2亿美元。

(高州市政府,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

三是建设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

支持高新区瞄准世界装备制造500强企业和全国知名石化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引进投资项目,推动重大石化加工设备研发生产项目落户,引进智能装备生产企业。

引导现有装备制造企业向规模大型化、品种多元化、技术高端化、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支持博贺新港区重点引进大型海洋工程总装企业入驻,重点发展海工装备、特种船舶制(修)造、渔船制造、船舶维修等装备制造产业,实现本地区海洋装备技术的新突破。

到2020年,重点打造2-3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引进3个以上投资额超5亿元的海工装备项目,先进装备制造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超50亿元。

(滨海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三、强化七大主要抓手

(一)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实施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

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改技术、改工艺、改设备、改产品、改管理等方式,实施全方位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全力支持骨干企业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和清洁生产,2020年,规上企业100%完成技术改造。

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达到50万元/人以上。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

二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建立市县联动、部门协同,财税、法律、知识产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同参与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力量。

(市科技局,各区、县级市政府,滨海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三是加快“两化”融合发展。

鼓励劳动密集型中小微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支持主导产业企业加快智能装备、机器人等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效益。

打造一批智能示范车间、智能示范工厂,建立智能制造示范模式。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

(二)以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为抓手,夯实工业载体基础。

一是推进园区扩能增效。

推动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

大力支持茂名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高新区作为省级示范园,重点建设西南片区、北片区和市民片区。

加快建设博贺临港工业区,配套建设化工码头、通用码头、煤电码头、矿石码头、LNG码头。

强力推进省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集聚。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各区、县级市政府,滨海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二是创新园区管理体制。

将园区作为特殊的经济区域单位,理顺财政管理体制,赋予相应管理权限。

科学设置园区管理机构,健全服务体系,园区事务在园区办结。

推动省级园区申报产业集聚,建设“一园多区”,用足用好上级优惠政策打造各具特色、分工明确、定位准确的功能片区。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区、县级市政府,滨海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三是创新园区开发模式。

积极探索园区市场化开发、企业化管理新模式,以高新区国信创谷、电白区六韬珠宝、重庆曙光等园中园为示范,打造产业园综合体。

建立全市产业园区合作机制,协调各园区之间的产业、人才、信息的合作,建立健全园区共建项目利益分享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提升园区专业化水平。

(三)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驱动主导产业提速。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建立主导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库,按照“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思路,实行分级动态监测管理。

对投资超亿元的重点项目,加强调度协调,开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和建立“领导责任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对项目的前期准备、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协调和跟踪服务,着力协调解决项目审批、用地、资金、用工、用电等问题。

(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政管办负责)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质项目,积极谋划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完整产业链的项目。

重点开展组团招商、专业化招商、定向招商,吸引实力型企业落户。

滨海新区、高新区面向世界500强企业对接定向招商。

县域园区面向国内业内百强企业定向招商。

全市每年策划储备主导产业招商项目100个以上,建立完善项目库和目标企业信息库。

(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各区、县级市政府、滨海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四)以扶持骨干企业为抓手,增强投资主体实力。

一是跟踪服务。

坚持一企一案,一业一策,壮大骨干企业。

把在我市境内登记注册并依法经营、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列为我市骨干企业培育对象,年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列为省大型骨干企业培育对象。

各区、县级市培育壮大2-3家行业龙头企业。

2020年,力争市骨干企业达到22家,进入广东省大型骨干企业目录企业8家。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

二是分级扶持。

实施重点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完善市、县领导挂点帮扶重点企业制度。

对达到或预期2020年达到年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10亿元、1亿元的企业实行分级扶持。

市级重点扶持100亿元以上企业,县级及三大平台重点扶持10亿元以上企业,镇级重点扶持1亿元以上企业,着力培育发展后备力量,加快骨干企业发展。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各区、县级市政府,滨海新区、高新区、水东湾新城管委会)

(五)以壮大产业集群为抓手,整合优势资源。

一是整合资源实现产业要素集中。

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产业发展规律和各地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历史文化环境等状况,加大资源整合,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上规模的产业集群格局。

进一步优化整合电白、化州水海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高州、化州金属材料加工产业集群,高州、信宜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高州、电白的水果加工产业集群等,电白、信宜的家电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值、税收、就业均在粤西排位领先的产业集群。

(各区、县级市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

二是发挥优势培育特色集群产业。

充分依托利用我市资源、区位、劳动力、技术等优势,壮大石油化工、高岭土深加工、农海产品深加工、金属材料加工等传统产业集群,培育信息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业间融合和紧密度。

大力推进“反哺工程”、“茂商回归工程”等,着重以我市主导产业现状和产业规划定向招商。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各区、县级市政府,滨海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

(六)以建设服务平台为抓手,推动业态创新。

一是拓宽融资平台。

发展壮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引入贷款保险、融资再担保以及财政专项资金贷款补偿等金融业务,降低企业贷款门槛及增加贷款规模;

各区、县级市通过整合和盘活国有资产组建国有资产经营投资主体,通过债权投资、股权投资、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多渠道引入银行资金、民间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