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晨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6832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晨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晨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晨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晨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晨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晨读文档格式.docx

《语文晨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晨读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晨读文档格式.docx

它能使我在懦弱时变得勇敢,骄矜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了,所以我称它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

人不就这么一辈子吗?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辈子,春发、夏荣、秋收、冬藏,看来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暂的一辈子。

每当我为俗务劳形的时刻,想起那七个字,便想起李白《春夜宴桃李园记》中“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句子,而在哀时光之须臾,感万物之行休中,把周遭的俗事抛开,将眼前的争逐看淡。

我常想世间的劳苦愁烦、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不能消受的,不也驮过这几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吗?

若是如此,又有什么好解不开的呢?

短短数十寒暑,刚起跑便到达终点的一辈子;

今天过去,明天还不知道属于不属于自己的一辈子;

此刻过去便再也追不回的一辈子;

白了的发再难黑起来,脱了的牙(永久齿)便再难生出来,错了的事便已经错了,伤了的心便再难康复的一辈子;

一个不容我们从头再活一次,即使再往回过一天、过一分、过一秒的一辈子。

想到这儿,我便不得不随东坡而叹: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便不得不随陈子昂而哭: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便不得不努力抓住眼前的每一刻,每一瞬,以我渺小的生命,有限的时间,多看看这美好的世界,多留些生命的足迹。

人就这么一辈子,你可以积极地把握它;

也可以淡然地面对它。

看不开时想想它,以求释然吧!

精神颓废时想想它,以求振作吧!

愤怒时想想它,以求平息吧!

不满时想想它,以求感恩吧!

因为不管怎么样,你总很幸运地拥有这一辈子,你总不能白来这一遭啊!

五 作文素材(立志篇 名句二)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者取决于此。

(卡耐基) 

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芽。

(英格利希) 

抱负永远是一种欢乐,是一种如地产一般可靠的财产。

(罗伯特·

史蒂文生)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半星。

(勃朗宁) 

壮志与热情是伟业的辅冀。

(歌德)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

(巴斯德)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

(列宁) 

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 

无目标而生活,犹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拉斯金)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即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拉罗什夫科)

有所敬畏●周国平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

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

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取决于个人的某种神秘体验,这是勉强不得的。

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

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

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

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

不论他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他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失败。

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是从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

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

只要不受惩罚,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

这样的人尽管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

结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

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

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摘自《追求》)

五 作文素材(1.立志篇之一 序言)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有的人却能一奋骥足。

因为志气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有坚定信仰和志气的人,他认为人生的全意义就在于为自己的志向作出不懈的努力。

一些有志青年在别人叹气、泄气、游荡宴乐的时候,却收获着耕耘的硕果:

上海青年潘德明用七年时间徒步环球旅行;

炊事员曹家彬当上了空军学院的英语教师。

通过刻苦自学而成为发明家、企业家、科学家的又何尝少啊!

可谓:

“有志者,事竟成。

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练一个人的品格,激励一个人的斗志,增强一个人的能力。

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

所以,每个想为国作出贡献的人,必须有一个坚定的志向。

生与死●刘墉

生与死有什么不同呢?

当我们被生下来的时候,高兴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的父母、亲人;

当我们死了之后,痛苦的也不是自己,而是我们的子女、亲属。

我们不为生而高兴,因为那时不知道高兴;

我们不为死而痛哭,因为死后已没有感觉。

我们无法为生发言,因为发言时我们已被生了下来,无论被生在富裕或贫*的家庭,被生为白、黄或棕、黑的种族,我们都没有资格决定;

我们也无法为死流泪,因为再抗议,还是要死,不论是圣贤愚劣、伟人凡夫,我们总得交出自己的生命。

我们以自己的啼声开始了旅程,又在亲友的哭声中结束了人生,我们离开了母体而生,又离开了世界而死,我们被一把推上人生的舞台,又被一把扯了下去。

似乎生与死这两件人生最大的事,我们一点干涉的权利都没有。

幸而在这当中,我们还能有些作为,使自己平凡地生,却能伟大地死;

在母亲一人的阵痛中坠地,却能在千万人的哀恸中辞世。

五 作文素材(立志篇 事例一)

“立志”在人间

中国俗语中也有大量歌颂立志的警句,如“有志者事竟成”;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长”;

“人穷不可志短”;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这些自然都是催人奋进的名言隽语,永远值得我们回味,并以之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至于文人骚客,歌颂立志的诗歌更是不可胜数。

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陶渊明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李世明的“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白居易的“怜君头早白,其志竟不衰”,杜甫的“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陆游的“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猛犹能作鬼雄”,苏轼的“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夏于将倾”等等,这些诗文为中华民族儿女树立凌支壮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马克思的伟大目标

1835年8月,马克思就要在特利尔中学毕业了。

毕业前夕,班里的同学都在谈择业的问题。

有的想当官,有的想经商,有的愿意做医生,有的却爱上了神甫。

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中却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

他在文章结尾部分写道:

“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老师为这篇闪耀着伟大思想火光的论文大为惊叹,在毕业证书上写下“思想丰富,理解深刻”的评语。

马克思循着“寻找人类幸福”的伟大指针最终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赠刘景文:

刘景文,名季孙,字景文,苏轼的好朋友。

擎雨盖:

挡住雨水的盖子。

擎,托住。

鉴赏指引: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①。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②,畲田得雨肥③。

渊明谁送酒④?

残菊绕墙飞。

[注]①竹扉:

竹子做的门。

②远岫:

远处的峰峦。

③畲田:

开垦过三年的田。

④渊明:

陶潜,陶渊明。

余靖,生平不详。

余靖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官。

此诗大约是他晚年所作,有陶潜、王维田园诗的遗韵,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孤独惆怅之情。

首联描绘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

颔、颈两联是诗人近看远眺的秋天景色。

末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孤独惆怅的心情。

全诗采用由近及远、从景到情的写法,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赠从弟①三首选一

刘桢

亭亭山上松,②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④松柏本有性。

【注释】①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②亭亭:

高貌。

③瑟瑟:

风声。

 ④罹:

遭受。

凝寒:

严寒。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行 

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

①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人。

他和白居易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时称“元白”,但其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远不及白居易。

有《元氏长庆集》。

②行宫:

皇帝外出居住的地方。

③玄宗:

即唐玄宗李隆基。

在这首小诗中,诗人以精练、含蓄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废置行宫寂寞、荒凉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沉、凝重的盛衰之感。

第一句正面描写了古行宫的荒凉、衰败。

“寥落”二字概括了行宫冷落、萧条的总体气氛。

“古”字点明时间的久远。

第二句通过红花,反衬行宫的凄凉。

三、四句在前边写景的基础上,来描写人物。

描写了老宫女们闲来无事,坐说玄宗旧事的情景。

“白头宫女在”的“在”字,反衬出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已不复存在的事实。

“说玄宗”三字用得极为含蓄,促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

1、冬至:

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2、驿: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途歇息的地方。

3、远行人:

指诗人自己。

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著称,其意境也多显露。

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以直率质朴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邯郸客店里孤独过节的情形,抒写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足见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

月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鄜(fū)州:

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眷属寄居在鄜州羌村。

闺中:

闺中之人,指杜甫妻子。

②未解忆长安:

这句兼有双层意思,一是指小儿女无知,还不懂得怀念在长安的父亲;

二是小儿女不理解母亲看月思亲的内心活动。

③香雾:

因月夜久立,夜雾降落在带有香气的发鬟上,所以称“香雾”。

云雾:

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式。

清辉:

指月光。

玉臂:

如玉一般洁白的手臂。

这两句是杜甫设想妻子长久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

④虚幌:

挂起的帷幔。

虚,空。

这句是说,帷幔空悬,亲人远在长安。

双照:

指月光照着妻子和自己。

这两句说,什么时候我和你倚着帷幔看月,那时你我都不用因分居异地看月相思而流泪不止了。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入蜀,肃宗李亨即位于灵武。

杜甫把家眷寄居在鄜州,只身前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掳到长安。

由于杜甫当时位卑名微,没有被拘禁,这首诗就是这年八月在长安所作。

诗中写在秋天的月夜里,深切思念家人,但不从正面着笔,而是从侧面写妻子在月下思念自己,泪流不止的情态。

这样写,能很好地表达诗人思家的深厚感情,表现了诗人的匠心。

颔联以儿女年幼无知,“未解忆长安”来烘托妻子的“独看”。

颈联设想妻子月下久立的情景,进一步映衬妻子思念自己的深情,也是诗人从侧面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

末联是希望之辞。

全诗表达情意曲折有致,构思新颖,用词精工。

望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①岳:

高大的山,这里指泰山。

在今山东省泰安县。

望岳,近泰山而望,没有登山,所以题作《望岳》。

②岱宗:

泰山的别称。

夫:

语助词。

齐鲁:

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省境内。

青未了:

泰山青苍的峰峦,延绵不断。

③造化:

天地万物的主宰者。

钟:

聚集。

神秀:

神奇秀美。

阴阳:

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

这里指泰山南北明暗不同。

割:

划分。

④荡胸:

荡涤心胸。

决:

裂开。

眦:

眼眶。

决眦,指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⑤会当:

一定要。

凌:

登、升。

览:

看。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考试,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

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诗人通过近泰山而望的感受,描绘出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

诗中勾画出泰山磅礴耸峙的气势,苍翠葱郁的景色,以及“一览众山小”的胸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

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①江阴:

今属江苏。

浮远堂:

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

②瞰:

向下看,俯视。

③淮南,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

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

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

极目:

穷尽眼力。

神州:

原指全国。

这首诗写作者在浮远堂眺望中所产生的山河破碎之感。

起句暗点江阴,次句明写浮远堂。

“万里愁”是诗人登浮远堂的感喟。

“愁”本是无形之物;

“万里”是虚指的数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在这里诗人借助江、山来烘托表现这种深愁,于是使原来抽象的情感,显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贯诗末。

上联写江,是近瞰。

诗人将“大江流”与“万里愁”并提,既是望江水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

下联点山,是远望。

诗人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断视线为愁,以不见所思为恨;

却以无山遮掩为愁,以满目凄凉为恨,这就不能不望了。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①八阵图:

在四川夔州奉节县西南七里。

八阵图是在沙滩上聚石成堆,共有八个军阵图形,相传是诸葛亮推演兵阵的遗迹。

②功盖:

意思是诸葛亮创立蜀汉,造成魏吴蜀三国鼎立的盖世功业。

③“遗恨”句:

是说刘备急于报吴国杀关羽之仇,出兵伐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伐魏主张;

而诸葛亮没有能够阻止住,使蜀汉国力受到削弱,所以遗恨。

“失”,是失策之意。

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杜甫初到夔州凭吊相传蜀汉诸葛亮所作八阵图遗迹时作。

头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后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惋惜中渗透了诗人“伤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

这首诗还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

而且不是空洞抽象的议论,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的议论。

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①去人只数尺:

是说月影靠船很近。

②风灯:

船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

③联拳:

拳,屈曲。

联拳指(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地团聚在沙滩上。

④拨剌:

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

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

写的是夜泊之景。

第一句写一个月夜,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

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

第三句写到江岸上屈身的白鹭。

第四句写船尾鱼跳动的声音。

此诗四句分别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确是“一句一绝”。

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

双调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①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②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⑤都到心头。

【注释】

 ①一点:

指雨点。

灯花:

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②新丰孤馆:

用唐初大臣马周的故事。

新丰:

在陕西新丰镇一带。

马周年轻时,生活潦倒,外出时曾宿新丰旅舍,店主人见他贫穷,供应其他客商饭食,独不招待他,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游子思家之作,在传统诗歌中是屡见不鲜的。

此曲开首以鼎足对表达羁旅的惆怅,音调错落和谐。

说一声桐叶,一点芭蕉,即意味着一声秋意,一点愁思,而桐叶声声,蕉雨滴淅,则秋意无边,愁思无限的意蕴可以想见。

第四句写归梦忽醒,回到了独宿客舍的现实情景。

残棋未收,灯花已落,是从侧面刻画思乡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神态。

第五句联系马周遭遇,直接抒发对穷愁潦倒生活的不满。

最后三句,则把在孤馆中心潮澒洞的具体内容作最概括的表达。

游子思亲、思妻,他仿佛看到和妻子在枕上喁喁细语的景象,看到双亲为他担惊受怕的面容。

此曲把游子思绪刻画得细致入微,颇具典型意义。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寄北:

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

君:

指所怀念的妻子。

巴山:

亦称大巴山,又叫巴岭,其山脉横亘干今陕西、四川两省边境,这里泛指巴蜀之地。

夜雨涨秋池:

秋夜下着大雨,池塘里的水涨满了。

何当:

何时。

剪烛:

剪去烛花,使烛光明亮。

西窗:

住室两边的窗户,这里指内室。

却:

回溯。

这两句说,何日于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话,回叙今夜我客居巴山思念你的情景。

《夜雨寄北》这首诗大概是李商隐寓居蜀地时所作。

身居“巴山”,又值秋天“夜雨”,在羁旅寂寞之中,自然会想到亲人。

但作者开头却说“君问归期”,是写亲人思念自

己;

“未有期”是作者的回答。

在一句之中,一问一答,一虚一实,把自己怀念妻子,同时想到妻子也在怀念自己这种深厚的感情,用推进一层的写法,真挚地表达出来了。

后两句以希望作结,预想着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亲人诉说,那该是怎样的高兴啊!

描写这种对未来的希望和设想,就把怀念亲人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更加具体和深沉。

这首诗内容并不复杂,而艺术构思却颇具匠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①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②,秋来处处割愁肠③。

若为化作身千亿④,散向峰头望故乡⑤。

[注]①与:

同。

浩初:

诗人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

上人:

和尚的尊称。

亲故:

亲戚、故人。

②畔:

边,侧。

似:

有如。

剑芒:

剑的顶部尖锐部分。

③秋:

秋季。

断。

愁肠:

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

这两句是说,海边的山峰如同锋利的剑芒,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

④若:

假若。

千亿:

极言其多。

化身:

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便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诗人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

⑤散向:

飘向。

峰头:

山峰的顶端。

望:

遥望。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兰溪:

今浙江县名,在金华市东北,因境内有兰溪而得名。

棹歌:

乐府瑟调曲有《棹歌行》,指渔民的船歌。

“凉月”二句:

意思是如眉的新月挂在柳梢,越地山色倒映水中。

王逸少云:

“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

”(《舆地志》)“兰溪”二句:

“三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日,和“凉月如眉”扣紧。

春日鲤鱼溯水上游产卵,因此在寂静的夜中能听到鱼儿上滩泼剌声。

这是一首模仿民间船歌,描写兰溪山水秀丽和物产富饶的诗。

首句是抬头仰望天空,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

并描绘出一幅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图。

第二句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

第三、四句写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的情景。

“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

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

这首诗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不见一个“人”字,不写一个“情”字,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