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历史月考月考试题八062502164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6412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历史月考月考试题八062502164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历史月考月考试题八062502164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历史月考月考试题八062502164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历史月考月考试题八062502164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历史月考月考试题八062502164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历史月考月考试题八062502164文档格式.docx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历史月考月考试题八062502164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历史月考月考试题八062502164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历史月考月考试题八062502164文档格式.docx

7、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表现为()

A.资本主义人数剧增B.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C.雇佣劳动力增加D.封建地主阶级衰落

8、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9、威廉·

伊斯特利和罗斯·

莱文撰文宣称,欧洲人在殖民活动中非正式的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具体的技术等等,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欧洲人,无论人多人少,也不管他们来自欧洲什么地方,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强大而积极的影响。

该观点可以用来揭示()

A.欧洲文明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欧洲殖民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等为目标

C.欧洲殖民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发展

D.整个欧洲地区在当时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

10、“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强D.工业革命的需求

11.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2.汉武帝时下诏规定:

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

此规定旨在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C.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D.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

13.如图为汉代最先进的利用水力的工具。

此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

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

C.水力利用技术开始于汉代

D.农田灌溉技术走向自动化

14.在灌钢法的发明为世界冶炼技术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后期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这一品种是()

A.白瓷B.青瓷C.秘色瓷D.青花瓷

15.如果你生活在唐朝的都城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有()

A.人们使用交子购买商品B.在瓷器店看到了精美的粉彩瓷器

C.一些人到东市去买生活日用品D.长安城中坊与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

16.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广州每年都有蕃客(外国商人)携带妻儿前来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蕃商聚居区)的限制,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

这表明当时()

A.坊市界限被打破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对外贸易的繁荣D.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

17.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

这反映了()

A.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B.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18.“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

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

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的谦虚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的虚伪D.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19.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

“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西安B.上海C.广州D.天津

20.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小农经济解体B.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C.列强对原料掠夺加剧D.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

2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

B

政府直接经营一些手工行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请优秀工匠,使用上乘原料,生产不计成本

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比较发达

C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

D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A.AB.BC.CD.D

2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

”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在()

①轮船招商局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京师大学堂④开平煤矿

A.①④B.①③

C.②④D.①②

23.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

导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受到本国势力的压迫与束缚

C.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

24.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1892﹣﹣1894年

1895﹣﹣1903年

商办

设厂数

53

463

资本(千元)

4697

90801

官办和官商合办

l9

86

16196

19469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创办实业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5.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D.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26.“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这段文字出现的时代大约是()

A.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恢复时期B.“大跃进”时代

C.“文化大革命”时期D.“一五”计划时期

27.1956年底,全国已有75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2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其中高级社的户数达1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88%。

这种情况表明()

A.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巨大

C.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D.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8.中共中央1961年发出《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到年底全国职工减少800万,城镇人口减少1000万左右,减少供应城镇商品粮三四十亿斤、生活用煤二三百万吨。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八字方针”的调整B.中苏关系的恶化

C.知识分子上山下乡D.“左”倾思潮的影响

29.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各种票证,1993年2月后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票证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B.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

C.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30.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

“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

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像馆。

”这实质上反映了()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1.自开埠以来,上海妇女除了传统年节、进香、游春等活动外,开始有入戏园书场看戏听书、观看外国马戏和赛马、游览开放的私家花园的现象。

这表明近代上海()

A.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B.成为西方文化传播中心

C.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D.社会习俗日益文明开化

32.“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

”下列选项中与此特点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A.穿中山装、喝咖啡、贴对联B.贴对联、穿中山装、喝咖啡

C.喝咖啡、贴对联、穿中山装D.喝咖啡、穿中山装、贴对联

33.“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申报·

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34.一些西方史学家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作“勘察的时代”。

推动这一时代到来的最基本因素是()

A.《马可·

波罗游记》的广泛流传B.世界各大洲联系日益加强

C.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西欧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35.“经过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进入印度洋后,下面的路程就比较顺利了,随后葡萄牙人依靠阿拉伯人的帮助很快来到东方。

”材料中“来到东方”的葡萄牙人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马可•波罗

36.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

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这说明()

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7.下表为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口与财富统计,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贵族 

中间阶层 

下层 

人口 

财富 

1688年 

1.2%

14.1%

31.7%

59%

67.1%

26.9%

1803年 

1.4%

15.7%

31.6%

59.4%

67%

24.9%

A.英国完全废除进出口的禁令B.工业革命深入开展

C.自由主义发展成为垄断主义D.贫富差距日益拉大

38.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技术革新的开始领域不同B.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同

C.动力机器的发展阶段不同D.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意义不同

39.据记载,1870年至1905年间美国钢铁工业的企业数目从1808家减至606家,而平均投资额却从15万美元增加到150万美元。

材料现象说明()

A.重工业一跃为主导产业B.社会经济管理日益严格

C.生产与资本趋向集中化D.工厂制取得了全面胜利

40.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推到力主要是源于()

A.发电机和发动机的问世B.内燃机的发明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D.垄断组织的产生

41.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B.东方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C.东西方之间的政治交流D.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

42.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局,被迫流亡他国。

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

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座城市更能让人如愿?

”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儿流亡于()

A.意大利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43.“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

”这一条文反映了()

A.英殖民帝国已经形成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44.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

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A.“光荣革命”后,英国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45.“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由此可见,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根本原因在于()

A.黑人奴隶的起义和战争B.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D.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必然

46.“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C.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D.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47.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按此理解,下列发明或创新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②史蒂芬孙研制出“旅行”号机车

③迪塞尔发明柴油机④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48.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这一时代()

①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②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

③生产和资本出现高度集中④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9.“1500年前,非洲人拿着象牙,欧洲人拿着《圣经》;

1500年后,欧洲人拿着象牙,非洲人拿着《圣经》。

”这句话突出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50.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

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B.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51题10分,第52题16分,第53题24分.共50分)

5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尔。

——《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一个什么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指出封建国家对小农经济的政策及其目的。

5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1)材料一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是指什么?

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怎样的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53.(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

于是,广大居民“即苃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饲猪之用。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

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

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

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材料二不可避免地,无意的、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也在同时继续着。

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咖啡锈菌和根瘤蚜虫等害虫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

霍乱从孟加拉湾附近的原生地成功逃逸,并在19世纪初成为全球性的灾害。

19世纪末,一种对牛来说极为致命的病毒——牛瘟病毒——蔓延到了非洲东部和南部。

在那里消灭了高达90%的牛群,使牧民们一贫如洗。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员的数百万士兵和水手被轮船带到了世界各地。

他们传播了一种流行病毒,导致了2000万到6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人病死于印度。

因这次大流感而丧生的人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多。

——摘自[美]约翰·

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并谈谈你对物种交流的认识。

高一月考八历史答案2019.5

一、选择题(50分)

1——-10CBACBCBCCD11——20DBBACCABCC

21——30BAADCBCAAB31——40DDDCBBBCCB

41---50ACDBDBAAAD

二、非选择题(50分)

51答案:

(10分)

特点:

十分脆弱。

(2分)

原因:

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

国家赋税的沉重;

自然灾害。

(3分)

政策:

扶助、稳定小农经济。

目的:

保证国家的赋税、徭役;

维护社会的稳定;

促进农业的发展。

52.答案:

(16分)

(1)人民公社。

“左”倾错误(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总路线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6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4分)

影响: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使农业生产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53.答案:

(24分)

(1)原因:

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

美洲作物适应较强,用途广泛;

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

政府政策的推动。

(8分)

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人地矛盾;

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促进人口增长;

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

大量荒地开垦,导致生态破坏。

(2)原因:

工业革命导致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扩大;

交通运输得到改善;

一战及战后的人口流动。

认识:

物种交流是必需和必然的;

物种交流是把双刃剑;

人类应该在物种交流中趋利避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