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问题精选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632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热点问题精选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热点问题精选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热点问题精选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热点问题精选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热点问题精选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热点问题精选总结.docx

《社会热点问题精选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热点问题精选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热点问题精选总结.docx

社会热点问题精选总结

农产品涨价

  【背景链接】

  2010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三部委通报了对相关企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操纵市场价格的违法行为,并对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企业处以最高100万元的罚款。

  2010年,我国粳米等粮食品种,大蒜、蔬菜、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3月,各地市场上绿豆价格飙升,上涨最多的从18元/公斤涨到了24元/公斤,涨幅达三成多。

  【标准表述】

  [原因]

  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长期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

一方面,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减少了城市郊区农产品种植面积,进而影响供应;另一方面,原来的农民进城打工,从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居民收入提高,吃菜、吃肉的比重也增加了。

此外,蔬菜生产基地从大城市郊区逐步转向外地农村,流通环节增多、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短期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一方面是今年以来气候条件不利,西南地区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蔬菜、大蒜、绿豆的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有社会资金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

  [影响]

  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另一方面,农民也不一定能够在涨价过程中得到好处。

  [措施]

  农产品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保持农产品正常的生产流通和价格秩序,事关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

加强对农产品收购、流通等环节市场交易和价格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炒作行为,坚决维护正常市场秩序,是当前管理社会通胀预期,促进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安定人民群众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第二,政府应当从多个层面遏制当前的农产品涨价潮。

比如在生产领域,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查处和打击各种有失公平的承包协议或者是合作协议,维护农民的种植权益;在加工领域,适当降低事关民生物资行业的税收和政府收费,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并对不合理的物价波动及时出台抑制措施。

  第三,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反映市场波动的价格监测制度。

建立更加灵敏的价格监测预警体系,扩大监测覆盖的广度,增加监测数据的深度。

在广度方面,要完善价格监测的品种和范围,不仅要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还要关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小品种商品价格。

在深度方面,要丰富、细化价格监测的指标,不仅要监测价格水平,还要监测市场成交量、库存量等。

  第四,要制定完善价格异常波动应急预案。

探索建立小品种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预警机制,完善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价格工作预案。

  第五,要防范农产品价格短期内不合理上升。

  一是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政策调控的着力点要放在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增加供给,防止打压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升。

  二是在农民和市场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帮助农民走出价格波动的困境。

由于市场信息掌握在经销商手上,还要谨防一部分人在市场敏感期通过制造概念,渲染涨价氛围。

十二五规划解读内需问题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这一提法与以往强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有新的变化,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

因此广大公务员考生在内需问题上需要更加重视。

  当前内需的主要问题:

内需不旺

  内需不旺是一个长久以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问题。

在拉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目前的状况是,出口长期低迷,内需“一蹶不振”,只有投资“一支独秀”。

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全国为11242.85元;占10%的最低收入户为4532.88元,占10%的低收入户为6195.32元,占20%的中等偏下户为7993.67元,占20%的中等收入户为10344.70元;占20%的中等偏上户为13316.63元,占10%的高收入户为17888.18元,占10%的最高收入户为26982.13元。

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全国为3660.68元,低收入户为2144.78元,中低收入户为2652.77元,中等收入户为3286.44元,中高收入户为4191.25元,高收入户为6853.69元。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中等收入户及其以下的家庭均未达到平均消费水平。

  二、内需不旺的主要原因

  

(一)高房价抑制内需

  就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来说,早就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房价了。

世界通行房价收入之比,一般是3——倍,而在我国,竟然达到十到二十几倍。

现在的楼市,已经彻底把中等以下收入人群赶出购房者之列,成了富人的游戏、资本的工具、财富的吸盘和投机、投资者的赌场。

据中原房产调查,目前购房者60%以上为短线和长线投资客户。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投资型需求一旦超过了25%,房地产市场将对消费起到抑制作用。

事实也是如此,没有购买房屋之前,谁也不敢消费;有幸成了“房奴”,谁也没有能力消费。

  

(二)现有的收入分配情况下,劳动者报酬的比例相对比较低

  在GDP中,劳动者报酬的份额在逐步下降,比如说从1995年到2007年,劳动者报酬在GDP当中的比例从51%下降到39%。

但是,同时企业盈余从23%上升到31%,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劳动者报酬在分配收入结构中有所下降。

  (三)目前的收入差距比较大

  有两个方面:

一是农村与城市收入的差距比较大;二是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差距比较大。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我们现在的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等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群众对未来的消费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有些人有钱不舍得花,为保证未来长远的支付。

  三、解决内需不旺的措施

  

(1)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人民群众近期消费的后顾之忧,特别是要健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

  (4)要加大刺激农村的消费

  (5)加强市场消费环境的建设,要改善市场消费环境,健全相关的法制,加强监督。

英国骚乱折射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

  “接受网络自由之利,就要接受其弊。

”脸谱总裁扎克伯格这种看似武断的宣称,却在近期西方社会的一系列动荡事件中成为现实。

挪威惨案发生后,一些团体频繁通过微博、网络聊天室、视频网站等宣传极右翼思想;在英国骚乱中,暴徒和一些年轻人通过社交网站和黑莓手机大肆串联,网络“闪客”风卷残云,短时间内就把“锁定”的商家洗劫完毕……

  当科学家们还徜徉于微博的“蝴蝶效应”——“它神话般地拓展了人们获知信息的渠道,在提高工作与生活效率的同时,甚至会改变当代人的时间感和空间感”,然而转瞬之间,美丽的“蝴蝶”却发生了骇人的变异,扮演了偏见的散播者、暴力的信使、商铺大火的点火器,这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说,科技为伦敦骚乱中的各个群体都赋予了力量,包括暴徒、民间自警组织、政府,甚至是热情的普通市民。

  其实,这些暴力极端事件与其说是新闻,不如说是互联网时代发出的令人刺痛的警告。

在这些事件中,新技术、新媒体的“双刃剑”效应,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一旦被误用、陷入失控的社交网络,竟然有着如此大的破坏力,以致于伤不起的有关国家提出了必要时“断网”的应对办法。

  相对于暴力事件的切肤之痛,我们对于这种“双刃剑”效应的日常感受也很真切。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近年来发展迅猛,4.85亿网民,1.95亿微博用户,一个“虚拟社会”正在日益壮大。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评论员”的舆论场中,网络媒体既提供了海量信息、多元表达,也容易使有害信息泛滥、不良情绪传染;既为个人生活提供了各项便利,也对个人隐私造成威胁;既可能是真相的爆料者,也可能是谣言的二传手;既可能是揭黑反贪的正义先锋,也可能成为恶意中伤的工具,等等。

  “双刃剑”的现实,需要辩证的思维、科学的措施。

这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因此,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回到无网时代已经没有任何退路,社会管理者需要在新媒体“双刃剑”效应的倒逼下,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管理思维,变革治理手段,“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趋利避害,化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进步。

  而对于网络媒体、网民和公众来说,迎接和融入互联网时代,分享其发展和梦想,有赖于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自由意味着责任。

用好新媒体,远不只是灌水、转帖、拍砖、围观那么简单,更需要坚守社会文明底线,积极理性地思考和发声,担当应尽的社会责任,提升网络参与的能力和水平,等等。

近期,在微博屡现谣言之后,出现了“谣言粉碎机”、“辟谣联盟”之类反谣言专区,就体现了网友对“双刃剑”效应的认识,折射了公众网络能力的增强。

类似这样的新变化,对新媒体来说,无疑是走向更成熟、更文明的新起点,也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热点时评:

微博时代我们怎样辟谣?

  只要微博用户始终坚守理性、客观、温和的立场,微博管理者始终坚守“善待善用善管”的原则,它就一定能够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成立不到3个月的微博“辟谣联盟”,撩动了新媒体舆论场里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这群“自带干粮”的网友,高举“为真相服务”的旗帜,揪出了关于今年6月北京暴雨的若干张移花接木的照片,验证了“卖淫女裸体受审照”的子虚乌有,澄清了“出血性大肠杆菌已入侵北京”等不实信息。

他们力图“为净化微博舆论生态贡献力量”,却与堪称严厉的质疑和嘲讽不期而遇。

  这恐怕是辟谣联盟成立之时所未曾逆料的窘境。

而这种窘境的背后,潜藏着至少三个层面的疑虑和争议。

  首先,怎样对微博进行定位?

它究竟是严格意义上的媒体还是街谈巷议?

能否用对媒体的标准来要求它?

  其次,怎样区分传言、质疑和谣言?

辟谣者对真相的追问,应该秉持怎样的原则?

  再次,辟谣会不会片面放大微博生态的不足和缺陷,对微博的生存发展带来负面的后果?

  尽管有人认为,微博只是一个引车卖浆者云集的大茶坊,但客观地讲,这个有着1.95亿用户的言论平台带有鲜明的媒体特征,也确实已经成为其他媒体的重要新闻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微博的伦理底线在哪里”并非多此一举。

不只是媒体从业者在使用微博信息时需要审慎严谨,一般的信息发布者也应该诚实守信,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个体的自律并非全然可靠,好在开放环境下的网络舆论场有着良好的自净机制。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再高明的骗子,也别想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

无论是“周老虎”还是“盐恐慌”,真相都在广大网友自发的证伪中大白于天下。

正因如此,我们对尊重公民表达权、对维护互联网言论秩序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心。

也正因如此,辟谣联盟的举动作为舆论自净的一种尝试,有利于推动民众的理性表达和有序参与,体现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有它存在的正面意义。

  然而任何话语都有它的语境。

“辟谣”这个词之所以让一部分人心生反感,是因为此前在一些地方一些人那里,它成了对抗监督、文过饰非、压制不同意见的挡箭牌。

那些朝三暮四的“辟谣”本身就经不起推敲,甚至造成“越辟谣,越信谣”的恶果。

  这就涉及一个怎样辟谣的问题。

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揪住一些传言和质疑中的瑕疵不放,进而将其全部斥为谣言;还是不预设立场、不戴有色眼镜,以“言者无过,闻者足戒”的包容心对待批评和监督?

是像某些辟谣者那样标榜自己“骑着自行车替某一方说话”;还是不偏不倚,一切以客观公正、力求真相为皈依?

答案不言自明。

  作为一个新兴传播平台,微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