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新建教学综合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Word格式.docx
《中学新建教学综合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新建教学综合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Word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优美的校园环境的熏陶下,学校以打造静雅的校园环境、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塑造儒雅的师生气质为核心,以自主教育为办学理念,以“自尊、自立、自强、自主”为育人理念,以艺术教育和外语教育为办学特色,孕育了“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全校师生和衷共济,办学成果喜人:
学校先后获得了**省中小学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先进学校、**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市艺术特色学校、**市外语教育特色学校、**市绿化先进单位、**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市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市中小学音美学科可教研基地学校、**市教育系统安全教育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
1.3项目编制依据
(1)国家有关部委及**市的相关法规和规范
(2)《**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2008年)
(3)《**省建设工程费用标准》(2008年)
(4)《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6)《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7)国家计划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版)》的通知,计办投资[2002]15号
(8)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印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年]1325号)
(9)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4研究工作的范围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项目建设规模及功能
(3)工程技术方案
(4)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5项目建设内容
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7043.54平方米,新建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17523.2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185.3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666.69平方米,半地下建筑面积2671.20平方米。
地上五层、地下二层。
新建教学综合楼、车库入口收发室及大门收发室、绿化、操场恢复、消防等附属配套设施。
拟建36个班型,每班50名学生,共计容纳学生1800名。
1.6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21个月。
1.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5989万元。
资金筹措方式为自筹(拟申请市级资金补助)。
1.8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1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m2
7043.54
2
建筑基底面积
4206.62
其中
新建教学楼
2901.39
3号楼
454
4号楼
851.23
3
总建筑面积
20849.75
地上建筑面积
11185.32
地下建筑面积
3666.69
半地下建筑面积
2671.20
2270
1056.54
4
容积率
0.77
5
建筑密度
%
22
6
绿化率
35
1.9研究结论
1.9.1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能够切实改善**市**中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配套条件,极大地提高区域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本项目建设方案合理,工程技术方案先进、可行,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9.2建议
(1)项目施工地点位于学校内,应特别注意施工安全,避免造成师生及工作人员的人身伤害。
(2)项目建设要特别是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统一,施工期间避免对周围居民或企事业单位造成影响。
(3)项目的建设方案、功能设置、建筑材料、设备选择应充分考虑先进、完备、安全、节能、环保要求。
(4)在项目前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从长远考虑。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教育是国家的根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
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
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
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2.1.2**市制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以国内先进城市为标杆,提高优质教育的供给水平,增强教育服务**振兴的整体实力,扩大**教育在东北地区的引领、辐射和集散能力,建成教育强市,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到同期副省级城市前列。
**市为发展规划制定了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办起更具活力的**教育。
主要标志是:
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领域发展力度明显加大,薄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力度明显增强,区域间、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明显缩小;
完成普及15年教育的任务,办学行为规范,市民对教育发展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第二步,办起更有质量的**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均达到规定的办学标准,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
优质教育形成有序扩张的基本格局,区域间和学校间教育质量差距明显缩小;
完成教育强区、县(市)创建任务,建成国家职业教育示范区;
全面普及15年教育。
第三步,办起更具优势的**教育。
素质教育得到扎实推进,“区区有特色、校校有特点”的特色办学局面基本形成;
高水平、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应当使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得到更好的落实,真正做到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基础作用、支撑作用和牵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可以说,教育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
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做好“双语”教学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引导中学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支持特殊教育发展。
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根据该项目所处区位特点,综合分析其在该地区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总体要求及社会稳定,建设该项目是有必要的、可行的。
2.3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2.3.1校区建筑新建比翻修更合理
1号教学楼建筑面积4350平方米;
2号教学楼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
3号教学楼建筑面积2270平方米;
体育馆建筑面积715平方米。
由于校舍是老式格局建造,房屋面积小,各功能教室不健全,按照**省出台的创建强校验收标准来看,已经远远达不到所需标准,本工程拟对1号教学楼及体育馆进行拆除新建总投资为6214.65万元。
而2011年经校安工程鉴定,1号教学楼、体育馆建筑物加固改造所需要费用为4400万元,约为新建成本的70%。
考虑到多年维修运行成本,所以校区建筑新建要比翻修更具合理性。
2.3.2功能性教室的规模上新建教学楼更合理
按照双高普九的验收细则,若只对现有建筑物进行加固翻修,不足以满足验收标准对于功能性教室及生均建筑面积的要求。
而将1号教学楼及体育馆进行拆除新建包含学生食堂、体育馆、学生教学楼、部分功能教室等,2号教学楼拟拆除规划为绿地,3号楼改建为以音乐和美术为主体的艺术楼,4号楼作为电教馆。
这样从功能性教室的规模及生均建筑面积上都足以满足学校日后的可持续发展。
2.3.3班型设计的合理性
根据2011年10月10日由**区教育局办公室印发的,**教发【2011】16号《**区教育局关于组件中小学教育集团的决定》,为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省、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践行区委、区政府“致力民生、崇尚务实”执政理念,努力完成全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奋斗目标,不断满足全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快教育强区创建金城,经区教育局研究,报区委、区政府批准,决定以**市**等10所优质学校为核心,组建10个中小学教育集团。
**市**教育集团。
集团总校为**,成员学校包括一四九中学,**中学、回族中学、一四五中学。
**中学原有招生片区为:
多福、省医院、怡静园、金生、药大、文翠、河畔、双路等社区,生源约为400名;
**原有招生片区为总院、地王、盛华苑、五爱、运河、兴胜、春河、秀山、六合、青年等社区,生源约为1400名。
该项目建成后现有的两个招生片区要合二为一,生源总数约为1700~1800名。
而**中学校区作为**教育集团的一个年部的分校区,原有的20个班型是无法满足的,所以设置36个班型每班50人是合理的。
2.3.4设置综合电化教室的合理性
根据省教育厅2011年2月1日提出的《关于开展基础教育强县(市、区)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小学生机比、师机比,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实现校园数字化。
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面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
加强教育信息化平台、网络和资源库建设,建成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加强电教机构和其他信息技术教育机构建设。
充分利用优质远程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网络教研。
”。
考虑到**中学将作为**市**教育集团的成员学校,本项目落成后将成为**的一个年部。
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提高学生课余生活,学校将加设大型多媒体公开课,及组织学生文艺演出等。
位于**区文艺路58号的文艺路第二小学作为市区内重点学校,占地面积8061平方米,共有1557名学生,45班级,153名教师,只有两栋教学楼,建筑面积9016平方米,缺少多媒体功能教室,学校无法开展过媒体课程及召开艺术节等活动。
由于与本项目仅一条马路相隔,考虑到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与节约,将本工程中设置的综合电话教室与文艺路二小学共享,在满足本校教学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为文艺路二小学提供教学资源。
充分的发挥了教学资源的使用率,以达到资源的节约。
由此可见,设置综合的、数字化的综合电化教室是合理可行的。
2.3.5地下停车位设置的合理性
本工程地下二层设置有地下停车位44个。
**中学现有在职教师103名,在本工程建成后,**中学成为**教育集团的一个年部的分校区,在职教师将达到170名,位于**区文艺路58号的文艺路第二小学,共有153名教师,目前学校教师有近60辆车,由于校区无法提供停车位安放车辆,停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任职教师。
考虑到资源的节约,且两所学校的实际地理位置很近,将本工程的地下停车场与文艺路第二小学共享,在满足本校师生对停车位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减缓文艺路二小学教师停车难的问题。
由此可见,在本工程底下二层设置底下停车场是合理可行的。
第三章建设用地及建设条件
3.1建设用地概况
本项目位于**市***********。
选址交通方便、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环境适宜,远离污染源和危及安全的区域。
3.2气象条件
**地区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一般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冬夏季较长,春秋季节较短。
雨季集中在七~八月份。
主要气象条件:
年平均气温7.7℃
极端最高气温38.3℃
极端最低气温-30.6℃
日最大温差18℃
年平均降水量755.4mm
日最大降水量118.9mm
最大积雪深度200mm
平均风速3.7m/s
最大风速29.7m/s
平均相对湿度65%
3.3自然地理状况
**是**省的省会,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是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
**现辖九区一市三县,总面积1.3万km2,市区面积3495km2。
总人口720.4万人,市区人口506.6万人。
**市位于辽河平原中部,东部为辽东丘陵山地,北部为辽北丘陵,地势向西、南逐渐开阔平展,由山前冲洪积过渡为大片冲积平原。
地形由北东向南西,两侧向中部倾斜。
最高处是新城子区马刚乡老石沟的石人山,海拔441m;
最低处为辽中县于家房的前左家村,海拔5m。
市内最高处在**区,海拔65m;
最低处在铁西区,海拔36m。
皇姑区、和平区和**区的地势,略有起伏,高度在41.45m之间。
东陵区多为丘陵山地。
全市低山丘陵的面积为1020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2%。
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分布于东部山区的西坡,向西南渐拓。
**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东南部,属辽东丘陵的延伸部分。
西部是辽河、浑河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缓倾斜。
全市最高海拔高度为447.2m,在法库县境内;
最低海拔高度为5.3m,在辽中县于家房镇。
**东部为低山丘陵,中西部是辽阔平原。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30—50m。
3.4场地及交通条件
本项目位于**市**区,建设地点交通比较便利。
场址周围道路已经形成道路网,与外界城市主干道相连接。
本项目场地条件好,便于本项目的施工组织和实施。
用地形状呈方形,地块地形平坦,场地开阔,现场条件便于施工组织协调,也便于建设材料的运输和存放场地的选择,避免二次倒运。
现场具备供水、供电条件,可以满足施工要求。
3.5建设条件
(1)供水
本项目给水水源为市政供水管网,经给水泵房加压后为教学综合楼供水,其水质、水量均能满足要求。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93.23m3。
(2)排水
本项目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合流制排水,生活污废水经排水管网收集后,经室外污水检查井排至校区内现有的排水管网,统一进行处理排放。
排水量按生活用水量90%计算,最高日排水量为83.91m3。
(3)供热
本项目冬季供暖热源由**市惠天热力供暖公司提供,采暖为集中供暖,为在校师生提供优越的、无污染的学习、工资和生活的环境。
(4)供电
由市政提供一路10kV电源,引至本建筑地下二层的变电所,内设一台1250KVA变压器。
备用电源由柴油发电机组提供。
(5)通讯
本项目内弱电设计可根据使用数量及需要在项目内设置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宽带系统,信号引自市网。
第四章项目规模核定与建设规模
4.1项目建设规模核定原则
4.1.1规模核定依据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3册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省基础教育强县(市、区)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细则》
4.1.2核定过程说明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由原国家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教育部2002年4月17日批准,2002年7月1日施行。
“标准”适用于城市(包括建制镇)新建普通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扩建项目可参照执行,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和设备。
“标准”明确学校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指标,要求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设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是为确保中小学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而制定的。
“规范”适用于城镇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
“规范”的实施,将促进学校建筑设计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并合理地安排学校用地。
《建筑设计资料集》由建设部设计局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组成的总编委会负责编写,在涵盖建筑设计领域权威数据的同时,还涉及哲学、美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行为与环境心理学等诸多知识领域,是建筑设计行业应用最广泛的工具书。
本项目以《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3册中小学校部分作为主要参考资料。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为保证饮食建筑设计的质量,使饮食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而制定。
“规范”对食堂分类、使用面积指标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市**中学新建教学综合楼项目用地规模及运动场地参照《**省基础教育强县(市、区)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细则》核定,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参照《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核定。
核定过程中,考虑到实际使用情况对部分数据予以微调,如根据小班化教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每个教学班一间普通教室的基础上、按班型的3:
1比例增加选修教室和自修教室,适当增加专用教室和公共教学用房;
考虑师生就餐需要,适当增加食堂同时使用人数等。
4.2项目建设规模
4.2.1使用功能
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规定,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组成。
本项目三类用房内容如下: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包括:
普通教室、计算机教室、计算机辅房、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图书阅览室、生物实验室、体育馆、综合电化教室等。
行政办公用房包括:
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教研室、安防监控室、仓库等。
生活服务用房包括:
食堂、开水房、厕所及配电室。
4.2.2建设规模核定
**市**中学新建教学综合楼项目共36个教学班、每班50名学生,共计1800名学生。
初步核定,项目教学建筑面积18080.76平方米(其中新建教学楼14754.22m2不含地下停车场面积,3号楼为艺体楼2270m2,4号楼为电教馆1056.54m2),生均建筑面积约为10平方米,符合《**省基础教育强县(市、区)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细则》生均建筑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的规定。
考虑到小班化教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及未来发展需要,本项目建设规模是合理的。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
用房名称
每间使用面积
面积指标
备注
36班1800人
间数/人
面积小计(m2)
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5266.18
1.普通教室
69.75
38
2650.5
2.辅房
3.专用教室
826.5
化学实验室(含准备室)
137.75
275.5
物理实验室(含准备室)
生物实验室(含准备室)
4.公共教学用房
1789.18
综合电化教室(含设备间)
831.34
更衣淋浴室
休息室
23.86
体育馆(不含休息室)
841.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