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0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5666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0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0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0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0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0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0文档格式.docx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0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0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0文档格式.docx

第三周

悲壮的抗争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探求救国之路

第七周

第八周

来到嘉兴南湖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追寻先辈足迹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开国大典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人民当家作主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祖国走向富强

第十八周

五、教学措施

1、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教材的知识结构注意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3、从学生年龄出发,教学力求生动活泼,趣味性强。

4、注意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5、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

6、经常与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以便采取相应教学手段,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形成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激发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2、激发学生对投降卖国行为的憎恨和对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仇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体会“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3、培养学生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精神。

能力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变化,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中国近代历史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历史问题。

知识

1、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一些光辉史实。

2、了解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3、初步了解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4、发解近代史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实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1、血泪国耻

主题目标:

1、引导学生搜集鸦片战争的资料,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鸦片的危害、清政府禁烟的原因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2.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危害等。

3.了解英法联军、人闲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深层次地认识中国蒙受这些取辱的原囚

4、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通过了解中国人民抗英等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简析:

“血泪国耻”设“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

“屈辱的开端”主题活动利用学生熟知的“虎门硝烟”为切人点,引领学生探究。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等。

在探究过程中了解鸦片的危害及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的社会现状;

了解民族英雄林则徐禁烟的壮举;

清楚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对敌人的屈l服、妥协退让是造成我国屈辱历史开端的主要原因。

教科书利用师生对话情境提出研究问题:

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人鸦片?

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

这是众多研究问题中的两个点,对学生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便于激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引发探究的欲望

教科书利用小博士的话及大量真实的数据资料、珍贵的万史图片、资料一阐明了当时鸦片在中国的横行及人染.毒瘾后的巨大危害。

但鸦片给我们带来的危寿远不止这此,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报刊、历史书籍等途径.搜集更多的资料进行交流,进一步揭露英法等帝国仁义的罪恶。

面对帝国仁义的罪行,有志气的中国人不堪屈辱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教材选取了历史上有名的林则徐禁烟及三元里抗英斗争等素材。

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以讲故事的形工进行,也可以采用观看影片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及浩然民族正气。

教材通过小博士的话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并提供了〈南京条约〉的部分内容。

教学时可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的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播放〈鸦片战争〉这部影片,然后配合着〈南京条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认识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既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间,又使学生的情感在探讨中升华,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激发他们自立、自强的爱国热情。

屈辱的开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史实。

2、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伙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2、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光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师生准备:

教师和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及多种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一、导入

毒品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它是人类犯罪的根源之一。

它不但危害着个人的身体健康,也使许多家庭因它而家破人亡,同时它对国家、社会的危害了极大。

禁绝毒品已成为国际性的大事。

近些年来,中国政府也下大力查禁毒品。

实际上,中国受毒品的危害并非近几年的事,早在150多年前,鸦片这一毒品已深深地危害到中国社会,并且爆发了以鸦片命名的中外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鸦片翻开了中国近代历史。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史是怎样开始的。

4、教师小结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

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5.教师小结

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罗瑞抑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

“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教师总结:

鸦片是一种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

人一旦吸食鸭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瘾,则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严格限制国内消耗,但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

非法的鸦片贸易靠摧残人命来赚取白银从而充实英国国库

活动一:

1、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鸦片战争的背景资料。

2、各小组选典型材料班组交流,并将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问题的研讨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结合自己的资料在班级交流研讨结果。

活动二: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鸦片有什么危害等资料

2.学生朗读炮子谣,思考:

炮子谣告诉我们什么?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想想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1773年的宣称:

“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

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

的国内消耗’“‘鸦片贸易比奴隶易更残酷,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还折磨着他们的肉体”)

4.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

5.研讨:

鸦片输人给中国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

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6.学生交流研讨结果

活动三:

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协有志之士和清政府做法方面的资料

2.学生班级交流

3.出示林则徐虎门硝烟的视视频资料,了解虎销烟的经过、结果等

4.学生研讨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

收到了什么效果?

研讨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研讨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鸦片输人给中国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

研讨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有志之士和清政府分别是怎样做的

研讨英国为什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板书设计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课堂检测

1.学习了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六、教学反思

火烧圆明园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经过、结果等

2、了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通过探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来培养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其领会史学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沦结合

3.进行学科之间的交又、渗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下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4.了解哲学原理:

根本与直接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提高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从西方列强侵华策略和清朝内部政局的变化两个方面,思考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出现的原因,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落后挨打”的沉重教训。

2.通过感悟与体验,学会鉴别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

3.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虚伪、贪婪和唯利是图本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4.培养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教师学生收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收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雨果诗句。

师: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过程、

2.教师播放《火烧圆明园》中圆明园被焚烧场景视频资料

教师小结:

圆明园被毁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耻辱,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它几千年丽的姜子牙说过一句名言: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爱国不等于爱政行,爱国是一要让自己的祖国变得文明如果这个政府是像1860年的;

法国政府一样野蛮或者是像清政府一样腐败,那么,每一个爱国的人都有责任推翻它,改变它!

在第二次鸦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将圆明园由一个人间奇迹变成了-片废墟。

英国是侵略战争的主角和先锋,法国是积极参与者,美国是积极的追随者,沙俄更是帮内和趁火打劫的强盗!

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圆明园的残恒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学生交流:

雨果的诗句里说的是什么事件?

圆明园今昔对比

1.学生交流收集的圆明园今昔的图片文字资料

2.‘学生小组交流

3、课件出示“圆明园40景”‘学生欣赏

4.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

5.教师小结(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这样描述圆明园:

……)

观看录像、感受历史

2.学生观看

3.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4.思考: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呢?

第二次鸦片战争故事会

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故事资料

2.分析思考:

这此故事说明了什么?

3.学生班级交流

4.教师小结

学生交流收集的圆明园今昔的图片文字资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研讨,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小组交流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起止、进玫路线等。

知道第二次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与危害。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2、悲壮的抗争

1、通过了解邓世吕等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洁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甲午争给中国人民带未的屈辱与危害

3.通过引导学生思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激发学生以卖国行为的憎恨,培养爱增分明的思想感情。

4.通过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义,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悲壮的抗争”由“寻访刘公岛”“刘公岛上的深思”两个活动主题构成。

教科书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以寻访家乡的刘公岛为契机,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重点通过“甲午海战”了解到更多悠壮的抗争故事,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养来灾难.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

“寻访刘公岛”主题活动设计,意在引领学生查询资料、实地参观、观看影视资料等形式,了解到刘公岛的地理位段、历史遗迹等,进而知道威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由于一个天然的优良军港。

当年清政府的北洋海军基地就设在这里,北洋海军提督衙门就建在刘公岛上。

在查询收集北冰洋海军基地及甲午战争博物馆馆藏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仁义对中国发功的侵略战争这。

这次战争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和旅顺战役。

黄海战役是最激烈的一次海上战役,在世界海战史上也是空前的。

因此教科书选取这次战役。

.把战役的经过以及英雄人物的资料作为重点详加叙述,目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是不可侮辱的,黄海大战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洁政府的腐败无能“寻访刘公岛”的后半部分主要讲述的是黄海战役后,清政府采取的妥协退让政策,使驻守在威海卫军港释的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战败后,清政府吏是投降卖国,被迫签订厂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教材通过对〈马关条约〉内容的一项项列举,让学生清醒地i人识到清政的软弱无能和日本侵略者的狼本性。

这此历史事件都再一次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活动时间:

3课时

寻访刘公岛

1.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了解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3.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与危害。

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1.通过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思考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卖国行为的憎恨,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2.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师生准备教师、学生收集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图片及多媒体资料等。

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曾是个灾难深得的民族。

在近代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哪一字哪一句不动人心魄呢?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

3.教师谈话:

通过交流资料及参观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海战馆等地,不禁将我们再一次拉进了硝烟纷飞的战火中,让我们:

一次感受这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6、教师小结。

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黄海海战后,日军封锁威海卫军港出口,躲在港内的北冰洋舰队腹背受敌。

在极其小利的处境下,北洋洋舰队的爱国兵虽然奋勇抵抗.但已无力扭转战局,日军占领了威海卫军港。

北冰洋航队全军覆没。

1895年,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新回顾那段耻辱的历史吧。

学生交流《马关条约》的内容

1.教师提问:

为什么这样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清政府签订的最丧权辱国的条约?

4.教师小结:

第一,中国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第二,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清财政收入,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第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第四,准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5.教师提问:

《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呢?

从战争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

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7.教师总结: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时期。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

黄海大战

1.教师谈话:

哪些同学去过刘公岛,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呢?

2.学生交流自已的观察或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自已自的所闻与感想。

4.教师播放电影《甲午风风云》片段,然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战争的时间,战争的双方、为何称此次战争为“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各是什么战役?

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战役?

你最钦佩战争中的哪些人物?

5.学生交流

甲午战争故事会

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甲午战争故事资料。

2.班级交流:

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和旅顺战役等。

3.研讨:

黄海大战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我们应该向邓世昌学习什么?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马关条约》的签订

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马关条约》签汀方面的资料。

2.学生观看签订《马关条约》的视频资料。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马关条约》的内容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思考:

(1)《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前有任何变化?

(2)《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变化?

(3)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吗?

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4)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是在保护中国的权益吗?

为什么?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马关条约》的危害及对我们的启示

2.学生小组研讨

3.学生交流《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严重危害。

6.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思考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卖国行为的憎恨,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学生结合自已的了解交流中国在这一战争中又遭惨败的原囚是什么?

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背景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知道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1.甲午战争的时间?

马关条约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

3、探求救国之路

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简单经过。

2.结合史实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使之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后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政党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

4.通过了解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及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艰苦斗争推翻清朝统治的史实,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克服苦难的勇气和精神。

“探讨救国之路”由“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两部分组成,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公交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简单经过;

了解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及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艰苦斗争,推翻清潮统治的史实;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克服苦难的勇气和精神,通过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之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则”中的道理。

“戊戌变法”包含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经过”和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两个主要部分。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中呈现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补充,使学生了解到《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浪潮,而德国强占胶州湾这一侵略行径,使得已严重的民族危机更加恶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成为戊戌变法的导火索。

康有为等人五次上书对光绪帝下决心变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合史实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必然原因是:

以慈善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力量强大(握有实权);

康、梁等爱国知识分子不发动群众,仅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变法的失败说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1、引导学生了解“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简单经过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孙中山以及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党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

3、利用详尽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戊戊变法失败的原因和辛亥革命成败的两个方面。

1.通过了解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及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艰苦斗争,推翻清朝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