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章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同步检测C卷Word下载.docx
《沪教版2章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同步检测C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2章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同步检测C卷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用活性炭可将硬水软化
B.用甲醛水溶液做食品保鲜剂
C.用食盐水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D.用汽油可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5.(2分)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保护环境,把废旧电池深埋处理
B.为增加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C.为节约水资源,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为节约资源,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6.(2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海水中加入活性炭可以使海水淡化
B.向硬水中加入明矾净水剂后得到纯水
C.为节省水资源,可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D.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7.(2分)水是重要的资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为防止水污染,应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8.(2分)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源正、负两极所得气体的质量比为1:
2
B.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
C.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D.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9.(2分)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木条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D.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10.(2分)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电解时,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11.(2分)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主题是“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聚焦工业、城镇污水处理和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等重点.下列做法违背该主题的是()
A.大力宣传新《环保法》等法律法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餐馆洗菜、洗碗水直接排入马路上的雨水窨井
C.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禁止向河道倾倒垃圾
D.太湖、阳澄湖等湖泊减少围网养殖
12.(2分)下列所述情况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
不当;
③海上油轮石油泄漏;
④工业生产中“三废”的任意排放,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④
D.①②③④
13.(2分)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形式存在
B.水对调节地球温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水能溶解很多物质,在生物体内起着运送营养物质的作用
14.(2分)小明不禁想到课堂中老师提到过,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河流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15.(2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少量的铜粉
C.用pH试纸区别食盐溶液和纯碱溶液
D.用稀硝酸除去KNO3中混有的K2CO3
16.(2分)在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在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A.加速溶解
B.引流
C.防液飞溅
D.转移固体
17.(2分)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调查和搜集资料得知,可以通过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杀菌消毒(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过滤等几个步骤对黄河水进行净化。
请选择合理的操作顺序()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18.(2分)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经过活性炭净水器过滤的天然水,不能达到()
A.除去原有的不溶性物质
B.除去原有的臭味
C.除去一些溶解的杂质
D.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纯净水
19.(2分)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是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二、填空题(共4题;
共21分)
20.(5分)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生命之源.
(1)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__
(选填序号).
A.城市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工业上冷却水循环使用
D.用水后关闭水龙头
(2)引用酸碱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在实验室里可用________
测定水的酸碱度,在生活中可用________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通过___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自来水厂净化华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
A.步骤①②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④可用硫酸铜杀菌、消毒
D.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21.(10分)“十二五”期间,达州市共对37家排污单位进行立案调查,取缔部分畜禽养殖场,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3个。
(1)水源地附近建立畜禽养殖场可能导致________。
污水处理厂待处理污水发出阵阵恶臭,从微观角度分析能闻到阵阵恶臭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序号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着D.分子间有间隔)可用________除去其臭味。
(2)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测得待处理污水PH=6.3,该污水显________(选填“酸性”“碱性”“中性”),可以向其中加入________。
(3)污水处理中漂白粉可用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
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
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漂白粉的制取中需要用到氯气,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
氯气能与金属单质反应,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如漂白粉的制取中氯气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水。
)
①图1是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请根据图2所提供仪器将图1补充完整:
A应该选择装置________,X处导管应该链接装置I的________端。
②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2.(4分)在下列措施中,能有效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
能使硬水软化的是________;
能使水得到纯化的是________;
能使自来水得到净化的是________。
①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
②明矾净水;
③通过化学方法除去水中的钙镁等离子;
④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⑤煮沸;
⑥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⑦蒸馏;
⑧水经过絮凝剂、过滤、消毒等程序进行处理;
⑨节约用水;
⑩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出现。
23.(2分)原水(未做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某水厂自来水的生产净化步骤如下:
①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________(填编号)
,
②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_(填编号).
三、实验题(共2题;
共15分)
24.(7分)某县自来水的水源地是一个大型水库,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净化水的实践活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上图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出异味,再次过滤。
(3)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________。
根据产生白色垢状物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
(4)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液氯灭菌,它会与水发生如下发应:
Cl2+H2O=HCl+HClO(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2HClO=2HCl+O2↑。
该兴趣小组的小君同学用久置后的自来水配制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请解释产生沉淀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填字号)。
A.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实验室的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流剂,减少酸雨对水源的污染
25.(8分)某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
请问:
(1)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
,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________;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改进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的看法?
理由是________,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水方法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1-2、
21-3、
21-4、
22-1、
23-1、
24-1、
24-2、
24-3、
24-4、
24-5、
25-1、
25-2、
25-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