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三防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4830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0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通三防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一通三防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一通三防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一通三防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一通三防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通三防技Word文档格式.docx

《一通三防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通三防技Word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通三防技Word文档格式.docx

甲烷传感器设在距回风绕道口10~15m处,设置报警浓度为≥1%,断电浓度为≥1%,断

电范围是工作面及回风巷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

6.2.4采用串联通风被串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口甲烷传感器设置

T3:

甲烷传感器设在距工作面割煤线10m范围内,设置报警浓度为≥0.5%、断电点浓度为≥

0.5%,断电范围是进风巷、工作面及回风巷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0.5%。

6.2.5采用串联通风被串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

T4:

甲烷传感器设在距回风绕道口10~15m处。

设置报警浓度为≥0.5%、断电点浓度为≥0.5%,

断电范围是进风巷、工作面及回风巷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0.5%。

6.2.6采用两条巷道回风的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T5、T6:

传感器设置要求与甲烷传感器T1、T2

设置相同。

6.2.7采用专用排瓦斯巷的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

1)T7:

甲烷传感器设在专用排瓦斯巷回风绕道口10~15m处,排瓦斯风流中甲烷报警浓度为

≥2.5%,断电浓度为≥2.5%,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

2.5%。

2)T8:

甲烷传感器设在工作面混合回风风流处10~15m,甲烷报警浓度为≥1%,断电浓度为

≥1%,断电范围是工作面及回风巷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

6.2.8高瓦斯矿井和低瓦斯矿井高瓦斯采区的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长度大于1000m时,在巷道中部

增设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为≥1%,断电浓度为≥1%,断电范围是工作面及回风巷中全部非本质

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

6.2.9采煤机必须设置机载式瓦斯断电仪或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设置报警浓度≥1%,机载式瓦

斯断电仪断电浓度≥1.5,断电范围采煤机电源,复电浓度<

6.2.10采煤工作面必须至少设置一台一氧化碳传感器,位置设在上隅角、工作面或工作面回风巷,

报警浓度为≥0.0024%。

6.2.11采煤工作面应设置温度传感器,位置可设在上隅角、工作面、回风流,报警值为30℃。

6.3掘进工作面传感器的设置

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如图4、图5

图4掘进工作面瓦斯传感器的设置

10~15m

图5双巷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设置

6.3.1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

T1:

甲烷传感器设在距工作面5米范围内,无风筒的一侧,设置报警浓度为≥1%,断电浓度

为≥1.5%,断电范围是掘进巷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

6.3.2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甲烷传感器设置

甲烷传感器设在距回风绕道口10~15m范围内,设置报警浓度为≥1%,断电浓度为≥1%,

断电范围是掘进巷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

6.3.3采用串联通风的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

1)甲烷传感器设在被串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3~5m范围内设置甲烷传感器。

报警浓度为

≥0.5%、断电浓度为≥0.5%,断电范围是被串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0.5%。

当瓦斯浓度≥1.5%时,同时还要切断局部通风机的电源,复电浓度为<0.5%。

2)采用双巷掘进工作面混合回风流处设置甲烷传感器,设在距回风绕道口10~15m范围内,

设置报警浓度≥1.5%,断电浓度≥1.5%,断电范围包括局部通风机在内的双巷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电气设备电源,复电浓度<0.5%。

6.3.4高瓦斯矿井和低瓦斯矿井高瓦斯采区的掘进工作面长度大于1000m时,在掘进巷道中部设置

甲烷传感器,设置报警浓度为≥1%,断电浓度为≥1%,断电范围是掘进巷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

6.3.5掘进机必须设置机载式甲烷断电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设置报警浓度≥1%,机载

式瓦斯断电仪断电浓度≥1.5,断电范围采煤机电源,复电浓度<

6.4矿井回风巷传感器的设置

6.4.1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测风站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采区回风巷甲烷传感器

设置报警浓度为≥1%,断电浓度为≥1%,断电范围是采区回风巷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

1%;

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7%。

6.4.3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道内临时施工的电气设备上风侧10-15m处必须设置甲

烷传感器,设置报警浓度为≥1%,断电浓度为≥1%,断电范围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

6.4.3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设在能正确反映一氧化碳浓

度的位置,设置报警浓度为0.0024%。

6.4.4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的测风站应设置风速传感器。

设置位置巷道前后10m内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风速传感器安装应牢靠固定(不能摇摆),并正对风流方向,当风速低于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发出声、光报警。

6.5机电峒室传感器设置

6.5.1回风流中的机电硐室进风侧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设在机电硐室进风侧3~5m范围内,设置报警浓度为≥0.5%、断电浓度为≥0.5%,断电范围是机电硐室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0.5%。

如图6所示:

T

图6在回风流中的机电硐室瓦斯传感器的设置

6.5.2机电硐室内应设置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4℃。

6.6主要运输巷道内传感器设置

6.6.1使用架线电机车的主要运输巷道内,装煤点处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设在装煤点下风侧

3~5m范围内,设置报警浓度为≥0.5%、断电浓度为≥0.5%,断电范围装煤点处上风流100m内及其下风流的架空线电源和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0.5%。

如图7所示:

图7装煤点甲烷传感器的设置

6.6.2高瓦斯矿井进风的主要运输巷道使用架线电机车时,在瓦斯涌出巷道的下风流中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位置瓦斯涌出巷道下风侧3~5m范围内,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5%、断电浓度为≥0.5%,断电范围装煤点处上风流100m内及其下风流的架空线电源和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0.5%。

如图8所示:

图8瓦斯涌出巷道的下风流中甲烷传感器的设置

6.6.3矿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必须设置车载式瓦斯断电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设置报警浓度为≥0.5%,瓦斯断电仪断电浓度为≥0.5%,断电范围电机车电源;

矿用防爆型柴油机车必须设置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复电浓度为≥0.5%。

6.7井下、地面煤仓及带式输送机走廊甲烷传感器设置。

6.7.1井下煤仓甲烷传感器设在煤仓下风测,皮带上方0.5m,距煤仓中心点3m范围内,设置报警浓度为≥1.5%、断电浓度为≥1.5%,断电范围贮煤仓运煤的各类运输设备及其他非本质安全型电源,复电浓度为<1.5%

6.7.2地面选煤厂煤仓甲烷传感器设在距煤仓皮带上方0.5m,设置报警浓度为≥1.5%、断电浓度为≥1.5%,断电范围贮煤仓运煤的各类运输设备及其他非本质安全型电源,复电浓度为<1.5%处;

6.7.3封闭的地面选煤厂机房内上方应设置甲烷传感器,位置距房顶≤300mm处,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为≥1.5%、断电浓度为≥1.5%,断电范围选煤厂内全部电源,复电浓度为<1.5%。

6.7.4封闭的带式输送机地面走廊上方宜设置甲烷传感器,设在距走廊上方出口10m范围内,距走廊顶≤300mm,距墙壁≥200mm处,设置报警浓度为≥1.5%、断电浓度为≥1.5%,断电范围带式输送机地面走廊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源,复电浓度为<1.5%。

6.7.5兼做回风井的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内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设在井筒入风口以里5~10m范围内,设置报警浓度为≥1.5%、断电浓度为≥1.5%,断电范围带式输送机地面走廊内全部电气设备,复电浓度为<1.5%。

6.7.6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宜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报警浓度为0.0024%。

6.7.7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应设置烟雾传感器。

6.8瓦斯抽放系统传感器的设置

6.8.1地面瓦斯抽放泵站内必须在室内设置甲烷传感器,设在抽放泵站内距屋顶≤300mm处。

6.8.2井下临时瓦斯抽放泵站下风侧栅栏外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设在抽放泵站排放口下风侧3~5m的范围内,距顶板≤300mm,距煤壁≥200mm,设置报警浓度为≥0.5%、断电浓度为≥1%,断电范围瓦斯抽放泵站电源,复电浓度为<0.5%。

6.8.3抽放泵输入管路中应设置甲烷传感器。

利用瓦斯时,应在输出管路中设置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30%;

不利用瓦斯、采用干式抽放瓦斯设备时输出管路中应设置甲烷传感器,设置报警浓度≤25%,并且监测数据上传地面监控主机。

6.8.4瓦斯抽放泵站的抽放泵输入管路中宜设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利用瓦斯时,应在输出管路中设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防回火安全装置上宜设置压差传感器。

按瓦斯抽放泵管理规定传感器设置相应报警值,并且监测数据与矿井监控系统并网,实现地面监测。

6.9其它地点传感器的设置

6.9.1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宜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设在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内(或墙前),设置报警浓度为0.0024%。

6.9.2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内应设置风压传感器,设在能正确反映风压值处。

6.9.3开关量传感器的设置

6.9.4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必须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设在通风机专用开关负荷侧电缆,并实现生产用电风电闭锁。

6.9.5矿井和采区主要进回风巷道中的主要风门必须设置风门传感器。

当两道风门同时打开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6.9.6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的设置风筒传感器,位置设在风筒的出风口5m处,当风筒风量低于规定值时实现生产用电风电锁。

6.9.7为监测被控设备瓦斯超限是否断电,被控开关的负荷侧必须设置馈电传感器或馈电装置。

7设备安装、使用与维护

7.1设备入井前测试

7.1.1分站(区域控制器)配接设备插头、插座、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否完好,电源(电源扩展器)符合防爆要求;

检查电源(电源扩展器)备用电池接线是否牢靠。

7.1.2分站(区域控制器)、电源(电源扩展器)测试:

1)电源(电源扩展器)测量变压器或开关电源,电源输入、输出符合设备技术要求。

2)电源(电源扩展器)测量电源板输出,电源输入、输出符合设备技术要求。

3)电源(电源扩展器)测量充电板充电电压,电源输入、输出符合设备技术要求。

4)分站(区域控制器)模拟量、开入量、开出量输出电压符合设备技术要求。

5)分站(区域控制器)显示单元所指示工作状态符合设备技术要求。

6)分站(区域控制器)与监控主机通讯,测试信号波形及通讯发送/接收频率,符合系统技术要求。

7.1.3测试断电控制:

由监控主机发出的断电指令,分站(区域控制器)对应开出端口是否有信号输出。

7.1.4甲烷、一氧化碳传感器标校,测试传感器的报警、断电、复电点。

测试的传感器数据、状态均能正常显示,调校误差在规定范围内,传感器输出达到稳定值90%时间不大于20秒,报警、断电时间不大于2秒,报警声级强度在距其1m远处的声响信号的声级应不小于80分贝,光信号应能在20米远处清晰可见。

7.1.5模拟量、开关量传感器的测试数据、状态与监控主机记录数据保持一致。

数据采集、状态响应时间差最大不超过30s。

7.1.6模拟交流断电,测试电源箱(电源扩展器)备用电池供电时间不小于2小时。

7.1.7分站(区域控制器)、电源(电源扩展器)和传感器、断电执行器等入井设备,地面测试时间不小于24h~48h。

7.2设备安设要求

监控系统设备安装要有完整的安装设计:

传输线路的敷设、分站、传感器的安装及设备供电、断电控制等。

7.2.1传输接口、光端机、以太环网交换机等主通讯设备应安设在中央变电所、采区机电峒室等主要配电点,设备必须使用专用电源。

7.2.2井下分站(区域控制器)、电源(电源扩展器)安设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分站(区域控制器)、电源(电源扩展器)应安放在变电所(机电峒室)、临时配电点、工作面进风巷或采区轨道、皮带进风巷,严禁安设在专用排瓦斯巷或专用回风巷。

2)分站(区域控制器)、电源(电源扩展器)工作面进风巷或采区轨道、皮带进风巷道内安设位置应保证支护良好、无滴水、无片帮、不影响行人、行车,便于工作人员观察、调校和检验。

3)分站、电源(电源扩展器)安放在高于地面0.3m的稳固支架上。

4)独立的声光报警箱要悬挂在巷道顶板以下300~400mm处。

5)机电峒室内安设的分站、电源扩展器与墙壁之间应留有0.5m以上的通道,与其它设备相互间距应大于0.8m。

6)电源(电源扩展器)箱体、分站箱体等电气设备必须有可靠、良好的接地线。

7)机电峒室内的分站及电源(电源扩展器)应标识出输入和输出通讯(信号)电缆所接设备名称、地点或用途。

7.2.3井下电源(电源扩展器)的电源接线应由监测工,按照电源应配的供电电源等级进行配接,一般电源箱供电电压为DC36、AC127V、220V、380V、660V,井下供电电压一般选择峒室照明AC127、低压开关AC660V,设备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开关电源侧。

7.2.5通信电缆使用接线盒连接时,必须按线序(线色)正确、牢固连接,屏蔽线连接时注间不得与外壳、地线及通信电缆芯线接触。

7.2.6入井的万用表、兆欧表、光纤熔接机、测线仪等测量工具必须符合矿用安全仪器使用标准。

7.2.8设备安装要求

1)设备安装前必须由使用队组提出安装申请,并由相关主管领导审核,矿总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行安装。

2)安装人员必须熟悉各种设备的功能原理和作用,并熟悉各种的设备安装及操作规范、方法。

3)设备安装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确保操作安全及工程质量。

4)设备安装时必须规范接线方法。

5)安装分站时,严禁带电搬迁或移动,并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

6)设备安装到位后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通电测试,监控设备接电或连接闭锁线时必须由相关单位共同配合完成。

7)设备运输、安装过程中应避免强烈冲击、振动。

8)系统中的元器件不得随意更换,不得随意更动印刷电路板走线和内部连接电缆。

设备维修时,一般元件(指特定电阻、电容、插接件和一般开关)可以用相同型号、相同规格的元器件替换。

9)分站(区域控制器)严格按说明书要求配接传感器、断电控制器。

7.2.9设备检修与维护

1)井下安全监测工必须24h值班,每天检查监控系统设备及电缆的运行情况。

使用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与瓦斯传感器进行对照,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地面中心站值班员。

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先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须在8h内将两种仪器调准。

2)炮采工作面设置的瓦斯传感器在放炮前应移动到安全位置,放炮后应及时恢复设置到正确位置。

3)传感器经过调校检测误差仍超过规定值时,必须立即更换;

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在更换和故障处理期间必须采用人工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填写故障记录。

4)低浓度瓦斯传感器经大于4%的瓦斯冲击后,应及时进行调校或更换。

5)使用中的传感器应经常擦拭,清除外表积尘,保持清洁。

采掘工作面的传感器应每天除尘;

传感器应保持干燥,避免洒水淋湿;

维护、移动传感器应避免摔打碰撞。

8通讯传输技术要求

8.1传输电缆

安全监控系统所使用的通讯、信号和控制等装置传输电缆必须取得煤矿安全标志的矿用阻燃电缆。

监测系统传输电缆要专用,不能与井下其它通讯电缆合用。

8.1.1矿用阻燃通信电缆命名、代号如下:

煤矿通信电缆——(MH)聚乙烯绝缘——Y铜丝编强铠装——B

钢丝编织屏蔽——P细圆钢丝铠装——32聚氯乙烯护套——V

软型多股铜丝——R

表1 煤矿用阻燃通信电缆型号、名称及适用范围

型号

导体结构(对数)

名称

适用范围

MHYVR

7/0.30、7/0.37、7/0.43、7/0.52(1-10对、1×

4)

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通信电缆

用于平巷、斜巷及机电硐室

MHYBV

1/1.0、1/1.38(1-10对、1×

煤矿用聚乙烯绝缘镀锌钢丝编织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通信电缆

用于机械冲击较高的平巷和斜巷

MHYV32

1/1.38(1-10对、1×

煤矿用聚乙烯绝缘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通信电缆

用于煤矿竖井或斜井作主信号线能承受较大拉力

MHYVRR

煤矿用聚乙烯绝缘钢丝编织屏蔽聚氯乙烯护套通信电缆

用于井下干扰较大的场合

MHYVP

煤矿用聚乙烯绝缘镀锌钢丝编织屏蔽聚氯乙烯护套通信电缆

MHYBVR

7/0.43、7/0.52(1-10对、1×

用于井下抗冲击较大的平巷、斜巷及斜巷

MHYVR32

7/0.52(1-10对、1×

煤矿用聚乙烯绝缘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通信

8.1.2敷设要求

8.1.2.1电缆敷设原则:

线路长度最短、易于敷设、便于维修、巷道支护良好选择电缆敷设路线,在预定电缆接线盒位置不应有淋水。

8.1.2.2井下通讯电缆的敷设应遵守下列规定:

1)通讯电缆与动力电缆分两侧吊挂,必须同钩吊挂时,与动力电缆间距≥300mm,并且通讯电缆应吊在挂钩上方。

2)电缆在有架空线的大巷中敷设时,电缆与架空线距离>500mm,横跨架空线时先停架空

线电源,严禁带电作业。

3)电缆严禁与风管、水管、瓦斯抽放管路同侧吊挂。

4)立井中敷设的通讯电缆不得有接头。

8.1.2.3使用的接线盒必须通过系统联检并符合不同类型线缆接线要求。

8.1.2.4电缆通过硐室门、风门等隔墙时,必须使用穿墙护线管。

8.1.2.5在轨道上山(或下山)敷设或检查传输电缆时,首先要和下车场把钩工、上车场司机联系好,明确不准提车或松车后,方准进入轨道上山(或下山)敷设或检查传输电缆,严禁行车时作业。

8.1.2.6通信电缆敷设时应尽量避免与高压电源线、大功率交流电源线及其它非屏蔽信号电缆并行走线或铰接挂线。

8.1.2.7水平巷道或倾斜井巷中悬挂的电缆应有适当的弛度,并能在意外受力时自由坠落。

其悬挂高度应保证电缆在矿井掉道时不受撞击,在电缆坠落时不落在轨道或输送机上。

8.1.2.8敷设传输电缆注意事项:

1)在机械提升的立井井筒中敷设电缆时,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将所携带盘好的电缆放在一个固定地点,并设专人看管,放线时应由外圈向里圈慢慢放出。

2)巷道中敷设传输电缆时,要指派一人负责对所要敷设传输电缆放入电缆钩中,以免敷设后与其他通讯线吊挂位置不统一。

3)敷设电缆应有适当张弛度,要求能在外力压挂时自由坠落。

电缆悬挂高度应大于矿车和运输机的高度,并位于人行道一侧。

4)在大巷敷设或检查井下传输电缆时,如果有车辆行驶,敷设或检查人员要躲到躲避硐中,严禁行车时敷设或检查传输电缆。

6)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设备连接处,必须使用监控系统联检合格接线盒。

7)在暗斜井架设或检查传输电缆时,要和管辖单位联系好,并要慢慢下行敷设或检查。

8)吊挂完毕后,方可与原有的电缆进行连接。

8.2传输光缆

8.2.1光缆种类

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分为: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1)单模光纤(SingleModeFiber):

中心玻璃芯很细(芯径一般为9或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

因此,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但还存在着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

2)多模光纤(MultiModeFiber):

中心玻璃芯较粗(50或62.5μm),可传多种模式的光。

但其模间色散较大,这就限制了传输数字信号的频率,而且随距离的增加会更加严重。

例如:

600MB/KM的光纤在2KM时则只有300MB的带宽了。

因此,多模光纤传输的距离就比较短,一般只有几公里。

8.2.2光纤传输过程:

由发光二极管LED或注入型激光二极管ILD发出光信号沿光媒体传播,在另一端则有PIN或APD光电二极管作为检波器接收信号。

对光载波的调制为移幅键控法,又称亮度调制(IntensityModulation)。

典型的做法是在给定的频率下,以光的出现和消失来表示两个二进制数字。

发光二极管LED和注入型激光二极管ILD的信号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调制,PIN和ILD检波器直接响应亮度调制。

8.2.3光缆的选用:

光缆的选用除了根据光纤芯数和光纤种类以外,还要根据光缆的使用环境来选择光缆的外护套。

1)户外光缆应选用铠装光缆。

架空时可选用带两根或多根加强筋的黑色塑料外护套光缆。

2)井工巷道内光缆应选用专用阻燃通讯光缆。

3)传输距离超过10km可用中继或选用单模光缆。

8.2.4光缆敷设

1)光缆一次放线长度不超过2km,布线时应从中间开始向两边牵引。

2)光缆敷设牵引力一般不大于120kg,而且应牵引光缆的加强心部分,并作好光缆头部的防水处理。

3)光缆敷设时引入和引出处须加顺引装置,光缆引上线处须加导引装置,并避免光缆拖地。

光缆牵引时注意减小摩擦力。

并要余留一段用于伸缩的光缆。

4)敷设中连接每条光缆时都要磨光端头,通过电烧烤或化学环氯工艺与光学接口连在一起,确保光通道不被阻塞

5)穿墙时要加带护口的保护用塑料管,并且要用阻燃的填充物将管子填满。

6)铺设中光纤不能拉得太紧,也不能形成直角,并时注意不要使光缆受到重压或被坚硬的物体扎伤。

7)光缆转弯时其转弯半径要大于光缆自身直径的20倍。

9断电控制技术要求

矿井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断电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

在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