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481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x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docx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

福建省莆田市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

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单选题)

读“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甲区域较乙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稀少

B.乙区域较甲区域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

C.甲区域较乙区域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

D.乙区域较甲区域种植业单产高,商品率高

3.甲区域北部以畜牧业为主,乙区域北部以种植业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源D.土壤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5.图二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B.B—C—A

C.C—A—BD.B—A—C

6.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右图为某些地区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能正确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状况的是()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8.图中①和③两地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差异 B.地形差异C.土壤差异   D.生产习惯差异

9.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D.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边地区煤、铁等资源

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所示地区的自然条件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   B.棉花C.茶叶   D.甜菜

11.与松嫩平原相比,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丰富    B.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   D.人少地多

摩拜单车,一种基于移动App和智能硬件开发而兴办的无桩借还共享单车出行模式。

使用摩拜单车智能手机软件,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所选单车,然后通过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即可骑行。

摩拜单车不仅为城市居民的短选出行提供了方便,更倡导着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在摩拜单车的约车、找车过程中,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A.RS、GPSB.RS.GISC.GPS、GISD.GIS.RS

13.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②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③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④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14、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15.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森林火灾面积B.土地干旱程度

C.洪峰流量D.植物病虫害程度

读漫画“危险”,完成下列各题。

16.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地荒漠化

1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

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

完成18-21题。

18.导致下列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洋流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19.在我国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B.次生盐渍化C.裸岩D.土地沙化

20.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草

21.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沼气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②③⑤⑥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能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右图是热带雨林水循环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当地50%的大气水来自于雨林

B.大量水汽被带离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

C.雨林降水主要来自海洋,跟雨林没有关系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降水

23.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C0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24-25题。

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 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24.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B.bC.cD.d

25.雨林中土壤贫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B.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

C.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D.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

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

读图,完成1~2题。

26.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7.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C.③位于大西洋D.④位于南温带

2015年11月7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途经弗里曼特尔(32.1°S,115.8°E)、中山站(69.4°S,76.4°E)、长城站(62.2°S,58.9°W)和蓬塔(53.1°S,70.9°W),这是“雪龙”号的第二次环南极航行。

读“雪龙”号环南极航行线路图,完成28~29题。

28.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29.弗里曼特尔到蓬塔的最短距离约为(  )

A.2300千米B.6300千米C.10500千米D.15500千米

30.在等高距为50m的等高线图上,五条等高线重叠的一处断崖,其相对高度的可能范围是(  )

A.大于200m,小于300m  B.大于250m,小于350m

C.大于200m,小于250mD.大于250m,小于300m

二、综合题(三大题,共40分)

31、14分分析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相关研究表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我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沙漠的沙源均是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1)阿拉善高原的主要气候类型为       ,巴丹吉林沙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此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3分

(2)黄土土质疏松,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该生态问题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7分

 

(3)如何防治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

4分

 

3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全境,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境内居住着门巴、珞巴、藏、汉等民族。

2013年10月30日墨脱公路(墨脱至波密)正式通车,结束了墨脱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该公路最艰巨的是打通海拔3700米的嘎隆拉雪山隧道,它穿越多条断裂带,施工中还出现大量涌水、渗水问题。

图13为墨脱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简析墨脱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写照的主要原因。

6分

 

(2)分析修建嘎隆拉隧道时出现渗水的原因。

4分

 

(3)墨脱县虽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规模小,试分析原因。

4分

 

33.12分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9图20

材料一图19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0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图2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图21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4分)

省区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_____________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_____________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③______________

矿产资源

丰富,以④__________为主

较少

 

(2)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4分)

对新疆的影响:

_。

对江苏的影响:

(3)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4分)

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B

C

D

C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B

C

D

D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D

A

C

D

C

B

C

A

二、综合题(三大题,共40分)

31、14分

(1)温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