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标准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4796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类标准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各类标准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各类标准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各类标准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各类标准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类标准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各类标准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类标准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类标准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重量,摇匀,用干燥滤器滤过。

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W2),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W1),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浸出物%=[(W1-W2)/W3]×

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热浸法须在水浴上加热)。

以各项下规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代替水为溶剂。

水分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原理:

供试品在100~105℃干燥5小时,减失重量即为失去水分的重量。

3适用围:

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含少量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4检验操作方法

第一法(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电子天平

电热恒温干燥箱

称量瓶2个

温度计1个

干燥器1个

4.1.3 

取供试品2~5g两份,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2个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样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定。

4.1.4 

将精密称定的盛有供试品的2个称量瓶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打开瓶盖,将瓶盖与称量瓶一一对应放好。

在100~105℃干燥5小时后,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

4.1.5 

恒重:

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

4.1.6 

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数。

计算:

供试品中含水量%=[(w1-w2)/w3]×

式中:

w1—烘前称量瓶+样质量,g;

w2—烘后称量瓶+样质量,g;

w3—供试品质量,g

4.2 

第二法(甲苯法)(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成分的药品)

4.2.1 

仪器装置:

如图。

A为500ml的短颈圆底烧瓶;

B为水分测定管;

C为直形冷凝管,外长40cm。

使用前,全部仪器应清洁并置烘箱中烘干。

4.2.2 

仪器与用具

电热套

200ml量筒

4.2.3 

试剂:

甲苯

4.2.4 

测定法

4.2.4.1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水量1~4ml),精密称定,置A瓶中,加甲苯约200ml必要时加入玻璃珠数粒,将仪器械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B管

的狭细部分。

将A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2滴。

4.2.4.2 

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部先用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

5分钟,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B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

4.3 

检查水量,并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ρ

计算:

含量(%)= 

×

W

V—水的毫升数,ml;

ρ—水的密度,g/ml;

W—供试品重量,g。

灰分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定义:

是指测定药品在一定条件下炽灼所剩无机杂质重量的方法

3.1 

架盘药物天平(最大称量为100g,分度值为0.1g)

高温炉

电炉

电热恒温水浴锅

干燥器

坩埚2个

5ml量筒1个

3.2 

3.2.1 

测定用的供试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用架盘天平取供试品2~3g(如须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可取供试品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用电子天平称定重量。

3.2.2 

用电炉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

3.2.3 

插上电源使高温炉逐渐升温至500~600℃。

打开高温炉,用坩埚钳夹住坩埚在炉口预热3分钟,然后轻轻放入炉,关上炉门。

使完全灰化并至炽灼至恒重。

3.2.4 

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总灰分的含量(%)。

3.2.5 

如供试品不易灰化,可将坩埚放冷,加热水或10%硝酸铵溶液2ml,使残渣湿润,然后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照前法炽灼,至坩埚容物完全灰化。

3.3 

计算公式

灰分%=(m2-m0)/(m1-m0)

式中:

m0—坩埚质量,g;

m1—(坩埚+药)质量,g;

m2—炽灼恒重后(坩埚+药)质量,g。

显微鉴别标准操作规程

中药材、中药成品

检验依据:

通常是借助显微镜,应用植物细胞、组织学和矿物晶体光学等知识鉴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的一种方法,

检验操作方法(临时制片法)

仪器和用具

3.1.1 

仪器

生物光学显微镜

显微描绘器

滑走切片机或徒手圆筒生物切片器

镜台测微尺

离心机

3.1.2 

用具

放大镜、刀片、解剖刀、镊子(包括粗镊与眼科弯镊与直镊)、剪(眼科剪与手术剪)、解剖针。

载玻片、盖玻片吸湿器(即玻璃干燥器改装蒸馏水加微量苯酚,潮气润湿药材样品用)

培养皿或小烧杯(放切片用,切片后的处理均可在其中进行)、酒精灯、铁三角架、石棉网、滴瓶、试管、试管架、滴管、玻璃棒(粗与细)、乳钵、量筒毛笔(从刀上刷取切片用)铅笔(HB、4H、6H绘图用)

带盖搪瓷盘(装切片标本用)纱布、吸水纸(滤纸)、火柴等。

试液

水合氯醛试液:

取水合氯醛50g,加水15ml与甘油10ml使溶解,即得。

此液为透化剂,可使干缩的细胞壁膨胀而透明,并能溶解淀粉粒、树脂、蛋白质与挥发油等。

甘油醋酸试液(斯氏液):

取甘油、冰醋酸与水各等份,混合即得。

此液专用于观察淀粉形态,可使淀粉不膨胀变形,便于测量其大小。

甘油-乙醇溶液:

取甘油1份,50%乙醇1份,混合即得。

此液为封藏液,用于保存植物材料与临时切片,有软化组织的作用。

丹Ⅲ试液取丹Ⅲ0.01g,加90%乙醇5ml溶解后,加甘油5ml,摇匀即得。

本液应置棕色玻璃瓶保存,在2个月应用。

此液可使木栓化、角质化细胞壁与脂肪油、挥发油、树脂等染成红色或淡红色。

钌红试液:

取10%醋酸钠溶液1~2ml,加钌红适量使呈酒红色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此液可使粘液染成红色。

3.2.6 

间苯三酚试液:

取间苯三酚1g,加90%乙醇100ml使溶解,滤过即得。

应置棕色玻璃瓶,在暗处保存。

此液与浓盐酸合用,可使木化细胞壁染成红色或紫红色。

3.2.7 

碘试液:

取碘化钾0.5g,溶于少量水中,加碘1g,使溶解,加水至100ml即得。

应用时能常再加水稀释成淡棕色或淡黄色。

本液应置棕色瓶保存。

此液用于检查淀粉,染成蓝色或紫色;

蛋白质或糊粉粒呈黄色。

3.2.8 

硝铬酸试液:

取硝酸10ml,加入100ml水中,混匀。

另取铬酸10g,加水100ml使溶解。

用时将二液等量混合,即得。

此液为常用的“植物组织解离液”。

检品的解离浸泡时间,按材料的质地不同而异。

3.2.9 

α-萘酚试液:

取15%的α-萘酚乙醇溶液10.5ml,缓缓加入硫酸6.5ml,混匀后再另加乙醇40.5ml与水4ml,混匀即得。

此液用于检查菊糖,染成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3.2.10 

硝酸汞试液(米隆氏试液):

取汞4.5g,加发烟硝酸3ml,俟作用完毕,加等量水稀释即得。

本液应置棕色玻璃塞瓶,在暗处保存。

此液用于检查糊粉粒,染成砖红色。

3.2.11 

氯化锌碘试液:

取碘化钾8g,加水8.5ml使溶解,再加无水氯化锌2.5g使溶解,加碘适量至饱和,即得。

本液应置棕色玻璃塞瓶。

此液用于检查木质化与纤维素细胞壁,前者显黄棕色,后者显蓝色或紫色。

显微标本的制作

3.3.1 

切片制作标本片(横切或纵切)

3.3.1.1 

药材的预处理:

先将药材表面泥沙刷洗干净,将应观察的部位,切成适当大小的块或段,一般以宽1cm、长3cm为宜,切面削平整。

质地软硬适中的药材可直接进行切

片;

质地坚硬的则须先使其软化后再切片。

软化方法可放在吸湿器(即玻璃干燥器底部盛蒸馏水并滴数滴苯酚防霉,上部瓷板上置药材样品吸湿)中闷润,或在水中浸软或煮软

有些根、根茎、茎与木材类,质地虽坚实,可将削平的切面浸水中片刻,表面润湿时取出,直接切片也能切成完整的薄片。

过于柔软的材料,可将其浸入70%~95%乙醇中,

约20分钟后可变硬些,即可进行切片。

对于细小、柔软而薄的药材,如种子或叶片,不便直接手持切片,种子类可放在软木塞或橡皮片中(一侧切一窄缝,将种子嵌入其中),

叶类药材可用质地松软的通草或向日葵的茎髓作平持物进行切片。

药材在处预处理时应注意不能影响要观察的显微鉴别特征。

如要观察菊糖、粘液等在软化、切片、装片等过程中,此法不可与水接触,以免溶解消失;

观察挥发油、树脂等则不

可与高浓度乙醇或其它有机溶媒接触。

3.3.1.2徒手切片:

在检验工作中,此法最常用,操作简便,迅速,制成的切片保持其细胞含物的固有形态,便于进行各种显微化学反应观察。

切片:

右手持刀片,左手拇指和食指夹持药材,中指托着药材的底部,使药材略高出食、拇二指,肘关节应固定,使材料的切面保持水平,刀口向并使刀刃自左前方向右后方

切削,即可切得薄片。

操作时,材料的切面和刀刃须经常加水或50%乙醇保持湿润,防止切片粘在刀片上。

切好的切片用毛笔蘸水轻轻从刀片上推入盛有水或50%乙醇的培养皿

中。

徒手圆筒生物切片器切片:

将药材用通草或软木夹持,固定于切片器持物筒中;

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如木本植物的茎干等)可直接固定于持物筒中;

左手持切片器,拇指与小

指持底盘的边缘,食指端顶动中柱上的固定螺帽,可便材料无级上升,每动一格材料上升约10um,顶动螺帽时,同时将底盘向反方向略转动,使切片器整体方赂不变,以保持材

料的切片方向固定;

历手持切片刀,刀柄靠于拇指与食指根部,食品店指与中指轻压于刀片的上面,刀片平贴于切片器圆台上,由左上方至右下方迅速滑动,切下的切片用毛笔

沾水取下置盛水的培养皿中。

装片:

选取薄而平整的切片置载玻片上,根据所要观察的容要求,滴加适宜的试液1~2滴,盖好盖玻片,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如加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将薄片移载玻片上,

滴加1~2滴水合氯醛试液,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至边缘起小泡即停止加热,继续补充试液再加热,以不烧干为度直至透化完全为止;

加热温度不能过高,以防水合氯醛试液沸

腾,使组织带入气泡;

加热时应将载玻片不断移动,不宜对准一处烧,以免受热不匀而炸裂;

透化后放冷,加甘油乙醇试液1~2滴后加封盖片,贴上标签。

冬日室温较低时,

透化后不待放冷即滴加甘油乙醇液,以防水合氯醛结晶析出而防碍观察。

水合氯醛试液有洁净透明作用,并能使已收缩的细胞膨胀,能清楚观察组织构造,可溶解淀粉粒、蛋白

质、叶绿体、树脂、挥发油等,对草酸钙结晶无作用,为观察草酸钙结晶的良好试剂,如需观察菊糖等一睦多糖物质则加水合氯醛试液不加热。

3.3.1.3 

滑走切片机切片:

此法不需要较高的技切,只要了解掌握操作方法,短时间即可学会并切出较薄的切片,适用于切质地坚实、形状较大的药材,柔软的材料经冷

冻处理亦可切得较薄的切片。

材料制备:

经软化处理的材料,检查软化是否适宜,可用刀片切割材料,若较容易切下薄片,则表示软化适宜。

柔软的材料可直接用胡萝卜或土豆、软木作夹持物。

新鲜材料则

直接浸入石蜡中,使材料外面包上一层石蜡。

切片机调试与材料安装:

切片前,先安置好切片机使稳固,进行调试检查。

将切片刀夹持在夹器上夹紧,调整刀的角度(约0°

~15°

);

调整厚度调节器到所需厚度。

把制备

好的材料用两块软醋酸乙酯闪住或直接放在切片机的材料固定器上夹紧夹正,使材料露出软木块或固定器上端约0.5cm,调整好材料高度,使刀刃靠近材料的切面,使材料切面

与刀刃平行并略高于刀刃约0.5~1mm。

用历手握夹刀器柄。

往操作者方向迅整拉动,便切下切片,且附着于刀的表面上,用毛笔蘸水把切片放于盛水的培养皿中。

将刀推回朱处,转动厚度推进器,用毛笔直蘸

水润湿材料切面与刀刃,再拉切片刀,往返推拉,可得到许多厚度均匀完整的切片。

若切片不成功,应检查切片刀是否太钝,则应磨刀或换锋锐的切片刀,若切得太薄而破碎,

则逐渐增加厚度至能切得完整的薄片为度。

注意:

夹持在材料固定器上的材料切面接近于固定器上端时,必须注意防止切片刀刃碰撞固定器而损毁切片刀。

为防止切片弯卷,可选取理想的切片,用两载玻片夹往,浸于水中放置4小时使材料压平,放入95%乙醇中固定,甘油装片观察。

3.3.2 

粉末制片:

主要用于粉末状的药材与药材粉末制成的成方制剂观察。

3.3.2.1 

粉末制备:

药材要先干燥,磨或锉成细粉,装瓶,贴上标签。

粉末制备时,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应注意各部位的全面性,例如:

根要切取根头、根中段与根尾等部

位,必须全部磨成粉,不得丢弃渣头。

并需通过4号筛,混合均匀。

干燥时,一般温度不能超过60℃,避免经常受温,使淀粉糊化,难以观察其完整者。

3.3.2.2 

制片法:

用解剖针挑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的中央偏右的位置,加适宜的试液1滴,用针搅匀(如为酸或咸时应用细玻棒代替针),待液体渗入粉末时,用左手食指

怀拇指夹持盖玻片的边缘,使其左侧与药液层左侧接触,再用右手持小镊子或解剖针托住盖玻片的右侧,轻轻下放,则液体逐渐扩延充满盖玻片下方。

如液体未充满盖玻片,应

从空隙相对边缘滴加液体,以防产生气泡;

若液体过多,用滤纸片吸去溢出的液体,最后在载玻片的左端贴上检品的标签或书写上标记。

3.3.2.3 

中药成方制剂的鉴别:

按剂型不同,分别将样品处理后,按粉末制片法装片观察。

散剂、胶囊剂,可直接取出粉末装片或透化装片。

片剂,可取2~3片研细后,取粉末适量装片或透化装片。

水丸剂,可取数丸置乳钵中(若系包衣水丸,可刮除包衣)研细,取粉末适量装片,或取粉末适量置小容器,加水合氯醛液透化(加适量甘油以防水合氯醛结晶析出),搅匀

,用吸管吸取混悬液装片。

蜜丸剂,样品可用两种方法处理

用解剖刀沿蜜丸正中切开,从切面由外至刮取少许样品,置载玻片中央偏右,滴加适宜的试液,用玻璃棒搅匀。

按上述粉末制片法制片,或透化装片。

将样品切碎放入容器,加水搅洗涤,然后置离心管中离心沉淀,如此反复以除尽蜂蜜后,取沉淀或透化后装片。

含挥发性成分的制剂,取其粉末进行微量升华装片。

3.3.2.4 

粉末制片的须知

粉末加液体搅拌与加盖玻片时容易产生气泡。

如用水或甘油装片时,可先加少量乙醇使其润湿,可避免或减少气泡的形成,或反复将盖玻片沿一侧轻抬,亦可使多数气泡逸出。

搅拌时产生的气泡可随时用针将其移出。

装片用的液体如易挥发,应装片后立即观察。

用水装片也较易蒸发而干涸,通常滴加少许甘油可延长保存时间。

需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时,应注意掌握操作方法。

装片后用手执其一端,保持水平置小火焰上约1~2cm处加热,并缓缓左右移动使之微沸,见气泡免同时离开火焰,待气泡停

止逸出再放在小火上,并随时补充蒸发的试液,如此反复操作,直至粉末呈透明装为止,放凉后滴加甘油镜检。

粉末药材制片时,每片邓用量宜少不宜多,为使观察全面可多做些制片。

如取量多,显微特征单一轮廓不清,反而费用时,不易得出准确强论。

中成药制剂的粉末检查,因在多

味药材粉末中寻找某一味药的某一显微特征,有时较难查见,可以取粉末量多些,置试管或小烧杯中,加入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

透化好后再用吸管吸出,滴在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即可观察。

3.3.3 

表面标本片:

主要用于叶类、花类(萼片、花瓣)、果实、草质茎与鳞茎等药材的表面特征如毛茸、气孔、表皮细胞等的观察。

质地菲薄的药材可以整体装片;

较厚的

药材则须撕下表皮然后装片。

3.3.3.1 

整体装片:

适用于较薄的叶片、萼片和花瓣、剪取欲观察部位约4mm2的两小片,一反一正放在载玻片上,加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至透明为止,盖好玻片即得。

3.3.3.2 

表面撕离装片:

凡较厚的或新鲜药材,用上法不能使之透或不便于整体装片。

将软化了的或新鲜材料固定住,然后用镊子夹住要剥取撕离的部分,小心的撕离,或用

解剖刀轻轻割(刮)去不需要的各层组织,只保留表皮层(上层或下层),将欲观察的表破表面观朝上,置载玻片上,加透化剂透化后,放冷,加稀甘油1滴,盖上玻片,贴品

名签,即得。

3.3.4 

解离组织片:

适用于厚壁组织或输导组织等的单个细胞的显微观察。

将样品切成段(长约5mm,粗约2mm)或片(厚约1mm),对于木类或茎类木质部,最好切成纵长的

小段。

然后根据细胞壁的性质,按照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处理:

如样品坚硬,木化组织罗多或集成较大群束,可用硝铬酸法或氯酸钾法;

对于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或分散存在的样品

,可用氢氧化钾法。

3.3.4.1 

氢氧化钾法:

置样品于试管中,加5%氢氧化钾溶液2~5ml,加热至用玻璃棒挤压,能离散为止,倾去碱液,加水洗涤后,取出少量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撕开,以稀

甘油装置观察。

3.3.4.2 

硝铬酸法:

置样品于小烧杯中,加20%硝酸与20%铬酸的等量混合液适量,使之浸没样品,放置约30~60分钟,坚硬的样品需时要长些,也可在水浴上微温,至用玻

璃棒挤压能离散为止,倾去酸液,用水洗涤后,取出少量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撕开,以稀甘油装置观察。

3.3.4.3 

氯酸钾法:

置样品于试管中,加硝酸溶液(1~2ml)与氯酸钾少量,缓缓加热,待产生的气泡渐少时,再与时加入氯酸钾少量以维持气泡稳定地发生,至用玻璃棒挤

压能离散为止。

倾去酸液,用水洗涤后,撕开,封藏。

3.3.4.4 

须知:

用氯酸钾法制片时,每次加入的氯酸钾不可过多,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否则突沸腾容易使液体逸出管外。

加热时间长短因样品的硬度和木化程度而异,通

常约需5~15分钟。

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氯气有毒,应注意通风。

用硝铬酸法解离也可在载玻片上进行。

即取一块厚度适当的切片,置载玻片上,滴加硝铬酸试液使之浸没,放置约20分钟后,轻轻压下或移动盖玻片使之分离其余操作同前,此

法解离的细胞,可以看清其分离的组织部位。

3.3.5 

花粉粒与孢子制片:

取花粉、花药(或小的花)或孢子囊群(干燥样品浸于冰醋酸中软化),用玻璃棒捣碎,纱布过滤,滤液置离心管中,离心,取沉淀加新鲜配制

的醋酐与硫酸(9:

1)的混合液1~3ml,置水浴上加热2~3分钟,离心,取沉淀,用水洗涤2次,加50%甘油与1%苯酚3~4滴,用品红甘油胶封藏观察。

也可直接用水合氯醛

试液装片,具体操作同粉末标本片。

3.3.6 

磨片:

凡需观察断面,以一般切片无法制作的标本,如坚硬的动物类药材珍珠、石决明、动物骨骼、矿物药等可采用磨片法制片。

片的厚度一般为20~50μm。

磨片方

法有手工磨制与机器磨制。

3.3.6.1 

手工磨制:

选取适宜的材料,一般以1~2mm为度,先置粗磨石(或磨砂玻璃板)上,加适量水,用食指、中指夹材料,在磨石上往返研磨,待两面磨均匀,厚度约数

百μm后,改用软木塞压在上面,再在细磨石上加水磨,磨至透明时(20~50μm),用水冲洗,再用95%乙醇处理,封藏。

3.3.6.2 

机器磨制:

地质矿产部门有专门人员机构与设备制作。

3.4 

显微测量

显微鉴定时应用测量方法以测定细胞与细胞含物等的大小,应用最多的则是长度测定。

常用的量具是目镜测微尺与载物台测微尺。

3.4.1 

目镜测微尺,又称目镜量尺或目微尺。

它是放在目镜的一种标尺,是一个直径18~20mm的圆形玻璃片,中央刻有精确待距离的平行线刻度,常为50或者100条。

目镜测微尺是用以直接测量物体用的,但其刻度所代表的长度是根据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同而改变,故使用前必须用载物台测微尺来标化。

3.4.2 

载物台测微尺,又称镜台测微尺或台微尺。

它是一种特制的载皮片,中央粘有一小圆形玻片、上刻有将1mm(或2mm)精确等分为100(或200)小格的细线,每一小格

长为10μm,它是用以标化目镜测微尺的。

3.4.3 

目镜测微尺的标化,以确定使用同一显微镜与特定倍数的物镜、目镜和镜筒长度时,目镜测微尺上每一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标化方法:

将载物台测微尺置于显微镜镜台上,按常规对光调焦,并移动测微尺物象于视野中央;

从镜筒中取下目镜,旋下接目镜的目镜盖,将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筒中部的光

栏上(应正面向上),旋上目镜盖后返置镜筒上。

此时在视野中,除镜台测微尺的象外,还同时可观察到目镜测微尺的分度小格,移动镜台测微尺和旋转目镜,使两种量尺的刻

度平行。

左边的“0”刻度重合,寻找第二条重合刻度。

记录两刻度的读数,并根据比值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该物镜条件下所相当的长度(μm)。

例如:

接目镜头为10×

,接物镜头为40×

时,目镜测微尺每17小格相当于载物台量尺4小格,则目镜测微尺每1小格的长度为40×

10um÷

17=2.35μm。

3.4.4 

测定细胞与细胞含物的方法

将载物台测微尺取下,换以装有待测的标本载片。

对光,调焦,移动载片,使需测量的目的物置于目镜量尺围,调清物象,计数出目的物占测微尺的小格数,乘以目镜尺每

1小格的长度值即得。

计算公式:

待测物体长度(μm)=镜台微尺与目镜微尺重合时所具的长度×

所测物体占有目镜测微尺的格数/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重合时所占的格式

测得淀粉粒长径为20小格,每小格长2.35μm,20×

2.35=47μm。

3.4.5 

须知

34.5.1 

测量通常是在高倍镜下进行,因目镜量尺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值较小,结果较为准备。

3.4.5.2每次测量记下数据,并分析数据最小量值、最大量值和多见值(μm)。

3.4.5.3目镜测微尺所代表的长度值随不同目镜与物镜配合而异因此在实验前,应将专用的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