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4535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Word下载.docx

《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Word下载.docx

不仅处于学习性阅读阶段的普通读者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且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的专家读者也难免犯自由化误读的毛病。

文章阅读病理研究是专门探讨读者在阅读全过程中阅读心理和行为的病症及其医治的一门阅读分支学科,目的是求得学校阅读教学和社会读书活动的健康生存和科学发展。

(摘编自曹祥芹《文章阅读学》,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阐释中常常会有正解与误读,两者是对文章阅读阐释的不同形态,往往难解难分。

B.阅读阐释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正解的,因此,对误读的认识也是有必要的。

C.部分学者认为,误读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种规律化的现象,如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

布鲁姆就持此观点。

D.清代纪昀认为误读并非无益,提倡误读,郢书燕说便是中国古代一个较为典型的误读案例。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无论是美国的哈罗德·

布鲁姆教授,还是清代的纪昀,抑或现代的钱钟书,他们都认识到读者释义存在一定的阅读价值。

B.“特殊性释读”“合理性误读”“创造性误读”属于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义的突破。

C.“反误”指读者对文本穿凿附会、任意歪曲的理解,既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合作品的本意,因此这类误读带有刻意之嫌。

D.当读者存在切合作品的实际、使文本意义增值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与作者原意并不完全一致,我们称之为“正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正误”属不属于误读范畴,学术界是有争议的,作者认为“正误”作为阅读学的概念和常规并不够科学。

B.个性化理解包括超越文本,超越作者的“增解”“异解”和“批解”,与所谓的曲解和歪批有着本质的不同。

C.真误读是文章阅读的病态之一。

文章阅读病理研究也应该对“真误读”这一重要病症的医治进行探讨。

D.文章阅读疾病和文学阅读疾病并不是同一概念,文章阅读疾病涉及的人数更多,出现的范围更广,因此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2.(12分)(2018高三下·

包头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城镇化建设中应转变城市本位思路,保留对“乡土”的足够敬畏,尊重传统,善待孝道,使乡村在与城市文明的互动中得到新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上存在一大误区,认为传统文化会阻碍城镇化,要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就必须摧毁“旧文化”。

但事实上,城镇化和传统文化并不矛盾,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的思维方式是不恰当的。

文化是城镇化的灵魂和血脉。

城镇化建设需要文化的滋养,需要人文关怀。

没有文化的加入,城镇化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也不可能有“多样性”。

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孝道文化,乃“百善之首”,在城镇化进程中融入孝文化元素,加以现时代的诠释和转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城镇化所引起的人际疏离与紧张,引领城乡大众在家庭生活中父慈子孝,在社会交往中仁义诚信,在公干私谊中履责守义,使城乡生产和生活运行更为公平合理,更加和谐有序,由此铸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族群品性。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重城轻乡。

然而“乡土”之于中国,不是一个愚昧、落后、待消灭的社会“盲肠”,而是新希望、发展潜力之所在。

城镇化发展的根本依托还是乡村。

城市化程度较高的西欧国家,其乡村不光是一道美丽的景观,也是工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策源地。

我们不能只想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何以城市模式改造农村,急着让农民“洗脚上楼”,也要考虑为什么不能使农民成为更好的农民,农村成为更好的农村。

因此,新型城镇化发展应该像李克强总理所主张的注重“化”、注重“人”,而非只是“城镇”,更不能顾“城”失“村”。

城镇乡村的和谐发展,就是城市的自我救赎,乡村的发展正道。

重建乡土,必须诉诸于孝道文化。

乡村是滋生培育孝道文化的根基,反过来孝道文化又维系着乡村。

孝文化具有血浓于水的强大凝聚力,其本身蕴含着的对祖先的崇拜、对亲人的眷顾、对乡土的依恋等内涵。

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孝文化聚拢人心、再聚乡魂,造福农民,变弃乡进城为“守乡建镇”,变农村为城镇,田野上定将充满希望。

城镇化应是全民的城镇化,不能只考虑精壮农民,必须把农村老人也考虑进去。

多达约1.1亿农村留守老人,是我们当下必须考虑的社会群体。

老有所养,不仅仅是中华传统文明的要义,更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人文之本。

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窘境,让其共享发展成果,必须坚守和弘扬孝道。

无法设想,我们国家的人全部居住在城市。

当下,我国大中城市吸纳就业人口的空间已有限,农民工于城市,立足不易,扎根更难。

客观上要求农民实现职业和观念的再转变。

因此,与其都背井离乡,骨肉分离,不如有一部分可以考虑重归乡村,安老怀少,就地就近发展。

事实上,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同构,未来乡村生活或将呈现一种现代生活式样:

那是一种比城市的生活方式更加田园、更加亲密和谐、更加人性化的生活,是一种既古风又新潮的“善生活”。

(摘编自肖波《多元文化中的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处理城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使城乡生产和生活更为公平合理、和谐有序,就必须摒弃长期以来的“旧文化”。

B.要变“弃乡进城”为“守乡建镇”,重建乡土,再铸乡魂,是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孝文化具有血浓于水的强大凝聚力。

C.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遵循城市本位的思路,好处多多,概括来说就是可以使乡村在与城市文明的互动中得到新的发展。

D.诉诸孝道文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众多留守老人的生活窘境,做到老有所养,让其共享发展成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明确了城镇化要有“核心竞争力”,要有“多样性”,就需要文化的滋养,需要把核心的孝道文化融入城镇化进程中。

B.文章重点论述了蕴含着对祖先的崇拜、对亲人的眷顾、对乡土的依恋等内涵的孝文化有利于乡土的重建,是城镇化的灵魂。

C.文章立足于以孝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新农村的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指出城镇化不只是精壮农民的城镇化,而应是全民的城镇化。

D.文章第一段首先提出观点,指出原來的认识误区,接着指明城镇化建设的新方向,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必须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同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视乡村为愚昧、落后、待消灭的社会“肓肠”,因为乡村不仅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依托,还是工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策源地。

B.作为“百善之首”的孝道文化,其重要性在于可以彻底消除由城镇化引起的人际关系疏离与紧张,铸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族群品性。

C.急着让农民“洗脚上楼”,以城市模式来改造农村,其实是重城轻乡思想的表现,这可能导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衷落空。

D.顾“城”失“村”,会让我们失去滋生培育孝道文化的根基,最终甚至会逐渐淡化家庭生活中的父慈子孝、社会交往中的仁义诚信。

3.(15分)(2017高二上·

南充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阿芳

林语堂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

由某兑换铺雇来时,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

现在大约十八岁了,喉管已经增长,说话听来已略如小雄鸡喔喔啼的声调了。

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小孩脾气,加上他的绝顶聪明,骂既不听,逐又不忍,闹得我们一家的规矩都没有,主人的身份也不易支撑了。

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非他不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诗,全凭雅兴。

大约一星期间,阿芳打破的杯盘,总够其余佣人打破半年的全额。

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

而且在厨房里,他也是可以称雄称帝,不觉中几位长辈的佣人,也都屈服他的天才。

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他天分之高,远在一班佣人之上。

你只消听他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的口气,便知道他生成是一副少爷的身份。

在阿芳未来的时候,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都是轮到我身上的。

现在一切有阿芳可以代拆代行了,我可以安然读柏拉图的《共和国》,不会奉旨释卷去修理自来水马桶,或是文章做得高兴不至于有人从厨房里喊着:

“喂!

水管漏了.”单单这一层的使我放心,已经足以抵补我受阿芳的损失而有余了。

他有特赋的天才,多能鄙事,什么家具坏了,会自出心裁,一补一塞,一拉一敲,登时可以使用起来;

闲时也会在花园中同小孩讲其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到底不知道是讲的小孩有趣,还是听的小孩有趣.尤其是有一件事,使我佩服。

自从到我家之后,他早已看准了我的英文打字机,每晨我在床上,他总在书房里打扫两个钟头,其实正在玩弄那一部打字机。

有一天,打字机凭空坏了。

我花了两小时修理不好。

我骂他不该玩弄这个机器。

那天下午,我出去散步回来,阿芳对我说:

“先生,机器修理好了。

还有许多方面,确乎非有阿芳莫办。

他能在电话上用英语、国语、上海语、安徽语、厦门语骂人。

而且他哪里学来一口漂亮的英语,这只有赋予天才的上帝知道吧。

只消教他一次便会。

他说Waiterminit,而不像普通大学生说Wait-a-meenyoot。

我劝他晚上去念英文夜校,并愿替他出三分之二的学费,但是他不肯去。

叫阿芳做事,又是另一回事了。

比方叫他去买一盒洋火,一去就是两个钟头,回来带了一只新布鞋及一只送给小孩的蝗虫,但是没有洋火。

一收拾卧房,就是三小时,因为至少有一小时须喂笼乌,或者在厨房里同新老妈打诨说笑:

“阿芳,你今年十八岁了,做事也得正经一点。

”我的太太说。

但是有什么用?

还要看他摔破杯盘,把洋刀在洋炉烤焦了,秽箕放在饭台上,扫帚留在衣柜中,而本人在花园里替小孩捉蝗虫。

现在我的茶碗没有一副全的了。

到了他预备早餐时,厨房里又是如何一阵阵“乒一一乒一一乓”的声音,因为他相信做事要敏捷。

早餐本来是厨子的事,但是不知如何,已变成阿芳的专利。

三星期前,我们雇了一个新来洗衣的老妈。

这个老妈并不老,只二十一岁。

从此厨房重地又变成嬉笑谑弄的舞台了。

工作更加废弛,笑声日日增高。

打扫房间已由两小时增到三小时,阿芳连我每日应刷的皮鞋都健忘了。

我教训他一次,两次,三次,都没结果,最后无法,我便下严重的警告:

如果明天六时半皮鞋不给我擦亮,放好在卧房前,定然把他辞退。

我必须维持主子的身份。

那天晚上,我召集全家佣人,重申警告,大家都有惧色,尤其是烧饭洗衣的老妈。

第二天早晨,我六时醒来,静听房外的声音。

六时二十分,洗衣服的青年老妈把我皮鞋放在门前。

我觉得不平。

“我是叫阿芳带来的。

你为什么替他带来?

“我正要上楼,顺便替他拿来。

”那老妈恭而有礼的回答。

“是他叫你的,还是你自己作主?

“他没叫我,我自己作主。

我知道她在撒谎。

阿芳的梦魂还在逍遥睡乡。

但是这位青年老妈婉词的替阿芳辩护,倒使我不好意思。

我情愿屈服。

【注】按:

此为两年前存稿,阿芳后来与新老妈有私,串通在外行窃,入狱,今年六月出狱,至此尚未见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阿芳和新来洗衣的老妈年纪相差不大,他们经常在厨房玩笑嬉闹,以致影响到工作,我怕他们长久下去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决心整顿他们。

B.阿芳做事总是心不在焉,差错不断,让我觉得无可奈何:

只有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做得让我满意,让我放心。

C.作者没有歧视家里的童仆阿芳,而是以平实的笔调,如叙家常般地展现了他的形象,在字里行间流溢着脉脉的温情,显示出深沉、委婉的写作风格。

D.作者善于运用朴素而个性化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在我和年轻老妈的对话中,青年老妈理直气壮的心态,我同情老妈的心情,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E.洗衣服的青年老妈在我限定的时间之前,把我的皮鞋放在门前,但我的心中还是不平,因为我惩戒阿芳的目的没有达到,他对我的警告仍然置若罔闻。

(2)作品中的阿芳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3)作品是怎样叙述阿芳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作品结尾一段是作者两年后写的文字,作者为什么补写这段文字?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共3题;

共34分)

4.(19.0分)(2019·

杨浦模拟)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梅谱》序

(明)王思任

①天下有必传之心,无必传之人,何□?

心可以入万世,而人必不肯出百年。

试摆列一世之人摘看一世之心,卑者逐无涯,高者命不朽。

至百年之外,其人与心,俱血俱土也。

有荧然一点如火之传薪者,无几也。

②山阴刘雪湖,少时见王元章画梅而悦之,至忘寝食。

学之成,遂负笈买履,走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始焉以元章画,继焉以梅画,迄于今从心所欲。

腕脱神飞,墨停三日,而淋漓之气不止,曾有严某泛舟,展视其图、值花蝶翩来,依依数里许。

又曾画倪中丞之壁,越半载,蜂食共华殆尽。

化则还天,诚能动物,一之至也。

③雪湖尝告人曰:

“画梅以韵格胜”夫韵在声后,格在局先。

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即可解而又不可知。

雪湖直以梅知之,而以画解之,此共心之独至,千而下有必传者也。

著《梅谱》凡四刻,俱为好事者携去。

性既孤高,而家贫不能再刻,无以应问奇者。

④予偶还里中,访雪湖山房,出旧稿示余,余为刻之于姑孰官邸。

人共谓雪湖得梅之趣,而吾独谓鸯湖得梅之苦。

人徒欲传雪湖之画,而吾独欲传雪湖之心,倘从此有如其歌弈之悟以至心而心传焉是《梅谱》乃导师也

(选自《刘雪湖梅谱》,有删节)

【注释】①王元章:

即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焉 

 

B.与 

C.也 

D.矣 

(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对第④段加下划线短语“歌弈之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 

B.善歌善弈者可解而不可知。

C.雪湖以梅知之,以画解之。

D.韵在声后,格在局先。

(4)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志趣。

B.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获得了画梅乐趣。

C.作者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孤寒本色。

D.作者认为刘雪湖从画梅中体悟到甘苦。

(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5.(9.0分)(2018·

钦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晚起

白居易

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

华簪①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

闲上篮舆②秉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

明朝更濯③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

【注】①华簪:

华贵的冠簪。

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鬈或冠的长针。

②篮舆:

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类似后世的轿子。

③濯:

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晚起”是本诗的描写中心,作品自始至终,都是围绕“晚起”这一中心进行的。

B.首联紧扣诗题,描写听到“冬冬衙鼓声”后方才起床,由于迟起睡足而心情很好。

C.颔联写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致力政事,堆放案头的文卷一丝不苟审核清楚。

D.颈联写诗人喜欢喝酒,案卷一审完,就坐着小轿外出喝酒,酒醉后乘着小船兜风。

E.尾联描写了诗人的一段心迹:

听说松江的水最清澈,改日到那里去洗濯一下冠缨。

(2)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

请加以分析。

6.(6分)(2016高三上·

姜堰期中)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师者,________。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

②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③________,多于在庾之粟粒。

(杜牧《阿房宫赋》

④________,惟庚寅吾以降。

(屈原《离骚》)

⑤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

逍遥游》)

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⑦《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________。

(《论语·

阳货》)

⑧________,自用则小。

(《尚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3题;

共20分)

7.(9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诗人余光中的名作《乡愁》,许多人耳熟能详:

 

他在东南大学的一段 

,却知者不多。

②文艺要讴歌 

的时代,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生动地 

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精神世界。

A.可是 

因缘 

英明 

呈现 

B.但是 

情缘 

英勇 

体现 

C.至于 

姻缘 

英雄 

表现 

D.不过 

情愫 

英武 

再现 

8.(6分)(2019高一上·

成都期中)下面的示例是一学生学习《再别康桥》后写的一副对联。

请根据《雨巷》的内容,写一副七言对联。

(不必讲究严格的平仄)

示例对联:

一潭清泉榆荫下,半道彩虹浮藻间。

9.(5分)(2016高一上·

哈密期末)下面是传统节日春节的形象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主体部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注:

图章:

恭贺新禧

四、写作(60分)(共1题;

共5分)

10.(5分)(2019高一上·

桂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配角综合征”是指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

同时,50.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配角综合征”人群,其中9.5%的受访者坦言非常多。

“我知道我有能力去做一名领导者,但不想承担那么多,”山东某村庄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小林说,“在我看来当配角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情,担子没那么重,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

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4-5、

5-1、

5-2、

6-1、

7-1、

8-1、

9-1、

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