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2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4308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2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上2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上2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上2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上2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2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上2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2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2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检测生字生词字音

1、出示5-7课生词,四人小组内检测字音,可以一人读一课,也可以一人读一词。

(方式多样)同学不认识,其他伙伴帮助。

课件出示词语:

(生字注上拼音)

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摄影师高尔基阳光明媚鞠躬胶卷秘书杂志社

土坑考察秦岭流域遗迹震惊

2、请小组派同学展示读词语并提醒易错读音。

3、朗读词语表5-7课词语。

(书后词语表里的词要求会读会写)

三、读通句子

1、读带有生词的句子。

先自主练习以下句子,然后学生展示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灰雀》: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

《6\小摄影师》: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7\奇怪的大石头》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2、读准带有多音字的句子。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

”一切准备停当[dang]”

学生先读句子,读准”当”的读音,然后再想想这个字还有什么读音,可以组什么词。

请学生尝试讲解多音字。

四、粗知课文大意

1、这一组课文是围绕“名人故事”这个主题展开的。

请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5-8课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

读后完成以下填空:

1\<

灰雀>

这篇课文讲了(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其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2\<

小摄影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3\<

奇怪的大石头>

这篇课文讲述的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4\<

我不能失信>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2、学生交流汇报。

5、结束

 

第二单元——名人故事

5\列宁列宁

6\小摄影师高尔基

7\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

8\我不能失信宋庆龄

沙坪坝区康居西城小学校导学案

学科:

5、灰雀

1

阅读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能联系下文读懂男孩话中省略号的含义和他说“一定会飞回来”时心里在想什么。

3.能说出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从中体会列宁善良美好的品质。

目标1

教学准备:

一、导人新课。

1.出示灰雀的图片

2.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灰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灰雀》。

看看课文的插图,除了灰雀还有谁?

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小组合作,概括主要内容。

过渡: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既简洁又完整的说清楚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教方法:

凡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把这些要素串起来,就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了。

2.例《揠苗助长》:

时间——古时候,人物——种田人,事件起因——希望禾苗快快长大,事情经过——把禾苗拔起来,事件结果——禾苗全死了。

归纳:

古时候有个种田人希望自己的禾苗快快长大,于是把禾苗都拔起来,结果导致禾苗全死了。

3.合作要求:

组长带领其他三个组员分配任务(一人找时间地点人物,一人找起因,一人找经过,一人找结果。

最后组长带领组员归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由一个组员汇报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巡视,提醒指导。

展学:

抽两个组上台展示。

针对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老师做适当的引导,最后巩固归纳叙事性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主要讲了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课文主要讲了:

列林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3、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灰雀,那么灰雀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完成学习探究一

1.公园里的三只灰雀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读第一自然段,圈出能概括他们特点的中心词。

(惹人喜爱)

2.围绕这个中心词,作者对灰雀做了哪些具体描述?

用﹏﹏勾画相关词句。

(灰雀的颜色美丽、歌声婉转、在树枝间跳来跳去。

3.在小组内交流,并说明勾画的理由。

4.带着对这三只灰雀的具体感受,有感情地读第一自然段。

(先独立思考,自主勾画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小组汇报展示.)

四、合作朗读3——10自然段,回答问题

过渡:

作者通过描写灰雀的颜色\动作\声音,让我们看到了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最后这只灰雀又回来了,从灰雀消失到灰雀飞回这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小组合作要求:

在组长带领下分角色朗读3——10段,思考两个问题:

A.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

B.“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这时候,他在想什么?

3.展学(老师相机进行指导)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说话结结巴巴,说明当时男孩很害怕。

(可采用现场表演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省略号的含义)

第二个问题只要孩子们想象合理即可,抓住关键词“一定、肯定”来理解。

五、体会列宁善良的美好品质

到了第二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了那只消失的灰雀,这时列宁有什么反应?

1.自读第12段,思考问题:

为什么列宁不问男孩而要问灰雀呢?

2.小组内交流意见,并派一个代表发言。

3.小结:

列宁不问男孩而问灰雀,一方面表明了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说明列宁是一个善良的人。

六\总结

6、小摄影师

2.能找出高尔基喜欢男孩的句子,读出高尔基的喜欢之情。

3.了解引用人物的话的几种不同形式。

4.续写故事,能用上三种人物对话的形式。

目标1.3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课前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老师小结:

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

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用上在第5课学过的方法(谁+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摄像,在经过高尔基的同意后进入他的房间,正准备拍摄时发现忘带胶卷了,最后伤心地离开了。

三、找关键句,体会高尔基对男孩的喜欢

1.默读课文,找出能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的句子。

2.同桌交流说出理由.

3.展学。

根据展学的情况,引导其他小组补充意见,最后老师做适当补充。

关键句:

A.一个纸团飞进高尔基的窗口,要求给他照相。

(这种方式虽然不合适不礼貌,但是高尔基没有生气,没有拒绝孩子,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

B.在拍照之前,高尔基等了很久很久,并听从孩子吩咐,最后还露出了微笑,表明他很有耐心,积极配合孩子。

C.孩子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高尔基问:

“你怎么了?

”(这不仅反映出他对孩子的突然莫惑不解,更有一种关心在里面)

D.孩子忘了胶卷的时候,他赶紧站起来,这个“赶紧”,表明他对孩子的关爱之心。

E.当孩子跑出去后,高尔基大声喊道,这说明他想帮助孩子的急切心情,但又担心孩子听不见,所以大声喊道。

F.最后高尔基对秘书说:

“我很忙,,不过,来的是个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从“很忙”、“一定”,看出他对少先队员的重视与喜爱。

四、学习引用人物的话的几种不同形式

1.孩子们,请你再次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对话的?

2.出示提示语在前的所有句子。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用的“XXX说,XXX问”这样的句式,说话的内容在说字后面用双引号括起来。

3.出示句子:

”一切准备停当.”(提示语在前)

“是你扔的纸团吗?

”高尔基问。

(提示语在后)

.“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提示语在中)

.“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无提示语)

看看这几句人物语言描写,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一是提示语在前,说话的内容在后,用引号引起来;

二是提示语在后,说话的内容在前;

三是提示语在中间,说话的内容分开在前后;

四是没有提示语.但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是谁在说话.

4.引用人物的话有多种形式,不同的形式分别有什么好处呢?

对比几个句子,引导得出:

提示语在前:

强调说话的对象

提示语在后:

强调说话内容

提示语在中:

强调语气上的停顿。

无提示语:

使对话流畅、急切

五、续写故事

1.请你猜一猜故事会怎样发展下去,接着写故事.

2.人物对话最好用上学过几种形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展示孩子们续编的故事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二)单元总10课时

7、奇怪的大石头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能找出李四光为了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是怎么一步一步提问的。

目标1.2

一、引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小时候的故事?

3\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资料袋)他为我国的石油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石油,但很多外国专家断定中国没有石油。

李四光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我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课文讲述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这个故事与他长大之后成为地质学家有密切的联系。

二、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试着归纳一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归纳好以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然后组长组织大家汇报。

起因:

小时候,李四光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

经过:

他去问老师问爸爸都没有弄清楚大石头从哪儿来的。

结果:

长大后,他到英国学了地质学,专门回家乡考察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通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2.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讲的一件事。

谁能试一试?

三、聚焦第二自然段,聚焦兴趣

1.小时候,李四光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发生了什么兴趣?

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勾出相关的句子.

2\兴趣: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四\学习3-8自然段,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过渡: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李四光又产生了很多问题.

1.默读3-8自然段,用“”勾出李四光提的问题,再找一找,李四光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

2.反馈

原因问题

老师说这块石头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他小的时候石头就在那儿了.

也许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3.小组合作学习李四光是怎么提问的

句子: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

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读一读这个句子,思考李四光是怎么提问的。

想好之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然后组长组织大家汇报。

第一句话是李四光顺着老师的猜测做的推论,就是说如果老师的猜测是真的,就应该出现推论的结果。

第二句话是李四光看到的现象。

李四光用看到的现象证明老师的猜测是错误的。

4.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李四光是怎么一步一步提问的呢?

紧紧扣住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边听边思考,进行推理,想把问题弄明白。

五、学习9-10自然段,弄明白李四光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有什么关系

1.老师和爸爸都说不清楚这块大石头从哪儿来的,这块大石头就更让李四光好奇了。

比较两个问句,说说意思哪里不一样。

(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

(“到底”突出李四光想弄明白这块大石头的来历的强烈好奇心。

2.读一读9-10自然段,说一说李四光后来是怎么做的。

3.李四光的发现:

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理解:

冰川遗迹

思考:

这一发现与他童年的疑问有什么关系呢?

(李四光童年就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非凡的思考能力,更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这些特点促使他长大了也要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4.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一下,你认为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

7奇怪的大石头——从哪儿来

李四光:

强烈的好奇心爱思考打破沙锅问到底

8、我不能失信

略读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能说出从课文中读懂的道理。

3.能自主阅读《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说出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谈话导入

1.李四光童年的故事,使我们懂得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名人——宋庆龄。

2.(资料袋)宋庆龄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被海内外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她毕生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倡导兴办了中国福利会等儿童文化教育机构,《儿童时代》杂志也是在她的关心下创办的。

为了纪念宋庆龄,1982年5月,我国成立了宋庆龄基金会。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个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把握大意

1.小组合作学习:

请大家自读课文,用归纳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试着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归纳好了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听听他们的意见,改一改。

2.小组展学: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带宋庆龄到一位伯伯家里去,宋庆龄为了和小珍的约定决定留在家里,无论爸爸妈妈怎么劝说,她都坚持不能失信。

三、再读课文,交流读懂的道理

1.课文题目中有一个词语“失信”,你能从课文里找出它的反义词吗?

(守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失信”,什么是“守信”?

2.课文中的宋庆龄是怎么守信的呢?

3.爸爸妈妈的建议不是挺好的吗?

你支持宋庆龄的做法吗?

为什么?

四、总结写法,链接阅读

1.总结一下,课文写了宋庆龄小时候坚守和小珍之间的约定的一件事(板书:

一件事),表现了她诚实守信的好品质(板书:

特点)。

这篇课文通过一件事情写出了宋庆龄的诚实守信的特点

2.回顾一下这个单元其余三篇课文:

《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它们和这一课的写法有相同之处吗?

(都是通过一件事来写一个人的特点)

3.用一件事来写一个人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常见。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篇这样的文章《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

请大家默读,想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这个人哪方面的特点。

4.学生自读文章,读后展开交流。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表现了这个人哪方面的特点?

五、总结下课

8我不能失信

守信

一件事写一个人的特点

学科: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

1.能把自己搜集到的读过的名人故事讲给大家听,做到讲得清楚,听得明白。

2.能与大家交流厅故事之后的想法,做到想得清楚,说得明白。

目标2

ppt

在二单元的课文里,我们认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

老师还让大家回去收集了名人的故事,你们都收集了哪些名人的故事呢?

(板书:

名人故事)

二、引导学生懂得讲故事和听故事的要求

1.我想请一位同学上来把他收集的一个名人故事讲给大家听。

先别着急,在请同学上来之前,我想问问大家,如果是你上来讲故事,你希望你的听众怎么做?

(引导说出听故事的要求:

认真听,听清楚故事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遇到不明白的听完后再提问。

2.谁愿意第一个上来讲自己收集到的故事?

3.听完故事后你有什么话想和这位同学说呢?

4.你觉得他的故事讲得怎么样?

5.那你认为我们讲故事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说出讲故事的要求:

讲得清楚,语言流利,仪态大方,努力用语言、动作打动他人)

6.现在还有谁愿意上来再给我们大家讲一个名人故事?

三、小组故事会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完后可以提问。

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小组内讲故事,老师巡视。

四、全班交流

 1.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老师颁奖。

  2.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

你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精彩的故事。

哪位“故事大王”来给全班同学讲一个故事?

(挑选1、2名“故事大王”讲故事,共同评议讲述情况)

五、畅谈感想

1.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2.总结下课:

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

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讲名人故事

1.怎么听?

2.怎么讲?

3.有什么收获?

习作

1.能选择身边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讲给大家听,把事情讲清楚,把过程讲具体。

2.能把所讲的这个人的这件事清楚地写下来。

一、谈话引入

1.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我们熟悉的、印象深的人。

但是如果只让你选择一位,你会选谁呢?

(引导:

家人、小伙伴、同学、老师......)

2.说到这个人,他(她)做过的让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呢?

关心你的身体、关心你的学习、爱护环境、拾金不昧、仗义执言、热心助人、宽容大度、吃苦耐劳、爱动脑筋、讲信用......)

3.出作文题: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

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自读习作要求,说说这次习作写什么)

4.板书、明确: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二、范例引路

1.怎么动笔呢?

我们来看看《我不能失信》是怎么写的。

(1)看思路

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带小宋庆龄到一位伯伯家去。

小宋庆龄想起了与小珍的约定决定不去了,爸爸妈妈无论怎么劝说,她都坚持不能失信于小珍。

小宋庆龄留在了家中。

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各部分衔接十分自然。

(2)看重点(灯片出文字)

她刚走到门口,忽然想起小珍今天上午要来找她学叠花篮。

  父亲见庆龄住了脚步,奇怪地问:

“庆岭,你怎么不走了?

  “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

”庆龄说。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

改天再教小珍吧。

”父亲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不行!

不行!

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学花篮,好吗?

”妈妈在一旁说。

  “不,妈妈。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

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我明白了。

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

”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

“那就留下来吧!

看看红色的文字,发现作者是怎么写的了吗?

(把对话写得特别具体)为什么要写这些对话呢?

(可以突出小宋庆龄坚持不失信于小珍)看来要重点写什么,还要看习作的目的,想突出什么。

要突出的内容就要重点写。

三、口头练作

1.同桌练说:

把你选的这个人让你印象最深的事说一说,要说清楚起因、经过、结果,还要说得有重点。

说得不清楚的地方,同桌要相互帮助,相互提醒。

2.抽一方同桌展示说,师生共评。

四、书面练写

学生写草稿,老师巡视指导。

1.看思路:

起因、经过、结果

2.看重点:

要突出什么内容就重点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