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安徽省淮北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4240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安徽省淮北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解析安徽省淮北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解析安徽省淮北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解析安徽省淮北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解析安徽省淮北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安徽省淮北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

《解析安徽省淮北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安徽省淮北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安徽省淮北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

淀粉、肝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都是葡萄糖,B正确;

人体中的多种细胞均可产生溶菌酶,而人体全身细胞的表面均有甲状腺激素受体,所以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C错误;

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染色质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的,核酸(DNA、RNA)和核苷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因此,C、H、O、N、P是核苷酸、ATP、染色质、核糖体共有的化学元素,D正确。

3.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肽水解时,肽键断裂,水转变成了氨基中的一部分

B.链状八肽分子中至少含有8个氧原子和8个氮原子

C.变性后的蛋白质仍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不是所有的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

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脱下的水分子数=肽键数目=氨基酸数-肽链数=m﹣n,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

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

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中不含有磷脂。

【详解】A.多肽水解时,断裂肽键要消耗水,水转变成了氨基和羧基的一部分,A错误;

B.链状八肽分子中有7个肽键,至少含有7个氧原子和7个氮原子,B错误;

C.变性后的蛋白质肽键未断裂,仍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D错误。

4.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适当增加氧气浓度可以促进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K+

B.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可受同种因素影响,如温度

C.通过胞吐方式运输的物质不全是大分子

D.蛋白质可经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

【答案】A

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影响膜的流动性,对各种跨膜运输方式都有影响。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细胞质、细胞核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吸收K+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氧呼吸提供,所以增加氧气浓度不影响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K+,A错误;

 

B、温度可通过影响细胞膜上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进而会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B正确;

C、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如神经递质-乙酰胆碱,C正确;

D、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都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形成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核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A。

5.实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决定实验的成败。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实验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恩格尔曼使用小球藻作实验材料,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发生场所是叶绿体

C.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含有丰富的叶绿素,不用染色就可以观察到叶绿体

D.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时,不选用已开放豌豆花的花药作实验材料

【答案】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应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故实验材料应选择无色或色浅的。

水绵的叶绿体为带状,恩格尔曼通过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详解】A、“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选择无色或色浅的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含紫色的大液泡,不适合做该实验的实验材料,A错误;

B、恩格尔曼利用水绵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错误;

C、菠菜叶下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C错误;

D、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其减数分裂发生在开花前,因此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可选用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D正确。

​故选D。

6.细胞代谢离不开酶

作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分子中可能含有核糖,酶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

B.酶在代谢中起调节作用,能有效降低反应活化能,反应前后数量不变

C.在温和条件下,酶能高效发挥作用,但保存时需要低温和低pH

D.酶促反应中,底物数量一定时,随酶浓度增加,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

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反应速率。

【详解】A、绝大多数酶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RNA,RNA含核糖,无论是蛋白质的合成还是RNA的合成均需要能量,A正确;

B、酶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反应前后数量不变,催化反应的原理是有效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

C、酶在高温、过酸、过碱和重金属等因素影响下易变性,故保存酶时需要低温和适宜pH,因为低温下酶的活性被抑制而空间结构稳定、不会变性失活,C错误;

D、酶浓度或底物浓度都会影响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酶的活性,D错误。

7.ATP是细胞代谢的直接能源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TP是富含N元素和P元素的生物分子,彻底水解后可形成RNA的单体

B.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C.适宜光照条件下,小球藻叶绿体积累的ATP广泛应用于各种合成代谢

D.哺乳动物奔跑和植物种子萌发的早期阶段所需的ATP主要来源于细胞呼吸

1、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糖),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

ATP彻底水解的产物为腺嘌呤、核糖和磷酸。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光反应的条件是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被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利用。

3、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详解】A、ATP是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组成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不是生物大分子,彻底水解后形成的腺嘌呤、核糖和磷酸不是构成RNA的单体,A错误;

B、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不产生ATP,B错误;

C、叶绿体中合成的ATP不会大量积累,而且它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错误;

D、哺乳动物细胞和种子萌发的早期阶段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需要的ATP主要来源于细胞呼吸,D正确。

8.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

B.萨克斯的实验可证明通过光合作用叶绿体产生了淀粉

C.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

【答案】B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A、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A正确;

B、萨克斯的实验既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但没有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B错误;

C、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CO2→C3→(CH2O),C正确;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D正确。

故选B。

9.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B.N点时,该器官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C.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O2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D.O点时,该器官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植物非绿色器官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图中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的变化情况是由细胞呼吸引起的。

由图可知,O点时,氧气浓度为0,此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M点时细胞中总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

N点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N点后,O2的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

【详解】A、若以糖类为呼吸作用底物,则图中N点之后O2的吸收量应等于CO2释放量,但图中显示N点后,O2的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A正确;

B、N点后O2的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消耗的有机物不是糖类,因此N点时,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虽然相等,但此时不一定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由图可知,M点时细胞中总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说明此时有机物消耗最少,适合贮藏该器官,但此时无氧呼吸强度不是最低,C错误;

D、O点时,氧气浓度为0,此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点睛】知识易错点:

有氧呼吸过程中若以糖类为呼吸作用底物,则O2的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若以脂肪为呼吸作用底物时,由于脂肪中C、H比例较高,耗O2量大于CO2释放量。

10.人们对遗传物质本质的不懈探索最终敲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

A.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就是细胞中存在的基因

B.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S型是因为S型菌的部分DNA进入了R型菌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大部分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萨顿通过观察减数分裂,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的存在及遗传规律,但并没有证明遗传因子是哪种物质,A错误;

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

C、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S型是因为S型菌的部分DNA进入了R型菌,使R型菌表现了S菌的性状,C正确;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中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共同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同一细胞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

B.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均含一条母链

C.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时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细胞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1)染色体变化:

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

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

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4)核膜和核仁:

前期消失,末期重建;

(5)中心体:

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

2、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染色体数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化N→2N→N;

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再减半(2N→N);

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2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基因重组,正常情况下可产生2种4个子细胞,有丝分裂正常产生的2个子细胞基因相同,A错误;

B、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所以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均含一条母链,一条新合成的子链,B正确;

C、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此时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12.下图为二倍体雄性田鼠(2n=54)体内某细胞正常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则a=2,且数量为2a时,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则a=54,且数量为2a时着丝点数目是108

C.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数量为a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D.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a=1,数量为2a时是初级精母细胞

分析题图,图为某细胞正常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该变化是由2a→a,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规律分析答题。

【详解】A、已知田鼠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共5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和染色体数均加倍,末期加倍的染色体组共存于1个细胞,因此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则a=2,且数量为2a时表示染色体组加倍,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A正确;

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则a=54,则数量为2a时染色体数为108,着丝点数目也是108,B正确;

C、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示DNA数目由2a→a变化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

D、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a=1,数量为2a时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此时细胞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时的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DNA数和染色体组数、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规律,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13.若两条链都含32P的DNA分子的分子量是M,两条链都不含32P的DNA的分子量为N。

现将含32P的DNA的细菌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上让其分裂a次,则子代细菌的DNA的平均分子量是()

A.

B.

C.

D.

【详解】细胞分裂a次后,形成子代DNA分子是2a个,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形成子代DNA分子中两条链都含32P的DNA有0个,只有一条链含32P的DNA有2个,分子量为M+N,两条链都不含32P的DNA有(2a-2)个,分子量为(2a-2)N,则DNA分子的平均分子量={M+N+(2a-2)N}÷

2a={N(2a-1)+M}/2a。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14.某女娄菜种群中,宽叶和窄叶性状是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但窄叶性状仅存在于雄株中,现有三个杂交实验如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父本

母本

F1表现型及比例

1

宽叶

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2︰1︰1

2

窄叶

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

3

全为宽叶雄株

A.基因B和b所含的碱基对数目可能相同

B.正常情况下,该种群B基因频率会升高

C.无窄叶雌株的原因是XbXb导致个体致死

D.将杂交组合1的F1自由交配,F2中窄叶占1/6

分析组合1:

两个表现型为宽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窄叶,说明宽叶为显性性状,窄叶为隐性性状;

组合2中窄叶父本XbY和宽叶母本XBX-杂交,后代只有雄株,且宽叶:

窄叶=1:

1,说明Xb花粉不育。

【详解】A、基因B和b是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所含有的碱基对数可能不同,A正确;

B、窄叶性状仅存在于雄株中,而宽叶可分布于雄株和雌株中,且Xb花粉不育,因此正常情况下,该种群B基因频率会升高,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无窄叶雌株的原因是是Xb花粉不育,C错误;

D、杂交组合1的F1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产生的雌配子为3/4XB、1/4Xb,F1产生的雄配子为1/4XB、1/4Xb、1/2Y,其中Xb花粉不育,故可育的雄配子为1/3XB、2/3Y,F1自由交配,F2中窄叶XbY=1/4×

2/3=1/6,D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表格杂交组合结果的分析:

根据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析性状的显、隐性,推测亲本和子代的可能基因型,进而分析窄叶性状仅存在于雄株中的可能性。

15.图为某六肽化合物合成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①→②相比,③→⑤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

B.根据图中多肽的氨基酸数可以判断出终止密码子是UAA

C.①→②中会产生图中④代表的物质,且④中含有氢键

D.图中③④⑥的合成均与核仁有关

分析图示可知,①为DNA,②③为mRNA,④为tRNA,⑤为翻译形成的肽链,⑥为核糖体,据此答题。

【详解】A、①→②是转录过程,以DNA为模板,形成mRNA,没有U-A的配对,③→⑤为翻译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 

,所以与①→②相比,③→⑤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A正确;

B、由题意“图示为六肽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而图中肽链已经含有6个氨基酸,所以可推知终止密码子是UAA,B正确;

C、④是tRNA,④代表的物质即RNA,①→②中会产生RNA,且④中含有氢键,C正确;

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以及rRNA的形成有关,图中③为mRNA,④为tRNA,是通过细胞核中DNA转录形成的,D错误。

16.下列关于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合成tRNA、mRNA和rRNA的模板

B.真核细胞中tRNA的种类多于原核细胞

C.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利于提高转录的速率

D.胞内蛋白的加工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RNA包括tRNA、mRNA和rRNA;

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tRNA有61种;

同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码子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

【详解】A.合成tRNA、mRNA和rRNA的模板是DNA,A正确;

B.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tRNA有61种,B错误;

C.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利于维持生物性状的相对稳定,但不能提高转录的速率,C错误;

D.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有些胞内蛋白,如溶酶体内的水解酶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错误。

17.果蝇有眼(B)对无眼(b)为显性。

果蝇缺失1条IV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仍能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

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有眼雄果蝇和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无眼雌果蝇杂交得F1。

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单体果蝇可能是亲代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的

B.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果蝇减数分裂无法产生正常配子

C.若有眼基因在IV号染色体上,F1果蝇中有眼:

无眼约为2:

D.若有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Fl果蝇中有眼:

无眼约为1: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亲本中均缺失一条Ⅳ染色体,因此后代中缺失一条的占1/2,缺失两条的和染色体正确的均占1/4,但由于缺失两条的不能存活,因此后代正常染色体的占1/3,缺失一条染色体的占2/3。

由此可以计算后代不同表现型的概率。

【详解】单体果蝇缺失1条IV号染色体,可能是亲代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的,A正确;

由于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果蝇仍能生存和繁殖,所以减数分裂仍能产生正常配子,B错误;

若有眼基因在IV号染色体上,则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有眼雄果蝇为BO,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无眼雌果蝇为bO,由于缺失1条IV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仍能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所以杂交后所得F1果蝇中有眼(Bb、BO):

无眼(bO)约为2:

1,C正确;

若有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有眼雄果蝇为XBY,无眼雌果蝇为XbXb,杂交后所得Fl果蝇中有眼(XBXb):

无眼(XbY)约为1:

1,D正确。

【点睛】本题以果蝇为素材,考查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染色体变异等知识,要求考生能结合题干信息“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判断子代果蝇中Ⅳ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和缺失1条Ⅳ染色体的果蝇的比例,再利用逐对分析解题即可。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