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新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385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新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新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新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新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新探.docx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新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新探.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新探.docx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新探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新探

 

流动性向来是金融市场的命脉工商银行系统必将越来越重视流动性管理二级分行作为工商银行的基本经营核算单位是工商银行系统流动性管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机制的构造合理性、运转正常性和作用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工商银行系统整体流动性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进而关系着工商银行系统整体的盈利性和安全性以往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对流动性管理问题做了大量的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是其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大多定位于工商银行整个系统的流动性管理探索而取得的却严重缺失二级分行作为基本经营核算单位基础上的流动性管理特质性研究以致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的改革实践进展不快、成果不大很有必要深入探讨

一、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的特殊性因素剖析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的目标、重点和机制决定于二级分行在整个系统流动性管理中的地位及其行为的效率和效果研究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问题必先二级分行在整个系统中的内在层级地位及其资产负债流动的特殊运行规律

工商银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的特殊性因素突出表现为1、二级分行层级地位的特殊性在工商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二级分行是基本经营核算单位这是工商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政策取向决定了二级分行的流动性管理指标和方法不能完全搬用央行对商业银行企业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应当围绕工商银行系统流动性管理的整体目标按照“实事求是合理定位差别管理”的原则科学确定各个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的重点目标和控制标准2、流动性管理空间的广阔性工商银行系统实行的是分支行体制其分支行遍及全国各地同时在国外也逐步设立了一些分行(代表处)这一现实特征决定了工商银行系统流动性管理主体的众多性从而决定了工商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空间是非常广阔的而流动性管理主体的众多性加上各主体在流动性管理中所具有的技能的差异性决定了各个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权限应当有所差别3、资产质量和效益的差异性工商银行分支行数以千计各分支行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本积累水平、企业整体素质、社会信用环境、金融法治环境等影响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系统外部作用因素在影响程度上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从影响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系统内部作用因素——经营管理素质看各分支行经营管理的业务技能、政策水平、决策能力、内控能力等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经营管理资产质量和效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系统外部作用因素和内部作用因素双重差异性的综合影响决定了工商银行系统各分支行的资产质量和效益往往是不相同的甚至差别很大资产质量和效益的差异性决定了各个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指标控制标准应当差别制定

二、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的监控指标体系1、备付金率备付金是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为保证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而库存的现金和在央行、上级行保留的一般性存款备付金的储备程度情况可以通过对外备付金率和系统内清算备付金率2项小指标来反映

(1)对外备付金率它是指二级分行的库存现金与存放央行款项之和占各项存款余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对外备付金率=(库存现金+存放央行款项)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的备付金率应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备付金比率过高意味着一部分资金闲置资金周转效益差;备付金比率过低正常支付将难以得到保证资金的清算、款项的划拨将受到不良影响

(2)系统内清算备付金率它是指二级分行存放上级行(一级分行和总行)的备付款项余额占对公存款余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系统内清算备付金率=存放上级行备付款项期末余额/对公存款期末余额×100%2、贷款流动率本指标旨在反映存量贷款资产在短期内可以进行位移调整信贷资金配置方向以提升信贷资金使用效益降低经营风险的能力贷款流动率可以通过短期贷款率和贷款优良率2项小指标来反映

(1)短期贷款率它是指二级分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贷款期末余额与不良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贷款期末余额之差占各项贷款期末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短期贷款率=(期限在1年以内的贷款期末余额-不良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贷款期末余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

(2)贷款优良率=(各项贷款期末余额-不良贷款期末期末余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3、资产负债匹配率本指标旨在反映二级分行贷款与存款、短期资产与短期负债之间的片配情况资产负债匹配率可以通过存贷率和短期负债资产率2项小指标来反映

(1)存贷率它是指二级分行各项贷款期末余额与各项存款期末余额之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存贷率=各项贷款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该指标反映了存款资金使用于贷款资产的程度一般来讲存贷率越高说明二级分行流动性相对越低其支付风险程度也相应越大但是各二级分行(支行)所处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贷款区域性风险程度不同以及信贷资产质量和综合效益的差异性决定了对各二级分行(支行)的存贷率控制标准应当有所区别

(2)短期负债资产率它是指二级分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资产期末余额与不良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资产期末余额之差占各项负债期末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短期负债资产率=期限在1年以内的资产期末余额-不良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资产期末余额)/各项资产期末余额×100%三、二级分行流动性管理的运作机制

(一)完善流动性管理的组织机制一是建立流动性管理委员会成员主要包括行长、分管行长、计划财务部门、资金营运部门、信贷营销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经常性的流动性管理并不定期对银行的流动性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流动性管理的策略能不断改进、优化二是建立业务层面的日常管理操作机构现行体系中涉及流动性风险的部门很多这些部门在日常操作中能够及时掌握信息因此应该确保这些处在“前台”的机构执行好必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同时还应该建立综合监测、反馈、调控流动性指标的综合性操作部门三是要建立流动性风险的内部控制机构该机构要对流动性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并将监督意见提交高层管理机构

(二)流动性管理的监测反馈系统一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流动性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二是建立先进的流动性管理信息系统向流动性风险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流动性报告满足不同的决策需求;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预测监控体系和指标体系提供支撑帮助风险管理者做出决策三是在流动性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准确地监测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警从而把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逐步形成新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流动性安全保障机制

(三)流动性风险的评判预警系统1、流动性风险程度的综合评判系统前述6项流动性指标是从3个不同的层面来反映二级分行流动性风险程度状况如果要总括揭示和反映流动性风险程度状况则还应做两件事一是合理设置各项指标的比较标准;二是将各项指标与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综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构建二级分行流动性风险评判模型即p=1-1/yy=f1x1/x11+f2x2/x22+f3x3/x33+f4x4/x44+f5x5/x55+f6(1-x6)/x66上式中p表示二级分行流动性风险综合指数;变量x1x2x3…x6分别表示对外备付金率、系统内清算备付金率、短期贷款率、贷款优良率、短期负债资产率、存贷率的实际值;x11x22x33…x66分别表示对外备付金率、系统内清算备付金率、短期贷款率、贷款优良率、短期负债资产率、存贷率的控制标准值这些指标的控制标准值应当根据各个二级分行(支行)的市场特点和结构、信贷资产质量和综合收益率、资金支付清算规律差别确定f1f2f3…f6分别表示对外备付金率、系统内清算备付金率、短期贷款率、贷款优良率、短期负债资产率、存贷率的权重系数且Σfi=1为防止个别指标特好而冲淡其他指标之不良性导致评判结果的不合理性特别约定0≤xi/xij≤1二级分行流动性指标权重应当凸现对外备付金率、短期贷款率、存贷率流动性风险综合指数p的数值越大表明二级分行流动性风险也越大;流动性风险综合指数p的数值越小则二级分行流动性风险也将越小以上述流动性风险综合指数为依据建立二级分行流动性风险程度识别系统根据流动性风险指数大小可将流动性风险分为五个等级确定低风险区(0≤p<0.1、较低风险区(0.1≤p<0.3、中等风险区(0.3≤p<0.5、较高风险区(0.5≤p<0.7、高风险区(p≥0.7)为更直观反映二级分行流动性风险水平并分别以不同信号灯标志各信号灯区间的划分标准双绿灯表示流动性风险程度很低;绿灯表示流动性风险程度较低;黄灯表示流动性风险程度中等但应该引起注意;红灯表示流动性风险程度较高应该引起高度注意;双红灯表示流动性风险程度很高属于最高级警报必须引起特别重视2、流动性风险程预警系统在流动性分析和评判的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在日常业务管理中运用单项指标差异和综合指数评判分析准确地监测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黄灯、红灯、双红灯)就及时发出预警从而把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逐步形成新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流动性安全保障机制

(四)流动性风险的控制处理机制1、应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避险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全局或局部流动性风险二级分行制定完善的处置预案一旦在某个部位出现风险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2、强化一级分行调控功能发挥系统抵御风险效能工商银行系统内的某一个体发生支付危机时可以利用全行的合力抵御局部风险为此一级分行需要协调各二级分行的流动性风险在实现一级分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的同时分散某些分行过于集中的风险为二级分行的发展拓展空间一是应加强一级分行调控资金的能力一级分行必须掌握足够的资金用以应付其二级分行出现的临时性支付危机二是强化存贷计划管理特别是对贷款必须严格限定在计划和资金允许的范围之内坚决杜绝分支机构的超负荷经营问题三是建立高效的系统内部资金调剂机制使一级分行能根据各分支机构资金头寸的情况及时进行有效的资金余缺调剂使个别分支机构因改革和发展而发生的局部流动性风险及时得到解决防止演化成全系统的风险四是一级分行应密切与央行的关系提高资金调度的频率确保资金得以及时上调下拨4、建立资金合作救助机制一是一级分行资金救助机制二是当地央行资金救助机制三是同业资金救助机制一级分行应允许二级分行与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资金救助合作关系在特定的条件下允许二级分行向当地国有商业银行拆入资金解决头寸资金不足问题

(五)提高流动性风险的控制处理技能一是要加快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技术进步狠抓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程序开发和数据库建设尽快提升科技信息处理能力和反馈水平为充分搜集合积累有关基础数据准确测算分析流动性管理各指标与产生支付风险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概率分析为基础的流动性指标正常标准值水准的形成机制为正确评估和有效控制利率风险提供科技支撑二是要抓好流动性风险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支熟练掌握和有效运用流动性风险管理技能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