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3823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不同阶段,应设计怎样的话题?

于是,我们提出了“课外阅读导引单设计与运用的研究”,试图在实践中探索出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课外阅读导引单

课外阅读导引单是指:

导引单上的设计一些话题,这些话题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检索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1.2.2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

教师在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时,依据学生的读书情况和书籍的特点,设计一些话题,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设计出一份或几份导引单。

利用导引单引导学生带着话题重读课外书,对书的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方法及对自己的影响等进行深入思考,将学生的阅读体验形成成果,教师将学生的导引单分析整理,设计好班级读书交流活动,在班级读书会就导引单上的话题展开交流、碰撞、升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1.3研究的意义

1.3.1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1.3.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

优秀的课外书籍更是学生精神世界,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

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

1.3.3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1.4期望目标

1.4.1梳理出各年级课外阅读导引的序列目标及实施重点。

1.4.2依据读物特点,提炼出不同读物类型“阅读导引单”设计的基本流程。

1.4.3形成各年级课外阅读导引单成果集。

2.研究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2.1研究思路

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引导怎么设计,怎么运用,才能起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第一步:

查找相关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明晰实验的具体作法,设计与课题相关的问卷调查表,在实验年级中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步:

在搜集问卷调查及分析后归档成册,以便与后期的调查做对比,验证实验的效性。

实验教师完成我校阅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并归档成册。

第三步:

在实验进程中,实验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点、能力生长点,针对不同读物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又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外阅读导引单,并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有效运用阅读导引单。

在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应用的同时,梳理出学生课外阅读目标;

整理出课外阅读的基本策略。

第四步:

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实验后,下发课题后期问卷调查,与初期进行对比,以此验证实验的有效性及成果。

2.2研究方法

2.2.1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实验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书的现状,写出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2.2个案分析法。

对课外阅读活动案例进行剖析,尝试获得课外阅读导引的某些规律及本质。

2.2.3观察法。

对实验过程实施观察,收集分析感性材料,帮助修正研究内容。

2.2.4行动法。

在实验的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补充。

2.3研究的具体步骤

2.3.1准备阶段(2011.12——2012.4)

2.3.1.1成立联校年段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并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课外阅读的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的目的意义。

制订实验方案。

2.3.1.2确定实验班级,调查摸底实验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验。

2.3.2实施阶段(2012.4——2014.1)

2.3.2.1按方案制定每学期课题实验细则,开展研究。

2.3.2.2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区域研究交流活动,并注意研究活动的总结分析,积累过程性材料,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

2.3.2.3学年末进行阶段总结,在此基础上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

2.3.3总结阶段(2014.3——2014.5)

整理研究资料、编辑实验专辑;

形成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召开课题结题报告会,邀请专家对课题鉴定;

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3.实验过程及实施

3.1选择实验班

东河区教研室把实验分为三个年段,分别是低段、中段、高段,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实验的年段。

我校由于多年来整体上不重视课外阅读,想借此机会,推动各年级教师都开展好课外阅读,全校有八个班级,选择了七个班作为实验班,囊括了各个年段。

又由于学校四个年级是单班,没有可以对比的班级,只能把实验班的前后变化作为对比数据。

3.2实验前期问卷及分析(附)

3.2实验后期问卷及分析(附)

3.4实验书目

每学期以东河区教研室下发的学生必读的四本书中选一本进行师生共读,有以下书目:

低段——《我爸爸》《不一样的卡梅拉—我爱小黑猫》《爷爷一定有办法》《逃家小免》《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中段——《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高段——《城南旧事》《狼王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底两万里》《鲁滨孙漂流记》

3.5实验中的步骤策略

3.5.1做好两个“落实”

3.5.1.1落实学生的读课外书的时间

星期一到星期五早晨7:

40—7:

55为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学校督查人员每天记录各班早读的情况,学期末记入教师的考核。

这一举动,使我校的读书氛围浓厚了起来,早读时间,便出现了师生一起读书或老师大声地读给孩子听的情形,书读起来了,实验才有保证。

3.5.1.2落实学生的课外读物

由于我校地处北梁,学生家庭状况不佳,以前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有条件的就买来读,没有条件的就不读。

实验开展以来,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拥有教研室推荐的课外书,首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有条件的学生买,还可以借,既买不起又借不上的,语文老师从学校的图书室帮学生借书,一定要保证每个孩子都有书可读,方能学生爱上阅读。

3.5.2做好实验教师的学习

3.5.2.1实验初期,老师们心里没有底,导引单是什么样?

怎么设计与运用?

大家都不太清楚,没有例子可参照。

恰好有一期《小学语文教师》中有关于班级读书会前学习单的介绍复印给大家进行学习,先搞清楚我们设计的导引单是什么样的。

为了更加明确实验怎么做,我们选曹敏老师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设计了三份导引单,并上了一节班级读书会,并让她给大家介绍了流程,让实验教师先“依葫芦画瓢”,也尝试为一本书设计导引单并上一节班级读书交流会。

3.5.2.2实验过程中,组织老师听蒋军晶的《班级读书会》的讲座,蒋军晶老师的课外阅读已成体系,组织老师们听了他的讲座,并写了听后的感想,并通过讨论,明白我们只是做其中的一步,即:

在学生读完整本书后,设计导引单,学生在读回头书时完成导引单,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交流导引单上的话题。

3.5.2.3在寒暑假期间,给老师们推荐了《和孩子聊书吧》《说来听听》等书,让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加深对本研究的理解。

3.5.3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对课题的认识与研究

起初,实验的时候,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导引单的设计上,话题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能关注学生读书的方法,运用读书的策略,如何能让学生通过读书链接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呢?

究竟怎么运用单子,各实验校有不同的观点:

有的学校分为三种课型——荐读课、导读课、交流课,在每个环节都要设计相应的话题引导学生读书;

我校没有分为三种课型,只是总结为读书的一个流程——师生共同确定师生共读的一本书,并确定多长时间内大家把它读完,在这段时间的早读和业余时间里,老师和学生一起读这本书;

当书读到一段时间后,师生就开始交流了,这个交流比较随意,如“你读到哪部分了?

”“你喜欢谁?

为什么?

”“你怎么看主人公?

”等,话题并不预设,随着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而自然产生,目的是推动学生持续阅读的同时不给他们增加负担;

待老师和学生全部读完成,教师根据本书的特点和与学生读书时交流的情况设计导引单,高年级可以设计一到三份,低年级有一分就可以了;

学生自主完成导引单,教师总结学生导引单完成情况,上一节班级读书交流会,就导引单上的话题深入讨论,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点拔、提升。

只有运用,导引单设计才有意义;

而且运用是一系列的动作,共读——设计——答题——交流。

明白了这一点,我校要求每学期每位实验教师必须和学生共读一本书,并做班级读书交流会。

事实证明,两个学期后,班级读书交流会的质量明显高于前面的学期。

4.总结与思考

4.1课题成果分析

4.1.1实验前期和后期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

实验后期的问卷,下发了163份,收回162份,有效问卷为162份。

学生问卷有三个问题是和以前做比较的:

通过实验,你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增加了?

和以前差不多?

不如以前?

选择增加了的学生有124人,占问卷人数的76.5%,不如以前的2人,占问卷人数的1.2%;

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比以前是增加或减少,有92个学生选择增加了,比例为56.8%,减少的人数是4人,比例为2.5%;

经常和同学交流课外书的学生是71人,比例为43.8%,从不交流的学生有9人,比例为5.6%。

通过上面的数字,我们可以分析出,通过引导单的实验,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以前大面积增加了,用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也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增加了,只是经常与同学交流读书情况的同学还不是很多,说明在导引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还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

目前来看我校学生阅读情况,读是读起来了,但在交流环节没有完成展开。

家长问卷有四个问题是和实验前进行比较的:

认为孩子在阅读和习作方面有进步的家长是120人,比例为74.1%,不如以前的有2人,比例为1.2%;

认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增加的是115人,占71.0%,认为阅读时间不如实验前的有5人,占3.1%;

认为自己的孩子对课外阅读比以前喜欢的家长有117人,占72.2%,不如以前喜欢的有4人,占2.5%;

带孩子去书店的次数增加的有105人,占64.8%,不如以前的8人,占4.9%。

解读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家长对实验的认可,从三分之二的家长问卷中了解到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了,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也增加了,同时,家长带孩子去书店的次数明显增加,说明导引单的实验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帮助。

4.1.2平时的实际阅读情况

从课题实验以来,首先是学校的早读开展情况较以前好多了,师生能准时坐在教室里进行15分钟的课外阅读;

学生课外读物的拥有量比以前增加了,实验以前教师们对东河区教研室推荐的课外读物不对学生做硬性要求,想买就买,能借上就借,如果没有办法拥有,也不提出必须要读的要求,实验以来,为了保证学生读上课外书,老师们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拥有,而且老师从学校的图书馆给买不起书的孩子借书来读,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读到课外书;

每学期每班有一本书是要进行班级读书会的,这一本书各班师生读得都很仔细,不仅在读的过程中交流不断,并利用导引单引导学生读回头书,在话题的引领下,深入思考,领悟方法,链接生活,提升品味,在班级读书会后,实验教师都觉得无论从自身对读物的认识,还学生的阅读情况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4.2研究结论

4.2.1认识性成果

4.2.1.1导引单通过话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领悟读书的方法,掌握简单的读书策略,只要话题适当,学生就能展开思考与讨论,不会成为学生读书的负担。

学生掌握了一些方法和策略后,能把课外读物读得更透彻,反而促进学生对阅读兴趣了。

4.2.1.2导引单的实验能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乐意读书了,读的书也多了,有效地弥补语文课内阅读量的不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4.2.1.3刚开始实验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对通过导引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很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无形中加大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老师们觉得负担很重。

再加上刚开始对导引单的认识也比较模糊,设计起来困难重重。

但是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和课例研讨,我们的教师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科研意识正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的教研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实验班的教师所上的阅读研究课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现在实验教师对自己进行的课题很有感情,自己愿意设计一些导引单,也愿意修改和完善一些导引单,也愿意上一些读书交流课,通过实验教师、孩子读书有了新的认识。

4.2.2技术性成果

4.2.2.1总结出设计导引单的多种形式

如果导引单只用文字来阐述,学生会感到乏味,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要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有图表、图片、画图;

画心情起伏线、画喜欢的指数(几颗星)、给人物写评价语、画线路图等。

4.2.2.2各年段学生课外阅读目标

低年级课外阅读目标

1.喜欢课外读物。

表现在:

(1)喜欢阅读,对于自己喜欢的图书能主动阅读;

对于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能积极购买,并在老师的引领和家长的督促下读完;

能经常请父母带自己到书店去购书,偶尔也有与小朋友借阅读物的举动;

(2)特别喜欢听别人读(讲)故事,倾听习惯良好,能随着故事的内容有情绪变化;

(3)在听故事或阅读交流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积极地回答。

(4)喜爱图书,爱护图书,自己读过的书会好好保存。

2.主动阅读,态度端正,形成比较良好的习惯。

(1)自己喜欢的故事能反复读,有圈画具有新鲜感和优美词句的习惯,并能把收获用不同形式与他人分享;

(2)阅读中遇到困惑,能主动在书中或通过询问他人解决疑难;

(3)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每天能持续投入地阅读10—15分钟;

(4)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认真完成课外阅读导引单。

3.阅读能力与方法。

(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喜欢或有特点的语段;

能比较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

(2)在阅读有插图的读物时,学会观察图画中的细节,不懂的地方借助插图理解,并能借助插图讲述故事。

(3)能够读懂故事的大致意思,能用一句或几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愿意把读懂的内容、感兴趣的章节或片段讲给身边的人听。

(4)对书中的人物有自己的喜恶,会随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有所表现,能用一句或几句话说出自己对人物的印象或看法、或情感。

(5)阅读时,会随着故事的情节或描述想象画面,丰富自己的感受;

读完书后,能说说自己的收获或启发。

中年级课外阅读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读物。

(1)喜欢阅读,坚持经常到书店购书,对于自己喜欢的图书能主动阅读;

能够根据看书的封面、看目录等方式来选择自己想买的书;

对于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能够坚持读完整本书;

(2)阅读喜欢的作品,愿意与同学、老师、家长分享;

当谈到这本书的话题时能积极响应和交流;

(3)对于自己喜欢的作品,还愿意继续读同一作家或同一类型作品找来读。

2.主动阅读,态度端正。

(1)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每天能持续投入地阅读15——20分钟左右,能在规定时间内读完一本书;

(2)随着书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也有伤心和高兴的情绪变化;

(3)阅读中遇到困惑,能主动在书中解决疑难,或通过查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解决;

(4)不会把阅读导引单视为负担,并在导引单指导下展开深入阅读。

3.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1)能感受作品的整体架构,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大概。

(2)能针对故事中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做出简单的评价。

(3)阅读时,会随着故事的情节或描述构筑画面,丰富感受。

(4)能够回读自己喜爱的作品或章节。

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句段(幽默的、发人深思的、耐人寻味的、暂不能理解的等)进行勾画、圈注,反复感受或体验文字所带来的心灵感触。

(5)阅读后,愿意与人交流读书的收获、体会、感受(独到见解);

(6)能将学到的知识与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去。

高年级课外阅读目标

1.喜欢阅读,对读物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

(1)经常去书店,能自主选出要读的书籍;

(2)有空余时间就能拿出书来阅读;

(3)老师和同学推荐的读物能在短时间内拥有,并坚持读完;

(4)在读书课上积极参与讨论中。

2.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1)读书时投入,不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2)能随着书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而变化情绪,有伤心和高兴的情绪变化,比如,读着读着就笑了,或读着读着就哭了等行为;

(3)特别愿意与人交流读书的收获、体会、感受,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4)不会把阅读导引单视为负担,并答得很认真,效果良好;

(5)有自己喜欢阅读的类别和风格,特别喜欢的作家,并能说出为什么喜欢;

(6)对于格外喜欢的课外读物能读回头书,并有新的收获;

(7)阅读中遇到困惑,能用各种方法寻求解决。

3.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1)词语能在语境中准确把握,不理解的词语能询问他人进行解决,最好是能利用工具书理解;

(2)能读出书的独特之处,并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说出独特之处的好处;

(3)关注到故事中的细节,并能联前想后,知道此处细节描写在全书中的作用;

(4)能把握小说故事的梗概,理出线索;

(5)对小说人物能作出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评价;

(6)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中引起思考,并和生活相联系,有所启发;

(7)会联系作家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背景来深入阅读;

(8)将读过的课外书能做简单的归类,并找到自己的阅读喜好;

4.2.2.3小学阶段不同读物的关注点

低年级不同类型读物的关注点

(一)绘本阅读

1.关注图画传递的信息。

(1)引导学生发现封面、扉页、环衬、正文以及封底上图画隐藏的内容和这些内容之间联系。

(2)引导学生依据图画的构图、色彩、多样的形象、画面中的其他内容,展开想象,增加体验。

(3)引导发现图画中的细节,并了解细节在这本绘本中的作用。

(4)对科学知识类绘本阅读,关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

2.关注绘本语言。

(1)指导学生通过富有情趣的朗读,感受绘本语言。

(2)遇有典型的语言范式,可做模仿练写,进而习得语言。

3.关注阅读绘本的方法,提升能力。

(1)引导学生边读文字,边观察图画,自觉建立图文联系,读懂故事,感悟内涵。

(2)引导学生根据绘本情节,在图与文的空白处展开想象,发展想象力。

(3)在读、讲、演等阅读活动中,丰富学生对故事的情感体验,提高再现故事的能力。

4.关注绘本读物类型。

要选择有趣的故事、丰富的情节、多样的主题。

如面对成长、感受生命与爱、认识自然与动物、珍惜友情、哲理故事等。

(二)整本书阅读

1.关注情节。

如精彩、有趣、曲折的故事情节,或让自己意想不到、惊险的章节,能回头再读。

2.关注人物。

关注书中善恶分明的人物,能说出自己的喜好。

3.关注语言。

对描写生动的语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朗读、讲述等形式积累下来。

4.关注形神兼备的插图。

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文字内容。

5.体会故事中的美好情感或道理。

中年级不同类型读物的关注点

(一)童话故事的关注点

1.重在还原人物、还原童话情境。

阅读后选学生喜欢的情节、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强化心理感受。

2.关注人物形象及故事隐喻:

引导学生辨别故事中人物的善恶是非,并对人物或事件做出简单评价;

引导学生解释童话隐喻和主旨。

3.会讲。

指导学生将故事讲给他人,并分享阅读体验。

(二)神话故事的关注点

1.关注情节:

关注神话故事中引人入胜、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随故事情节变化展开想象,发展想象力。

2.感受形象:

引导学生讨论神话故事中神的精神,可以与人的精神做对比。

3.感受神奇:

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描写等方面,感受神话故事瑰丽无比的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三)历史故事的关注点

1.关注人物形象及事件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语言、动作,从故事中读出人物形象,并对人物形象做出简单评价。

2.读懂联系:

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的脉络,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

3.受到启迪:

从历史故事中体验到先人智慧,学到做人的道理。

4.兴趣与发展:

借助阅读,了解我国渊源流长的历史,通过阅读对历史故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四)科普作品的关注点

1.获取信息:

读懂文章内容,并了解文章中介绍的基础的科普知识。

2.感受语言:

初步了解文章是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或介绍科学知识的。

3.学习思考:

引导学生对科普作品产生浓厚兴趣,敢于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书中的视角观察、探索。

4.兴趣与发展:

启发学生将学到的科普知识讲给周围的人听,感受知识带来的成就感,进而热爱阅读此类作品。

高年级不同读物的关注点

(一)成长小说的关注点:

1.关注主人公的前后变化:

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思想、行为、心理的成长。

2.关注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

如自我意识觉醒与生命的迷茫之间的碰撞;

成熟的困惑和自我价值追寻之间的碰撞;

自我的理想和现实社会的碰撞。

3.寻找自己、反思自己:

引导学生由主人公读到自己,从主人公的经历中受到启发,解决自己成长的问题。

(二)幻想小说的关注点:

1.感受奇幻:

引导学生感受小说的奇异、神奇、奇特之处,发展想象力。

2.关于情节:

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引导学生理出线索,并讨论为何这么布局。

3.关注现实意义:

从“幻境”中读出现实,引导学生与现实作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