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五时期国民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3357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十五时期国民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市十五时期国民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市十五时期国民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市十五时期国民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市十五时期国民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十五时期国民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北京市十五时期国民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五时期国民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十五时期国民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九五”期间,首都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城市宽带骨干网络和接入网络基本覆盖全市,电信、广电及各类互联网络的发展为首都信息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全市公用的信息基础设施——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基本建成。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政务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央在京及市属部门的各类数据库相继建成。

信息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个人计算机迅速进入家庭,每百户PC机拥有数达到23.5台;

家庭电视机平均每户1.5台;

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168万户;

固定电话用户439万户,普及率达到50.8部/百人;

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66万户,普及率达到24%;

全市因特网用户为308万,占全市常住人口28%。

“九五”信息化的推进,使一批重大信息应用工程实施并完成,推动了政务公开,强化了现代化城市管理功能。

“首都之窗”是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涵盖人大、政协、市委、市政府的统一的市国家机关网站,面向百姓的信息服务内容受到群众欢迎;

全市公用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首都电子商城建成,初步解决了电子商务涉及的CA认证、安全配置、支付平台、物流配送、网络平台、法律环境、协同工作体系等关键环节,为面向国内外的电子商务提供了支撑环境;

科教网的开通为全市科技信息交流、科技普及、成果发布、远程教育等创造了良好环境;

数字绿化隔离带一期工程完成;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中的医疗保险子系统已经试运行,北京市民卡已试点发放;

银行卡工程已全市联网;

市政交通一卡通已启动建设;

城八区社区服务网络及呼叫中心已经建成,一批信息化小区已发挥了示范作用。

除此以外,信息化软环境支撑体系开始形成,《首都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指南》、《首都信息化标准体系》已公布实施,《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管理办法》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已经成立并开展工作。

  “九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首都信息化已在新的起点上起步,为“十五”期间实现“数字北京”的目标,以首都信息化推动首都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预示着信息化将为北京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产生巨大的作用。

  虽然北京的信息化工作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使首都信息化的整体优势难以更好地发挥,主要表现在:

北京在信息化总体水平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仅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与国内其它的先进省市相比,在投资力度、工作的协调、认识观念等方面尚有差距;

目前还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完备,重复投资与低水平建设并存现象比较突出;

信息资源开发分散,综合利用和共享程度较低;

信息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研究和开发投资不够,创新能力不足;

智力优势发挥不够充分;

信息化软环境的支撑体系尚待进一步加强建设和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和不足使首都信息化的整体优势难以更好地发挥。

  

(二)面临的基本形势

  1.人类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信息产业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在工业化尚未完全完成的情况下,即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又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挑战。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是今后发展的主线。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特别是《基础电信协议》和《信息技术协议》的生效,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将给我们提出严峻的挑战。

民族信息产业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信息化人才的国际和国内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2.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发达国家的城市政府都高度重视信息化,将其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和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北京市当前面临环境和资源的严峻挑战,信息化更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信息化进程,将首都信息化确立为北京面向21世纪和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3.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为北京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将使中关村科技园区具有核心的竞争能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成为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

2008年奥运会也将要求北京具备世界一流的信息化水平。

  二、指导思想、发展策略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遵循国家确立的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围绕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迫切需求,以网络为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信息化软环境为保障,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发展首都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北京率先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

  

(二)发展策略

  1.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组织推进、统一标准、政策导向等作用,结合市情,对信息化建设全局予以指导。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面向有效需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联合共建,整合发展。

  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委的支持和帮助,发挥各自优势,共建首都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联合开发信息资源。

在市属各委、办、局,各区、县和各企业之间提倡优势互补、共建共享。

从首都的全局出发,打破部门、单位之间的界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工合作、互补互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发挥首都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优势。

  3.突出重点,服务市民

  有所为,有所不为,配合首都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和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城市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到全局发展的关键问题,切实体现信息化的倍增效益;

围绕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要求,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为市民服务的关键问题,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现代信息社会的服务质量。

  4.技术创新,跨越发展

  首都信息化建设要紧紧跟踪世界信息化潮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避免弯路,积极探索,不断强化科技创新,重点研发城市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5.服务为龙头,客户为中心

  信息化建设要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依托,以服务为龙头,客户为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带动整个信息产业发展。

  6.国际合作,走向世界

  面向经济全球化,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强和国际跨国信息技术公司的合作,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走向世界,实施全球化战略。

  (三)“十五”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初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构建起数字北京的基本框架。

信息化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的领先地位,进入国际一流的信息化城市行列。

  2.具体目标

  宽带骨干网人口覆盖率在规划市区达到100%,郊区大于90%;

宽带接入的家庭普及率全市总体达到50%以上,中关村科技园区达到70%以上。

  有线电视网家庭接通率达到90%以上;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数字广播开始向全市播出。

  计算机的普及率达到每百户50台;

固定电话用户780万,普及率达到70%;

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60万户,普及率达到77%;

互联网网民664万人,比例达到60%以上。

  国家机关行政管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成为全国电子商务、金融信息化的中心,90%以上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

  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

  建立信息技术的创新体系和产业孵化体系,形成关键信息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一些重点领域如软件、集成电路、光通讯取得突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强化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第一支柱产业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

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

  将中关村建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信息化科技园区。

  建成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软环境。

  (四)2010年远景目标

  根据北京市的“新三步走”战略,到2010年,北京将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并构造起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基本框架。

信息化作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到2010年,建成较为完备和成熟的首都信息化体系;

建成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通信网,能满足宽带化、个人化和智能化的通信服务;

信息资源得到全社会广泛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充分应用,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关键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

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成为首都经济最强大的支柱;

信息化软环境支撑体系较为完备和完善,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享受信息社会的生活质量。

  三、主要任务与重大工程

  

(一)主要任务

  1.推进城市网络化进程

  信息网络是首都信息化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一切信息系统建立的基础,也是实现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相当规模、结构合理、高速宽带的数字化、网络化环境是“十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1)统一规划,建设覆盖全市的宽带城域网络,其传输能力不小于2.5G,交换能力不小于40G;

在以往多主体网通过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实现100M带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托首都公用信息平台,统筹协调多主体建设的宽带网络,建设网络交换中心,增加各网络互联的带宽,提高业务量交换的能力。

  

(2)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建设,将宽带接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将宽带接入网作为普遍服务的基本目标。

允许多种类型投资主体的参与和多种技术方案的采用,以形成一种活跃的、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宽带接入的家庭普及率全市总体要达到50%以上,中关村科技园区要达到70%以上。

  (3)继续建设和完善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建成扩展到中关村园区和18个区县的平台汇聚节点,形成覆盖全市的网络互联、信息交换的基础设施,促进各种公用、专用网络与首都公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依托平台,推进首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保社区、科技教育、空间信息系统等工程的建设。

  (4)加强电信网络的建设,大力发展移动通信。

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大力发展多种类多速率的移动通信业务,积极推动宽带无线上网,大力发展移动通信的增值业务。

  (5)加强有线电视网的建设。

加快全市有线电视网的改造与整合,在网台分设基础上,积极发展新的增值业务。

播出并逐步普及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

  (6)大力发展互联网,积极研发和引进下一代的网络技术,促进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发展,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加强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

加强建设北京的互联网国际出口,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出口带宽需求;

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使用互联网,将互联网连接到所有的小学、中学。

  (7)加强市政府对市政基础通信管线的管理,加快有关网络建设政策法规和相应标准规范的制定。

市政府对市政基础通信管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普遍服务的建设和经营方针,综合利用地下、地上传输通道空间资源。

  (8)加强无线电管理工作,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推进频率资源的集约化应用,加大无线电监测、监管技术实施的建设力度,净化电磁环境。

  2.深度开发和综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其重要作用正在与日俱增。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首都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十五”期间,将在开发的深度上和利用的综合性上加大投入。

  

(1)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根据政府管理和决策的职责需求,理顺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共享、分析、处理的体制和机制,保证政府为履行其职责得到必需的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为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服务效率和廉政建设,向社会开放可以并应该公开的信息。

  

(2)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结合科教兴国战略,开发科技和教育信息资源;

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国土资源和环境资源;

结合经济发展市场化、国际化趋势,开发国际信息资源和宣传中华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的信息资源。

  开发社会公益性信息资源。

建设以首都公用信息平台为枢纽的公用信息资源网络。

将全市的旅游、娱乐、公共交通、医药、卫生、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等信息源和各个公用信息站点联网运行,并在公共场所建立信息查询的网点,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检索服务和发布公共信息,满足公众对各种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逐步向家庭信息化、个人信息化过渡,为全社会服务。

  (3)加强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加快企业和消费者信用记录信息库建设,提高信息内容和服务的质量;

鼓励各类需求信息的开发,提供商品化的供求产品信息;

促进企业建设完善的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的网络化业务环境。

  (4)加强城市空间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制定城市航空、航天遥感、卫星定位监控制度,生产并及时更新城市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形成数字北京的时空数据框架,理顺空间信息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体系。

  (5)加大信息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结合建设重大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一批急需的综合性公用基础数据库并实现网上服务,如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科技、教育、空间基础信息、社会保障、历史文化等数据库。

在统一规划下,相关部门协同共建首都公用信息资源服务网,面向全社会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

  (6)重视传统介质存储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以数字图书馆工程为突破口,将一大批有价值的文献和音像资料数字化,并建立可联网检索使用的数据库,要推进宣传、文化等领域的信息化,建立、健全宣传、文化信息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库。

包括党的方针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历史年鉴、文化知识、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信息系统。

建立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数据库系统,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宣传、文化活动。

  (7)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相结合;

与信息服务业、信息内容提供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

与经济、科技、教育、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相结合。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开发和利用机制,保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8)对全市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建立一套全市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框架模型。

根据政务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对信息资源模型的优化,建立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上的合理分工。

建设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

加强对全市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总体规划,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交换、共享和分发等工作,协调好各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交流;

为各类用户提供综合性信息资源服务。

  3.推进政务领域信息化

  在政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政务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争取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务信息化。

2002年底前,基本实现面向企业和公众业务上网进行和政府内部办公的电子化及网络化。

在此基础上,到2005年,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宽带传输、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从而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

  

(1)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

结合机构改革,以转变职能、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目的,将工作岗位、业务及其工作流程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进行精简优化,使之标准化、规范化。

  

(2)依托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建立联接各区县、市属各部门的信息网络,加快建设宽带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实现北京市政务网的宽带化。

  (3)继续建设和完善北京政务的中心网站“首都之窗”。

加强内容建设,全面、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开政务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交互式业务。

到2002年底,本市各机关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行政审批、行政监管和对公众服务等政务工作开始在网上进行。

  (4)加快机关内部办公的电子化、网络化。

要广泛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减少会议次数。

到2002年底,党政机关下发的文件,除向主送单位发送少量供存档的纸质文件外,均通过网络传递或发布;

内部办公的文件,均通过网络进行传递。

  (5)重点建设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城市管理、社会稳定的信息化应用项目。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市政管理、智能交通、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环境管理和监测等方面的信息系统的建设。

  (6)在政府内部的各部门之间要推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制度。

加快建设城市的运行监控、灾害报警、应急指挥、领导决策服务系统,将全市各种信息进行网上调度和综合利用,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全面、有力的信息支持。

  4.推进国民经济和企业信息化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信息化。

重点是实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包括金融、商贸、旅游、教育等)各领域的信息化。

建立现代农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将北京建设成全国电子商务的中心、金融信息化中心,推动首都经济的发展。

  

(1)围绕现代农业工程的建设,建立现代农业信息网,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各种信息,应用信息技术为农业育种、种(养)植、栽培、加工等全过程服务,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工业化农产品生产。

  

(2)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

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各环节运用信息技术与装备,建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建成若干家大中型数字企业。

  加快信息基础建设,为企业实现信息化提供充分的外部环境支持。

促进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建立和完善企业因特网(Internet)/内联网(Intranet)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网络化。

在有条件的企业大力开展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推进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化。

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实现企业采购及营销的电子化、网络化,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建立和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全球化电子商务。

  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可靠的政策、法规、经济与技术等信息,更好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工作。

  (3)进一步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支撑环境。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首都电子商城”的建设,完善CA认证体系、安全配置、支付手段、物流配送、网络平台、法律环境以及协同工作体系等推行电子商务必需的相关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孵化器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作用。

  建立企业的资信体系和个人消费资信体系。

以企业和消费者的信用记录起步,逐步发展信用评估和咨询业务,鼓励和促进信用消费和信贷消费,提高人民的现代消费意识。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专业银行,在完善和提高内部管理网络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5.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

  努力实现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是首都信息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推进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

全面推进全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统一管理,建成覆盖北京地区600万医疗保险参保人群数据库,并逐步实现含五保合一、劳动力市场、民政福利等领域为一体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信息管理系统。

  

(2)推进社区信息化。

建设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建成能够满足不同服务需求的街道及社区呼叫系统,将千家万户对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与能够提供服务的社会资源联系在一起。

加快信息化社区的普及建设,为社区建设治安、应急救助、信息服务、物业管理以及家庭智能化系统。

  (3)推进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

在完善科教资源体系和科教数据库的基础上,将首都丰富的科教信息资源进行汇集、整理、综合、处理,以支撑科技创新并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要建设开放式的网络教育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群,所有小学、中学连接互联网,大力开展网上科普、网上教育、远程教育,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

  (4)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

在首都各大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实现联网,建立一批卫生数据库,建立咨询信息服务系统。

开展方便群众的网上预约、挂号及远程医疗等业务,建立全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5)实施低收入家庭上网援助计划。

通过社会捐助、企业参与、专家服务、优惠政策等方式,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帮助,使部分低收入家庭也能接受基本培训并使用到互联网,在网上获得内容丰富的各类信息服务,切实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6.构建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信息技术研发

  围绕城市信息化所需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建立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孵化体系,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1)在保持北京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