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丝弦的语言艺术特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335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德丝弦的语言艺术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德丝弦的语言艺术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德丝弦的语言艺术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德丝弦的语言艺术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德丝弦的语言艺术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德丝弦的语言艺术特点.docx

《常德丝弦的语言艺术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德丝弦的语言艺术特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德丝弦的语言艺术特点.docx

常德丝弦的语言艺术特点

 常德丝弦的语言艺术特点

艺海>2008年第6期>文章

常德丝弦历史悠久,经历了几百年的继承和发展,仍活跃于我国曲艺舞台,这与它独特的语言魅力是息息相关的。

常德丝弦用常德方言演唱,地方语音语调是常德丝弦曲调的基础。

  1 发音特点

  在常德方言中,除舌根音(g、k、h)和翘舌音(zh、ch、sh、r)稍有变化外,其余声母的发音位置与普通话大致相同。

  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韵母相同或相近,但语音有差异,有些韵辙的韵母也不尽相同。

如梭波辙,普通话是e、o韵,韵母三个:

e、o、uo,常德方言只有。

韵,没有e、uo这两个韵母。

又如普通话一七辙中有韵母一i(前、后),常德方言中因没有声母zh、ch、sh,而没有舌尖后元音-i(后)。

再如普通话中东辙是eng韵,韵母五个:

eng、mg、ueng、ong、iong,常德方言的风松辙无eng韵,韵母只有ong、iong。

常德方言把eng念成前鼻音en,没有’ing和ueng这两个韵母oonq、tong这两个韵母在常德方言中,只有“东”、“公”、“宗”等字的韵母与普通话基本丰目同或丰目近。

  2 声调

  从调类来看,常德话与普通话一样,都是四个。

从调值来看,常德话与普通话除阴平调都是高平,调值为55外,其余都不同。

常德话的阳平为低升调,调值13,普通话为中升调,调值35i常德话的上声为中降调,调值为21。

   

  普通话则是降升调,调值24;常德话的去声为中升调,调值为35,普通话则是全降调,调值为51。

  3 语言的十三辙及辙韵转化

  传统声乐艺术演唱的归韵或收音是根据“十三辙”来进行的。

常德丝弦运用常德方言的十三辙来演唱,现将常德方言十三辙列于表格:

  常德丝弦除以上的韵辙外,在发音过程中,还出现一些韵辙转化的现象,如:

  ①普通话ie韵(乜斜辙)中声母为j、q、x的团音宇,在常德话中变韵易辙,凡介母为ǜ的撮口呼”团音字,如觉(jue)、却(que)、学(xue)在常德话里分别读"juo”、“quo”、“xuo”,均归uo韵(波罗辙)。

  ②普通话u韵(姑苏辙)中,凡声母为zh、ch、sh、r的,均化“合口呼”为“撮口呼”,归西奇辙ǚ韵,例如“朱”、“书”、“八”等。

  ③普通话中的e、o韵(梭波辙),在常德话中存在着e、o互易。

o韵中,声母为b、m的原入声宇,如“伯”,读成e韵。

  ④普通话的ai韵(怀来辙),声母为b、p、m、s的部分字(主要为原入声字),在常德话中归e韵(波罗辙),例如“白”、“百’’均读“be”,“拍”读"pe”,“脉”读“me”,“摘”读"ze’!

等。

  ⑤普通话ei韵(灰堆辙)中个别原入声字,如“北”、“黑”归e韵(波罗辙),分别读“be”、“he”。

  ⑥普通话u韵(姑苏辙),声母为t、l、d的字在常德中归ou韵(收侯辙),例如“图”、“路”、“突”,分别读"tou”、“Iou”、“tou”。

  常德方言除十三道大辙外,还有两道“儿化韵’’的小辙:

小寒山儿辙,小庚新儿辙。

  

  4 语言的平仄与押韵

  

  常德丝弦的唱词还要求讲究平仄。

平仄是字的声调,汉语语音的声调分为四声:

阴声、阳声、上声、去声,四声可以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

在唱词中,平声仄声交错穿插使用,可以使声调变化多样,避免单调沉闷,平仄谐和。

运用得当,能够使唱词的音调铿锵,抑扬顿挫,起伏有致,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对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常德丝弦的唱词原则上是上仄下平,因为平声是一个音的延长,把它放到韵脚上,便于行腔,具有稳定性;仄声短暂急促,不能拉长,可以推动音乐的继续发展。

  常德丝弦唱词的合辙押韵,就是按照常德方言十三辙和两道小辙,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每句或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上,使之落音一致,如:

  老身闻言气贯斗(dou)

  大骂红娘贱丫头(I:

ou)

  引着小姐胡乱走(zou)

  皆是你这丫头作引诱(you)

  唱词第一句最后一字的韵母确定韵辙,叫“定辙”,开头两句要合辙,以后隔句押韵,最后一句也要押韵。

选择隔句押韵或句句押韵,要从思想内容及人物感情出发,也要考虑音乐的需要,统筹兼顾,灵活运用。

  常德丝弦的语言特点是其音乐旋律的基础,也是它魅力的源泉所在。

对常德丝弦语言特点的认识,有利于它的继承发展,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使其继续活跃于舞台。

 

常德丝弦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

船山学刊>2008年第2期>文章王炎琪田正铁

摘要:

常德丝弦作为中国十大地方曲艺,它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演变发展,以灵活多样、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展示着时代风采。

常德丝弦的形成,还主要得益于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中湖南丝弦这一优秀传统艺术。

  关键词:

常德丝弦;产生;发展;风格特点

  

  常德丝弦是湖南地方戏曲中最有代表性和最为繁盛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植根于湖湘文化沃土之中,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穿插交替的一种民间说唱表演艺术。

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民间曲艺音乐艺术中十大曲种之一。

常德丝弦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演变发展,它以灵活、快捷、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展示着时代风采,为活跃人们的社会生活,提升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特别是为常德乃至湖南人民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常德丝弦产生的历史条件

  

  常德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歌舞之风颇盛:

亦是名人雅士荟萃之地,素有“文物之邦”、“人文渊薮”的美誉。

早年的屈原、王安石、陆游、裒宏道等人曾在这里留下不少传世之作,为常德文化添加了绚丽的色彩,使本地歌舞习俗升到更高的档次。

据《常德府志》记载,自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传世以来,历代文人雅士如唐刘禹锡、宋苏轼等也多次荟萃桃花源,他们的诗文很近似于常德丝弦的唱词。

为此。

《桃花源记》被常德丝弦的艺术家们认为是常德丝弦早期的唱词的雏形。

  在《中国戏曲通史》记载中,明万历年间,荣定王朱翊珍一生酷爱戏剧。

他把许多北方剧种和唱腔都带到了常德。

据说,在宋元时期。

由于常德城市的经济交往,各地商贾云集,随同而来的江浙乐师、歌女等往返于沅澧之间,并建立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曲艺会馆,他们带来的时令小曲也在滨湖地区逐渐传播。

与此同时,大量的外地人涌入常德,使各地的民间艺术广为交流。

如沅水流域及武陵山脉一带的武陵戏,澧水流域的荆河戏,常德区域的花鼓戏、傩堂戏等,再加上各地的山歌、湖歌、号子、小调等民间音乐。

并借鉴诸宫调、元杂剧、昆曲的许多曲牌音乐、过场音乐。

揉以常德本地的音乐特点,逐渐形成了一种曲调优美、结构完整、唱词典雅、风味浓郁的艺术形式。

伴奏时多用扬琴、琵琶、三弦、胡琴等丝弦乐器,用通俗易懂的常德方言演唱,也正是这种状况孕育了“常德丝弦”的诞生。

  清中叶以来,随着商业的不断繁荣,常德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常德丝弦的演唱活动逐渐由文人雅士的自娱自乐走向市场,加上常德人具有大碗喝擂茶的习惯,于是,常德丝弦在茶社中找到了孕育的胎盘。

商贾老板为了招揽生意,热闹门面。

纷纷邀请丝弦艺人演唱,以示祝贺。

随着丝弦艺术的日益流行。

道光年间,已有以演唱小曲为业的歌妓和丝弦班社在各地纷纷出现。

与此同时,丝弦艺人们也常与文人墨客一起整理编写丝弦唱本。

直至清末。

丝弦的木刻唱本在常德肖福祥商号问世后,常德、澧县等地形成了作坊刻印唱本的一条街,所刻唱本有《孟江女寻夫》等曲目及一些小调曲牌,这些刻本被称之为“调子书”或“堂班调”。

从此,常德丝弦曲牌在大街小巷流传开来。

  

  二、常德丝弦艺人的历代功绩

  

  常德丝弦源于明代的时调小曲发展成为我国曲艺百花丛中之奇葩,并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既是常德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亮点。

同时也是数百年来代代丝弦艺人薪火相传的结果。

  清中叶时期。

常德丝弦艺人中有一位最有影响的人物——贺小昆,他改编创作了《双下山》、《二度梅》、《黛玉葬花》等十多个传统曲目。

在他的带领下。

一批有建树的艺人为了适应西方音乐、戏剧音乐的传人和长时间演出的需要,他们移植剧目,并借鉴戏曲板腔体的创腔手法,不仅形成了常德丝弦“老路”,而且能轻松地演唱长篇故事。

  继贺小昆之后。

清末民初,常德丝弦史上又出现了一位最重要的人物。

常德丝弦的开拓者——徐梅清,他把从四川传来的曲调加以改造,仿效“老路”另创“川路”新腔,使丝弦音乐的板腔体更为完善,并风行于沅澧。

与此同时,丝弦演唱活动也由城市向农村辐射。

使清代丝弦表演技艺达到了鼎盛时期。

也正是由于艺人们的不断传承和发展,使常德丝弦朗朗上口,又易学,易唱,易记,为群众所喜爱。

尔后,随着社会进步、兴趣爱好及欣赏习惯的改变,以及艺人们不同的演唱特点,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

如桃源艺人李玉成的唱腔如行云流水,润腔时而乖巧轻盈,时而含蓄深沉,时而刚健豪壮;常德艺人戴望本的唱腔苍劲浑厚,深沉有力;津市艺人黄学千的唱腔则显得质朴淳厚。

其中俗称“一人一台戏”的丝弦老艺人李玉成,她吹、拉、弹、唱样样行,并且是自己伴奏自己演唱。

成为解放期间最著名的丝弦艺人。

  解放后,正当常德丝弦这株老树萌发新芽之际,出生于东北“二人转”之乡的黄挥。

1954年21岁的他从部队转业到常德市文化部门工作。

就以其敏锐卓识,鉴赏常德丝弦,致力于发掘、搜集、整理和研究。

首批记谱整理的“采茶调”、“九连环”、“探五更”等39首曲目于1955年5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编人《湖南民间歌曲》正式出版,使常德丝弦走出深闺。

亮相文坛。

1956年后,他又将搜集整理的牌子丝弦。

板子丝弦、丝弦小调及过场音乐计160余首和《宝玉哭灵》、《双下山》、《昭君出塞》等23个传统曲目汇集自刻自印成《常德丝弦音乐曲调集》,散发到全市中小学和群众业余剧团。

为常德丝弦的普及,移植于现代文艺宣传节目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民间音乐资源。

几十年来,他潜心研究常德丝弦,所撰写的《常德丝弦的结构形式和艺术特点》、《常德丝弦音乐介绍》、《常德丝弦音乐汇编》、《常德丝弦的艺术特色》、《常德丝弦的音乐体系》、《常德丝弦演唱特色和方法》、《常德丝弦的渊源考》、《丝弦传人小传》、《常德丝弦音乐与方言的对应》、《常德丝弦唱词写作》、《怎样选用常德丝弦曲调》、《“新事多”的艺术风格和音乐特色》等论著先后发表于《中国音乐》、《湖南民间音乐》、《湖湘曲论》等刊物上。

黄挥还与词作者密切合作,一生创作了现代丝弦作品计200余件。

其中180余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舞台上演出受到高度评价。

如《一枝花》1980年进京在怀仁堂专场汇报演出。

还获得了中央首长和《光明日报》等媒体的赞誉。

黄老为常德抢救这一濒临绝灭的艺术曲种。

弘扬和普及丝弦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名副其实的现代常德丝弦创始人。

  

  三、常德丝弦传统的艺术特点与风格

  

  常德丝弦作为全国十大地方曲艺,不仅是常德的艺术瑰宝。

而且也是湖南乃至全国的艺术瑰宝。

它以完整的音乐结构,独具的演唱方法,灵活的表演形式,巧妙的伴奏手法,使之具有独特的韵致与感人的魅力,因而历久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它曲调爽朗,节奏明快。

给人以清新、优美的感受,表现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细致含蓄的精神风貌,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赞美。

  

  1、音乐风格与结构特点。

  常德丝弦音乐具有相对完整的体系。

其音乐功能也有独到之处,它有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既能表现历史故事,又能说唱民俗民风,而且在创腔与演唱中都以传情达意为主,特别讲究“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腔从字出,音随韵转”的润腔方法。

在强调口语化、说唱化的同时,注重旋律的优美、俏丽和抒情性。

常德丝弦音乐的发展至今存有300多首曲目,经过记谱或录音保留下来的有100多首。

按其音乐结构一般可分为曲牌体、板腔体和混合体三种类型。

  曲牌体丝弦是由各种不同的曲牌和小曲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