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总结必修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3255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5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总结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自然地理总结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自然地理总结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自然地理总结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自然地理总结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总结必修1文档格式.docx

《自然地理总结必修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总结必修1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地理总结必修1文档格式.docx

沿等高线修筑,坡度平、线路短、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引水线路: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输油、气管线: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指导农业生产,平原发展种植业、山区发展林业、牧业。

影响工业、居民区选址。

居民区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向阳地带且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工业区要求:

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近资源的地区。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港阔水深的避风港湾.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

地质条件好;

注意盛行风向且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气象站:

应选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院: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16、剖面图判别要注意:

最高点高度、最低点高度、形状变化与剖线所经地区地形的对应关系(即转折点)、起点、终点。

剖的距离、起点高度、终点高度。

水平比例尺保持不变、扩大垂直比例尺能使地形的起伏更明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观测点的通视情况,应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

由观测点向目标点绘直线,若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通视良好;

若视线被切断,即两点之间有障碍物,则不能通视。

若等高线在高值处稀疏,低值处稠密,坡面剖面图为凸型坡,由高处看不到低处。

相反,为凹型坡,由高处可看到低处。

17、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经纬网

1、经线交汇于南北两极。

越向两极经度1°

的距离越短、越向赤道经度1°

的距离越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长约2万km)、正相对的两条经线和为18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分别划分180°

自西向东经度度数由大变小为西经、由小变大为东经。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

20°

W、160°

E。

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两条经纬线的间隔一般是相等的。

2、所有纬线是平行的圆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两极缩短,一条纬线自成圆圈。

指示东西方向,纬度度数从南向北减小是南纬,增大是北纬。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3°

26′是回归线、热带和温带分界线、有无直射点分界线。

66°

34′是极圈、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分界线。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高纬度,60°

--90°

中纬度,30°

—60°

,低纬度,0°

---30°

3、经纬网的应用:

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

①确定南北方向:

分别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

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

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②确定东西方向:

同是东经度,则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且两地经度数之和小于180°

,则位于东经度的点在东方,位于西经度的点在西方;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且两地经度数之和大于180°

,则位于东经度的点在西方,位于西经度的点在东方。

判断两点的方向时,要先据经度判断其东西、再据纬度判断其南北,最后定其具体方向。

(经纬网的形态有直线式和以极点为中心的弧线式)

4、定“距离”:

同一经线上每隔1个纬度实地距离相差约为111千米,同一纬线上每隔1个经度实地距离相差约为111·

cosθ千米(θ为地理纬度)。

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是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地球上的大圆,我们能够确定的有三个:

赤道、经线圈和晨昏线,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处在晨昏线上的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即最短劣弧线)。

同一经度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利用经纬网定“范围”:

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越小。

据经纬网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如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5、地球上对称点的确定:

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同;

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对,和为180°

,纬度相同。

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

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幅相等时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地图反映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原来的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n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1+n)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原来的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1/n。

④将原比例尺缩小n倍,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1-1/n)。

缩放前后面积的比等于比例尺比的平方。

(注意:

原图的比例尺可看做1/1)图幅的缩放:

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

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4倍。

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

7、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等高距(等压距)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

等高距(等压距)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若等压距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天体和天体系统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天体有两类:

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自然天体有:

恒星、行星、星云、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

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太空实验室等。

流星是天体,但其到达地球后的残余部分——陨星已成为地球的一部分,就不能称作天体了。

2、天体系统:

总星系(最高级的):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和恒星世界。

太阳系:

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系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系统:

地月系、其他行星及卫星。

地月系(最低级的):

中心天体是地球、卫星是月球。

总星系不是宇宙,是可见宇宙。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物征:

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类地行星:

水、金、地、火。

(特征是:

距日近、表面温度高、质量小、体积小密度大、无光环)巨行星:

木、土。

特征是:

中、中、大、大、小、有光环)远日行星:

天王、海王星。

远、低、中、中、中、有光环)

4、地球的特殊性:

有生命。

其条件是:

外部环境:

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

自身条件: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宜的温度、液态水。

普通性是:

和其天体有着共同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5、影响太阳辐射总量和日照时数的因素是:

纬度、地势、天气。

6、影响雪线的因素是:

最根本的是(温度和降水)①纬度因素:

纬度低,雪线高。

②季节因素:

夏季高,冬季低。

③降水因素:

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少,雪线高④坡度因素:

坡陡雪线高,坡缓雪线低。

⑤坡向因素:

向阳坡雪线高,背阳坡雪线低。

7、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自然界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②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能源(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波浪能、水能)

8、太阳辐射的分布:

世界: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

中国:

30°

N---40°

N随纬度增高增加,40°

N以北由东向西增加,呈东西分布。

23°

N----35°

N有高值中心(青藏高原)(原因是:

①海拨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和低值中心(四川盆地)(原因是: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9、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有:

黑子——光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

耀斑——色球层。

对地球的影响:

①黑子与降水具有相关性(正或负相关)②耀斑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③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④带电粒子流与两极高空大气摩擦产生极光现象。

10、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最厚的圈层)、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

地壳(大陆较厚、洋底较薄、平均为17km)、地幔、地核。

界面:

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地震波: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近地面速度为3—5之间)纵波。

(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液、气,近地面速度为8—9之间)岩石圈:

包括地壳,上地幔顶部。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地球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速度:

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

减为赤道的一半。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线速的大小除与纬度有关外还和海拨高低有关。

线速度计算公式Vф=1670千米/小时×

COSф(其中ф为纬度)。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

/h)。

注意: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

(3)周期:

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4)意义:

①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一个太阳日)。

②产生时差:

同一纬线上偏东地点的时刻比西边早(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经度差1°

=时间4分钟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赤道不偏)。

例如:

(人类聚落、挖沙场易建在堆积岸)、(防洪堤坝与港口易建在侵蚀岸)

【注意】:

弯曲河道的河流凸岸是堆积岸,缓坡岸;

凹岸是侵蚀岸,陡坡岸。

④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北极不动,在北半球,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角(看北极星的仰角度数)=所在地的地理纬度。

⑤地球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形状(因赤道离心力较大,向两极递减)

1、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从黑夜走向光明为晨线,从光明走向黑夜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

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

00晨昏线与极昼圈切点是0点(即切点的经线为夜半球的平分线,时间为0时)。

与极夜圈的切点为12点(即切点的经线为昼半球的平分线,时间为12点)。

2、晨昏线与经线: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

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最大夹角为23°

26′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等);

3.区时的时间计算:

所求时间=已知区时的时间±

区时差+途中时间(知东求西减,知西求东加)

4、时区和时区差的计算:

时区=经度/15°

(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

区时差=时区差(同区减,异区加)

5.地方时的计算:

所求经度的时间=已知经度的时间±

(经度差×

4分钟)/60(知东求西减,知西求东加)

区时和地方时是不相同的:

如120°

E与125°

E区时相同,地方时相差20分钟。

6.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0°

)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或国际标准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6、日期分割:

地球上日期分界线有二条。

(0时经线是自然变更的它使新旧一天的比例不断发生变化和180°

经线固定不变是人为日界线)0:

00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

)为地球上的“今天”或称“新一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或称“旧一天”。

若0时经线为西经度,则新一天大于一半;

若0时经线为东经度,则新一天小于一半;

若0时经线与180°

经线重合,则全球处于同一日期;

若0时经线为0°

,则新旧一天各占一半。

7、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

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即自西向东越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

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1)自然因素:

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

取决于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2)人文因素:

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3)实例:

①太原:

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

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

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海运便利。

地球公转

(1)方向:

与自转方向一样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是顺时针。

(2)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为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3)线速度和角速度:

1月为近日点,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快,7月初为远日点,公转的角、线速度都慢。

平均角速度为1°

/天,平均线速度为30km/小时,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转的方向、地球南北极、近、远日点之间的关系:

远、近日点和二分二至点是有区别的。

(4)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1、黄赤交角:

度数为23°

26′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

它与地轴和黄道面夹角之和是90°

,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回归线度数,地轴与黄道面夹角度数等于极圈度数。

故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直射点移动的速度变慢。

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直射点移动的速度变快。

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3月21日前后,直射点在赤道(春分日)——6月22日前后,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夏至日)——9月23日前后,直射点在赤道(秋分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冬至日)。

直射点移动的影响:

对气压带和风带、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南亚、澳大利亚季风气候形成有重大的影响。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1)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

(空间变化)

(2)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

(季节变化)赤道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冬、夏至日最小。

(3)回归线以南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幅度为46°

52′因为太阳直射点年移动的纬度范围是46°

52′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回归线上有一次最大值。

(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

—△(所求点的纬度±

直射点纬度)(注:

括号内直射点与所求地在同半球用“-”异半球用“+”)子夜和正午时,该地与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因而其子夜太阳高度可以借鉴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来计算(注意纬度间隔的计算)。

即处于极昼区的点,其正午太阳高度加子夜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最小太阳高度的计算=△(所求点的纬度±

直射点纬度)-90°

(注:

括号内直射点与所求地在同半球用“+”异半球用“-”)

4、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极点地区极昼期间,极点上太阳高度始终不变且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非极点地区一日内太阳高度有一个最大值,即正午太阳高度。

注意:

等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

昼半球的中心点是直射点,在同一经线上,太阳高度递减的度数等于纬度变化的度数。

在同一纬线上,太阳高度递减的度数大于经度变化的度数。

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④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⑤计算楼距。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⑥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⑦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背阳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太阳周日视运动

1、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2、在一年内,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

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北

4、正午时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头顶)、南射(在南边)和北射(在北边),北回归线上,太阳有直射和南射。

南回归线上,太阳有直射和北射,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

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

太阳运行路线图的判读:

对任一地而言:

太阳轨迹是平行的,

当地地理纬度:

北回归线以北

正午太阳高度

日出日落方向

白昼长短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A点:

太阳上中天;

达到正午太阳高度;

地方时为12点;

位于正南方向

昼夜长短产生的原因、分布、计算

1、产生的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南北移动,引起昼、夜弧的长短变化,从而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2、在地球上的分布:

①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在地球上的分布:

二分日:

全球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冬至日: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内有极夜南半球反之(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夏至日: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南半球反之(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②不同时间段(季节)变化:

春公——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长。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变大。

夏至——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变小。

秋分——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逐渐变短。

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变大。

冬至——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逐渐变长,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小。

总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①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②同一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同纬同长)南北半球同纬度同一天昼夜长短相反。

③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④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⑤点在南,南昼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点在北,北昼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⑥点移向北,北昼渐长,点移向南,南昼渐长。

⑦点近赤道,昼夜变化幅度越小。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①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②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

2=(日落时间-12)×

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

2=(24-日落时间)×

2③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

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云层反射可见光,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尘埃散射可见光。

这只是少部分)大部分到达地面,(地面也会反射、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地面辐射(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传给大气。

这个过程告诉我们:

①大气状况影响太阳辐射(如:

青藏高原、西北新疆太阳辐射强即光照强、四川盆地弱)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状况影响该地的大气温度如:

南极洲地面冰层的反射、陆地与湖泊、大洋相比温差大小、陆地与森林相比、平地与临近的洼地的日较差等大陆与海洋相比吸热快放热快)天气状况也影响温差,同一地区,阴天小于晴天③大气气温的垂直分布是:

对流层气温随海拨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0m温度下降6°

C平流层气温随海拨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④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这项作用使得阴天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晚上不会太低。

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应用有:

(农业生产中大棚生产、秋冬季节人造烟幕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农作物免受冻害。

)⑤这个过程也说明蓝色光易被散射,红色光穿透力强,空气中的尘埃、空气分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黎明前的天空是明亮的。

2、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⑴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上升或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

⑵比较①——④处气压的高低、气温的高低。

同一地点,海拨高,气压低。

海拨低,气压高。

同一高度,不同地点,气温高,气压低。

气温低,气压高。

空气上升,近地面为低压(与上升前比低了),对应的高空为高压(与上升前比高了)。

空气下沉,近地面为高压,对应的高空为低压。

近地面气压与对应的高空气压相反。

据此原则:

气压是①>④>③>②气温是④>①>③>②

⑶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区别与联系:

等压面是垂直方向上气压的变化,(若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应是平行的且与等高线重合,否则,近地面为热低压、冷高压,高空与地面相反。

等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