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芦杆上了。
他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填空。
这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翠鸟________的事,说明翠鸟________的特点。
(2)用横线在第二自然段中,划出描写翠鸟捕鱼时动作的句子。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等候——________
锋利——________
(4)仔细读一读划横线的句子,这个句子告诉我们翠鸟的眼睛________。
【答案】
(1)扑鱼
;
锐利的眼睛、速度快
(2)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3)等待
锐利
(4)锐利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故答案为:
(1)扑鱼;
(3)等待;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阅读《纸的发明》片段,回答问题。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下列选项不是我国四大发明的是(
)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轮子
D.
造纸术
(2)用波浪线画出蔡伦的造纸过程的句子。
(3)用“________”画出蔡伦的造纸术为什么被传承下来的原因的语句。
(4)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简制作,重量太________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形容。
【答案】
(1)C
(2)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学富五车;
大;
物美价廉
(1)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4)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1)C
(2)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4)学富五车、大、物美价廉
【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要正确使用成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窃窃私语:
________。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①第1自然段写了________,第2自然段写了________。
②海参的活动方法是________,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法是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海底还有哪些声音?
仿照文段,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
【答案】
(1)私下里小声交谈
(2)海底各种各样的声音;
海里的动物的活动方法;
靠肌肉伸缩爬行;
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赋予贝类人的行为,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小羊;
咩咩;
老牛;
哞哞;
鸽子;
咕咕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①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②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3)把“贝类”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4)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语意连贯;
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1)私下里小声交谈
(2)海底各种各样的声音、海里的动物的活动方法、靠肌肉伸缩爬行、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赋予贝类人的行为,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小羊、咩咩、老牛、哞哞、鸽子、咕咕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①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②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4)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5.阅读。
我的发现
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发现了太阳与影子的(密切
亲切)_______关系。
一天中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望了望自己的影子——咦,影子怎么缩短了?
比往常短了好多呢!
难道影子自己会变小?
我疑惑了,便去问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没有回答我,让我自己去想。
早晨,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影子长长的,似乎比我长得高很多。
中午,我的影子变短了。
到了傍晚,影子又变长了。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终于想出了一点眉目:
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
影子就像冰雪一样,早晨的阳光不怎么热,所以影子不会缩小;
而正午却很热,于是影子一点一点萎缩,最后就变短了。
我十分兴(xīng
xì
ng)_______奋,为自己能发现影子的秘密而感到自豪。
直到我1l岁那年,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联系,可原因却与我的发现截然不同——影子的长短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当年的那份发现的快乐却是永远忘不掉的。
(1)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和读音。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①深沉地思考。
________
②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
早晨时,“我”的影子________;
中午时,影子________;
到了傍晚,影子又________。
②“我”认为影子的长短与________有关,而科学老师告诉我们影子的长短是随
着________而变化的。
(4)对第三自然段的段意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我”又仔细观察了影子长短的变化。
“我”经过观察与思考,认为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
“我”的苦思冥想。
(5)“我”当年发现影子的秘密时的心情是________;
后来科学老师告诉“我”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时,“我”的心情是________。
(6)你在童年发现过什么呢?
6.【答案】
(1)和煦
雪白
轻盈
(2)美丽、可怜。
你看,那白茸茸的……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
(3)我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
(4)B
(5)它表现出的是寻求者非凡的勇气。
作者要赞美它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
(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1)和煦;
雪白;
(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考查对短文中心思想的能力。
7.【答案】
(1)颗;
根;
件
(2)颜色和光泽很耀眼。
头脑迷糊,眼睛看不清东西,形容已饿到极点。
(3)D
(4)凤凰在大旱之年帮助百鸟渡过难关,百鸟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每逢凤凰过生日的时候,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凤凰表示祝贺。
(5)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到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浪费食物,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2)词语理解的考查。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颗、根、件
(2)光彩夺目:
颜色和光泽很耀眼。
头昏眼花:
(3)D(4)凤凰在大旱之年帮助百鸟渡过难关,百鸟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每逢凤凰过生日的时候,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凤凰表示祝贺。
(5)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到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浪费食物,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1)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答案】
(1)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2)尖尖的
很小
非常锋利
很短
锐利有力
(3)①错误;
②错误;
③正确
(4)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
(5)蚂蚁的触角:
蚂蚁之间用触角交流。
蝙蝠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强烈的超声波,并用它的耳朵收听反射回来的超声波。
以此飞行、捕食。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一段的第一句话。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错误,体形比老鼠大。
②错误,刺猬的腹部没长像钢针一样的影刺。
③正确。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可以查阅资料。
(1)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2)尖尖的;
很小;
非常锋利;
很短;
锐利有力;
③正确(4)但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5)蚂蚁的触角蚂蚁之间用触角交流蝙蝠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强烈的超声波,并用它的耳朵收听反射回来的超声波。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学生观察了解动物的兴趣。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季羡林的故事
季羡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却没有半点架子。
在北大校园里,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
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
在住院期间,一天一位年轻护士说起某报正在连载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爱看。
季老马上吩咐身边人去买,他说:
“书是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了,也值得。
”这一来轰动了全医院,大家都来伸手,还索要签名本。
“都给。
”“买去。
”季先生发话说:
“钱是有价之宝,人家有收获是无价之宝。
”最后,一趟一趟买了600本,他也一笔一画地签了600本。
白岩松在1995年做《学者访谈录》时,在掏名片准备递给季老的一刹那,季老就站起来,弯腰等着。
白岩松掏名片的时间,季老就一直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
后两次采访季羡林时,大家每次走的时候,他依然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望着大家渐渐走远,周兵感叹道:
“做人做到这份儿上,真让人敬佩。
”
(1)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划线词语“架子”的意思是(
)
由若干材料纵横交叉地构成东西,用来放置器物、支撑物体或安装工具等
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
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
架势、姿势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季羡林外貌的句子。
(3)季羡林为什么自己掏钱买600本《留德十年》?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季老是个(
)的人。
(多选)
生活简朴
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人成长
待人接物周到有礼
(2)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
(4)A,B,C,D
(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1)C;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
(4)ABCD
(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一片树叶
冰心
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便是儿时最美的梦。
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
玩赏了半天,我忽发一个奇怪的想法:
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一部分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可以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
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到了土里。
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马上可以实现。
我天天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
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得更好!
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树吐芽……
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
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却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根支柱,替我们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
孩童时那种天真无邪、可笑的一举一动,那双清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睛,不正被我们当作“幼稚”而随手抛弃吗?
人每走一步会从身上遗落一些东西,而往往被人随意丢掉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也是最珍贵的。
种一片树叶吧,你定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1)从画线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我”(
)的心理。
忐忑不安
认真严肃
紧张慌乱
(2)“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中的“那件事”指的是________。
(3)种树叶后,“我”是怎样做的?
结果怎样?
用自己的话概括。
(4)这篇短文的中心是(
说明儿童内心的幼稚
表现童心的珍贵
展示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答案】
(1)B
(2)“我”种下一片树叶,坚信它能长成参天大树
(3)“我”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
结果是等到春天来临,树叶也没有发芽。
(4)B
(1)抓住关键词与来理解。
“虔诚”表现“我”种树叶时的认真、严肃,坚信种下的树叶一定能长成大树的心理。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B;
(2)“我”种下一片树叶,坚信它能长成参天大树(3)“我”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
(1)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