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比周期比轴压比剪重比侧向刚度比刚重比等关键技术指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2008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位移比周期比轴压比剪重比侧向刚度比刚重比等关键技术指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位移比周期比轴压比剪重比侧向刚度比刚重比等关键技术指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位移比周期比轴压比剪重比侧向刚度比刚重比等关键技术指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位移比周期比轴压比剪重比侧向刚度比刚重比等关键技术指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位移比周期比轴压比剪重比侧向刚度比刚重比等关键技术指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位移比周期比轴压比剪重比侧向刚度比刚重比等关键技术指标Word格式.docx

《位移比周期比轴压比剪重比侧向刚度比刚重比等关键技术指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位移比周期比轴压比剪重比侧向刚度比刚重比等关键技术指标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位移比周期比轴压比剪重比侧向刚度比刚重比等关键技术指标Word格式.docx

且 

级高度高层建筑

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5 

倍,B 

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

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4 

倍.

位移比的限值:

是根据刚性楼板假定的条件下确定的,其平均位移的计算

方法,也基于“刚性楼板假定”.

控制位移比的计算模型:

按照规范要求的定义,位移比表示为“最大位移/平

均位移”,而平均位移表示为“(最大位移+最小位移)/2”,其中的关键是“最

小位移”,当楼层中产生 

位移节点,则最小位移一定为 

0,从而造成平均位

移为最大位移的一半,位移比为 

2.则失去了位移比这个结构特征参数的参

考意义,所以计算位移比时,如果楼层中产生“弹性节点”,应选择“强制刚性楼

板假定”.

高规 

条,应在质量偶然偏心的条件下,考察结构楼层位移比的情况.

层间位移角:

程序采用“最大柱(墙)间位移角”作为楼层的层间位移角,此

时可以“不考虑偶然偏心”的计算条件.

复杂结构,如坡屋顶层、体育馆、看台、工业建筑等,这些结构或者柱、墙

不在同一标高,或者本层根本没有楼板,这类结构可以通过位移的“详细输出”

或观察结构的变形示意图,来考察结构的扭转效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徐培福主编)第 

195 

页,图 

7.1.7,先按不考虑偶然偏心计算扭转位移比,

根据计算结果分两种情况分别计算,一是,当扭转位移比小于 

时,按偶然

偏心计算;

二是,当扭转位移比大于等于 

时,按双向地震计算.再根据两

次计算结果取不利情况对结构的扭转不规则进行判别.(博主提示:

请注

意,这里对采用双向地震的判别是比 

1)放松许多,注意,这里的规定都是对

复杂高层建筑而言的,对一般工程,原则上不需要进行这样严格的判别).

对于错层结构或带有夹层的结构,这类结构总是伴有大量的越层柱,当选择

“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后,越层柱将受到楼层的约束,如果越层柱很多,计算失

真.

总之,结构位移特征的计算模型之合理性,应根据结构的实际出发,对复杂结

构应采用多种手段.

2. 

周期比

周期比控制什么?

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

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

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

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

一句话,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

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如何调整?

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

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

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

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圈刚度,削弱结构内筒

刚度。

科学应用

验算周期比的目的,主要为控制结构在罕遇大震下的扭转效应。

多塔结构周期比:

对于多塔楼结构,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

果上部没有连接,应该各个塔楼分别计算并分别验算,如果上部有连接,

验算方法尚不清楚。

体育场馆、空旷结构和特殊的工业建筑,没有特殊要求的,一般不需

要控制周期比。

当高层建筑楼层开洞口较复杂,或为错层结构时,结构往往会产生局

部振动,此时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来计算结构的周期比。

以过滤局

部振动产生的周期。

调整方法

调整周期比原则总结如下:

(1) 

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布局均匀对称。

(2) 

增加结构周边刚度:

a.增大周边柱、剪力墙的截面或数量。

b.

增大周边梁的高度,楼板的厚度。

c.在楼板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

接板。

d.加强转角窗周边构件的截面和强度,包括剪力墙暗柱,窗间墙,

楼板等,特别是增设暗梁。

e.减小周边剪力墙洞口。

(3) 

降低结构中部的刚度:

a.结构中部剪力墙上开洞;

b.中部核心

筒开结构洞再填充。

3.轴压比

轴压比,指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

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它反映了柱(墙)的受压情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中 

6.3.6 

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50010-2010)中 

11.4.16 

都对柱轴压比规定了限制,限制柱轴压

比主要是为了控制柱的延性,因为轴压比越大,柱的延性就越差,在地

震作用下柱的破坏呈脆性。

  u=N/A*fc, 

  u—轴压比,对非抗震

地区,u=0.9 

  N—轴力设计值 

  A—截面面积 

  fc—混凝土抗

压强度设计值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 

中的注释第一条:

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

  

限制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

限值要求,见《抗规》6.3.7 

和 

6.4.6,在剪力墙的轴压比计算中,轴力

取重力荷载代表设计值,与柱子的不一样。

4.剪重比

剪重比,规范中称剪力系数,为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

剪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

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

全。

剪重比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规范规定剪重比计算,主要

是因为在长周期作用下,地震影响系数下降较快,对于基本周期大于

3.5s 

的结构,由此计算出来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有可能太小。

而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震动态作用下的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

有更大的破坏作用,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尚无法对此作出较准确的计算。

出于安全考虑,规范规定了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最小值,该值如不满

足要求,说明结构有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薄弱部位,需进行调整。

5.侧向刚度比

刚度比是指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比值。

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

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 

3.4.2,高规

3.5.2、3.5.3 

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 

3.5.8 

予以

加强。

新抗震规范附录 

E2.1 

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

宜大于 

2。

新高规的 

3.5.3 

条规定,A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

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 

80%,不应小于其相邻

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 

65%;

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 

75%。

5.3.7 

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

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

楼层侧向刚度的 

倍。

10.2.6 

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

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

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

下层结构等效刚度比 

γ 

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抗震设

计时 

不应大于 

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 

底部为 

2~5 

层大空间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转换层下部框架-

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与相同或相近高度的上部剪力墙结构的等效

侧向刚度比 

γe 

宜接近 

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 

2,抗震设计时不应大

于 

1.3。

层刚度比的计算方法:

高规附录 

E.0.1 

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

Ki 

Gi 

Ai 

hi

E.0.2 

建议的方法——剪弯刚度

Fi 

Δi

抗震规范的 

3.4.2 

3.4.3 

条文说明中建议的计算方法:

Vi 

Δui

层刚度比的控制方法:

新规范要求结构各层之间的刚度比,并根据刚度比对地震力进行放大,

所以刚度比的合理计算很重要。

新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地

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等,都要求有层刚

度作为依据,所以层刚度计算的准确性就比较重要。

程序提供了三种计

算方法:

1:

楼层剪切刚度

2:

单层加单位力的楼层剪弯刚度

3:

楼层平均剪力与平均层间位移比值的层刚度

三种计算方法有差异是正常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只要计算地震作用,一般应选择第 

种层刚度算法

不计算地震作用,对于多层结构可以选择剪切层刚度算法,高层结构

可以选择剪弯层刚度

不计算地震作用,对于有斜支撑的钢结构可以选择剪弯层刚度算法

转换层结构按照“高规”要求计算转换层上下几层的层刚度比,一般取

转换层上下等高的层数计算。

层刚度作为该层是否为薄弱层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结构的薄弱层,规

范要求其地震剪力放大高规 

乘以 

1.25 

的增大系数。

纹说明 

增大系数由 

02 

规程的 

1.15 

调整为 

1.25,适当提高安全度要求。

,这里程序将由用户自行控制。

当采用第 

种层刚度的计算方式时,如果结构平面中的洞口较多,这

样会造成楼层平均位移的计算误差增加,此时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来计算层刚度。

选择剪切、剪弯层刚度时,程序默认楼层为刚性楼板。

层刚度比即结构必须要有层的概念,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结构,如坡

屋顶层、体育馆、看台、工业建筑等,这些结构或者柱、墙不在同一标

高,或者本层根本没有楼板,所以在设计时,可以不考虑这类结构所计

算的层刚度特性。

对于大底盘多塔结构,或上联多塔结构,在多塔和单塔交接层之间的

层刚度比是没有意义的。

如大底盘处因为离塔较远的构件,对该塔的层

刚度没有贡献,所以遇到多塔结构时,层刚度的计算应该把底盘切开,

只能保留与该塔 

到 

跨的底盘结构。

对于错层结构或带有夹层的结构,层刚度比有时得不到合理的计算,

这是因为层的概念被广义化了。

此时,需要采用模型简化才能计算出层

刚度比。

6. 

刚重比

刚重比,是指结构的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设计值之比,是影响重力

二阶效应的主要参数。

框架结构的刚重比=Di*Hi/∑Gi(i 

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设计值之和)

Di-第 

楼层的弹性等效刚度,可取该层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

Hi-第 

楼层层高

Gi-第 

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

刚重比与结构的侧移刚度成正比关系;

周期比的调整将导致结构侧移

刚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刚重比。

因此调整周期比时应注意,当某主轴

方向的刚重比小于或接近规范限值时,应采用加强刚度的方法;

当某主

轴方向刚重比大于规范限值较多时,可采用削弱刚度的方法。

同样,对

刚重比的调整也可能影响周期比。

特别是当结构的周期比接近规范限值

时,应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的方法

规范上限主要用于确定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

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见高规 

5.4.1 

5.4.2 

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刚重比不

满足规范上限要求,说明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较大,应该予以考虑。

范下限主要是控制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不致过

大,避免结构的失稳倒塌。

5.4.4 

刚重比不满

足规范下限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重力荷载过小。

但刚重比过分

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

截面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