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和教案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1698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和教案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和教案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和教案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和教案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和教案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和教案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和教案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和教案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和教案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

到郊外去4课时

第二单元 

健康歌 

3课时

第三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4课时

第四单元 

五十六朵花 

5课时

第五单元 

调皮的小闹钟 

4课时

第六单元 

童年的游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

教学内容

到郊外去第一课时《山谷回音真好听》,

知识

目标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能力目标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录音机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

引入春天的话题。

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

1=C 

4/4 

— 

|1 

|5 

—‖ 

师: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 

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

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

如:

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

,X 

,等等。

3、唱名音高。

mi 

sol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

《春天交响曲》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

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

《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

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 

姐妹穿着 

放风筝 

风筝飞翔 

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

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

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

《春天交响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

全体学生顺序表演。

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 

轰隆. 

……

(2)春风 

(3)春雨 

沙沙 

沙 

(4)山泉 

叮 

咚 

(5)布谷鸟 

布谷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

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随笔:

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

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学唱歌曲的歌谱。

认识小节、小节线。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

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学唱歌曲《郊游》

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培养学生的乐感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

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

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学会演唱本歌曲,能随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对《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产生亲切感,并初步学唱第一段歌词。

学会演唱《出旗》音乐的乐谱。

大致了解《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历史变革。

1.从少先队的历史引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历史。

2.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两遍(出示队歌的全部歌词)。

3.听赏由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录音并简介作曲家马思聪(此步象可略)。

4.跟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录音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5.边轻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边在原位踏步,体会进行曲的节奏韵律。

6.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音乐分组表演高举队旗的行进姿态。

7.欣赏少先队鼓号队演奏的录音或录像。

8.随教师学唱《出旗》的乐谱,提醒学生注意乐谱中只用了“争135"

四个音。

9.随(出旗》的音乐踏步或分组列队行进,同时即兴模仿吹队号的动作,也可模仿演奏队鼓及擦的动作。

10.边唱《出旗》的乐谱几,边列队走出教室。

教学评价:

1.学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第一段歌词的参与率与学习效率。

2.随音乐踏步或走步时与音乐节拍的协调。

3.唱《出旗》乐谱的准确性,即兴模仿动作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小号手之歌》。

2.音乐活动少先队《出旗》音乐表演。

学唱《小号手之歌》的歌词

能初步唱出进行曲的特点来。

在音乐活动《出旗》表演中做到节拍统一配合密切,并具有一定创造性。

1.听赏《小号手之歌》,提示这是一首雄壮有力的进行曲。

2.简介革命老区人民当年艰苦斗争的情景和儿童团员们机智勇敢斗敌人的小故事,使学生对当年的儿童团员产生亲近感。

歌词中提到的“白匪”是指当时的地方反动武装。

3.随录音轻声学唱《小号手之歌》。

4.引导学生注意歌谱中的休止符,并用对比的方法讲述休止符在这首歌曲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在学唱时注意将这些休止符“唱”出来。

5.随《小号手之歌》的录音分组列队前进,并一边即兴表演各种动作(如举红旗、吹军号、挥大刀等),也可边唱边行进。

6.复习《出旗》的音乐。

7.加人大小队鼓及擦的演奏,可分步按课本中出示的节奏进行教学。

如没有大小队鼓,可用普通的大小鼓代替,也可用其他打击乐器代替。

在这一过程中应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如用什么乐器替代镣,替代大小队鼓,可由学生分别试验,倾听效果,条件较差的学校也可徒手模仿各种打击乐器的动作来配合音乐。

少先队的出旗号声可用先期的录音代替,也可由部分学生唱或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如在电子琴上模仿小号的音色弹奏则效果更好)。

8.分组进行列队表演,边唱《出旗》的旋律,边演奏各种打击乐器或作徒手模仿动作,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1.学唱《小号手之歌》时的情绪及参与率,歌声是否整齐有力。

2.表演少先队出旗时的节奏感及合作精神和创造性。

第三课时

1.复习《小号手之歌》。

2.欣赏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

3.节奏听辨练习。

1.能背唱《小号手之歌》。

2.初步熟悉《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能用打击乐器为其伴奏并随音乐行进。

在听辨节奏练习中进一步熟悉节奏谱,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能背唱《小号手之歌》。

.初步熟悉《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能用打击乐器为其伴奏并随音乐行进。

1.复习歌曲《小号手之歌》,要求吐字清楚、节奏正确,唱出进行曲的特点,最后背唱歌曲。

2.按课本的插图为小号手的五个动作配上象声词,这一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可适当作些提示,注意每个动作都可有几个象声词,不要搞标准答案。

3.教师可根据五个动作的节奏创作五段短小的音乐。

4.让学生熟悉这五段音乐,再强化对这五种不同节奏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动作,将这五段音乐描绘的情景表现出来。

5.教师任意弹奏五段音乐中的一段,要求学生听辨并表演。

6.简介《土耳其进行曲》,同样曲名的《土耳其进行曲》有两首最为有名,一首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写的,另一首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写的。

7.简介土耳其在我们亚洲的最西边,与欧洲相连,是一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国家。

8.听赏《土耳其进行曲》,听第二遍时可请学生随节拍拍手、挥拍或原地踏步,还可以选用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为其伴奏。

9.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两个主题让学生听辨记忆。

10.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较为宽广的场地上随音乐进行列队行进的练习,先是方队进行,再是菱形队列进行,最后是旋转十字形的进行,这将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从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1.背唱《小号手之歌》的熟练程度。

2.节奏听辨练习中听辨的正确率。

3.对(土耳其进行曲)中两个主题的听辨和随音乐行进的协调性.

第四课时

1.欣赏《进行曲》。

2.唱歌《米老鼠进行曲》。

3.初步总结进行曲的特点。

初步学会《米老鼠进行曲》,唱好连续附点节奏的旋律进行。

能随《进行曲)的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初步理解这首进行曲中所具有的童趣特点。

对进行曲的特点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中的美的能力。

初步学会《米老鼠进行曲》,唱好连续附点节奏的旋律进行

能随《进行曲)的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1.从(土耳其进行曲)过渡到(进行曲》,同样是进行曲,前者是雄壮坚定的,后者是轻巧灵活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节奏鲜明,使人能随其节拍行进。

2.《进行曲》是俄国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一段音乐,描写一群孩子们在圣诞树前的嬉戏情景,他们有时一个一个走过来领取圣诞礼物,有时牵着手围着圣诞树跳舞,所以这段音乐是灵巧活泼的。

3.教师可随音乐即兴表演动作,以加深学生对这段音乐的认识。

4.简介芭蕾舞剧。

舞剧是舞蹈者以动作配合音乐来叙述故事的表演形式,起源于欧洲,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19世纪初有的舞蹈演员开始用脚趾尖跳舞,这种舞剧就称芭曹舞剧。

5.学唱《米老鼠进行曲》时可由美国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引出,米老鼠是学生们最为津津乐道的动画形象之一,学生对它的了解有可能超过教师,所以教师不妨让学生议论一下,从而引人歌曲教学。

这首歌曲的难点是连续的附点进行和一字对一音,使吐字不易清晰,另外多处出现的同音进行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多听赏几遍歌曲的录音,再让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在学生难以掌握连续附点音符的进行时,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连续附点音符的认识:

6.如场地允许,可让学生随《米老鼠进行曲》的音乐走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进行曲的认识。

7.师生共同总结什么是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声乐和器乐曲中都有进行曲,进行曲大多是雄壮有力的,也有的活泼矫健,只有少数是速度较慢、情绪悲伤的。

1.能否掌握(进行曲)和《米老鼠进行曲》中的连续附点音符进行。

2.总结什么是进行曲时的参与率。

第三单元《劳动最光荣》

第一课时

1.歌曲《劳动最光荣》。

2.歌曲《理发师》。

了解《劳动最光荣》的内容,熟悉歌曲音调,初步模唱歌曲。

能较准确而有表情地演唱(理发师》,并随伴奏进行表演。

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劳动最光荣”之道理,树立“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之意识;

培养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人《劳动最光荣》(可用谈话或引导学生看书上插图,或播放VCD等形式引人)。

2.播放范唱录音。

3.按歌曲节奏带领学生分句朗读歌词,引导学生了解词意。

4.播放范唱录音,引导学生再次完整倾听后,组织学生随范唱录音轻声跟唱。

5.学生随伴奏录音或老师伴奏轻声演唱,教师在必要时加入提示性的演唱。

6.小结、谈话导人《理发师》(如简短地小结《劳动最光荣》歌曲的含义后,以“外国的小朋友们是怎样看待别人的劳动的呢?

”之设问导人)

7.创设情境,观看表演:

以小品形式作《理发师》范唱表演(紧接上面的设间,教师请一同学作为理发的顾客上台坐下,老师扮作理发师,为顾客披上围巾后,随录音伴奏作表演唱)。

8.组织讨论,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情境(注意把学生的观察引导至感受音乐的情绪和了解歌词及内容上来。

如设计提问:

刚才表演的小品中出现的两个人在干什么?

你从什么地方感到理发师工作时非常愉快呢?

……等等)。

9.教师朗读歌词一遍后,分句带领学生朗读(可结合词中的“喷雾”,引导学生就自己对理发过程的了解作介绍,教师给予评价、鼓励和归纳)。

10.用稍慢速度伴奏,学生轻声唱词两遍。

11.跟随伴奏带演唱。

12.引导学生作表演唱(可先请两位善于表演的同学扮作顾客与理发师表演一遍后,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别扮作顾客和理发师,全班一齐进行表演唱)。

1.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2.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表现。

3.演唱与伴奏的准确性与协调性。

1.歌曲《风车依呀呀》。

2.用自选的乐器或效果声模仿风车声擂人演唱作伴奏。

初步学会唱《风车依呀呀》。

通过演唱及表演活动,感受歌曲的风格、情趣。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促进“劳动光荣”、“关爱父母”的情感态度。

1.随伴奏复习演唱《劳动最光荣》《理发师》。

2.联系上两首歌曲表现的内容,设计话题导人《风车依呀呀》。

3.播放歌曲范唱录音或由教师范唱。

4.提出间题,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情绪,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教师可就“你知道歌中演唱的小朋友生活在什么祥的环境里吗?

~歌中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在忙些什么?

”。

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呢?

”“什么地方表现了小朋友乐呵呵的心情呢?

”)。

5.再次播放录音范唱,或教师作表演唱。

6.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找答案、谈感受。

7.带领学生分句朗读歌词两遍(可按歌曲的节奏,并以双响简敲节拍作节奏暗示)。

8.随伴奏琴声,分句模唱歌词二至三遍。

9.随伴奏轻声、完整地演唱歌曲。

10.结合歌曲情绪,指导唱好结束句。

11.启发思考,让学生在演唱中适当地加人“模仿的风车声”(可用沙锤声“兰-兰”、口念“丝域拍手“丝’等等,分别加人到每个乐句的句尾处)。

12.小组商量,设计表演唱的方案后,以小组形式分别上台随伴奏作表演唱。

1.欣赏《狩猎波尔卡》。

2.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3.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动。

1感受本课两首作品的情绪和不同乐器的音色。

2.随音乐展开想象,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感受本课两首作品的情绪和不同乐器的音色

随音乐展开想象,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1.激发兴趣,导人《狩猎波尔卡)的欣赏(教师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感知的事物,将学生的听赏引导至“音乐能够表现人们生活、劳动中的情景”)。

2.结合乐曲标题,给予必要的提示(为便于学生欣赏,可针对狩猎的一般环境及常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