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监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1026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监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坑监测监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坑监测监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坑监测监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坑监测监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监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基坑监测监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监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监测监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检测单位:

上海众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平行检测单位:

上海中测行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4、设计简况:

项目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

包括24栋住宅楼,3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栋幼儿园。

除配套幼儿园外,住宅区及配套物业管理用房、商业建筑下设整体地下室,一般为地下一层,北部局部为二层地下室。

其中一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为~,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

二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为~,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5、周边环境

根据现有收集资料,主要对场地东、南2侧管线进行监测。

I、II、III期分别布点,点位编号为GXi。

区域

管线名称

到I期围护边的距离

平陆路

上水

约米

电力

燃气

雨水

污水

汶水路

电信

信息

(2)临近建(构)筑物的水平位移、沉降观测

本项目施工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主要包括北侧铁路及围墙,东侧围墙及祥腾财富广场2栋高层,南侧高架。

各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采用墙上标法,用“L”形圆钢标志埋设于近地外墙体中。

(3)坑外地表沉降

坑外地表沉降点布置在每侧基坑中间部分,每个断面共计5个点,监测点埋设采用长约20cm的钢钉打入地面。

6、地质条件

拟建建筑上部结构分别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分别采用天然地基、桩筏基础。

桩基拟采用PHC桩,静压法施工;

其中33层住宅及19层商办楼拟采用⑧22层作为持力层,桩端入土深度约59m;

26层住宅楼拟采用⑧21层作为持力层,桩端入土深度约52m;

18层住宅楼拟采用⑧1层作为持力层,桩端入土深度约45m;

6层别墅拟采用⑧1层作为持力层,桩端入土深度约37m;

二层地库抗拔桩桩端入土深度约31m,一层地库抗拔桩桩端入土深度约26m。

根据“上海地区暗浜数据库”检索,建筑场地内发现3条疑似暗浜。

由于场地杂填土较厚,且局部分布有水泥地坪、废弃基础。

7、围护设计

2-2剖面,重力坝:

搅拌桩采用双轴搅拌桩2700@1000,前后排桩内插6m48*3钢管,其余同1-1剖面;

2a-2a剖面,两排2700@1000双轴搅拌桩,顶部设200厚C20压顶;

6-6剖面,钢板桩拉锚/土工法+斜抛撑;

6a-6a剖面,设15m@400小齿口拉森钢板桩,H400*400腰梁、支撑;

7-7剖面,SMW工法:

3850@1200三轴搅拌桩,内插H700*300*12*24型钢“插二跳一”,定设圈梁。

2)支撑体系:

格构柱:

基坑地面以上采用480*480型钢格构柱。

立柱桩:

采用灌注桩,桩径650顶部扩大至850。

加固体系:

坑周被动区土体加固,采用双轴搅拌桩2700@1000,加固深度为坑底下4m至坑底以上第二道支撑底;

坑内局部深坑加固采用双轴搅拌桩2700@1000。

8、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

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

通过监测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

(2)通过监测确保本工程桩基施工和基坑开挖期间周边的建筑物、道路、管线正常运行;

(3)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基坑围护的变形情况,使得整个基坑开挖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

(4)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给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5)通过跟踪监测,使施工科学有序,保障基坑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

二、监理工作依据

2.1.1、工程施工图纸、设计说明及设计交底、会审纪要。

2.1.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

2.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

2.1.4、经批准的基坑监测方案

2.1.5、业主提供的地质勘探报告

2.1.6、监理合同

2.1.7、基坑围护设计施工图纸及设计交底

2.1.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1.10、《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1-2010)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

、其他有关的规定、规程及政府部门颁发的法律、法规等文件

三、监理工作方面主要控制要点

1、对监测单位资质的审核

协助业主对监测单位及人员资质进行审核。

主要审核监测单位是否具备相应专业资质,是否具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健全的管理体系等。

2、对监测方案进行审核,实现有效预控。

主要审核监测方案的针对性和完整性是否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和本工程的要求。

3、及时收集基坑监测报告,并仔细查看基坑监测报告中有无漏测和有无报警情况,发现以上情况及时通知基坑监测单位恢复漏测监测点,同时对报警点要求监测单位加大测量频率。

对报警点部位加大监理对土方开挖、基坑周边等工程的检查力度,并要求施工单位对报警点部位施工进行合理的调整,编制好有效的应急预案。

如遇险情,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收监安质监督部门汇报。

四、监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一)、监测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根据本工程基坑自身和周边环境的特点,结合相关工程的经验,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监测内容主要分为周边环境、基坑围护体系和地下水三大项。

1.现场巡视

现场巡视检查的方法以目测为主,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基坑支护结构

a.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b.围护墙顶部有无裂缝出现;

c.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

d.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基础施工工况

a.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b.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

c.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d.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基坑周边环境

a.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

b.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监测设施

a.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

b.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2.周边环境监测

为了掌握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周边邻近建筑物、市政管线受施工影响的变形情况,科学地、合理地指导施工,确保邻近建筑物和市政管线的正常使用。

按照有关规范,根据周边环境,同时参照设计提出的监测要求,设置以下监测内容:

a.地下管线水平位移、沉降监测;

b.临近建(构)筑物的水平位移、沉降及裂缝观测;

c.坑外地表沉降;

d.深层土体位移(测斜)。

3.基坑围护体系监测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两侧水、土压力都处于动态中,因此围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及变形都在变化之中。

为了掌握在施工中围护结构自身受力及变形状况,使围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安全的起到挡土、挡水功能,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科学地、合理地指导施工,确保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安全,并对可能出现的危害及时做出预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按照有关规范,同时参照设计提出的监测要求,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设置以下监测内容:

a.围护墙体顶水平位移、沉降监测;

b.围护深层水平位移(测斜);

c.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二)、控制监测点布置

1.布置原则:

测点布置位置及密度应与围护结构类型、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匹配;

同时参照围护地墙位置、附属结构位置及开挖分段长度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

同时应重视监测断面的布置,主要了解变形的范围、幅度、方向,从而对基坑变形信息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为围护结构体系和基坑环境安全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

2.测点布置

1)周边环境监测点布置

(1)地下管线水平位移、沉降监测

为了掌握桩基、基坑施工对地下市政管线的影响,及时掌握其变形情况及变形量,确保邻近道路及其地下市政管线的安全。

在收集到管线探测的图纸后,拟在基坑周边3H影响区域内按15m~25m间隔布置地下管线监测点。

监测点埋设一般原则为:

管线取最老管线、硬管线、大管线,尽可能取露出地面的如阀门、消防栓、窨井作监测点,以便节约费用。

按市道监办及市建委的要求,距基坑最近管道应埋设一排直接点或模拟点,间隔15~25米一点。

监测点的埋设应做到既能全面掌握信息,又要讲求经济效益。

管线间接点埋设采用长约8cm的钢钉打入地面。

2)基坑围护体系监测点布置

(1)围护体顶部水平、沉降位移监测

为了掌握围护桩顶在挖土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拟在基坑围护顶部布置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点,编号Wi。

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围护墙顶部间隔约15~20米左右埋设监测标作为水平、沉降位移监测点,并测得稳定的初始值。

(2)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根据设计要求,为了解降水、止水帷幕的实际效果,须进行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

通过对地下水位监测,及时掌握基坑降水疏干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基坑内外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引起的地质影响,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每期基坑施工时分别布点,水位管布置深度标高-5m。

水位监测孔将选用优质Φ70mm带滤网的PVC水位管。

安装方式:

地下水位观测孔安放采用钻孔法埋设,首先将钻孔钻至预定深度,将水位观测管直接放入孔底,回填中粗砂,上部用粘土泥球回填水位管与钻孔间隙。

回填完毕要洗孔,洗孔要求为孔内流出清水为止。

在基坑降水前安装好,且及时观测好初始值。

(3)围护体深层侧向位移(测斜)监测

为了掌握围护体在不同工况、不同深度、不同时间的变形情况,拟在基坑围护体每侧按20~50m间隔布置深层位移监测孔。

围护体测斜孔及土体测斜孔埋设方法如下:

采用钻孔埋设,选用优质Φ70mmPVC测斜管,埋深大于围护桩5~10m,硬质基底取小值,软质基底取大值。

钻孔埋设首先在围护体或土体上钻孔,孔径略大于测斜管外径。

然后将在地面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孔内,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回填细砂,埋设就位的测斜管必须保证有一对凹槽与基坑围护垂直。

3)监测点布置汇总表

监测点布置汇总表

序号

监测项目

I期

II期地下二层

II期地下一层

III期幼儿园

III期办公楼、保障房

合计

1

围护(坡)顶水平、沉降位移

32点

27点

12点

28点

131点

2

围护(边坡)测斜

4孔

12孔

7孔

31孔

3

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8孔

6孔

30孔

4

邻近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18点

16点

34点

5

地表沉降

20点

15点

10点

30点

95点

6

管线监测

42点

5点

3点

55点

7

立柱

8

土体测斜

9

支撑轴力

20组

(三)、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

1、监测初始值测定

为取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直至稳定后作为动态观测的初始测值。

前期桩基施工期间已对周边管线、建(构)筑物等进行了监测,基坑施工期间周边环境监测沿用桩基施工时的上述测点及监测数据。

测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才投入使用。

稳定标准为间隔1周的两次观测值不超过2倍观测点精度。

基准点不少于3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

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

并采用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其在整个监测期间的正常使用。

2、施工监测频率

根据设计要求,拟定监测频率为见下表(最终监测频率须与设计、总包、业主、监理及有关部门协商后确定)。

施工工况

基坑开挖前

基坑开挖到底板浇筑完成后3d

底板浇筑完成后3d到基坑回填

支撑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

一般情况

监测频率

1~2次/周

1次/天

2~3次/周

说明1、现场监测将采用定时观测与跟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监测频率可根据监测数据变化大小进行适当调整。

3、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加密到每天二~三次。

4、各监测项目的开展、监测范围的扩展,随基坑施工进度不断推进。

5、地下结构施工至±

时,监测工作结束。

3、资料整理、提交及流程

在现场设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

每次观察数据经检查无误后送入微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自动生成报表。

要求监测单位监测成果当天提交给业主、监理、总包及其它有关方面。

现场监测工程师分析当天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并经项目负责人审核无误后当天提交正式报告。

如果监测结果超过设计的警戒值即向建设方、总包方、监理方发出警报,提请有关部门关注,以便及时决策并采取措施。

监测工程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供监测总结报告。

(四)、报警指标

监测报警值控制标准

项目

日变化量(mm)

累计变化量(mm)

管线垂直、水平位移

2/5(柔性管线)

10

建(构)筑物

20

围护墙体测斜

4/3(地下二层)

40/30(地下二层)

围护顶垂直、水平位移

坑外水位

300

1000

坑外土体位移/地表沉降

30

8000KN/10000KN(第二道支撑)

(五)、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1)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

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擦去或涂改,原始记录不得转抄。

2)观测结果超过限差时,应进行重测。

3)对各周期的观测数据及时处理,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4)对变形的分析应将变形大小和变形速率结合起来,考察其发展的趋势,并做出预报。

5)提交当日报表及监测报告。

报表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标题应标明监测内容、测试日期与时间、报告编号等。

测试数据和成果应提供测点编号、初始值、本次测试值、较上次测试的增量值、变化速率等。

对监测值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评述,当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现场经理、施工人员,提请有关部门关注。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工程概况;

②监测项目;

③各测点布置图;

④采用仪器和监测方法;

⑤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⑥监测期间的工况;

⑦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及发展变化情况评述;

⑧监测结果及评价。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

(1)针对基坑围护体的应急措施

监测过程中需加强对基坑围护体系的监测,平时注意汇总分析各项监测数据,并加强现场巡视,及时发现现场裂缝及渗漏水等现象,能为预防基坑围护体系产生异常形变较早的提供信息。

(2)针对周边环境的应急措施

1)管线保护:

根据一般规定,地下管线的变形警戒值为10mm,但是管线是先期埋设在地下的,其接口的安全状态变是无法明确和预知的,因此,应密切关注其差异变形,并结合地表环境变形情况综合分析。

若出现较大沉降和差异沉降,应及时反馈给各相关单位,并配合做好各项处理措施。

同时应建立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监测单位、管线公司组成的管线监护领导网络,当施工引起管线较大变形时,应及时通知管线监护网络各成员,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讨论预防补救措施,如:

土体注浆加固、增设临时支撑以减小主动土的压力,必要时可将管线暴露、架空、吊起等方法。

2)建筑物保护:

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及时汇总单体建筑不同位置处的沉降变形资料和信息,及时提交施工方,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措施,当建筑物沉降速率较大或不均匀沉降比率较大时应及时通知业主并加大监测频率,或者增加其他监测手段,如在裂缝处补贴石膏饼、安装裂缝监测仪等,并建议业主采取跟踪注浆或用支架撑牢建筑物墙体等措施对建筑物进行加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