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堂笔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0650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课堂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学课堂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学课堂笔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学课堂笔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学课堂笔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课堂笔记Word下载.docx

《心理学课堂笔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课堂笔记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课堂笔记Word下载.docx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的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和脑的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的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

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其中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的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是脑的机能。

(1)人的心理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的,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的心理。

(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的反映。

3、怎样理解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是社会现实。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人的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是客观的;

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是主观的,是对客观的主观映象。

4、实验法的优缺点各有哪些?

(1)优点:

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

这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联系,并可以进行反复的验证。

(2)缺点:

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景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

5、名词解释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

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普通心理学:

观察法:

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和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后分析以及获得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和创造条件,使被试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1)、指向性:

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的对象。

(2)、集中性:

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的强度和紧张度。

(3)、指向性体现了注意具有方向的特征,集中性体现了注意具有强度的特征。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总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可以反映客观事实,而注意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

注意贯穿于心理过程始终,对心理过程起调节和监督作用。

(三)、注意的外在表现

适应性表现、无关运动地停止、呼吸运动地变化

二、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1、含义: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状态

(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本身的状态:

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3、优缺点:

优点—轻松;

缺点—难以持久

(二)、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

(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

(4)、用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优点—目的明确,效果好,时间长久

缺点—耗费精力

(三)、有意后注意

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举例:

熟练地阅读课文;

熟练地骑自行车;

妈妈一边打毛线,一边看电视

三、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稳定

狭义—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广义—是指注意保持在统一活动上的时间。

2、影响因素:

(1)主体因素:

对活动意义的理解

对活动的兴趣和态度

身体状态

主体意志水平

主题情绪状态

(2)客观因素:

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刺激物的复杂程度

(二)、注意的广度

是指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三)、注意的分配

同一时间内,指注意指向几种不同的对象和活动上。

2、注意的分配条件:

(1)、在注意分配条件中,只有一种不熟悉的。

(2)、同时进行几项活动建立一定的联系,形成一定的反应系统。

(四)、注意的转移

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活动上去。

注意的转移被认为是注意的动力特征。

2、影响注意的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因素:

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

四、注意的理论

(一)、注意的过滤器学说

代表人物:

布鲁德本特

(二)、注意的衰减学说

美心理学家特雷斯曼

(三)、注意的完全分配学说

(四)、注意的资源分配学说

卡里曼

(五)、注意的双加工理论

谢夫林

1、名词解释

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

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

2、简述注意和心理过程的关系

3、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与运用

4、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1)、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

(4)、用意志和干扰做斗争

5、以下现象与注意的哪个品质有关(稳定、广度、分配、转移)

一目十行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顾此失彼

万事开头难

对于听课老师,幼儿东张西望,年纪大的儿童则能忘记其存在。

稳定

上完手工课,再上数学课,老师问:

17-9怎么减?

幼儿答:

从金鱼尾巴剪起。

转移

教师念书上的内容,有人马上找到,有人则较慢。

广度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

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

(1)感觉和知觉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感觉和知觉的对象都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和知觉器官的。

2、区别:

(1)感觉是先天的,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是后天的,是纯粹的心理活动。

(2)感觉到知觉,要经历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感觉取决于客观物理特性的影响,而知觉则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感觉和知觉的意义

1、感知觉是认识过程中的开始阶段,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知识的源泉。

2、感知觉提供了人类生存的重要线索,是人们进行正常的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感觉概述

(一)、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1、感受性:

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对刺激感受的灵敏程度。

2、感受阈限:

是引起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

3、绝对感受阈限:

感觉的阈限的下限,指能产生感受的最小刺激强度。

4、绝对感受性:

对最小刺激强度的感觉能力。

5、差别感受阈限:

能感受到最小的差异量。

6、差别感受性:

能区别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二)、感觉的变化规律

1、同种感受的变化规律

(1)、适应:

是指在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的感受性变化。

(2)、对比:

指同一感受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2、不同感受的变化规律

(1)、感觉的相互作用:

三、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1)、含义:

将感知到的刺激的组成部分作为整体来反映。

对事物个别部分的感知受整体的影响。

感知到事物的局部时,能反映事物的整体。

对事物个别部分的感知取决于事物的关键特征。

(2)、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原则:

2、选择性

是人根据当前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3、理解性

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4、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对象仍保持相对不变。

(2)、种类:

形状的恒常性、亮度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3)、意义:

在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时,保持对客观世界稳定的知觉。

(二)、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1、学习与经验:

人在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很难判断另一个人的身高——因为缺少经验,没从这个角度看过。

2、观点差异:

小马过河——立场不同

3、动机与需求

感觉:

知觉:

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感受性

感受性:

感觉阈限: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联系:

2)、区别:

3、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这种现象说明感觉的(适应性)。

4、月朗星稀说明感觉的(对比)。

5、以下现象与知觉的哪种特性有关?

深色的字采用浅色的背景——选择性

乌云密布,知道要下雨了——理解性

一个人无论正面看,侧面看,都知觉为同一个人——恒常性

第四章记忆

一、记忆的概述

(一)、概念

1、传统的观点:

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重现。

2、信息加工学说的观点:

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分类

1、按记忆内容: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