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041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4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docx

《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docx

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

 

[煜編]文學考研資料彙編

 

 

[中國古代文學]

第三卷宋元文學

 

[煜编]文學考研資料前言與說明

前言

我,落煜,河南新乡人,现就读于洛阳师范学院,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南京大学的古代文学硕士(前两名是南大本校的)。

在2011年6月至8月,笔者历近百日,总结了这四百馀页的考研资料。

它们包括:

[中国古代文学]四卷,[中国现当代文学]二卷,[古代汉语]一册,[语言学概论]一册,[文艺学概论]一册,[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一册,[外国文学名词解释]一册。

编完之后,又在去年最后的百馀日里,一边记诵,一边修改,时至今日,方修订完毕。

将这套粗陋芜鄙的资料公诸于世,我有些自己的想法。

考研,作为相对公平合理的选拔形式,要求我们系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

作为备战文学硕士的我们,试卷以应试题的面目出现,我们不得不以“一二三四”诸答题模式应对;而真正能够提升我们功力的,却在文本之中。

所以,笔者把略备的资料贡献出来,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去精读文本,博览群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硕士(而不是只背了一脑袋“一二三四”的学子)。

当然,这些资料亦能使大家事半功倍(这是无需赘言的)。

但是,诸位,这套资料在被你发现的同时,已有千千万万的对手拥有了它。

所以,你们最终拼的不是记忆力,而是,功底。

说明

1任何资料的编纂,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但也不可避免地渗入著者的个性。

这些资料在力求全面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平衡,还望诸研友见谅。

(比如,在[古代文学]中,由于笔者热心于先秦、古小说,资料里便出现了一些与考试无关的内容。

2打印本资料时,建议用word2003或word2007,字库内有楷体、黑体、宋体,这样可显示出资料中的重点、次重点、一般知识点等。

3一般情况下,标题用黑体,正文用小五宋体,并以加黑、楷体、六号小字等方式来区分重点与一般知识点。

(字体在屏幕中显得虽小,但打印出来后十分清晰。

页数不至于太多,便于大家携带与记诵。

4以愚拙见,大家最好在8月之后再开始背这些资料。

在此之前,应细过教材,熟读文学文本。

(这是重中之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这样,在背这套资料时,便能将框架与“血肉”紧密结合起来。

建议背第一轮用40天,第二轮用30天,(前两轮是硬功夫,必须努力背下来。

)第三轮结合教材与文学文本,过一遍资料,约25天。

最后一轮,边背边按自己的风格总结出提纲、符号。

(比如:

苏轼词特色:

1诗词一体,自是一家;2表现功能、词境:

自我豪情,哲理,生活、自然;3以诗为词(标题、小序、用典);4清雄。

到考前,脑中只有符号与大量相关的诗词文。

5请灵活运用资料。

有些知识点既是名词解释,也是简答。

有些知识点详略不一。

(如“李清照”一节,先详列其艺术成就,其后所列的名解“易安体”就一笔而过,大家可从前面列的知识点将其充实。

)还有些大的版块,视考题而定。

(以“《史记》的文学成就”为例,如果考试出了论述,分值在25分以上,便可将相关的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点全部答上,并结合文本;如果只出了简答,便可只写以附有“一、二、三”的大标题;如果考了专题(如:

简谈《史记》的叙事艺术),答上第二节内容即可。

6本资料在力求体系清晰简洁、知识点完整之外,颇具“太康”遗风,诸如稼轩词的艺术成就,其中有“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之句,背之甚难。

但以愚拙见,如能在试卷上写出此等文字,定会取悦于阅卷老师。

下面是这些资料的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四卷

这套资料,我主要参考了袁行霈版的《中国文学史》。

一百四十馀页的文档,我为其倾耗了大量的心血,评以“全面无误”四字,笔者认为是中肯的。

建议大家佐以袁世硕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储备300首以上的诗文词,以积累功底。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卷

关于[现代文学],我主要参考了钱理群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关于[当代文学],我主要参考的是董健等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二者并参以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坦言之,笔者读过不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但总结资料并非写文学批评,加之许多作家作品至今仍在界内论争,是以利用价值与可背性没有【中国古代文学】高。

(倘若二者相比,[当代]部分会更好一些。

)这点请大家谅解。

笔者仍然建议大家尽量多读些文本,再参以教材,最后以本资料为框架来记诵。

【古代汉语】一册

编这份资料,我主要参考了王力的[中华书局版]和高小方的[江苏教育版],并以北师大版的《古代汉语教程》佐之。

评以“基础细致”,笔者颇堪承担。

但以愚拙见,必要的基本功在应试考试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建议大家熟诵一些先秦的诗文,至少精读王力、高小方教材中的选文。

【语言学概论】一册

由于在笔者所应付的试卷中,这门科目只考两道基础性很强的简答,所以只以叶蜚声、徐通锵主编的《语言学纲要》为据,以名词解释、基础知识、大体框架为重,对于专门考语言学的朋友而言,价值并不高,还望海涵。

【文艺学概论】&【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二册

关于[文艺学],我只参考了胡有清的《文艺学论纲》,并根据他编写的《文艺学研习》,总结了一套资料。

由于这门科目笔者只需应付两个名词解释,因此又总结了一套[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

这门学科在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论,建议无意考南大的同学以自己报考学校的教材为据。

对于考南大的朋友,希望这些资料会对你们有用。

不得不说,由于笔者后来只把那套名解资料背了几遍,是以所编的[概论]质量没有[名解]高。

在[名解]中,加下划线的名词是往届考过的,楷体的名词不在出题范围内,但出于胡本教材,后面的“补录”部分只作一般了解。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一册

总结这些名解,我主要用郑克鲁等主编的高教版《外国文学史》,朱维之的“文革馀孽版”也略作参考。

也是因为笔者应付考试的只有名解,加之近十年来读了百来本外国小说,所以只总结了192个与术语和作品相关的名词。

它们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基础知识,希望多少对大家有用。

落煜洛师壬辰年三月初十

[12033161923]

 

□第五編 宋代文學

莫砺锋王兆鹏张晶撰

緒論莫砺锋撰

第一节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1基本国策崇文抑武,重用文臣,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2理学思想的盛行,使士大夫多怀有卫道意识,积极地著书以弘扬己说,摒斥异己。

3文以载道说的流行,使得宋代诗文的说教意味较为浓厚。

4印刷业和教育空前发达,使作家的学术修养得到提高,更善于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细密周详地进行议论。

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大大加强,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然而严肃有余、灵动不足,削弱了个体抒情的意味。

  

第二节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宋代士大夫的国家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他们以国家天下为己任,密切关注国家的隐患。

1作家们很少用文学来歌功颂德。

2在表达个人抱负时,也相当拘谨、收敛。

3诗文的现实意义很强,缺乏潇洒浪漫的气息。

  4爱国主题高度弘扬,为宋代文学注入了英雄主义和阳刚之气。

  

第三节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宋代士大夫独特的文化性格。

宋代的诗文,情感强度不如唐代,但思想的深度则有所超越;不追求高华绚丽,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

1承担社会责任感与追求个性自由的整合。

2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

倾向于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

宋代作家审美情趣的世俗化:

审美活动中的雅俗之辨,关键在于主体是否具有高雅的品质和情趣,而不在于审美客体是高雅还是凡俗之物。

宋代诗人采取“以俗为雅”的态度,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手段,也使诗歌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第四节 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而词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

  1士大夫生活优裕,歌台舞榭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为词的兴盛滋生了土壤。

  2宋代文人多用诗文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用词抒写私生活的幽约情愫,使词保持自身的特性,取得独立的地位。

  3词是宋代尤其是北宋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社会对词作的广泛需求,刺激了词人的创作热情和的繁荣发展。

  

第五节 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一宋文的承与变

1宋代散文文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吸收骈文在辞采、声调等方面的长处,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借鉴古文手法,对骈文进行改造,创造出参用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出现了长短不拘、轻松活泼的笔记文。

2宋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很好地结合在了起来。

从王安石、曾巩到胡铨、吕祖谦,散文的议论功能臻于完善;以欧、苏为代表的作家则更加注意议论、叙事、抒情三种功能的融合,加强了散文的抒情性质与文学意味。

3宋文的风格丰富多彩,朝着更加自然、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向发展,趋于平易畅达、简洁明快。

4从宋代开始,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体格局得以确立。

二宋诗的艺术特色

1宋诗对唐诗的因革:

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选材角度趋向世俗化。

2以平淡为美,追求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3宋诗在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创建:

a宋诗中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内敛,不如唐诗那样热烈、外扬。

b宋诗的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那样色泽丰美。

c宋诗的长处在于思理,它是宋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

三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

1完成了词体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为丰富古典诗歌的艺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最常用的词调都定型于宋代;在词的过片、句读、字声等方面,宋词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2宋词在题材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了领域。

a宋代词人创作出大量的抒情意味更浓的美丽动人的爱情词;经过苏、辛等人的努力,宋词的题材范围几乎达到了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

b在艺术风格上,词人争奇斗艳,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秾丽相竞。

  四辽金诗文的成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灿烂的古代文学的典型例证。

  

第一章宋初文學莫砺锋撰

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另有《小畜外集》,其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

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骈散结合,既有古文的疏朗流畅,也不废骈体文字对称、音调铿锵的优点。

  柳开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并把文看作是明道的工具,因而反对文体华艳。

然而其理论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没有对文坛产生实际的影响。

此后,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

姚铉则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

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意境显豁,但文浅意尽,气弱格俗。

他们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如《禁林宴会集》《翰林酬唱集》等。

这种诗风只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

1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2借鉴杜诗的艺术境界,超越了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情感含蓄深沉。

3诗作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4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第三节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歌流派,大多是僧人和隐士,代表诗人有九僧、魏野、林逋和寇准。

他们大多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尤喜在中间二联镂句鉥字,时有文字精警的断句。

但全篇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炼字不炼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