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地理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福建省漳浦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地理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浦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地理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冷锋B.北半球的暖锋
C.南半球的冷锋D.南半球的暖锋
4.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压小于乙地
B.目前,乙地气温低、气压高
C.此时,甲地可能为阴雨天气
D.乙地吹东北风
读图3,回答5-6题。
图3
5.图中H地的地貌类型是()
A.V型谷B.冲积扇C.河漫滩D.三角洲
6.下列四幅图(图4)描述了该河流谷地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图4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图5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
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高山苔原
8.导致图中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图11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该山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坡基带的荒漠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B.北坡有针叶林分布是因为北坡为阳坡
C.北坡山地草原低于南坡是因为水热条件较好
D.北坡雪线显著低于南坡是因为北坡降水较多
10.该山地可能是()
A.喜马拉雅山B.天山C.昆仑山D.武夷山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11~13题:
11.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2.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B.天气状况C.昼夜长短D.海拔
13.综合考虑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下列四地中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条件最差的是()
图6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7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读图回答l4~16题。
14.图6中I、Ⅱ、Ⅲ三处岩石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Ⅰ、Ⅱ、ⅢB.Ⅰ、Ⅲ、ⅡC.Ⅲ、Ⅰ、ⅡD.Ⅱ、Ⅰ、Ⅲ
15.图6与图7中岩石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Ⅰ一乙B.Ⅱ一丁C.Ⅲ一丙D.Ⅳ一甲
16.若图6中I岩层为隔水层,其他沉积岩层均为透水层,则最有可能存在地下水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B.我国西北地区
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
18.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A.珠江B.塔里木河
C.淮河D.松花江
读某区域图,图中P、Q为河流的两个水文站,R为河流的一条支流,回答19~20题.
19.关于图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P水文站河段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于QB.P水文站河段河流的含沙量小于Q
C.R河有凌汛现象D.该河右岸侵蚀,左岸堆积
20.河流的入海口处往往形成三角洲,但该河的河口处三角洲发育不充分,其原因不可能是()
A.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B.河口附近地壳下降
C.海水侵蚀严重D.河流下游落差太小
读我国某城市2013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21~22题。
2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是()
A.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D.与该市原有人口的年龄构成相似
2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的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数的比值。
如果劳动年龄
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
下图表示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
读图,回答23~24题。
23.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结论是
A.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
B.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C.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
D.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24.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迟退休年龄②调整生育政策③输出国际劳工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城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形成该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资源C地形D.交通
26.①②两城市建成区较其他建成区面积大的共同原因是
A.河流沿岸,水运条件优越B.河流沉积岸,地形平坦开阔
C.水能丰富,发展水电D.技术密集型工业迁入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下图回答27~29题。
27.判断方框I、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28.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
29.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
30.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分析,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乙图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40分)
31.图l4为世界某区域及甲地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分)
(1)描述该区域东部的地形特征。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甲处地貌的名称及其成因。
(3)评价该区域瓜果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3分)
32.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某同学对该区域考察后发现B地植被长势比A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3分)
(2)简要分析图示区域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
(2分)
(3)简析水利枢纽坝址选建在P处的原因。
(4)该地区黄铜矿资源较为丰富,但当地政府始终限制该资源的开采冶炼,简要分析其原因。
33.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分)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_________;
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6分)
(4)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
34.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丁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
理由是什么?
(2分)
(4)分析影响图示中铁路选址的原因。
(5)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________,分析其区位优势。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BCACBDCDDBACDADBCDDDCDDAABCADA
31.(12分)
(1)地形以高原为主(1分),起伏较小(1分)。
(2)冲积扇(洪积扇)(2分);
流水沉积(堆积)作用(2分
(3)有利条件: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农业科技发达;
政策支持;
社会生产协作条件好;
水利灌溉设施较完善。
不利条件:
劳动力价格高;
土地租金较高 (1分)
32.答案:
(1)B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A地;
B地位于阳坡,光照条件好;
B地坡度缓于A地,土层厚于A地。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较大;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水量丰富;
水能蕴藏量大。
(3)位于峡谷,建坝工程量小;
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
(4)保护水源、河流及大气环境不被污染;
保护植被和地表结构不被破坏,以减少水土流失。
33.
(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
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或:
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4)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和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有暖流流经,起增温增湿作用;
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
34.
(1)背斜 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外力侵蚀(溶蚀)
(2)喀斯特地貌
(3)A处。
水库宜建在口袋形洼地的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自流至甲镇;
在B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
(4)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丘陵山区,铁路应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5)甲 地形平坦开阔;
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
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