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9239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8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根据安徽省水利厅下发的《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项目的通知》的规定,以及有关技术规范编制本实施方案。

1.3项目实施任务及规模

根据×

项、×

项目区地形与水源情况,兼顾现有工程布局,完善布置项目区内排灌沟渠、硬化灌溉渠道、配套沟渠建筑物与部分机耕路,改造年久老化的排涝站。

项目区水量预测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规划水平年×

项目区设计灌溉面积分别为0.98万亩,×

项目区设计排涝面积为0.14万亩。

项目区内设计灌溉面积9800亩,灌溉水源主要依靠项目区内×

河和喇叭河及及项目区内蓄、引水工程。

总来水面积为169.8km2,85%设计保证率下年径流总量为1.3亿m3;

水库等引、蓄水工程总兴利库容和引水量为955万m3,在85%设计保证率下,农作物需水量为540万m3,水资源丰富,完全可满足灌溉用水的需要。

项目区来水面积为2.09km2,排涝模数0.49m3/s/km2,10年一遇标准抽排流量为为1.02m3/s。

项目区涉及到×

镇的南阳、三河、星桥和×

村四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有:

衬砌灌溉渠道14条长10030m,排灌结合(沟)渠护砌6条长1750m,排水沟护砌1条长850m,排水沟开挖2条830m,维修加固3座挡水坝,整修加固大山塘3座,新建机耕路4条3650m,机耕桥1座,渠(沟)穿路涵13座,分水闸10座,护岸1650m。

项目区涉及到分姚一个行政村。

电排站更新改造(55×

2KW机组),×

北闸加固和分桥北闸加固。

两项目区主要工程量分别为:

开挖土方27150m3,回填土方31000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3400m3;

堆砌石6980m3,钢筋制安16.8t,模板19620m2,铺设砂砾石路面10500m2。

1.4项目实施计划及投资概算

为了使项目尽快建成发挥效益,计划全部工程在今冬明春完成,即于2010年9月底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10月初全部工程开工,2010年3月底完成渠道衬砌工程、穿堤涵工程、渠系交叉建筑物工程、电排站工程、机耕路工程、沟渠开挖工程以及塘坝新与加固工程的施工。

2010年4月底前组织竣工验收。

本项目设计概算分别为:

项目概算总投资525.0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

县级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受益群众自筹125万元(其中项目区群众投资40万元,投劳折资85万元)。

1.5工程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受益面积1.12万亩,受益人口1.10万人,增加有效灌溉面积0.11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3万亩,新增、改善排涝面积0.37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55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08万吨,新增经济作物产值25.5万元,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

×

、×

项目区建设后,保证了项目区的有效灌溉和洪涝及时排出。

工程实施后将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60%~70%,提高到90%(项目区干渠经节水处理后,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达到95%以上)。

圩区排涝标准达10年一遇,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排保证率;

提高农作物单产量,保障项目区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

降低供、排水成本,减轻农民用水负担;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为项目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用水利保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调节农田水分配状况,增加干旱年份的土壤含水量,对改善项目区局部气候起到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出发,经过对主要增量经济效益的计算、增量经济效益和增量经济费用的动态对比分析,工程经济寿命期内,可为国民经济贡献985万元的净现值,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7.2%,效益费用比为1.87,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说明本工程在国民经济上是合理的;

同时本工程实施后,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建议早日实施。

1.6组织管理

项目区隶属于×

镇和蓉城镇政府管理,业务上归口于县水务局和乡镇水利站。

项目工程完成以后,×

项目区成立由镇、村和村民组三级组成的项目工程运行管护组织,成立用水者协会,全部项目工程产权归属用水者协会。

本着“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项目工程交由用水者协会,实行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接受县水务局和乡镇水利站的业务指导。

建立规范的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及办法,明确项目工程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及管护责任,处理灌溉中的用水纠纷,加强对工程毁坏事件的查处力度,由工程管护组织统一调度项目区内的灌溉水的使用,并按灌区内有效灌溉面积按年收取工程维修费用,专户存储,专项使用,对当年没有用完的维修费用转至下年度,以丰补欠,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对于正常使用中的工程损坏,由用水者协会牵头,在收取的工程维修费用出资统一组织维修;

对于人为损坏和故意破坏按谁损坏谁修复的原则,由责任人修复。

用水者协会本身日常工作经费,由镇财政每年拨款2-3万元作为办公费和人员补助费。

项目区的工程管护,继续使用由蓉城镇政府招聘的原×

电排站2名专职运行工,在镇政府和镇水利站的领导下,具体管理电排站和北闸的日常运行,其人员经费和设备维护费仍然由镇政府拨款解决。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流域概况

2.1.2气象、水文

项目区处长江下游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农作物生长。

但降雨量充沛而集中,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根据青阳气象站1952~2005年计54年实测降雨资料统计,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63mm。

降水量年际变化很大,最大年降雨为1954年的2438mm,最小年降雨为1978年的862mm,最大年降雨是最小年降雨的2.8倍。

全年降水多集中在5~9月,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24mm,约占全年降水的60%。

青阳站降雨量统计见表2-1。

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6.0℃,多年月平均最高气温为8月份的36.8℃,多年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月份的-3.3℃,极端最高气温为40.5℃,极端最低气温为-14.3℃。

平均霜期约3~4个月,初霜期出现在11月上旬,终霜期出现在3月上旬,全年无霜期约240~250天。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696mm。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春夏两季风向多变,汛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m/s,最大瞬时风速22m/s。

表2-1青阳站降雨量统计表

年份

全年降雨量(mm)

汛期(5~9月)

降雨量(mm)

1952

1502

811

1980

1727

1189

1953

1620

887

1981

1724

865

1954

2438

1702

1982

1312

739

1955

1614

924

1983

2298

1457

1956

1910

1347

1984

1512

980

1957

1655

946

1985

1385

718

1958

1281

615

1986

1405

819

1959

1472

770

1987

1680

1090

1960

1004

1988

1335

996

1961

1329

712

1989

1855

1124

1962

1858

1309

1990

1651

766

1963

1403

857

1991

1900

1262

1964

1508

842

1992

1168

600

1965

1650

987

1993

1667

942

1966

1255

576

1994

999

499

1967

1425

651

1995

1504

877

1968

1288

759

1996

2019

1428

1969

1840

1298

1997

1178

641

1970

1946

1305

1998

1364

688

1971

1410

841

1999

2388

1805

1972

1311

610

2000

1445

859

1973

1894

1176

2001

1138

521

1974

1338

637

2002

1735

954

1975

1801

991

2003

1465

684

1976

648

2004

794

1977

1228

2005

1408

812

1978

862

418

平均

1563

1979

1386

913

项目区内无水文测站,但青通河流域中游有青阳水文站。

青通河与八都河流域情况基本相似,因此可借用青阳水文站资料。

青阳水文站位于青通河主干上,控制面积114km2。

根据青阳水文站1959~2005年计47年实测径流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038mm,平均产水模数为103.8万m3/km2,水资源较丰富,完全可以满足灌区内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长江流域的洪水基本上都由暴雨形成,暴雨集中在5~10月,雨季一般是中、下游早于上游,南岸先于北岸,因此,一般年份各河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流的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若气候反常,主要雨区同时普降暴雨,干支流洪水先后遭遇,即可形成大洪水导致严重洪灾,本河段成灾的大洪水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整个长江流域降雨面广、强度大、历时长,造成长江干流在本河段形成的洪峰很高、洪量很大,高水位持续时间长的洪水,如1954年和1998年洪水。

第二种是暴雨地区特别集中,强度特别大,暴雨区内河发生洪水,形成洪峰特别高,洪量也较大的洪水,如1969年和1983年。

2.1.3地质、土壤

2.1.3.1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

南部和中部。

河和喇叭河贯穿整个×

项目区,沿河两岸是连片的农田,地势较平坦,四周为重丘区,海拔40~500m。

河道狭窄且弯弯曲曲,两岸农田引山水、河水或塘库中水自流灌溉,是主要农垦区。

项目区属于青通河流域,紧靠青通河西岸,属圩畈区,地势平坦,水源充沛,边缘地带为低矮丘陵。

两小流域地层分区属扬子地层分区,区内有大面积酸性岩浆岩分布,出露沉积岩,以早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最发育,其他各系仅有零星分布;

本区地质构造隶属扬子准地地台的次级单位下扬子台坳,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主要断裂为中龙山~九华街断裂;

主要岩层为花岗岩。

2.1.3.2地层岩性

两项目区都属扬子地层区贵池地层小区(Ⅱ223),在其圩区地层上部多为第四纪全新统(O4)冲积壤土,淤泥质土在地表主要分布于沟、塘,在其余各处未见,但除坡、岗地交接近带,其余各处在地层第四纪覆盖层中部均有淤泥质土分布,厚度相差较大,为0.8~9.8m左右不等;

下部为第四纪全新统(O4)冲积砾卵石土,但一般厚度不大。

圩区处无基岩出露,在南北两侧山体处岩体多有出露,主要有二叠纪(P)泥质砂岩页岩、中石炭纪(C2)泥质灰页岩及早泥盆纪(D3)石英砂砾岩,产状N25-45°

W<

20-53°

,呈单斜构造,但受区域构造作用局部产状多变,规律性差。

2.1.3.3区域地质及地震

南侧有一条东西向深断裂分布,即周王断裂,该断裂西起贵池城北,向东经青阳木镇、南陵县烟礅、广德县独树街后延入浙江省,省内长约200km,该断裂形成在志留纪(S)中后期,后在燕山晚期及喜马拉雅山早期又再次活动,由于该深断裂多期活动对工程区产生直接影响,区内地层中断层较多,其走向多平行于周王深断裂,属次生断层,本工程地形地貌都受其深断裂控制。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地震动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1.3.4地下水

由于×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丰沛。

根据尽可能收集的有关资料及现场查勘,其第四纪覆盖层内地下水大部分场地较贫乏,仅在青通河或七星河处局部分布卵石或砂土中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其下伏基岩中在其断层及裂隙发育处存在较丰富的基岩裂隙水。

2.1.3.5土壤地质

项目区内地表多为冲淤积形成的壤土,根据质地及熟化程度不同,主要分泥田及泥沙田等,其与北侧山体交接带的岗地处,多为中更新统(O3)沉积的第四纪红黏土及全新统(O4)沉坡积的黄红土壤等组成黄泥田等土种,项目区是丁桥镇水稻田土的主要分布区。

2.2社会经济概况

2.3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3.1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1)堤防工程现状

河和喇叭河流域,流域总面积169.8km2,流域长14.5km,地跨整个×

镇。

河堤基本未进行护砌,现有堤顶高程220.0m以上,内坡坡比为1:

0.5~2.5左右。

项目区位于青通河的左岸,圩内流域面积1.5km2,现有圩堤长度3900m,堤顶高程16.0m左右,内、外坡坡比为1:

1.8~2.5左右。

(2)水源工程现状

项目区内有3座小型水库,420多口山塘,70多座拦河坝;

河和喇叭河穿越整个项目区,流域内植被优良,河内长年有水流淌,为项目区提供丰富水源。

3座小型水库已经或正在除险加固,山塘和拦河坝工分别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少数工程经近年维修后比较完好,大部分工程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完好率80%。

两个流域年产径流总量为1.3亿m3,3座小型水库、拦河坝和山塘等引、蓄水工程总兴利库容和引水量为955万m3,在85%设计保证率下,项目区农作物需水量为540万m3,水资源丰富,完全可满足灌溉用水的需要。

项目区圩内来水面积为1.5km2,10年一遇标准抽排流量为0.81m3/S。

装机55×

2KW机组,完全可以满足排涝需求。

(3)电排站工程现状

电排站工程建于1970年,经40年的运行,机电和水工部分均已经严重老化,泵体经多年的腐烂和磨损,已经到了无法使用的程度,排水效率极其低下。

水工部分的厂房还是小瓦屋面,漏雨严重,水泵梁两处开裂,露出钢筋。

穿堤涵洞出口的钢筋砼平板闸门和5吨启闭机多年前已经损坏,闸门常年处于开启状态,无法关闭,每年汛期前都要用筹集大笔的资金进行维修保养和更换零配件,但由于机组排水效率太低,圩内农田还是年年受涝,急需更新改造。

(4)渠道及配套建设物现状

项目区内现有各级渠道42.5公里,85%为土渠,渠内杂草丛生,水流不畅,渠系水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大;

少量护砌渠道多为上世纪工程,由于年代久远,工程完好率低;

渠系配套建筑物严重缺失。

项目区由于处于姚家圩内,地势低凹,土壤含水量大,底地下水位高,又紧靠青通河,灌溉水源充足,灌溉用水量少,基本不存在干旱问题。

但洪涝灾害是该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姚家圩建圩时间长,圩内各级配套排水沟经多年修建,主排水沟已经完成,部分支沟和末级排水沟还有待完善。

2.3.2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存在的问题

项目区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间比较长,受历史环境和经济技术条件制约,建设标准不高,运行期间投入不足,管理不善,排灌渠系混乱,且大多为土渠,沟渠内杂草丛生,严重影响行洪和灌溉能力,加之建筑物不配套,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

项目区内沟渠配套建筑物少,水资源难以调配,严重地影响灌溉效益的发挥。

水源工程严重老化,你久失修,必须进行规划、维修,以保证灌区内农田达到排灌自如。

(2)×

项目区内渠道大部分为土堤,遇大洪水破堤冲毁农田;

堰坝损坏严重,不能满足要求,急须修复。

(3)×

项目区内位于山区的砂性土壤地带,土壤渗透系数大,再加上处于山区地形,灌溉水路长,渠系水渗漏严重,急需防渗护砌。

(4)×

项目区内电排站年代久远,机电设备严重老化,排涝能力已经远不足5年一遇。

(5)×

项目区内北闸为七十年代初污工结构,已经老化至不能使用的地步,今年汛期涵洞外坡段条石盖板断裂,使圩堤发生严重险情。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水利工程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原来只注重堤防建设,通过逐年加高培厚,目前基本能抵御10~15年一遇的洪水;

项目区排涝标准也在逐年提高,目前基本能达到5年一遇排涝标准。

项目区由于电排站年代久远,机电设备严重老化,排涝能力已经远不足5年一遇。

严重地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项目区内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面积逐年缩小,建设物老化失修,影响灌溉效益发挥。

沟渠内杂草丛生,严重影响行洪与灌溉,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因此对项目区内实施渠系配套工程建设,通过重新布局沟渠,配套沟渠建筑物,改善原有灌溉不合理的条件,提高灌溉保证率,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增产,改善灌区的水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区农田水利项目灌、排区配套工程是×

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一部分,也是×

水利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的需要,是×

“十一·

五”水利发展规划中的一个主要任务。

项目区河道堤防经过逐年加高培厚,历经数次洪水考验,特别是2007年7月10日大洪水,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为项目区配套建设提供了保障。

开挖沟渠与衬砌,配套桥、涵、闸、路,新建排灌站等工程建设上已经有充足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经验,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可以保障。

搞好农田水利项目灌区配套工程建设是灌区内受益群众多年来的共同心愿,解决农田灌溉是农业增产的大事,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保障之一,项目区内群众有积极的支持态度。

工程建设过程中群众会积极参与和配合。

项目实施乡镇在×

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居前,县财政和乡镇收入近几年大幅增涨,具备一定的财政配套能力,群众可以投工投劳折资投入,并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得到了肯定。

3.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

3.1基本情况

3.1.1地理位置

3.1.2土壤与农作

本区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与皖南山区结合部,两项目区均属平畈区,地形总体均呈东高西低,地面高程69.0~73.2m,为河流冲击型农田,是×

主要粮油产区。

项目区内土壤主要为沙泥田,上层土壤为熟化的壤土,层厚要0.6~1.3m之间,下层为含砾沙质壤土,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差,农田灌溉需水量大。

项目区土壤为淤泥田,上层为耕作层淤泥土壤,层厚大,不透水,保水保肥性好,农田灌溉需水性小。

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基本上为“两稻一油”的种植模式,早稻种植面积占到水田面积的80%左右,晚稻种植面积占到水田面积的50%左右,油菜种植面积占水田面积的30%左右;

近几年来,灌区内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业生产逐渐实现由传统种植模式向“新、特、优”高效农业的转化,优质粮油和蔬菜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扩大。

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基本上为“两稻”的种植模式,早稻种植面积占到水田面积的70%,晚稻种植面积占到水田面积的50%左右,水产养殖面积占水田面积的30%。

3.1.3交通、电力、建材

两项目区内的交通以省道和县乡公路为主干,乡镇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