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薛城区舜耕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山东省薛城区舜耕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薛城区舜耕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女航天员之间能积极主动互相配合,她们在空间站工作,工作效率高,错误率低。
B.女航天员的立位耐力一般都不如男性,她们在每月生理周期期间不宜进行太空行走。
C.女航天员与男航天员相比,不易患室性心律不齐,是因为她们受体内高水平雌激素的保护。
D.女性的耐久力比男性强,心理素质稳定性高于男性,耐寂寞能力也高于男性。
女性更适合长期航天飞行。
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女航天员要面对的挑战的一项是(3分)()
A.女性体力不如男性,特别是上半身的体力不如男性,心率也比男性高。
B.女性在30岁至40岁以外的年龄段进行航天飞行,更容易患冠心病。
C.女性完成各种太空维修保养、设备安装和科学试验任务比男性更困难。
D.女性的立位耐力不如男性,易出现晕厥前期症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女性的平均体力只有男性的三分之二,即使是在太空失重的状态下,也不能认为男女体力上的差别已经无意义了。
B.男性体内铁的含量比女性高,因此,在航天飞行中,一些男航天员可能会出现中毒现象,而女航天员出现中毒现象的几率较小。
C.人类探索太空和开发太空的进程是无止境的,这一过程离不开女航天员,她们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D.女航天员因体重较轻,需要热量较少,产生的废物比较少,所以更适合从事航天工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
柔从兄干,袁绍甥也。
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
太祖平袁氏,以柔为管长。
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
柔教曰:
“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
其召复之。
”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
魏国初建,拜丞相理曹掾。
宋金等在合肥亡逃。
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
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
柔启曰:
“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
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已,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太祖曰:
“善。
”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
时制,吏遭大丧者,百日后皆给役,有司徒吏解弘遭父丧,后有军事,受敕当行,以疾病为辞。
诏怒曰:
“汝非曾、闵,何言毁邪?
”促收考竟。
柔见弘信甚羸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
帝乃诏曰:
“孝哉弘也!
其原之。
”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
先渊未反,数陈其变。
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
柔上疏曰:
“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
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
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
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
”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
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节选自《三国志·
魏书》,有改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疾:
痛恨
B.诚应枭县
通“悬”,悬挂,示众
C.孝哉弘也!
其原之原:
宽恕,赦免
D.奸吏数人,皆自引去引:
自杀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的一组是(3分)
①柔举宗从之②还皆自励,咸为佳吏③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⑤虽为凶族,原心可恕⑥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A.③④⑤B.①③⑥C.①②③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柔被曹操任命为管县长官后,一些奸邪的官员慑于他的名声都离开了,听到高柔宽容的教令后,又全都回复职,并全都自勉成了好官。
B.高柔不同意太祖对宋金家属加重刑罚的做法,认为那样会让正在从军的士卒怕自己被杀掉,也跟着一起逃走。
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C.公孙晃事前多次向朝廷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上疏阻止这种不合法规的做法,可惜没有奏效。
D.因为解弘并不是真正的像曾参和闵子骞那样的至孝之人,所以魏明帝催促廷尉要将其逮捕拷打致死,又是高柔了解实情上奏明帝,使解弘得到原谅。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
译文:
(2)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8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8.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4分)
9.纵观全诗,分析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0分)
10.,鸟倦飞而知还。
11.,眄庭柯以怡颜。
12.,烟光凝而暮山紫。
13.,秋水共长天一色。
14.酌贪泉而觉爽,。
15.,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16.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17.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
寂静钱钟书
周灿人
①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墓旁,烛光隐隐。
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群伫立无语。
鞠躬,献上白菊。
②偶有路人好奇:
“这是在祭奠谁?
③有人低声答语:
“今日是钱锺书先生辞世10周年。
④10年前,钱锺书安详离世。
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20分钟,“如此寂静”。
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
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⑤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⑥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抑或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
《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了四千位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
世人惊叹:
“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⑦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
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名字。
即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
“文革”时他被送干校去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他只要抱起书本,就能兴趣盎然。
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锺书,也没有杨绛。
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走回窝棚。
杨先生说:
“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
”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
“没有书。
⑧“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升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继往的平静。
钱钟书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
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
杨绛先生说:
“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⑨“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到第三遍时忽然间明白:
“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
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
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好奇的眼光:
“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
但也正是在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更无法企及的波澜壮阔。
我们往往只惊叹“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记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和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是他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
“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锺书走了。
”是的,这个时代再没有了钱锺书,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8.下列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
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
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写。
如,写清华师生10周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19.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20.文章的结尾说:
“这个时代再没有了钱锺书,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
(6分)
第二卷表达题
四、基础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曾几何时,当阿旦、福尔曼、佛雷泽、约翰松、杜兰这五名美国昔日的拳坛霸王纵横江湖之时,他们的乖乖小女梳着小辫撒娇。
如今,老拳王纷纷淡出江湖……
B.何先生西洋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C.那天,有很好的太阳,我们三个人,从头发到衣服都滴着水,除了身上的湿衣服以外,三人都两手空空,别无长物。
D.盗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2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D.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________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
五、作文
24.以“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为题,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40分)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薛城区舜耕中学高二第一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原文是“男女搭配在空间站工作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率”)
2.B(原文是“在30岁至40岁期间,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大”。
)
3.D(女性“更适合从事航天工作”推断错误,文中是“女性更适合长期航天飞行”)
4.D(引退)
5.A(①说高柔跟随袁绍,与“处法允当”无关②说是高柔“处法允当”有些勉强,更主要的不是“直接表现”,是县吏的做法,⑥是明帝的做法
)
6.D(明帝不是“因为解弘并不是真正的像曾参和闵子骞那样的至孝之人”
才要杀他)
7.
(1)按照旧法,军队出征时,士卒逃亡,要把他的妻子儿女拷打致死。
太祖担心这样士卒还是逃亡不止,(想要)再加重刑罚。
(“考竟”“妻子”“患”各1分,句意2分)
(2)我认为公孙晃确实有揭发公孙渊的言论,就应该宽恕死罪,如果没有这样的言论,就应当公开处斩。
(“信”“贷”“苟”各1分,句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8.
(1)相同点: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2分)
不同点:
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1分)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9.虚实结合。
(2分)上片写的是梦境。
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
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
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
(2分)
赏析
陆游有大量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记梦诗,在词作里也有。
这首《夜游宫》,主题就是这样。
师伯浑是陆游认为很有本事的人,是在四川交上的新朋友,够得上说是同心同调,所以把这首记梦词寄给他看。
上片写的是梦境。
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
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
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是什么地方;
然后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
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
这样莽苍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谁的手里呢?
那就不忍说了。
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自许封侯万里之外的信心,是何等执着。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战工作。
“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
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联系着,使五十七字的中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17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8.AD
解析:
A项,“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错,原文是“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D项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写,寂静钱钟书要围绕的是钱钟书,而不是各种人。
19.答案示例:
钱钟书的“格调”是“静”。
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
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学的重要条件。
(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20.探究要点:
(1)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
(2)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
(3)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
四、基础题(共6分,每题2分)
21.【答案】D.(A曾几何时:
曾:
文言副词,有“乃”的意味,曾经;
几何:
若干、多少;
时:
时间。
才过了没多少时间。
指没过多久。
常被误用为:
“曾经”“不知何时”.
例句:
讲到这件事,可算文学史上一段伤心事,当时何等轰轰烈烈,想把旁行斜出抬举出,化为康庄大道,曾几何时,遭逢古典派与普罗阶级的夹击,以致壁垒沉没,队伍哗散,岂不可叹可羞!
(俞平伯《人生不过如此》)
【正确】
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台湾的不少报纸都有文史版……但曾几何时,这些文史版都统统砍掉了……(王春瑜《风雨故人》,见2000年7月13日《光明日报》)
既然,“曾几何时”是指没过多久的意思,那么在它的前边,一般要交待、说明有关的时间和问题,不能凭空、突然地在没有“没过多久”之意的地方用“曾几何时”,但有人对“曾几何时”的含义和用法未弄清楚,以致误用、滥用。
【误用】曾几何时,人类向大自然挑战,已把竞技比勇的场地转到了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多少年过去了……(1994年5月2日《文汇报》)
【误用】曾几何时,小羊因山羊绒而贵,身价倍增……这两年沙尘暴渐多,人们又开始以另样眼光看山羊。
(2000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
【误用】我们曾几何时也是这样年轻过,疯狂过,吵闹过。
总之,“曾几何时”表示没过多久的意思。
在遣词造句的时候,假如在没有“没过多久”这一意思的地方用上了“曾几何时”,则不妥。
意思说,不可将曾几何时单独放在句首或直接表达曾经的时间。
B.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称“微言大义”,在叙事时暗含褒贬,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倾向。
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
所谓“春秋笔法”,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
C.“别无长物”意思是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D.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襟,衣襟;
肘,胳膊肘;
“见”通“现”,露出。
在现代汉语中,捉襟见肘可比喻成资金、物质条件,以及能力上的匮乏或欠缺。
也可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
也许因为力量的限制,致有捉襟见肘的情形。
”(邹韬奋《被关在门外的教职员》)
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见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做归国的路费呢?
(郭沫若《学生时代·
创造十年》)
22.【答案】A.(A项“实际行动”是两面词语。
B项应把“两千多年前”放到“文物”之前。
C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
正确语序应是:
“达成一致”——“终于定稿”——“写入法律”。
D项大家都以为……,大家……,主语是大家,后面使大家恍然大悟,缺少主语,可以改为大家才恍然大悟。
23.
【答案】D【解析】语句排序遵循一个逻辑原则,即是“先言其物而后可言也”,空
格后的“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句中提到的“遗址”,显然是在告知其前应是③;
而③明显是从上往下看的景象,所以应在“箕顶”之后,即④②之后。
排除法,即选D项。
五.作文(共40分)
【评】今年我省高考作文命题要求考生写一篇以“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为题的作文。
“触摸”,《汉语词典上》说,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
即接触着,抚摸着感受,①受到(影响),接受;
②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
触摸和感受,都意味着通过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一定的思想情绪。
而城市和乡村,是一个大而抽象的概念,前后一组合,充满了诗性。
城市或乡村,是每一个考生生于斯,长于斯的生命基点。
生于城市者,无时无刻不去触摸城市中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多彩迷人的霓虹灯……。
生于乡村者,也时时刻刻地感受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那些迷人的牛哞,袅娜的炊烟,质朴的身影……。
这一切都会带动每一个考生的体验、情绪和思索。
更何况在时代的召唤下,城市与乡村在不断地双向涌动。
从乡村走向城市,那可能是因为城市是“文明的风暴中心”,那些激烈的文化冲突、快速的人事变化、多声道的喧哗和思想、时刻不停的交流与包容等。
在城市里你寻找自己的个性,或者生活在一个庞大的集体潜意识里,这是生活在城市中每一个公民都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从城市走向乡村,抑或厌倦了城市的冰冷面孔,在忙碌中迷失后的觉醒,逃离种种焦虑和冲突,……于是到乡村去,到自然中去,寻找心灵的安逸、闲适和宁静。
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人的生活状态。
城市有城市的语言,乡村有乡村的心灵。
我们可以从这样一道诗性的话题中得到这样的启示:
有话可说仍是我省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追求。
引导考生既要走向社会,感受历史文化、美妙自然和现实生活;
又要关注自我,关照自己的心灵,调动感官,激活青春的感受。
这道充满诗性的命题考查了综合性很强的语文能力,包括观察力,体验力,思考力,创造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没有观察身边的事物,没有体验生活的百味,没有对自己每天呼吸的空气作些过滤并留下痕迹,那就失去作文的根基,必然言之无物。
至于今年我省语文高考作文题采用命题形式,并不让人感受意外,去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中就有9道是命题作文,我省今年一改往年的话题作文,应在情理之中。
从文体角度考虑,这个命题似乎写成描述性强一些的抒情散文,更容易得高分。
因为在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