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8395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粮食的物理性质是指粮食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性质,如粮食的流散特性——自动分级、散落性;

粮食的热特性——导温性和导热性;

粮食的吸附特性——吸湿特性和气体吸附特性、吸附滞后、粮堆内气流微循环所导致的水分转移等。

这些物理特性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不仅影响别的物理性质,同时也被别的物理的、生化的、生物的特性所影响,并对粮食的生命活动、虫霉危害、储粮的稳定性产生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并与粮食清理、干燥、通风、控温、气调等作业及粮仓设计有密切关系。

因此,要搞好粮食储藏工作就必须深入了解粮食的物理性质。

7、粮堆的湿热扩散特性对粮食储藏有哪些影响?

粮堆的湿热扩散指粮堆中水分沿着温度梯度和蒸汽压梯度向低温部位转移并使该部位粮食水分和温度升高的现象。

湿热扩散是粮堆水分转移的重要因素。

在湿热扩散过程中较低部位,水分由暖湿部位向温度相对较低的部位转移,使温度较低部位粮食水分含量增加,如果湿热气体遇到冷表面(如较冷的粮粒和墙壁等),还会凝结成水滴产生结露,严重时可造成粮食发热、发芽甚至霉变。

这种现象如果在粮堆表层发生,就是我们常说的“结顶”;

在墙壁和粮堆结合部位发生,出仓时有部分粮食粘附在墙壁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挂壁”现象;

在粮堆内部某些部位发生,则可能发生“窝状发热”。

因此,在储藏过程中应注意减小温差,减少湿热扩散带来的不利影响。

粮堆表面、阴面墙壁、粮堆底部是最容易因湿热扩散引起粮堆水分增加的部位,在粮情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这些部位的检测。

在气温剧烈变化时,粮堆表面、阴面墙壁、通风地槽附近可能因存在较大温差而结露,更应加强检查。

8、储粮有害生物有哪些?

危害储藏粮油的昆虫、螨类、微生物、鼠类和鸟类。

二、粮仓准备及入仓粮质要求

1、装粮前应对仓库进行哪几个方面的检查和处理?

①检查仓盖。

如发现漏雨部位,要及时修补防水层,做到仓盖无渗漏,屋面平整。

②检查墙体。

有无裂痕,如发现异常,要区别对待处理。

防潮层下坠造成墙面裂缝,可把裂缝周围铲除,然后修补防潮层,再刷面层。

如果是地基不牢造成墙体裂缝,通过采取补救措施可以继续存粮的,可在仓外砌砖垛加固,并对裂缝做防潮处理。

③检查地坪。

无论是沥青地坪、水泥地坪、两油一毡地坪,由于使用年限过久或原地坪处理不好,均会出现地坪裂缝,陷坑,残缺等现象,使地坪局部或全部失去防潮性能。

沥青地坪裂缝,在刷干净的新面上刷一层水泥浆,再用高标号水泥或混凝土修补。

两油一毡地坪裂缝并出现返潮时,可以在原来的防潮层上再铺一层油毡或刷一层沥青,然后再铺设新的保护层,对大面积失效的地坪,要及时修整或在原来的地坪上再铺一层防潮层。

④钢结构的简式仓应检查外观和结构,检查钢板仓防锈漆是否脱落并及时进行维修,对钢板仓的节点进行观察,检查螺钉、垫片、焊缝是否完好;

观察与土建相连的支架部位有无变化。

⑤门窗及其他部位。

仓房的窗户、通风口等要仔细检查,看有无变形、脱落等现象,是否能顺利开启和密闭。

2、为什么应按种类、等级、生产年度分开储藏;

安全水分、半安全水分、危险水分的粮油应分开储藏?

根据新形式下粮油安全储藏的需要,形成新的“五分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品种混杂、利于保持粮油本身的品质,为粮油安全储藏和合理利用提供保证。

包括5个方面的含义:

①种类不同。

对于不同种类的粮食和油料应该分开堆放储藏在不同地方。

比如油菜籽和小麦应该分开储藏在不同仓间或分别码垛,防止不同粮食和油料混杂,给加工和利用造成麻烦。

②品种不同。

对于同一种类,但不同品种的粮油,也应分开堆放,以便在出库销售时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

比如优质粳稻谷和粳稻谷应分别存放。

③等级不同。

对于同品种的粮油,如果等级不一样,其质量也不一样,故也不能混合堆放,以防造成高等级粮油降等带来的经济损失。

④生产年度不同。

对于同品种、同等级的粮油,如果生产年度不同(即原来所说的新粮与陈粮),分开堆放储藏的目的是便于品质检验,保证在提供利用时符合相关品质标准的规定。

⑤水分含量不同。

对于同品种、同等级、同生产年度的粮油,如果水分不一样,应视情况,分开储藏。

一般水分差异在1%以内,可以通过倒仓或正常通风来处理的,原则上可以堆放在一起,但必须及时处理,均衡水分。

水分差异过大的粮油,必须分开堆放储藏,以防止水分分布不均造成局部发热霉变。

3、什么是粮堆的自动分级,如何降低自动分级,避免杂质聚集?

由于粮食籽粒的形状、成熟度和杂质类型等组分的不同,所形成的粮堆的组分具有不同的散落性,粮食在移动或散落过程中,性质相类似的组分趋向于聚集在同一部位,在粮堆中形成不同的集结区,引起粮食组分的重新分布,这种现象称作粮食的自动分级。

自动分级现象的发生是由粮食籽粒和各种杂质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的,并与粮食输送移动时的作业方式、仓房类型密切相关。

自动分级现象使粮堆组分重新分配,对安全储粮十分不利。

局部的杂质含量较高,使粮食孔隙度降低,导致粮堆内产生的积热不易向周围扩散,为害虫、霉菌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孽生场所,极易发生发热霉变现象。

而且,在熏蒸杀虫时,药剂渗透困难,影响杀虫效果;

在通风过程中,也因为空气阻力增大,风速达不到要求,影响通风降温、降水效果。

减缓入粮时产生自动分级现象的最好措施是主动地对入仓的粮食进行清理,降低粮食中的杂质含量;

其次是在入粮时采取一些措施,减缓自动分级现象的发生。

如平房仓进粮,可在输送机的抛粮端安装粮食分流板,改变粮流的规律性;

也可适当移动输送机械,增加粮食的落点。

对高大筒仓、浅圆仓可在仓内安装布料器,采用中心管入粮、抽芯除杂或多次进仓平粮等措施,都可有效减缓自动分级现象。

4、为何要强调入仓的粮食质量?

众所周知,良好的粮食是安全储粮的基础,这对新建的高大仓房的储粮来讲尤为重要,但在生产中许多粮库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由于新建仓储粮多、粮层厚,加之机械进粮,自动分级现象会更加明显,如果不控制入粮质量,就会给储粮带来无穷的隐患,正如在日常储粮过程中所遇到的粮情不稳,粮食发热、生虫,局部通风不透、杀虫不彻底、发热霉变等现象都与粮质差有关,都是粮食的水分高或杂质多、分级严重引起的。

因此,在尚无取得大粮堆储粮经验的现在,更要强调入仓的粮食质量。

三、粮堆密封与密闭储藏

1、如何进行粮面压盖密封?

粮面压盖的做法有:

一是散粮面上盖席或铺窗纱后,用干燥无虫的大糠等进行压盖;

二是用稻壳等装袋压盖,袋袋半包,平贴合缝,互相错缝,做到“平、紧、密、实”,以加强密封效果;

三是用隔热材料进行粮面压盖,如用薄膜加5cm泡沫塑料板或用薄膜加PEF隔热保温板压盖,以增加粮堆的隔热效果。

2、隔热性能较差的旧仓房对粮堆如何进行压盖?

对一些隔热性能较差的仓房进行低温储藏时,为维持低温冷却效果,除对仓房进行隔热密闭外,还需对粮堆采取隔热保冷措施。

生产中常用的麦糠、稻壳及旧麻袋、草苫、棉被、聚乙烯泡沫塑料板、PEF隔热保温板等隔热吸潮的材料极易压盖,或用装袋半包平贴合缝,两层相互错缝,压平压紧,以增隔热保冷效果。

若粮面再加薄膜密封其效果会更好。

3、如何做好粮堆的全仓密封?

全仓密封又称一面密封,适用于地坪、仓墙防潮性能较好的仓房。

新建仓是在装粮线高度的仓壁上预埋塑料管槽,当粮食入满后及时平整粮面,预埋测温电缆,布置环流熏蒸的回流管,铺好走道板,然后在粮面上覆盖事先制备比粮面稍大的密封帐幕,用胶条把薄膜压入塑料槽管内,安装测温、测气、查粮等各种设施,即完成粮面密封。

旧仓是通过用热沥青把薄膜粘附在仓壁四周装粮线下的塑料“围裙”与密封帐幕粘合在一起,即完成粮面密封。

4、什么是“双低”储粮?

“双低”储粮是指低氧、低药量密闭储粮的简称,是气调储粮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一种保粮方法,对杀灭常见的储粮害虫和防止储粮发热霉变是行之有效的。

5、“三低”储粮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三低”是指低氧、低药量、低温的储粮方法,它属于综合储粮技术范畴,对于防治储粮害虫有较好的效果。

“三低”是在“双低”的基础上再加低温,低温一般是在寒冷季节利用通风降温来达到的。

“双低”技术已有能有效杀灭粮堆中的害虫,而低温则能大大降低残存害虫的繁殖率,因此能使储粮更加安全。

四、低温储粮

1、什么是低温储粮?

低温储粮是现代储藏技术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储粮方法,它利用低温季节的自然冷源或谷物冷却机等对仓房内的粮堆进行冷却,使粮低温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这样可以保持和改善储粮品质,达到安全粮储的目的。

2、低温储粮有哪些好处?

(1)低温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减少干物质损耗、延缓粮食陈化和品质劣变速度,保持粮食的新鲜度和食用品质。

(2)低温可以控制虫霉的生长发育,减少害虫危害,防止粮食发热、结露、霉变。

(3)低温有利于保持食品新鲜程度,延缓谷物陈化,解决大米(包括糙米)等高水分成品粮的安全储藏度夏问题。

(4)简单易行,不用改造现有粮仓,谷冷机冷却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适用于具备风道的各类仓房。

3、隔热保冷对储粮有何意义?

低温粮堆采取隔热保冷措施后,能延缓粮温回升的速度,使粮堆以较低的温度过夏。

这样可以延缓粮食的陈化速度,抑制虫霉生长,粮情稳定,保管费用低。

4、何时对粮食采取隔热保冷措施?

当外温回升高于粮温前,就应对低温粮采取隔热保冷的密闭措施。

五、机械通风

1、机械通风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降低粮堆温度和湿度,平衡粮堆温度,改变储粮水分含量,消除粮堆水分转移、分层和结露,排除粮堆内异味或有毒有害气体等。

机械通风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储藏的粮食和油料进行降温、降水通风,对即将出仓的粮食进行调质通风。

此外还有平衡粮堆温度、湿度,防止和消除粮堆水分转移、分层和结露,预防高水分粮发热,排除粮堆内异味或实施熏蒸后的散气,在高温季节排除仓内空间积热等功能。

2、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主要名词术语

通风——用外部空气置换粮堆内的空气,改善储粮条件的换气技术称为通风。

自然通风——利用储粮内部和外部空气密度差引起的热压差或风力造成的风压差促使外部空气进入粮堆内部,置换粮粒间的气体,实现通风换气,这一技术称为粮食的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利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将外界空气有组织的送入粮堆,实现外界空气与粮粒间空气的交换,改善储粮条件的技术称为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系统——将电动机、风机、主风道、支风道、风量分配器有机组合成一整体,称为机械通风系统,又称机械通风风网。

主风道——与风机相联接的风管道。

支风道——与主风道相联接的若干弱小风道。

空气分配器——空气经过通风管道进入粮堆或粮堆中的空气穿过通风道表面的通气孔或通气孔板进出粮堆的部分称为空气分配器。

空气分配器表观风速——空去穿过分配器表面的流速。

即m/s。

总阻力——气流通过风网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即机械通风系统阻力,它包括通风管道的阻力,分配器阻力及粮层阻力。

空气途径比——空气穿过粮层呈非线性流动时,空气到达粮面的最长路径与最短路径之比。

静压力——垂直作用于风道壁的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静压力用来克服通风网的阻力。

静压力通常用毫米水柱计量,现规定用帕来计量。

常用U型管来测量静压力。

粮层阻力——空气被迫送入粮堆时,要通过粮层,气流就要消耗能量,能量损失表现为气流的静压力降,这个压力降值就是所谓的粮层阻力。

以帕来计量。

粮层风速——气流穿过粮层的孔隙的平均速度,其单位是米/秒。

粮面表观风速——气流穿过粮堆(粮层)表面的速度,也就是每秒钟内通过每平方米粮堆表面的气流量,其单位是米/秒,或立方米/秒·

平方米。

粮面表观风速均匀与否是衡量整个风网设计合理与否的重要因素。

3、允许通风的温度条件是什么?

《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中规定,除我国亚热带地区以外,开始通风时的气温低于粮温的温差不小于8℃,通风进行时的温差要大于4℃;

考虑到我国广东等亚热带地区四季温差较小,为保证有足够的通风机会,只能牺牲一部分效率,而规定开始通风的温差为6℃、通风进行中的温差为3℃.

对于自然通风降温来说,因为不消耗能源,为获得更多通风时机,一般仅要求气温低于粮温即可通风。

对降水通风和调质通风,要求通风后的粮温不超过该批粮食的安全储存温度。

4、确定通风有哪些原则?

第一个原则,期望通风达到的目的要与通风具有的功能、通风合适时机相协调。

第二个原则,通风时的大气条件应能满足通风目的的需要。

第三个原则,确定通风大气条件时,既要保证通风有较高的效率,又要保证有足够的机会。

第四个原则,确定通风的大气条件,应能限制不利的通风副作用。

第五个原则,通风中必须确保储粮的安全。

以上五条原则涉及到大气的温度、湿度、露点,粮堆的水分、温度、露点等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和各种条件的组合,要同时满足以上五个原则,就要设法在上述诸多参数中找出最佳平衡点。

确定通风原则后,还要注意达到两个效果:

通风应达到均匀降温、均匀降水和均匀调质的效果。

要求风道设计合理,尽量减少死角;

通风应具有经济和节能的效果。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是使用动轴流风机,还是离心风机或混流风机;

是进行连续通风,还是间断通风。

表:

允许通风条件表

 

目的

方式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降温

Ps1<

Ps2

t1<

t2

t1>

tl2

开始时:

t2-t1≥8℃

(亚热带:

t2-t1≥6℃)

进行时:

t2-t1≥4℃

t2-t1≥3℃)

降水

t2>

tl1

Ps2l

调质

Ps1≥Ps23

Ps1≥Ps22

t2——粮食温度;

tl1——大气露点温度;

tl2——粮食露点温度;

Ps1——大气绝对湿度压力值;

Ps2——当前粮食t2下的粮食绝对湿度压力值;

Ps2l——粮食水分减1个百分点,且粮食温度等于大气温度t1时的绝对湿度压力值;

Ps22——粮食水分减2.5个百分点,且粮食温度等于大气温度t2时的绝对湿度压力值;

Ps23——当前粮温t2下,粮食水分加2.5个百分点的粮食平衡绝对湿度压力值;

5、降水时的单位通风量是多少?

粮食进行机械通风降水时,单位通风量的选择,应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及粮食种类来选定,在通常情况下,粮食水分越高,则粮堆的高度越低,下表是我国《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中所列的降水通风最低单位通风量。

降水通风最低单位通风量(米3/时·

吨)

粮食水分

12%

14%

16%

18%

20%

最低单位通风量

15

22

30

40

55

生产实践表明:

粮食通风降水时,粮食水分为16%时,单位通风量一般应不低于40米3/时·

吨。

粮食水分为24%时,单位通风量可选到400米3/时·

对于水分为20%以下的粮食,单位通风量选为80~200米3/时·

吨是适宜的。

粮堆的高度应以3米为佳。

单位通风量越大则降水效果越显著,但单位电耗量也随之加大。

六、主要粮食的储藏

1、稻谷的储藏特性是什么?

稻谷具有完整的谷壳,它对防止虫霉危害与温湿度影响有一定作用,在储藏过程中稳定性较高,但稻谷后熟期短,不耐高温,易黄变和陈化,易发热、结露、水分超过25%即可发芽。

在正常储藏条件下,新谷的生理活性较强,呼吸旺盛,变化较大,一年后逐渐减弱,继而趋于平缓,储藏稳定性增高。

早、中稻收获时气温高,便于干燥,入库水分低,但易感染害虫;

晚稻秋后收获气温低,虫害较少,但不易干燥,入库水分较高,容易引起发热霉变。

稻谷储藏期不宜超过三年,即使不生虫发热,也要注意定期轮换,特别是长期储备的粮食要防止因陈化而降低品质。

2、稻谷储藏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1)控制水分。

使稻谷处于安全状态是安全储粮的根本宗旨。

稻谷发热霉变都与其所含水分有关,因此稻谷入仓时必须严格控制水分。

对超标准水分的粮食一定要抓紧降水工作。

(2)清理杂质。

稻谷中常混有稗子、杂草、穗梗及瘪粒等有机杂质,特别在机械进粮时,由于自动分级现象会造成杂质在粮堆内积聚。

这些有机杂质带菌量多,呼吸强度大,加上细小杂质使粮堆孔隙度减少,形成湿热积聚、不易散发,容易造成粮堆内发热霉变。

因此,稻谷入仓时,要清理过筛,严把质量关,把粮食含杂量控制在0.5%左右,提高粮食储备的稳定性。

3、晚稻应采取哪些主要储藏措施?

根据晚稻水分大、易发热霉变等特点,对超安全水分标准入仓的晚稻,应抓紧时间烘干或通风降水,逐步降低其水分含量。

待水分达到标准后,再利用低温季节进行通风,将粮温降至5-10℃以下。

在气温回升之前,利用稻谷的不良导热性,及时进行密闭储藏,减少外界条件的影响,可较长时间维持粮堆的低温状态,减少虫霉危害,保持较好的储藏品质。

4、稻谷发热的规律是什么?

散装稻谷发热的一般规律是:

秋冬季节多从粮堆的中下层开始,以后逐渐向上发展;

夏季多从朝阳靠墙面的上层开始,以后再逐渐向内发展;

因漏雨或吸湿而引起的发热,则多从粮面、仓墙四周、地坪等返潮部位开始,然后再向粮堆内部及中下层发展。

在发热过程中,有的稻谷粮温上升数天后温升暂时减慢,以后再继续上升。

发热上升的粮温与粮食水分高低密切相关,即原始水分在15%以下的稻谷不会超过40℃,其主要愿意是因为在高水分的稻谷上微生物繁殖速度较快。

5、哪些现象是稻谷早期发热霉变易于察觉的?

稻谷局部水分增高,微觉潮湿,散落性降低,籽粒发软,硬度降低,出现“霉蒸气”,色泽开始微显鲜艳,继之谷壳潮湿挂灰、泛白,未熟粒偶见白色或绿色霉点等等。

稻谷早期发热霉变时温度不高,米质尚未变化,是处理的关键时刻,如果以上现象继续发展,将出现明显的发热霉变,米质将会发生明显下降。

6、储藏期间稻谷为何容易发热、霉变、生虫?

新稻入库后,由于生理活性较强,呼吸旺盛,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水分,易造成粮堆内湿热积聚。

若湿热气流上升与粮面冷空气接触,就会形成结露现象。

结露的部位一般在粮堆表层15cm左右最为明显,结露部位的稻谷水分增加迅速,因此,稻谷就会很快发热。

稻谷发热与霉变密切联系在一起。

在梅雨季节,水分含量高达16%以上的稻谷就很容易发热并马上霉变;

在高温季节一般都是发热到中期或后期,才开始霉变,发生的部位多在表层;

如果仓壁或地坪返潮,则发芽与霉变就可能同时发生。

另外,稻谷也易生虫,其中以麦蛾、玉米象、米象、谷蠹为害最严重。

稻谷中害虫聚集的部位随季节而变,冬季一般聚集在中下层,春暖以后逐渐迁移至上层。

7、稻谷的安全水分为多少?

稻谷的安全储藏水分与环境温度有关,并随温度改变而变化。

水分较高的稻谷必须储藏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

水分较低的稻谷则可储藏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

因此,稻谷安全储藏水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根据各地保粮经验,初步归纳出稻谷的相对安全水分:

稻谷安全水分

稻谷温度

粳稻水分(%)

籼稻水分(%)

早、中粳

晚粳

早籼

中、晚籼

35℃左右

13.5以下

14以下

12.5以下

13以下

30℃左右

15左右

20℃左右

16左右

14.5以下

10℃左右

17左右

15.5左右

5℃左右

17以下

18以下

16以下

16.5左右

8、小麦有什么储藏特性?

(1)后熟期长。

小麦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

大多数品种后熟期在两个月左右,少数超过80天。

含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储藏稳定性有所提高。

(2)吸热性强。

小麦外皮较薄,组织松软,亲水物质较多,吸湿能力较强,吸湿后,淀粉、蛋白质水解加强,易遭受霉菌与害虫的侵袭,引起发热霉变,使小麦品质劣变。

(3)较耐高温。

小麦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在一定的高温范围内不致丧失生命力。

据报道:

水分在17%以上时,干燥处理温度不超过46℃,或水分在17%以下的,处理温度不超过54℃,酶活性不会降低,发芽力仍能得到保持,面粉品质因在后熟期经历高温而得到改善,做成的馒头松软膨大。

这就为小麦采用高温干燥或密闭杀虫提供了依据。

(4)易遭虫害。

小麦抗虫性差,收货时正值夏季,易受害虫感染,多数储粮害虫都会危害小麦,其中以玉米象、麦蛾与印度谷蛾危害最为严重。

因此,要加强小麦虫害的防治工作。

9、小麦在储藏期间易出现哪些问题?

(1)麦堆结顶。

小麦在后熟期间呼吸作用旺盛,放出大量湿热,使麦堆上层粮温增高,水分加大,易引起结顶和发热霉变,其部位一般发生在粮面下30cm处,这是保管新麦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热粮储藏到深秋季节,粮温高于气温,粮堆内外存在温差,湿热扩散引起粮堆水分转移,使上层粮食水分增加,同时也使霉菌大量发生和发展,造成粮堆发生结顶现象。

(2)褐胚。

小麦在储藏期间另一主要劣变现象是胚部变褐(与小麦褐胚病不同),着主要是储藏方法不当和储藏时间过长造成的。

另外,微生物的危害也是形成褐胚的重要原因。

10、小麦保管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趁热入仓密闭储藏。

小麦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是我国传统的储藏方法之一。

根据小麦耐热性好的特点,利用盛夏高温曝晒小麦,将水分降到12.5%一下,是粮温达50-52℃,保持2h,趁热入仓,散装压盖,高温密闭,是粮温维持在40℃左右,10d左右可杀死全部害虫。

此后,粮温逐渐下降与仓温平衡,即传入正常密闭储藏。

高温时间过长会影响小麦的发芽率。

(2)低温冷却。

粮堆保持一定的低温状态,对于延长种子寿命、保持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