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7966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语文Word文档格式.docx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

熔化的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晶体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

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⑴达到沸点。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液化的方法:

⑴降低温度;

⑵压缩体积。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

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

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1.带了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

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

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

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

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

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构造: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

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

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

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

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

(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

mA、A

(3)换算关系:

1A=1000mA1mA=1000A

6.测量:

(1)仪器:

电流表

(2)方法:

一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二使用时规则:

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

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

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

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

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

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

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原因是:

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

1.组成:

②用电器:

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

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

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

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①通路:

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

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

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

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

在识别电路时,电流:

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

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

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

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

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

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

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

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

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