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739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员工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员工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员工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员工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员工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

《员工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员工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

“我要离开这个公司,因为我恨这个公司!

”B建议道:

“我举双手赞成!

你一定要给公司点颜色看看!

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为什么,B说:

“如果你现在走了,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现在还在公司这个机会,拼命地去为自己拉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再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然后你……”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

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A有了许多忠实的客户。

再见面时,B问A:

“现在是时候了,要赶快'

行动’喔!

”A淡然笑道:

“老总已经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为总经理助理,现在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观念变了,结果也变了。

还有一句话说,同样一面玻璃窗,有人看到的是窗外的风景,有人看到的是玻璃上的脏东西。

看到的不一样,做法就不一样,最后的结果也不一样。

我们经常说到一念之差,就是这一念之差,结果就可能差之千里。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

可是在候车室等车时,又都改变了主意,因为他们听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收费;

北京人质朴,见到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赚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呢?

我幸好还没上车,不然就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

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去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去北京票。

后来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的水可以白喝,而且商场里供人试吃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

带路可以赚钱,开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

只要想办法,再花点力气就都可以赚钱。

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从郊外装了十包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又爱花的上海人出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50元钱。

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上海拥有了一间门面房。

长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发现:

一些商店楼面亮丽的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

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梯子、水桶和抹布,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洁公司,专门负责洗招牌。

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工人,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一天,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

在北京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车厢,向他要一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交换过一次车票。

听了这两个小例子,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

其实,就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

而观念的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新旧观念的反复交锋中才能逐渐完成。

那么,先转变以下三个观念:

(1)转变为“我要干”的思想需求。

不能只是领导安排,我才干,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甚至是推了也不动。

“我要干”的思想要深入人心,并付诸实际行动

(2)。

转变为“谋发展”的责任意识。

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模式,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能力,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

(3)转变为“重制度”的管理理念。

我们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切合科学发展的管理制度,做到以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以失职追究制严肃工作纪律,逐步形成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机制。

人管人是靠不住的。

3、激情干事

◆工作中没有培养一个好的态度。

工作起来缺乏热情和责任心,不情愿地应付每天的工作。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讲的就是做了一辈子木匠活的乔治,手艺十分精湛。

因急于退休回家,勉强答应老板,心不在焉地盖了最后一座房子。

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套粗制滥造的房子竟然是老板给他自己的礼物。

悔恨和羞愧溢于言表。

所以,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追求尽善尽美,才能求得不断的进步。

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做人的原则。

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应全身心投入工作,自觉做到工作不打折扣、不过夜,千方百计去完成,最终一定会获得成功。

◆有一次,美国一位部长问比尔·

盖茨:

“我在微软参观时,看到每一个员工都非常努力,非常快乐。

你们是如何创造这样的企业文化的?

”比尔·

盖茨回答:

“我们雇佣员工的前提是,这个员工对软件开发是有激情的。

”这是微软成功的必要前提。

一位外国军官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挂了这样一幅座右铭: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

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

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

岁月刻蚀的不过是你的皮肤,但如果失去了热忱,你的灵魂就不再年轻。

◆那么如何培养激情呢?

其要有三:

选你所爱——不必太在意别人或社会是否看重,用但丁的名言说,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爱你所选——当你没有选择或不容易改变现状时,“爱你所选”的尝试加上积极乐观的态度,会帮你找到光明之路;

忠于兴趣——一旦培养了自己的兴趣,就一定要珍惜并全力以赴,勇敢执着地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4、敢于担事的责任意识。

这是一个负责的问题。

说到负责,不得不提到2008年在全国刮起的“问责风暴”,力度之大,另人震惊。

◆孟学农是第一个两次引咎辞职的省部级官员。

第一次是在2003年,北京爆发非典疫情,孟学农从北京市长位上引咎辞职。

去职时,担任市长时间只有四个月。

2007年9月,孟学农接替于幼军任山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之前他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上任的第二天,孟学农下到位于太原的焦煤集团的矿井,查看井下作业情况。

他表示,将继续“着力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0余天后,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煤炭博览会在山西太原举行。

孟学农主持了多场洽谈会。

最后以315个签约项目、246.15亿美元投资总额的招商成绩,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到山西四个月后,他写了一篇被评价为充满真情且富有文采的非官样文章《感知山西》。

文中,他并不避讳长期制约山西发展的积弊和难题,如环境污染,煤矿事故、官员陋习:

“污染成了我们的形象,文物成了我们的点缀,煤炭成了我们的怪圈;

”“我们不能习惯于无济于事的抱怨,不能醉心于盲目自大的骄傲,不能停留于无所作为的担忧”。

他说他痛恨交加,“痛这么多鲜活生命的消逝,痛这么多家庭的破碎……,恨我们的工作没有到位,恨一些干部的贪婪、堕落和麻木……”

但像他的所有前任一样,频发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依然是这个省长最棘手的问题。

最终还是因为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孟学农在山西省长任上两次向中央检讨,直至请辞。

◆在另一场同样举世震惊的卫生安全事故中,“问责风暴”正在逐级往上蔓延。

直至9月22日,在滔天指责中,国家质监总局局长李长江因三鹿奶粉事件引咎辞职,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被免职。

李长江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是9月1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在那个新闻发布会上,人们没有听到这位掌管国家食品安全最高级别官员的道歉,记者问到为何以往未在奶制品中检测出三聚氰胺?

李解释说,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国家标准中以及国际食品法典相关的标准中,没有这类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他的表现被认为是缺乏诚意、不敢承担责任并引起人们的强烈反感。

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守土有责”。

“守土有责”就是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干好应做的事,不能够履行职责就得“下课”。

在这里,我们要重新认识两种观点:

第一个事例,责任是一笔真正的财富:

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

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

但一次银行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

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

当他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

所有的人都劝他: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

”但他回答:

“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还的代价是三十九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

“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

”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第二个事例,责任是一种品格,无关能力: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件雨披。

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

汉克问道:

”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

”爸爸回答道:

”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的小花上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钱的人,而是他对别人多有帮助。

责任可以让我们将事做完整,爱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好。

点评:

其实,责任和承担责任是天地间、生物中、人类的一种天然的、自然的行为。

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负责任的企业是值得尊敬的企业;

负责任的国家是值得尊敬的国家。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名传千古的佳话。

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最后一场记者会上,温家宝指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中国人的心开始暖起来了。

“心暖则经济暖。

”GDP增长百分之八的目标,是政府的承诺、责任,它表明了中国的信心和希望。

一个责任,代表了正在走向富强的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能够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

5、和谐处事

◆孔子回车的典故大家应该知道,因为这是发生在晋城境内的一则故事。

至今在山西省泽州县晋庙铺镇境内还保留有当年的回车辙,立有“孔子回车之辙”石碑和碑亭,并把星轺(yá

o)驿(yì

)改为了拦车村,成为晋城闻名的景观之一。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传道讲学,在郑国游说结束后,乘车直奔晋国。

当他同随行弟子来到泽州县晋庙铺镇一山村(原来叫作晋国边境天井关)时,见有小孩以石筑城为戏,不肯让路。

其中一个叫项橐(tuó

)的顽童,并以“只有车绕城,而无城让车”之说质难孔子。

孔子见项橐虽小,却有过人之处,于是躬拜为师,令弟子绕“城”而过。

孔子,儒学宗师,“孔圣人”,却能如此彬彬有礼地对待几个小孩,我们也应该深深地反思反思自己,是不是也以一个尊敬的心对待别人。

所谓和谐,其实就是要人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帮助别人,在思想上至诚开通、人与人之间和睦沟通、单位之间配合畅通、单位与外部环境融洽联通,这样才能在整个单位及外部环境中营造一个和谐氛围。

大家生活在同一个集体内,由于性格、经历、习惯的差异,难免会产生些误会和隔阂。

因此要使一个集体团结和睦,就要求各个成员注意思想、性格修养和感情交流。

一是倡导豁达性格。

要注重引导大家做思想开通的人,培养通达的性格。

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意识贯彻到每一个环节。

二是倡导宽容精神。

单位人员朝夕相处,协作共事,每个人看待问题的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顾全大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宽容,特别是要有容人之心,不仅要容人之长,还要有容人之短、容人之过的雅量。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宽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是倡导平常心态。

平常心就是一种淡泊宁静的处世哲学,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观念的汇合与修养。

在每天工作中,我们忙忙碌碌,总有做不完的事,既具体又繁琐,还似乎很难出成果,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名利得失,就有可能心态失衡,无端生出很多怨气和牢骚,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工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因此,要学会用平常心看问题,以免患得患失,怨天尤人。

要能够看到工作单位就是一所学校,在这里可以学知识、长见识;

是一个窗口,从这里可以观察社会,了解世界,品味生活;

是一个舞台,在这里可以充分锻炼和展示自己。

这样,就能从内心深处热爱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深深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必须倡导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努力在全公司形成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形成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

◆和谐是一种理解,下级需要理解上级的决策,大家充分理解这些决策的目的意义,同时大家要清楚实现这些决定决策,完成各自任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从而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去工作,把决定决策落到实处。

上级也要理解下级,分配任务考虑大家的实际能力,完成任务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下级理解上级意图,上级体谅下级困难,上下之间的理解构成了一种可贵的和谐,这种和谐的结果就是高效。

◆和谐处事的前提。

和谐处事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一个外在的条件,就是制度的公平、责权的明确。

以前,有七个人住在一起,他们每天都要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天。

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来分粥。

权力集中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再后来,大家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有个人出个主意:

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个人都尽量将粥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最后,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6、能够做事

能够做事,就是说人的能力问题。

不要说“我不会!

”那么你会学习吗?

如果你还说“,学习也不会!

”那你就是废物一个。

◆有三句话与大家分享,一句是:

有干劲,你就洒下汗水;

有知识,你就献出智慧;

二者都不具备,请你让出岗位。

第二句是:

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第三句是:

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提升能力,有几点小的建议:

(1)多一份进取

一个人如果自己不思进取,那么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懒惰环境的影响是最容易的。

这时候的你不想主动地改变自己,只会随波逐流。

或许即使在一个勤奋的群体里仅仅跟得上。

水平仅仅是在平均线以下,是属于随时可被淘汰的那一等人。

有进取心的人必然会对自己及周围的环境仔细思考,思考之后懂得你要做什么和要做到什么。

懂得分析环境和分析自己,通过对比发现差距然后进行改进。

做事的时候,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定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科学的制订工作计划,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能够从容不迫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能应对额外的工作,而且做事情积极主动,在小的方面不去浪费时间计较,做事严谨务实,此外还有良好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把领导的指示或自己的想法,变成行动,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计划好的事情一定要完成,尽力做得完美。

眼光还要放得长远,做一件事情并不只到此为止,还有更高的追求更高的目标要达到。

理论上来说,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在合适的机会之下一定可以转变为真正的工作力。

关键是,我们能不能积极地利用周围的有利环境对他的影响而实现自我的目标,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

(2)多一点阅读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上,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交了一个提案:

建议设立国家阅读节。

其实在十届政协第一次大会上,朱永新当时任苏州市副市长,他就建议设立国家阅读节,推动全民阅读。

当时,著名作家张抗抗、梁晓声等联署提案。

这个提案,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

很多人表示支持,认为提得及时,非常有必要。

也有人反对,甚至嘲笑,认为中国节日太多,没有必要再多一个阅读节。

有人认为设阅读节,就是要人们到这天才读书,读一天书有啥用?

有的人甚至起哄说这是提案者想推销自己的书。

反对者的声音,千奇百怪,这是网络世界中的自由喧闹,也是人心功利浮躁的流露。

在座的有几个人沉下心读一点书,提高一点素养。

看看我们给出的理由:

①没时间;

②工作忙;

③杂事多;

④记不住。

那么,温家宝总理忙不忙,年龄大不大。

但他却在不同的场合谈读书,让人感动。

总理说:

“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

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总理还谈了他的读书心得,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由此联想到朱永新关于提倡推进全民阅读的提案,不知总理是否看到了朱永新的提案。

我想,总理的话,是对这个提案最有力的呼应和支持。

中国人今天的阅读状态,令人堪忧,我们的国民年平均读书的数量,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

阅读在很多人心目中不是一件要紧的事,因为读书和游戏享乐、赚钱升官没有关系,何必浪费时间?

我们总喊空虚,总说无聊,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利用“无聊”的时间看些有用的东西,充实自己的头脑。

这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7、善做小事

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总觉得自己不应该大材小用去做一些任凭谁都能做的小事,好像只有不做小事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胸怀大志和与众不同。

这种心态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我国历史上一个叫陈蕃的人物。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陈蕃的小屁孩,年轻时独处一室,日夜攻读,闭门造车,苦练内功,欲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山河变色日月无光的大事业。

有一天,其父之友薛勤来访,只看到一片庭院荒芜杂草丛生纸屑满地满目萧然。

便问他:

“你这小子为什么不洒扫庭院来接待客人啊?

”陈蕃回答道:

“大丈夫处世,应当治国平天下,区区一个院子有什么好打扫的呢?

”薛勤叹了一口气,说道:

“你连一个庭院都不愿意打扫,那又怎么能治国平天下呢?

”这个故事实在令人深思,因为我们的身边就有太多的“陈蕃”。

他们总以为大丈夫处事,当不拘小节,志在扫除天下,对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谆谆教会置若罔闻。

大事皆由小事而成,小事不愿做,不屑做,拒绝做,大事就只能成为空想。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过:

“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决定成败的60个工作细节》中也有这样一句: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大海的光辉。

同样的,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有时更能反映出你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

”这两句话都说明了同样一个道理:

“小事情大责任。

”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大事都是由小事构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即使是万里长城,也得一块砖一块砖地垒成,不做小事,又何来大事成功呢?

正所谓: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做不了小事,又如何做得了大事呢?

小事都做不好,别人又岂能相信你具备做大事的能力?

又岂会把担当重任的机会给你?

◆还有大文学家歌德在他的《叙事谣曲》中讲了这么一则小故事《18颗樱桃、18次弯腰》:

耶稣带着门徒彼得远行,路上看到一块小小的马蹄铁,便让彼得捡起来,但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

耶稣没说什么,自己捡起来马蹄铁,路过城镇时到铁匠铺换了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

两人继续前行,经过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知道彼得又渴又饿,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慌忙捡起来吃掉。

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不堪地弯了18次腰。

耶稣笑了,对彼得说:

“如果当初你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如何做好工作,关键在于是否抓住了一个“小”字。

也许太多的人,总不屑做一些“小”事,其实,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小事,假如每个人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很不简单。

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因此,面对每一件事情,我们都应该抱着良好的积极心态去做,要善于从平凡的岗位中去寻找乐趣。

如果你带着快乐的心态去工作,工作就是快乐的。

一件简单的小事情,所反映出来的是一个人的责任心。

还记得我上一次给大家讲的吗?

要学会换位做事,不论你在哪个岗位都别把自己只当成一名普通员工。

想想如果我是领导事情该怎么做,这样就能提升自己的责任心。

的确,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唯有那些心中装着“大责任”的人能够发现,能够做好。

责任无处不在,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满怀责任感地去完成它。

就责任而言,工作中没有小事,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由一个又一个小事构成的。

任何细节,都会事关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会通过放大效应而突显其重要影响。

送给大家一句话:

“莫以事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8、踏实办事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才找借口。

失败时总是找客观原因,找借口就是留后路。

面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建校200年的校训,它要求每一个人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任务。

◆从《盲井》到《天下无贼》,再到火爆荧屏的《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王宝强正步履坚实地跻身国内一线男星之列。

王宝强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在记者同样这么问他的时候,他回答到:

真没有。

也许就是踏实地做好该做的事情。

每一个人都有很好的机会,关键看你能不能做好,如果做好了就是成功。

而且,在别人不相信你的时候,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

还有就是,等你成功以后,一定要放平心态,别人把你捧到最高的时候,你要把自己放到最低,否则就会摔得很惨。

◆ 

冰心曾写过一首小诗: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她用花儿的铿锵,诠译了踏实与成功的联系。

“踏实”言喻了科学家的严谨和牺牲。

北大两院院士王选,在研发激光照排技术的18年间,几乎抛弃了所有双休和节假日,将自己百分之百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当全国报纸99%都用上北大开创的激光照排技术时,他收获的是由衷的满足与欣慰。

同样难忘的,还有那躬身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因肌肉萎缩长年困在轮椅上的“当代爱因斯坦”霍金……“踏实”言喻了运动员的汗水与付出。

四度参加奥运会却三次遭遇不公的跳水运动员熊倪,赛程中扭伤脚却坚持到最后的埃塞俄比亚马拉松赛跑选手,哪一个不以其踏实的精神面对成功旅途的挫折?

他们沉默地付出,同样赢得了众人的喝彩。

◆薄熙来也曾这样说过:

“干”有几层含义,第一“要干”,要当挖山不止的愚公,不要当指手划脚的智叟。

第二“要自己干”,不能做“甩手掌柜”,潇潇洒洒当“二传手”,要亲自抓,亲手干,而且要一抓到底。

不能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

第三“要率先干”,要身先士卒,做好表率。

第四“要早干”,有只争朝夕的作风,不要拖拖拉拉。

第五“要高标准地干”,精益求精,要干就干出水平,不要马马虎虎、流于一般。

第六“要齐心协力地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