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观光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农场观光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场观光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820亿美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国内生产总值的4.8%。
基于对中国旅游业的预期,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2、国民消费能力提高将进一步提升国内旅游需求。
需求方面,首先,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根据国际规律,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就将进入休闲消费、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
中国2016年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预计“十三五”期末将接近12000美元,已触及休闲、旅游消费爆发性增长的中低线,中国旅游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
消费升级将是伴随我国经济成长的一个长期主题,而国内旅游业将长期受益于这一进程。
其次,逐步向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将是政府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宏观政策调整的风向标和着力点。
同时,随着居民社保体系和制度的不断健全,居民对未来的不稳定预期将得以改善,进一步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而旅游消费作为居民消费的龙头产品将首先受益。
第三,城市化及老龄化将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需求。
3、国内优质旅游资源供给相对不足。
供给方面,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A级景区2342个,其中:
1A级景区130个,2A级景区927个,3A级景区511个,4A级景区774个。
2015年8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会又公布了66个5A级景区。
此外我国还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87个,国家自然保护区2395个,国家森林公园627个(我国共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928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27处),国家地质公园138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00多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33个。
而另有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县级以上的自然、人文和人造景区约20000万家,星级饭店12024家、各类旅行社16891家、优秀旅游城市247个。
相对于我国广袤的土地和庞大的人口,优质景区资源仍然显得非常稀少,平均每百万人仅拥有1.8个A级景区和0.6个4A级景区。
4、旅游行业面临良好的政策成长环境。
政策方面,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紧密联系,在我国利用扩大内需改善经济增长结构的大背景下,中国旅游行业面临良好的政策成长环境。
从各方面的判断和分析来看,“促消费”将是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
旅游业作为最终消费产品,对拉动内需的作用直接且巨大,同时,旅游经济带动性强,因此发展旅游业是促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及必然选择。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将旅游行业培育成中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某某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建设某某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
两次意见的出台表明政府从供给方面对行业未来政策给出了方向,预计后续细则将逐渐推出,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大门对民营经济开放、税费优惠、从业人员管理规则的合理化等。
另外对旅游行业需求方面的促进也会逐渐提上议事日程,如将通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措施促进行业发展。
(二)生态旅游现状分析
1、农业生态旅游的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
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一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
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
在广东、果园观光旅游最早出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广东已有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人,旅游收入10多亿。
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城市的近郊,还出现了引进国际先进现代农业设施的农业观光园,展示电脑自动控制温度、湿度、施肥、无土栽培和新特农产品种,成了农业科普旅游基地。
如上海旅游新区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北京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苏州的大地园、无锡的大浮观光农业园和珠海农业科技基地、河北的集发农业观光园等。
2、农业生态旅游的特点。
农业生态旅游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观赏性、可参与性,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的旅游资源。
农业生态旅游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农业科技、人才、地缘、生态等优势,将农业与旅游、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以农业带动旅游度假。
它紧扣农业生产和市场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最佳科技产品和服务,并以农民为运作主体的一种全新的体系。
其特点为:
一是科学观念新和技术层次高;
二是产品与生产需求相互融合,工艺与农业紧密结合;
三是高度多元化与商品化。
3、农业开展旅游活动优势。
(1)生态农业投入少、收益高。
生态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小。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
例如:
农产品在狩猎、垂钓等旅游活动中直接销售给游客,其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并且减少了运输和销售费用。
(2)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并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备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
(3)生态农业的一大特征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
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多,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为农业生态旅游增强了吸引力。
(4)别具一格的农业科技优势。
生态农业依托的是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类农业观光园大都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上处于先进水平。
主要的旅游资源大都是世界各地的名优品种,主要是创造新、奇、特效果的观赏类农作物。
游客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来,欣赏到的都是花的海洋、菜的世界、瓜果的天地,流连忘返。
而农业演示厅、传统农具展示厅、中心实验室、组织培养室、植物“克隆”工厂,都给游客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5)独具特色的餐饮服务。
游客在“农科奇观”不但可以看得入迷,玩得开心,还可以吃得惬意,满载而归。
农科餐厅出品种菜肴原料都是基地自产的产品,以“回归自然、营养保健”的特色,赢得了广大游客的交口称赞,回头客大增。
不少旅行社把我们的农科餐厅作为定点餐厅,慕名而来的食客更是络绎不绝。
游客吃饱喝足,还可买上无污染、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带回家让亲朋友分享。
(6)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的起动一般是在科研基地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就要求对基地环境进行全方位、大规模的绿化、美化、净化,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同时对科研实验设施及生产大棚进行适当改造,以适应观光旅游的需要;
别处还要增建一些为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如旅游餐厅、农产品展销厅、农具展示厅、农业演示厅等,以满足旅客多方位的需求。
在农业基础项目的同时,也要穿插点缀一些可参与性强的休闲娱乐设施如烧烤场、野炊园、钓鱼走廊、农家作坊及车水抓鱼、点瓜种豆、装盆栽花、组培实验等项目,让游客体验全方位的农家生活。
还要培训一支相应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专业队伍,满足客人对生态农业的知识。
最后,在此基础上对科研基地进行适当的形象包装并适度对外进行推介。
通过生态农业园全方位的提升,必然可以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加大对游客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是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中最有潜力的部分,在未来几年中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4、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
农业和旅游的结合不是单纯到农村旅游这个简单的概念,它应该进一步摆脱计划经济本制下“等、靠、要”的束缚,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生态价值,同时必须面向市场,走科研为主,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道路。
而农业资源不但是生产资源,其形成的奇特的生态景观和本身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实际上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现在如火如茶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迅猛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
如河北的集发农业观光园、北京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等。
生态旅游农业,已登上大雅之堂,它将成为旅游业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传统农业生态旅游给人是自然纯朴的田园风光,而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带给人们的则是不可思议的神奇世界和无可抗拒的巨大诱惑力和吸引力,因而则更有发展前景。
不少港澳游客来了五六次还想来。
与主题公园景观相比较,农业生态旅游则更富于创意与变化,一年四季均可推出新的旅游吸引物。
开展农业生态旅游可以实现社会、生态、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
通过社会各层人员的观光、旅游,可更广泛地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生态环保知识,提高参观者的科技和环保意识以及发展“三高”农业的积极性。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通过一系列农业高新科技,将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以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出来。
它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加工以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出来。
它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更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因此,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资源、生态、旅游等为支柱的生态旅游农业产业体系,不但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更可以将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合理地统一起来,必将为我国部分地区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综合协调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实践证明,开办农业生态旅游是切实可行的。
它投资省,风险低,周期短,见效快,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农业生态旅游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科技、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选择了花奔、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作为主导产业,走出一条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并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
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使其产生独有的农一要素差异,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以适应消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农业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它已经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产业,农业将成为体验经济的主导产业;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创新,它将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主流。
农业生态旅游在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三)某某旅游业的现状及前景
1、某某经济基础薄弱,拥有丰富的旅游、海洋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某某的经济是典型的岛屿型经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2009年GDP为164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8亿元,经济总量较小。
某某的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自1996年开始差距逐渐拉大。
2016年,某某和全国的人均GDP分别为17175元和22698元,人均GDP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位23。
某某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经济特区和中国唯一热带岛屿省份应有的地位完全不符。
某某是中国唯一一个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岛,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三大热带雨林之一、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死火山群、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优城市三亚、海口位列其中等。
某某的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独特性,国内其他省份远不能及,与夏威夷、普济岛、巴厘岛等世界著名旅游岛屿相比,某某也毫不逊色。
某某的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但开发并不充分,接待的境外游客仅有巴厘岛的五分之二和普济岛的五分之一。
某某岛有长达1500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广阔,占全国的42.3%,拥有全国丰富的海洋渔业和海洋植物资源,但其海洋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21.6%。
某某旅游资源丰富,在亚太区域优势明显,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巨大。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房地产泡沫破灭给某某的经济发展沉重打击,之后10多年来处理地产及其引起的金融机构风险的过程中,某某错过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辉煌的时期。
1995年以来某某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基本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以后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两位数,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16年金融危机期间,增速高达40.4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56个百分点。
同时2015年3季度以来,某某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开始遥遥领先全国,2009年1至10月份,某某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高达50.1%,而全国同期仅为18.9%。
而且,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来看,外商投资+自筹资金占主导,基本在40%以上,国家资金和国内贷款仅占20%到30%。
民间投资的大举涌入某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某某经济未来的良好预期。
2009年,某某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30:
30:
40,第一产业在GDP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大,第二产业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8.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对某某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少数大企业、大项目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过大,08年行业不景气时,某某经济下降明显,波动过大。
同时某某的科技实力不强,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某某2015年高科技产值排位倒数第5名。
某某第三产业中交运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占第三产业近一半。
由于2014年某某金融风险处置才基本完成,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仅为5%,占比较低,一定程度上与第二产业比重不高有关,某某金融业不发达。
而某某本省人口有限,市场容量不大,仅仅依靠本地的消费能力不够,商业经济不发达,商业地产投资比重较全国低5个百分点,而受移民度假类住宅需求推动,住宅投资比重较高。
因此,若扩大服务业收入,必须依赖旅游业吸引省外甚至国外旅客的消费。
旅游业的发展对某某第三产业及GDP的增长可能会有积极的影响和带动。
2、旅游业是某某重要的支柱产业,但与国内旅游强省相比仍然不够发达。
某某建省办特区以来,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通过确立和实施“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某某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努力把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产业优势。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某某省旅游行业已拥有国内许多地方所不具备的资源、环境、政策和法律优势,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以观光为主,度假、会议为辅的某某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在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某某省景区(景点)的建设明显加快,到2009年,全省共有各类旅游景区、参观点69家,其中天涯海角、南山旅游区等7处景区(景点)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景点)。
与此同时,某某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尤其是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
海口、三亚等五个城市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2009年7月,三亚市内开办一家免税商店。
国际一般标准认为单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8%,即为支柱产业。
2015年某某旅游业对当地GDP的贡献达到13.98%,远超过8%的标准,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旅游业对某某经济的重要性也相对较高。
2004年以来某某旅游收入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30%以上旅游业已经成为某某服务业的重要主导产业。
由于某某经济总量较小,导致旅游业产业对某某GDP贡献较高,并不能说明某某已经成为旅游强省,与其他省份相比,某某旅游业目前仍然不够发达,只能属于旅游资源大省。
与云南、浙江等旅游强省地区相比,主要表现在某某旅游产业整体规划薄弱,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发展不均衡,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并且个别地区过度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比如兴隆温泉、亚龙湾等地,而中西部、热带森林资源开发明显不足,旅游开发的不均衡导致东、南部线路游火爆,中西线冷淡的局面。
同时某某旅游的国际化程度很低,国际旅游收入和入境游客人数虽然逐年大幅增长,但远低于国际水平,并且在国内各省排名也较为靠后。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业内专家认为某某对现有优惠政策利用率也很低。
3、国际旅游岛建设推动某某旅游业持续高速发展。
近几年来,某某省政府坚定不移地将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来培育和大力发展,以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旅游促销活动,加大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了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
某某2016年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0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
旅游总收入192.33亿元,增长9.1%,酒店客房入住率59.26%,增长3.4%。
2009年1至5月,某某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45.8万人次,同比增长了5.3%,实现旅游总收入91.53亿元,同比增长5.3%,某某旅游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同时带动了酒店建设、旅游房地产、景点景区建设等相关产业的高速增长。
建设某某国际旅游岛从2000年首次提出,到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历经十年。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某某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政府把建设某某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将某某岛建设成为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相关政策内涵包括:
①实行入境免签,进一步扩大国际游客的免签范围;
②全面开放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如旅游餐饮业、文化、会展、体育产业等;
③实行旅游零关税;
④扩大航权开放;
⑤实行更加开放的海洋旅游政策。
意见的发布凸显中央政府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范围和深化改革力度。
某某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亚太区域优势明显,旅游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某某将逐步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游、养生养老等方向升级,且国家将长期的、持续的对某某国际旅游岛建设给予资金、政策支持,某某的土地、优质自然资源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的核心政策将大幅提高某某旅游的国际化程度,对某某国际旅游岛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某某旅游业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总而言之,某某建设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前景非常广阔。
(四)项目地理位置
某某农场于1965年创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今已形成一个拥有近亿元资产的中型企业。
某某农场创建初期,是一个谷物农场,做为某某农垦的一个粮食基地,随着1968年兵团的建设,开始垦荒植橡,经过43年创业,如今形成一个以胶粮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企业。
某某农场属于某某省某某县,地处某某县城北部12公里处,某某县和万宁市交界处,靠近万宁南林农场。
某某农场有海榆东线公路(G223国道)穿其而过,距某某东线高速公路8公里。
农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年均气温26度,年均日照2256小时,年降水量1900毫米。
某某农场拥有15.62万亩土地,辖有4个橡胶作业区,4个农业作业区,47个生产单位,其中橡胶生产单位23个,粮食生产单位24个。
8所学校,其中7所完全小学,1所九年制中心学校。
1所医院,总人口1.3万,职工3060人。
种植橡胶2.55万亩,年产干胶800多吨,年产粮食4250吨,水田面积近万亩,职工自营经济4万亩,槟榔2.9万亩,椰子2599亩,淡水养殖985亩,各种热带水果6000亩,人工造林15407亩,反季节瓜菜5500亩2000吨,产值2000万元。
二、投资环境
某某被称为“未受污染的处女地,世间少有的长寿岛”,作为全国唯一的特区省份,建设国际旅游岛已被批复,且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在体制、改革、资源、开放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政府对、新技术,特别是具有宝岛特色的资源型优势产业非常重视。
加之某某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快,因此,在某某投资建设养生度假旅游产品正逢天时、地利、人和,其产业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全省范围内的投资有利条件为:
(一)区位条件独特。
某某地处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地区。
某某在这种大格局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将有条件发展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基地,某某铁路通道的建成,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健康岛”“生态岛”认识,这种优势将会进一步明显加强。
(二)政府相对优惠。
国务院赋予某某实行比其他经济特区更加优惠的政策,进行改革有更大的灵活性;
全国人大授予某某省人大以地方特别立法权。
建省以来,某某运用这些政策和权力,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机制发育和完善的政策法规,为经济的展提供了基础保证,也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三)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建省以来,全省开发建设成就显著,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得到加强,社会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深层次、多功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已基本形成,为大规模开发建设创造了较好的软硬环境。
三、投资的必要性及适应性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
深化资源开发和管理,加强植物工程技术,建设一批农业种植及生态旅游综合开发、资源产品综合利用等示范工程。
某某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因此,选择项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适时的。
(一)、项目所在地有山坡、水库、胶林、果树、山地溪流、田园风光、民族风情等众多旅游资源,选址条件较好,投资环境良好,符合建设要求。
区内有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水库风光、民俗风情。
项目突出的生态观光、养生休闲特色,配合周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旅游项目,形成山海互补,戏海静心、养生度假休闲的旅游项目组群,使项目发展成为旅游新热点的不可或缺的旅游项目。
(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本项目以某某农场内的自然资源、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利用现在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以旅游内涵为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
既有项目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又能带动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等技术、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符合国家建设新农村的产业政策。
(三)、本项目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开展农业生态旅游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