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6710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

为什么要成?

可见它有高低之分。

人类的文化的表现,用康德的词语来讲,康德说人类理性有两种运用,一种是思辩的使用,一种是实践的使用,思辩的使用成就所谓知识的学问,实践的使用成就所谓德行的学问,那么这个德行的学问,康德讲是道德的学问,他最切入儒家,但是康德不知道还有道家的玄智,还有佛家的空智,所以我们把这个智慧的学问,把康德的对于所谓实践的学问,扩充为儒释道三家。

康德也说人类理性的两层运用,他说人类理性的两种运用中,实践理性有优先性,优先性这个词语,就让这两种运用不是左右的摆列,不是横的排列,而是竖的排列,纵贯排列,纵贯排列就是有高低层次。

文化的全面性,必须靠一种教育去完成,这种开发人性的工程叫教育。

我们必须用教育的手段来把人性或是人类文化的全面性来交付给他,通过人生的发展历程的把握完成文化的全面性。

人性要得到开发,首先要了解人性的内涵的全面性,二方面要了解人性发展的历程性、全历程、整个历程,这样子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人性开展出来,这是我对于什么叫人性、怎么开发人性的两个提法,叫做二性。

3.把握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

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

我们就从人性发展的整个历程来讲到教育了,教育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就是教育的时机,这个是所谓的人生的全幅发展历程,我们要能够把握,教育的时机要把握,第二点是教育的内容要把握,第三点是教育的方法要把握。

没有按照人生发展的历程来做教育,你教材、教法再好,错过时机,永不再来。

而且这个时机是在它打基础的时候,教育时机是最重要的。

教育的时机是要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天,就是从胎儿开始,从怀孕的第一天开始。

教育的内容呢?

要配合时机,不仅配合时机,我们还要配合全程的发展,还要配合全幅的发展,全幅就是他的内容,全程就是从小到大到老,我们要对整个人生负责,这样来选定教材,所以一方面配合时机,一方面配合全幅跟全程来选择教材。

我们要选择什么教材呢?

选择有深度意义的教材!

因为有深度意义的教材才能对人性的全幅性、全程。

方法要把握,方法顺乎他的发展,顺乎人性啊,或者说顺乎人的自然的状况,顺科人的自然的学习状况,我们来把握方法,那么我们考查方法,考查的结果呢?

跟现在的教育是不一样,甚至相反,因为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越来越高,越来越好,随着年龄成正比,这叫学习能力递增,所以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学习能力递增,而人类还有另外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直觉的能力、吸收的能力、酝酿的能力,像这种能力跟认知能力不一样,认知是什么呢?

认知是理解的能力、表现的能力、乃至于所谓批判的能力,这叫认知的能力,而这种认知能力是随着生命成长越来越高,但人类的直觉能力、吸收能力乃至于储藏能力也就是记忆能力,还有内在的力量能力这种能力叫做学习能力递减。

所以我们对于人类生命的全部内涵,不是文化的内涵而已,而是对人类的学习能力的各方面都了解的话,你会知道各个能力在什么时期,他是最恰当的时候,他是所谓的发展的关键期,你就能够把握它,把握发展的关键期,按照发展的关键给予教育,他就是最自然的方法,他是效果最大的,得到最大效果的你的工作的效率,所以方法要越自然越好,于是就凝聚出这三个原则,我们用一句话讲完:

在最恰当的时机,用最恰当的方法,教最恰当的教材。

这样我们就把握了教育的三个原则,原则就是基本法则,而以教育的时机做为一个线索,其实教材跟方法是附属在时机上的,所以我们要把教育时机特别提出来,在这个时候用什么样的教材?

可以让他的整个人性得到最良好的开发,乃至于可以奠定最良好的人生基础,你要在这个时机用这个教材,你必须用一种方法,什么方法?

最合乎他学习的方法,于是我们用这三个教育的原则,凝聚出所谓的读经的教育,所以读经的教育先不说,我们做一种最恰当的教育。

从教育的三原则处才讲读经教育,为什么?

因为我们讲的是"

儿童读经"

教育,"

儿童"

就是时机,读经的"

经"

就是内容,读经的"

读"

就是方法,所以叫儿童读经教育。

4.读经教育的四个标准:

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

及早读经,越早越好,尽量的早;

大量读经,越大量越好,为什么越大量越好,因为你只有十三年的输入时间。

尽其可能,能者从之。

能不能大量,那也是要看每一个人的福分。

大量包括三个范围,第一个就字数大量,我们以字来算,我初步的标准是,能够十三岁之前学完中文二十万字,外文十万字,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数目,古人背百万字的是很多的。

第二个反复遍数大量,要包本背就只能遍数大量,二百遍三百遍五百遍。

第三个时间大量,就是由于第一个跟第二个字数多遍数多,第三个时间要长。

四至十小时。

老实读经,老实读经第一个是读真正的经,就是内容,第二个,只管读,就是方法,没有别的花样,花样越少越好;

第三选择最重要的,所以从《论语》开始,只有读,其它的不管。

正合人性,只是不合人的动物性,但是合人的人性,所以老实读经的孩子将来他学任何事物,由于他的笼罩性固然好,但是更由于他的好学的热诚更好。

用老实读经让一个孩子养成自已学习的能力跟自己学习的兴趣,有自己学习的能力跟兴趣,我们的教育就好办了,就几乎不用教了。

所以老实非常重要,而大量是让及早跟老实达到最高效果的一个方法。

第四个标准就是快乐读经,这个也很重要,我们衡量读经教育成功不成功,要看看这个孩子快乐不快乐,没有太多的人为干扰,应该是快乐的。

及早是尽量及早,老实是尽量老实,大量是尽量大量,你只要尽其可能,尽其性,你不要用人为的一种功利心去要求,这样子才使大家都快乐。

5.读经教育的五个特质:

理论的深刻性:

理论是从原理而来,从原则而来,服从原则,最基本的法则。

我们一步一步地推,读经教育我们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教育的本质是从哪里呢?

从文化的全面性出发,文化的全面性从人性出发,所以从人性推到文化,从文化推到教育,而从教育推到读经,所以读经,它有理论的原则性、理论的深刻性。

内容的扩展性:

读经他所读的范围,除了文字之外,还有各种的人生的经典,包括美术、音乐乃至体育,数理读经,外文读经等。

内容的完整性、内容的扩展性、拓展性。

操作的简易性:

这个操作是非常简便的,为什么?

合乎人性,合乎人生的发展,所以操作是很简易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因为你看老实读经就好了嘛,大量读经就好了嘛,他就快乐了嘛,所以这是操作的简易性。

例证的广大性:

实验两千多年,而且全人类都在实验,中国就两千多年,西方也两千多年呐,所以例证的广大性,又广又大,多而且是涵盖的空间大,全人类都在实验。

教育的笼罩性:

这个涵盖性是说教育的效率,这个也很重要,人说只有读经够吗?

也可以说够,也可以说不够,所谓不够,只有读经怎么够呢?

人间有那么多的学问让人追求,所以不够,所谓够就是他是一个笼罩性的学问,笼罩性的方法,他一笼罩下来就可以助长、帮助所有的功课的成长,所以从这里说,有他的涵盖性。

人的德性有优先性,为什么?

因为一个有德者,他必定会追求他的知识,道德世界必包涵知识世界。

读经就是一个全面性的,或者说笼罩性的,其效用是笼罩性的,从语文笼罩所有的学科,从记忆笼罩了理解,那么这样子全幅地人性就可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让这个孩子步上人生的康庄大道,这就是所谓的读经教育的基本的原理。

--以上内容详见《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演讲稿

"

吾人以为,如果单纯从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说问题,而没有一个改革教育的总的纲领,则无实益。

如果有一个根本的总的改革教育的纲领,那么在此纲领的笼罩下,那些以前成问题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或许能有妥当的解决办法或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不再成为问题矣。

但其总的纲领,吾人却当从人性之高度予以深思,以人性的标准去善加衡量与抉择。

当今中国,乃至于全世界,所面临的教育苦恼,乃是出于教育思想之偏离人性之本质而造成的,这是属于思想性的、哲学性的、典范性的失落。

如果不从根本上作系统的转向,只在枝微末节上欲求修订,则不但无济于"

长期发展"

,且致治丝益棼,最终贻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与进步之大好契机。

如果教育改革能从根本上着力、能触及问题背后的根源,则走出目前教育所面对之困局,则并非困难之事。

一切枝微末节上的困难与问题,亦将随着根本问题之解决,而得迎刃而解也。

因此,吾人当注目于根本理念之转变,从此处下力即可正本清源,即可令教育起死回生,人才从而可以得而辈出,造就堂正优雅足以作为世界典范的新中国。

--摘自《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建言》

二、从人性出发,建立永恒的人类语文教育新典范

语文教育新典范的体现:

以语文为核心的教育生涯规划:

1.胎教:

古典音乐、中文经典诵读、英文经典诵读,24小时不间断播放。

2.0-3岁:

除以上之外,看尽世界名画、雕塑、建筑、舞蹈......认识至少三千汉字

3.3-13岁:

十年读经,背诵中文经典至少二十万字、外文经典至少十万字

4.13-23岁:

十年解经,进德修业,深入经藏,通览历史,广泛涉猎人类一切学问(对于有特别天赋的孩子,特别培养)

5.23-33岁:

十年历练,遍访名师

我有四句话做为新典范建立的标准。

第一句话,就是"

回归人性"

,这里含有一个意思,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以及文化教育,远离了人性,障碍了人性,所以,一定要回归人性。

第二句话是"

把握本质"

,这句话含有一个意思,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和文化教育,并没有把握到语文和文化的本质,而是只在枝微末节处耍花招。

第三句话是:

直截了当"

,我们现在把语文教育做得很复杂、艰难,其实语文教育不需要如此,语文教育是依照人性,非常自然就可以开展,所以我们要直截了当,直接开发人类的语文天才,让每个人都有高度的语文能力。

第四句话是"

不再折腾"

这是采用胡锦涛先生的名言:

不要再折腾了"

,我们的文化不要再折腾了,我们的教育也不要再折腾了,尤其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要再折腾我们的学生了,不要再折腾老师了,老师教得轻松一点,学生学得愉快一点,我们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依照这四个标准来建构我们语文教育的新典范。

而这四个标准,其实就是一个"

合乎人性"

,如果新典范是从人性出发的,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新典范是永恒的典范。

--摘自王财贵教授晋江演讲《语文教育新典范的建立》

三、从人类两种理性的开发谈"

数理读经"

的构想

1.实践理性和思辨理性的区别,决定了生命的学问与知识的学问之不同。

-知识类的学习:

按照科学教育的本质,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教不懂没关系,以后再教还来得及。

-非知识类的学习:

不懂也可以教,教不懂也有用,而且应该在不懂的时候,要全部教完。

等到懂了再教,就来不及了。

语文教育正是属于这种教育。

2.以一元带动多元

我们读经,是以背诵为始,以助长一切学习。

我们读经,是以本国为本位,消化一切文化系统。

这种"

以一元开多元"

的动态的"

全盘"

,非"

多元文化"

主张者只是机械的分析的静态的多元的"

拼盘"

生命本是动态的,文化是有生命的,须以动态心灵体贴之,非静态思想所能理会也。

万能"

一观念,若直接地看,死煞地看,读经中当然不"

包含"

其它科目的学习,尤其是数理英语体育等,所以读经不可以说是万能的。

但若间接而圆融地看,则因为读经提升了学习的智能,便可以轻便地学习其它所有的科目,可以说读经"

含蕴"

了所有科目,则读经是万能的。

--摘自"

网络回复集成"

四、读经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1.书院的建立,培养影响世界的大师级人才

书院主要培养的第一类人才:

圣贤式的哲学家

这样,我们的书院、就成为一个真正培养人才地方,大家真正知书达礼。

在这个地方不仅是这个学问进步,而且大家互相砥砺性情,激发志气,大家共同勉励,可以培养三种人才:

第一种人才是思想家,思想家有很多种,我们所培养的这一种思想家,不仅是会思考,还须要有智慧,他不是自己想一套,来残害世界,所以我们这种思想家是真正的哲学家,这种哲学家是圣贤式的哲学家,他要上达天德,启发人性的光明,引领人类的智慧的方向。

第二类人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家

第二种人才是政治家,政治家不是权力斗争患得患失的政客,而是真正为国为民的仁德实践者。

有没有地位,有没有权力,不是他所关心的。

孔子所谓"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孟子说:

禹稷颜回,易地则皆然。

大禹是天子,后稷是大臣,禹、稷都在朝有治国平天下之功;

颜回,也没有身份,也没有地位,而且居在陋巷里,过着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的生活,但是我们不可轻看颜回。

孟子说,禹稷颜回,易地则皆然。

让他们换一换位置,他们的表现通通一样!

禹稷让他处于陋巷,他也安然自得,让颜回去坐在天子位置,他也能够治国平天下,这叫做政治家。

他们是不争不夺爱国爱民的,不是来耍特权的,不是来贪污的,我们书院要培养一批像孔子所说"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的人才。

《易经·

乾卦》九五,说"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这是说在朝的大人,在朝的圣贤君子;

又有九二,说"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这是指在野的圣贤君子。

假如在天地之间,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中,能够在朝有圣贤,在野有圣贤,朝野圣贤相互利见,而且让他们交换位置,通通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我们百姓,我们苍生,就得救了,我们就有依靠了。

(鼓掌)这叫政治家。

第三类人才:

有良心的企业家(儒商)

第三类人才是企业家。

我们理想中的企业家,是有良心的,能为地球着想,具有开创性的国际性大生意人,他生意越大,对地球越有保护的作用,他生意越大,对于贫困地区越能有扶持的作用。

他是受人欢迎,受人类尊敬的生意人。

我们培养的这种生意人越来越多时,他们会互相扶持,互相声援,形成商业的模范,让世界上做生意的人,不再只有脑满肠肥,穷到只剩下钱。

而是能够用他的才能智慧创造财富,然后分享给众生的儒商,当然,这种人必先要有满腹诗书,他行。

进入社会,在各界成为有守有为之君子

所以,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他所做的事情,或许是不一样,但他的基础都是一样的。

有了成人成才的基础,乃至于他最终没有成为大才--没有成为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企业家,他也可以成为中才,小才,他也可以在各个场合,各个行业,贡献他一已的才华,甚至可以成为各个行业的领导人。

所以,凡事一定要有本,所谓"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立以后所生的"

道"

,通于三百六十行。

他有本,自然接触到哪一行,就能够对那一行有所贡献。

这样子,我们就不用担心他的命运如何。

因为他所到之处,必定能够逢凶化吉,必定能够创造他的命运。

我们看着这些人才一个个出现于世,就可以很安慰地告诉自己说:

'

我们把教育做好了!

--摘自王财贵教授深圳梧桐山演讲《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

2.全民读经,论语一百

吾人所推广的读经教育,固然是以"

为主,但经典的教育功能,其实是不分年龄的。

我在十年前撰写的"

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

中,就特别用两节讲"

成人读经"

--包括了"

成人读经的基本理论"

和"

成人读经的具体方法"

,可以说把成人读经的观念全部说清楚了。

我也曾在演讲中及网络里提到家父九十二岁开始读经识字的经过,而一般人不也常听过乡下老太婆念佛经有所长进甚至悟道的故事?

成人也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任何人都可以从读经领受到重大的益处,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本来是不必再费心推广的。

但数十年来的时代风气依然禁锢人心,有的人认为经典一定很难而不敢去读,有的人怕被别人讥为迂腐而不敢去读。

其实这些都是无道理的顾忌,要打破这些顾忌,让经典真正深入人心,修身齐家,化民成俗,扶持社会,安邦定国,必须大家一起来。

所以,我愿在此发起"

全民读经"

运动。

而如果要读中国的经典,宜从经典中的经典--论语--开始,所以这个全民读经运动就特别称之为"

论语一百全民读经运动"

  方法很简单:

即"

每个成人从他听到这办法的这一刻,立志在半年内,将论语从头到尾读一百遍。

  这里所谓"

成人"

,是指已经能够自己立志的十三岁以上的人(不能立志的,代表其心智还不成熟,实在也不能算是成人)。

设定在"

半年内"

,是为了让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至少有个半年之间,其生活中有一种"

念兹在兹"

于人生学问的体验。

而特别要注意的是:

一百遍"

,是只读原文,不必读注解!

--这样就没有"

艰深难懂"

的问题,这样才读得下去。

--王教授《迈向"

的时代》

五、融贯古今,汇通东西

1.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才可以负担起融贯中西的责任

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刚才我们引到康德说,人类理性有两种用途,这两种用途不是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左边右边,不是这样安排的。

人类理性的两种用途,康德说,实践理性有优先性。

什么叫优先性?

就是生命的学问优先于知识的学问,也就是说,生命的学问可以涵盖知识的学问,把生命的学问开发出来了,它必定涵盖着知识的学问。

这是人类理性的结构,这种结构不是左右的结构,是上下的结构。

所以在下位的学问,并不一定能够接触到上位的学问,不一定能够包涵上位的学问,而在上位的学问如果能够明白了,它必定包涵下位的学问。

所以知识的学问不一定能够引发生命的学问,但生命的学问必定带动知识的学问,而刚才说我们东方,尤其是中国的学问--因为所有东方的学问都在中国,儒道两家是自本自根生发出来的,而佛教已经被中国所吸收,所以,整个东方文化全部在中国,所以中国的文化就代表了东方的智慧,也代表了实践理性的发用。

而实践理性必定涵盖知识理性。

这是第一点,为什么中国人要负担起两种理性的融会贯通的责任,是责无旁贷的。

第二点,是因为西方文化跟东方文化接触的时候,刚好是中国国势衰落的时候。

国势衰落并不一定理性衰落,民族不能够打胜仗,并不一定他们的人生理想就比较卑微。

不过世间人往往是功利的,中国人也跟着一起功利。

当我们的国势,武力不如外国的时候,我们的知识分子也怀疑到自己的民族心灵是不是比较卑微简陋无用,其实,两种文化都是人类理性的发用,都是应该继承发扬的,而在这个交汇的时候西方文化好像凌驾于东方文化之上。

其实是他们的国势凌驾于中国之上,并不一定是他们的文化价值就天经地义的凌驾在中国文化之上。

我们误解了以后,西方人看不起东方人,东方人崇拜西方人。

中国人努力去学西方文化,而西方人并没有努力学中国文化,当然,我们中国大概也没有人值得西方来学习了,因为中国人自己把中国文化打败。

所以历史如果是公平的,中国人尊重西方,西方人尊重中国,中国人可以学西方文化,西方人也可以学中国文化,这样我们就不会说整个人类文化的融合要由中国人来完成,但是历史因缘造成中国人要负起责任,不过,中国人现在负不起责任,为什么?

因为我们把自己打败了。

所以今天我们谈文化复兴,应该重新检讨人类文化的根源,以及人类文化的总体,我们才知道我们要向哪个方向走。

那向哪个方向走现在就很明白,我们平常说的,古今中外,这个古今中外我们是说,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都要学习,值得我们发扬的都要发扬。

人为何能够如此呢?

就是因为人本来是理性的存在,而理性本来就有这么多内容,在他心灵的深处一直要发出来,一直要涌现出来,假如你不让他开发出来,这是对不起自己,当然也对不起祖先,也对不起子孙。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的人,我们就应该开发理性的全貌。

--摘自王财贵教授武夷山演讲《中华文化复兴之基础》

2.新儒家的志业:

道统的继承、学统的开出、政统的完成

只要是有人性的地方、只要是有良心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儒家,不管他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他生长在什么时代、他从事哪一种行业、做哪一种学问,只要他为了人类的理性而奋斗、他为了良心而奋斗,他就是儒家。

他的学问可以不广博,才华可以不很高,他只为理性而奋斗,他就有了儒家的精神,他就是儒家!

所以我们现在说儒家,应该是整个民族和起来,成为一个大儒家。

因此,儒家并没有规定你要学什么专业,他只是说你要顺理性而行,要尽情开发生命的内涵,你不要对不起自己,不要以情绪来判断事物。

总之,一个依理性而行的人,就是儒家。

一个依理性而行的时代,就是儒家的时代,也就是积极光明的时代。

现在凡是有儒家志气的学者,以儒家的心态做学问的人,他想为当代民族乃至世界文化负责任的人,这种人,我们称为"

当代新儒家"

当代新儒家有哪些代表人物?

根据条件的严格与否,有不同的人可罗列进去,我们在这里就不做罗列。

不过以我自己的认知,我的老师牟宗三先生,他是一个当代新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是所有学者公认的,牟宗三对当代儒家的使命做了一个相当精简的展示,非常经典的提醒,可以做我们的参考,他提出当代新儒家志业的三个面向:

第一个就是所谓的道统的继承,用道统两个字,所谓道,就是儒家之道,道家之道,佛家之道,以三家为主。

这个就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这三家都指出生命的方向,这是人类的学问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几乎已经囊括了康德所谓的实践理性的使用。

中华民族把人类理性的实践学问,开发到非常高明的地步,肯定人类的无限心,有一套可以成圣、成佛、成真人的实践工夫,一套实践的形而上学的建立,已经是对得起整个人类整个世界了。

所以我们对传统的继承是一个当代儒者、一个要替民族负责的人所首先立定的志向。

我们不是说你一定要达到先哲的高度,但你应该有这种志向。

第二个志业是学统的开出。

学统就是学问的传统,这个学问的传统大体是指西方的学术而言,就是思辨理性方面的学问。

学统的开出,用开出两个字,刚才道统是用继承两个字。

因为这个道统是中华民族本有,所以叫做继承。

现在学统用开出两个字,不是学习,也不是西化,他说开出,什么叫开出?

开这个字,是借用佛教的大乘起信论,有所谓的一心开二门。

真俗两界,其实都是一心所开,而虽然是一心所开,这个真正的心是真如心,所以也可以说真如心,开生灭门。

所以这个开字,一方面说一心可以开二门,所以一个理性可以开出道德理性或者说实践理性,也可以开出思辨理性或者说知识的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