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线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6671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线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线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线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线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线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线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届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线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线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线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这主要说明

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

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29.(错题再现)1939—1941年,国民政府实施地方“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实行在民意和民选基础上的地方自治;

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

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

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实现全中国统一B.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全面经济封锁

C.积极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支持抗战D.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

30.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程度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参照下表,对这两大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特征

感性发展阶段:

实验性、探索性破坏旧体制

理性推进阶段:

系统性、主动性制度创新

A.从时间看,1984年是两个阶段的重要分水岭

B.从历程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第二阶段全面展开

C.从理论看,第二阶段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从内容看,理性推进阶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B.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的新特点

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D.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32.提米斯托克利战功卓著,亦是民主制最激进的支持者,却被政客煽动起来的雅典公民放逐。

陶片放逐制无疑是民主选择和惩罚领导人的重要方式,在雅典因为宗教、道德和政治的理由经常使用。

民主制天然有压制少数的倾向,专制则天然有压制多数的可能。

这反映了

A.雅典公民很容易被政客煽动B.直接民主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C.陶片放逐制有利于防止专制D.民主制比专制更加具有优越性

33.罗马共和国时期,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

由此可以说明罗马法

A.缺乏严格统一的刑罚标准B.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C.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D.遵循主观意愿至上的原则

34.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卑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B.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

C.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D.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

35.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战略,与各国大打“贸易战”,并迫使美国各跨国公司从海外回流本土,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

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题~

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

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后,当中产阶级妇女游行示威要求参政权时,大男子主义的政治家们报以冷笑。

1867年,地方性政治组织“全国妇女参政会”在伦敦成立,很快得到其他大城市妇女界的响应。

1869年,议会颁布《城市选举法》,开始授权女性未婚交税人地方选举权。

„„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暴力的妇女运动者”,1912年,妇女暴力参政运动进入热潮,她们涌向伦敦市中心,纵火、打碎玻璃、捣毁商店门面、破坏公共设施,造成巨额损失,多人被捕。

一战爆发,政府为动员国民一致抵御外敌,借机释放了全部因民权斗争而被拘捕的罪犯。

1918年,鉴于妇女在战争中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联合政府同意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摘自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

材料二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妇女观,已经初步渗入了近代人权思想。

他们主要通过发行报刊、开演讲会、联结团体、广贴告示等方式,使创设女学堂和不缠足运动波及到维新派以外的阶层,连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和开明派也参加进来。

这些活动极大地启发了进步妇女,使她们公开喊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20世纪初期,出现了一个知识妇女群,主要包括教会女学、女子留学和国内各种民立、官立女学堂培养出的女知识分子。

她们是继男性先进人物之后,提倡女权的主要力量。

1898年至1919年,妇女所办的报刊,全国约有40种,大多集中于上海、北京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及日本的东京。

声势浩大,最终使女权思想的鼓动达到民国初期以前的最高峰。

——何黎萍《论中国近代女权思想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英女权运动的差异。

(10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推动中英女权运动的社会因素。

(1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历史时期

内涵与用法

明代以前

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

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

明末清初

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的例子。

19世纪40-60年代

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

19世纪60-80年代

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

“富强”的目标包含工

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

19世纪90年代

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

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20世纪

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

1919年后

“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

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

名说也

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

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45.材料:

唐初,《田令》载:

“应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正预校勘造簿,县令总集应退应受之人,对共给授。

”据《唐律疏议·

户婚》载:

“卖口分田者”,“占田过限者”,“盗耕种公私田者”,“妄认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者”,均处以轻重不同的笞刑、杖刑。

唐律令规定:

“若一户之内,尽脱漏不附籍者,所由家长合徒三年”;

“里正不觉脱漏增减者”,“州县不觉脱漏增减者”,要依据脱掉家户漏掉人口的多少,处以相应的笞刑、杖刑和徒刑;

“里正及官司,妄脱漏增减以出入课役”,要处以徒刑;

“相冒合户者,徒二年”;

“于法应别立户而不听别,应合户而不听合者,主司杖一百”。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在土地和户籍管理上的主要措施。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土地和户籍管理措施的作用。

(6分)

4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1940年6月4日,盟国军队完成敦刻尔克撤退后,德国军队继续向南推进,并于6月

13日占领巴黎。

士气低落的法国政府接受了条件苛刻的停战协定,其中包括释放所有的德国战俘,遣散法国军队,交出法国军舰,由德国占领法国一半多的领土。

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打击。

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

虽然这些指责也并非毫无根据,但另一些因素却似乎更具决定性。

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使得希特勒能够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

此外,也许最重要的还是德国在好几个方面,特别是发展闪电战新战术方面所占有的优势。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沦陷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沦陷的影响。

(8分)

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严复(1854-1921),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在船上实习,1877年到英国留学,学习海军,阅读大量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著作。

1895年,严复开始翻译《天演论》。

他在《〈天演论〉自序》中说:

此书“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

《天演论》带来了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达尔文进化论的传播,使其迅速成为维新运动的思想武器。

梁启超是最早读《天演论》译稿的人,《天演论》还没正式出版,他就根据其做文章进行宣传了。

“及达尔文出,然后知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非图自强,则决不足以自立。

”西方思想的介绍和进化论的传播,在维新理论方面,突破了康有为单从古代圣人那里寻找理论根据的狭隘性,给了人们以新的科学方法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时代意义。

文综试题答案

历史参考答案

24.A

【解析】通过材料“西周主要是‘天子建国’的时代;

春秋前、中期,主要是‘诸侯立家’的时代;

春秋后期,主要是卿大夫分封陪臣的时代”可以看出,作者在强调分封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故A正确;

在材料中,并没有看出西周等级制度受到了冲击,排除B;

通过材料无法得出分封制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排除C;

材料并没有政治统治合法性的相关信息,排除D。

25.C

【解析】结合所学,西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政府重用儒学家做官,儒家思想倡导仁政、天人感应等思想,劝勉皇帝施行仁政,一定程度上对皇帝的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使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故C正确;

民本主义思想对皇帝施行仁政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制约皇权的作用有限,排除A;

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主要对象是政府各级官员,而不针对皇帝,B错误;

D属于中央集权问题,皇权专制属于专制主义问题,D不符合题意,排除。

26.A

【解析】由材料可知朱熹对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等都有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说明他践行了“格物致知”的理念,深刻的探究了万物,得到了其中的“理”,故A正确;

材料不能反映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B错误;

材料未体现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故C错误;

材料是朱熹对古代科技进行研究并提出见解,不是促进科技发展,故D错误。

27.D

【解析】中德《续修条约》规定说明,如有优待他国利益,彼此须将互相酬报之专条或互订之专章,一体遵守,方准同沾优待他国之利益,说明清政府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故D正确;

A不符合史实;

材料不能体现“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排除B;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排除C。

28.D

【解析】根据“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可知,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故D正确;

A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排除B;

材料反映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无法体现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排除C。

29.D

【解析】结合课本知识可知1939~1941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由材料中的“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

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故选D项。

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抵抗日本侵略,不存在消除地方分裂割据,故排除A项;

材料针对的是国民政府地方体制的改革,不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故排除B项;

材料不仅涉及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也涉及战后谋划,C项仅体现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故排除C项。

30.D

【解析】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应该以1992年为分水岭,以前是实验性、探索性破坏旧体制,1992年后,进行系统性、主动性制度创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错误,D正确;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的第一阶段全面展开,B错误;

1982年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第一阶段,C错误。

31.B

【解析】材料两种观点对世界政治格局认识不清,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A项表述对世界局势是一个错误分析;

中国新时期外交的特点不结盟政策,而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不结盟政策最典型的体现,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不是军事同盟性质的政治军事集团,材料中的两个观点明显是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B项正确;

C、D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

32.B

【解析】根据“被政客煽动起来的雅典公民”可知,雅典的直接民主容易被一些政客利用,“陶片放逐制无疑是民主选择和惩罚领导人的重要方式”说明陶片放逐制通过多数人的民主压制少数人,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故B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直接民主的弊端,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陶片放逐制的弊端是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政,C是陶片放逐制的积极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

“民主制天然有压制少数的倾向,专制则天然有压制多数的可能”说明民主制和专制都存在弊端,因此无法比较哪个更优越,排除D项。

33.B

【解析】据材料中“故意杀害他人”“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采取了不同的标准进行量刑,而不是缺乏统一的标准,故A项排除;

材料中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采取不同的判罚标准表明罗马法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故B项正确;

万民法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二罗马共和国时期使用的是公民法,故C项排除;

罗马法在量刑时考虑犯罪的动机不是遵循主观意愿至上的原则,故D项排除。

34.C

【解析】从材料来看,英国政府在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这一段时间内,国王的权力依旧在政府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体现出近代体制中依然留有一定的封建残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一些奴颜卑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而不是国王直接参政;

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议会的态度,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

D选项错误,与材料反映内容相悖。

35.D

【解析】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故A错误;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逆全球化并不是国际主流现象,故B错误;

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尚未形成,故C错误;

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欧美国家之所以采取逆全球化举措,这是因为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故D正确。

41.

(1)英国女性主导、中国男性主导;

英国暴力手段、中国通过温和的文化教育手段;

英国要求选举权平等、中国要求男女平等;

英国立法方式逐渐实现女子权利、中国女子权利并未真正实现。

(一组4分,两组8分,三组10分)

(2)中国:

列强侵略、民族危机,西方文化传播,近代工业发展,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近代教育推动。

英国:

两次工业革命(工业化),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完善,启蒙思想(民主平等思想)传播,一战爆发妇女在战争中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

42.

示例一论题:

外来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丰富了“富强”一词的内涵。

(3分)

论证: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战败,一小部分的有识之士见识到英国等国的强大,开始开眼看世界,从而将“富强”的适用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的武器不如西方,掀起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军事技术,“富强”的含义从经济拓展到军事领域;

③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意识到除了学习西方的技术之外,还应学习西方的制度,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赋予“富强”政治性的含义。

(6分)

总结:

综上所述,“富强”内涵从国内拓展到国外,从经济领域延伸到军事、政治领域,反映出外来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冲击不断加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示例二论题:

“富强”一词使用的变化侧面反映了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路径。

(3分)论证:

①19世纪60—80年代,“富强”在工商和国防两方面的积极内涵反映出部分有识之士学习西方的诉求,他们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在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②19世纪90年代,“富强”含义开始拓展到政治领域,反映

出国人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中,意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局限,维新派遂掀起了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在制度层面学习西方;

③20世纪初,“富强”一词政治含义的拓展,反映清政府在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后的奋发图强,希望通过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改革以维持统治。

但另一方面,“富强”使用的减少也反映出革命派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从改革转向革命,试图推翻清王朝,建立平等的社会。

综合以上关于“富强”内涵的变化,反映出洋务派、维新派、清政府及革命派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在器物、制度层面逐步深入地向西方学习,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

示例三论题:

社会思潮的演变影响了人们对“富强”的评价。

①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提倡重义轻利的观念,所以重利的“富强”观念遭到世人的贬低;

②明末清初,针对明末空谈心性的弊端,部分思想家冲破理学的束缚,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富强”观念得到部分人的认可;

③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马克思主义者要求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维新运动因为维护封建政权清王朝,故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对象,这导致“富强”一词迅速贬义化。

综上所述,受社会不同时期思潮的影响,人们对“富强”的评价或褒或贬,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

45.

答案:

(1)主要措施:

规范对土地和户籍的管理;

及时掌握全国土地和人口的变动情况;

加大对民众违反管理行为及基层官员不作为行为的处罚力度。

(2)作用:

对土地兼并起了一定的缓和作用;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对推动唐代社会繁荣起了一定作用。

解析:

(1)问,由材料中《田令》与《唐律疏议·

户婚》的相关要求得出规范对土地和户籍的管理;

由材料“应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正预校勘造簿,县令总集应退应受之人,对共给授”得出及时掌握全国土地和人口的变动情况;

由材料“若一户之内,尽脱漏不附籍者,所由家长合徒三年”“于法应别立户而不听别,应合户而不听合者,主司杖一百”得出加大对民众违反管理行为及基层官员不作为行为的处罚力度。

(2)问,由材料“应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正预校勘造簿,县令总集应退应受之人,对共给授”得出对土地兼并起了一定的缓和作用;

由材料“‘妄认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者’,均处以轻重不同的笞刑、杖刑”得出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对推动唐代社会繁荣起了一定作用。

46.

(1)原因:

绥靖政策的长期推行;

敦刻尔克撤退,法国孤立无援;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德国军事战略战术的优势。

(2)影响:

削弱了法国的国际地位;

刺激了法西斯德国扩大战争规模的野心;

使英国直接面临法西斯德国军事打击的威胁;

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反法两斯同盟的建立。

47.

(1)原因:

受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影响;

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严重;

宣传维新变法的需要;

严复的责任和担当。

(2)意义:

引进新的科学方法论;

适应了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需要;

为维新运动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促进了思想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