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工程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617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4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化工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智能化工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智能化工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智能化工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智能化工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化工程行业分析报告.docx

《智能化工程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化工程行业分析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化工程行业分析报告.docx

智能化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智能化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3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政策及法律法规4

1、监管体制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6

二、行业发展概况9

1、智能化集成系统(IntelligentedIntegrationSystem)9

2、信息设施系统(InformationTechnologySystemInfrastructure)10

3、信息化应用系统(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System)10

4、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uildingManagementSystem)11

5、公共安全系统(PublicSecuritySystem)11

6、机房工程(EngineeringofElectronicEquipmentPlant)11

三、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15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1

1、有利因素21

(1)城市化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智能化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21

(2)存量改造与增量维护,是智能化行业下游需求的另一个重要来源22

(3)国家法规及产业政策大力扶持,为智能化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22

(4)行业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智能化行业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23

2、不利因素24

(1)下游行业调控政策的变化可能对行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24

(2)行业内企业整体实力偏低,资金实力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增长24

五、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25

1、周期性25

2、区域性25

3、季节性26

六、行业风险特征26

1、下游需求受宏观调控政策政策影响的风险26

2、市场竞争风险27

3、垫资经营模式风险27

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28

1、银江股份有限公司28

2、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

3、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9

4、江苏达海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29

5、江苏国贸酝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

6、中电智能(福建)系统集成股份有限公司30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政策及法律法规

1、监管体制

智能化工程行业所涉产业链众多,以建筑智能化和公共安全管理智能化为例,涉及建筑智能化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其中,发改委主要负责建筑智能化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产业政策的制定,指导行业结构调整、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等工作,整体统筹和颁布行业相关法律政策,对建筑智能化行业进行宏观的指导和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职责是对全国的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研究拟定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住宅房地产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市政公用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指导实施,重点审查施工单位的资格和资质,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制定和推行行业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涉及公共安全管理智能化的主管部门除了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外,还包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公安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主要职责是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依法行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权;依法监察煤矿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及其安全生产条件、设备设施安全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情况;指导、协调全国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工作;依法监督检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情况;拟订安全生产科技规划,组织、指导安全生产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示范工作等。

公安部的主要职责是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防范、打击恐怖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管理交通、消防、危险物品;管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国籍、出入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场所和设施;管理集会、游行和示威活动;监督管理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监察工作;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

智能化工程行业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对市场主体资格和资质的管理;二是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三是对建设项目技术标准的管理。

其中行业准入资质主要包括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资质或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

行业协会主要有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其中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是当前国内智能化和智慧城市领域的主导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责是坚持“双向服务”,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在建筑行业中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推广应用智能建筑科技成果,配合和协助设计、施工、产品供应单位以及用户建立良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体系,努力提高智能建筑工程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智能化工程行业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如下:

除了法规政策以外,智能化工程在具体实施时还需要遵循一系列行业标准及规范,主要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程》、《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等。

二、行业发展概况

从官方定义来看,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6年发布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划分,智能化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等子系统工程。

各子系统具体组成情况如下:

1、智能化集成系统(IntelligentedIntegrationSystem)

智能化集成系统是指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子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均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确保对各类系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

系统以建筑物的建设规模、业务性质和物业管理模式等为依据,建立实用、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以实施智能建筑的整体综合管理功能,是智能建筑的核心。

2、信息设施系统(InformationTechnologySystemInfrastructure)

信息设施系统是指为确保建筑物与外部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的多种类信息设备系统加以组合,提供实现建筑物业务及管理等应用功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一般包括通信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和其他相关的信息通信系统。

3、信息化应用系统(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System)

信息化应用系统是指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系统。

一般包括包括工作业务应用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等其他业务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系统。

4、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uildingManagementSystem)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综合管理的系统。

系统一般具有对空调系统、热力系统、送排风系统、照明系统等建筑机电设备测量、监视和控制功能,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可靠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管理要求。

5、公共安全系统(PublicSecuritySystem)

公共安全系统是指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应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

一般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等。

6、机房工程(EngineeringofElectronicEquipmentPlant)

机房工程是指为提供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等安装条件,以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与维护的建筑环境而实施的综合工程。

一般包括机房配电及照明系统、机房空调、机房电源、防静电地板、防雷接地系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和机房气体灭火系统等。

从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智能化工程行业起始于建筑智能化子领域。

最早的建筑智能化源于城市居民在基本居住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对于居住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希望其所居住的建筑更加舒适、安全、节能、高效。

综合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这种改善需求带来了可能。

举例来说,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能对智能建筑的安防系统、门禁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智能灯光系统方便的进行全面和自动化的监测和管理,从而大大提升楼宇内人员的舒适度体验。

而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更是实现建筑物节能的主要手段。

在类似的室内温度、湿度等条件下,智能建筑与传统非智能建筑相比,可节能10%-30%。

1984年,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诞生于美国哈特福德市,并在大厦出租率、投资回收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成功。

正是由于智能建筑具备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等突出优点,1985年以后,智能建筑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

随着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单幢建筑的智能化慢慢扩展成整个片区、小区建筑的智能化,建筑智能化概念也延伸到了公共设施智能化、道路交通智能化等领域。

伴随着各个领域智能化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整个城市智能化的概念,也就是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章的热门名词——“智慧城市”。

智能化城市以智能建筑为基础,分为智能建筑信息集成平台、智能建筑物联网信息集成平台、智慧城市信息集成平台三个方面,以达到行业应用服务,提升政府服务职能的目的。

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于智慧城市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而人口聚集势必给交通、医疗和建筑带来压力,因此需要更为合理的资源调配和布局,智慧城市正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转型。

信息化和智能化将是未来引领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城镇化加速将带动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智慧城镇化将逐步取代粗放城镇化。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城市智能化行业必将伴随着城镇化进程而保持高速增长。

智能化行业上游为计算机、通讯、现代控制技术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即信息产业、设备材料行业,智能化系统集成商通过采购设备厂商的产品或者自有设备,为建筑物进行整体化智能系统设计安装服务。

下游行业为建筑业、基础建设业和房地产业,如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和公共设施等。

我国的智能化行业相比国外起步较晚,最早出现的智能建筑雏形是1990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

由于过去二十年国内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最主要的发展目标仍然是解决广大城市居民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因此智能化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在较长时间内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但随着2007年国家智能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规范的出台与实施,以及“十二五”计划对智能建筑的推动,我国智能建筑和智能化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智能建筑和智能化行业的发展进程大致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