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市十五县市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江西赣州市十五县市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赣州市十五县市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草原-荒漠B.落叶阔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D.常绿阔叶林
【答案】3.B4.C5.A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和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信息的基本技能。
【3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该山地的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降水量,并且降水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变化明显。
因为该山地南北坡纬度位置基本一致,大气环流因素没有较大差异,故A、C错误;
洋流对降水随高度的变化影响不大,故D错误;
所以可以判断导致该山地南北坡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故B正确。
【4题详解】
由“国某山地降水随高度变化图”可以看出,该山地山麓地带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山地为东西走向,大兴安岭大体南北走向,且山麓应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故A错误;
阴山位于内蒙古为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为400-200之间,且阴山南坡为迎风坡,故B错误;
祁连山山麓气候为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故D错误。
天山位于新疆,属于干旱气候,且北坡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故C正确。
【5题详解】
由“国某山地降水随高度变化图”可以看出,该山地山麓地带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从我国干湿地区划分来看,属于我国的干旱地区,植被以荒漠、荒漠-草原为主。
故A正确,B、C、D错误。
当太阳位于富士山顶正中那一瞬间,太阳就像一颗钻石光芒四射,在富士山的衬托下,美丽异常,这种美景被摄影爱好者们称之为“钻石富士”,富士山山巅白雪皑皑,山下有被称为富士五湖的五座湖泊。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小题。
6.某摄影爱好者某日在M地附近拍摄“钻石富士”奇观,该日最可能在
A
1月B.7月C.4月D.10月
7.春分日时,某摄影爱好者在N湖附近期待拍摄到“钻石富士”奇观,则拍摄的地方时大约是
A.6:
00B.8:
00C.11:
00D.12:
00
8.富士山区众多湖泊的成因是
A.冰川刨蚀作用B.滑坡阻塞河道C.岩浆阻塞河道D.泥石流阻塞河道
【答案】6.B7.B8.C
【分析】
本题以富士山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中太阳视运动和湖泊的成因的相关知识。
【6题详解】
“钻石富士”可以断定摄影师、富士山、太阳在同一直线上,读图,根据图中甲地的位置,位于富士山的东南方向,如果要拍摄出图乙的景观,此时的太阳应位于富士山的西北方向。
所以应是日落景观,日落西北应是夏季7月份,1月份是冬季,日落西南,故B正确,A错误;
4月与10月日落偏西方,角度较小,拍摄到的可能性小,故C、D错误。
【7题详解】
春分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在乙湖附近拍摄到“钻石富士”奇观需要太阳移动到富士山的东南方向,地方时6时日出正东,故A错误;
地方时12时正午太阳位于该地正南,故D错误;
地方时11时太阳接近该地正南,故C错误;
地方时8时,太阳位于东南方位,故B符合题意。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湖泊的成因,日本富士山植被覆盖率高,泥石流滑坡较少,且泥石流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面积一般较小,故B、D错误;
湖泊纬度较低,海拔也较低,不利于冰川作用的形成,故A错误;
富士山为活火山,湖泊最可能岩浆活动阻塞河道形成,故C正确。
【点睛】太阳视运动规律:
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全球各地的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方位在正南,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方位在正北。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9.关于左图中陡崖
叙述正确的是
A.陡崖位于A地西南B.陡崖最小高差为20米
C.陡崖处有瀑布景观D.陡崖由冰川侵蚀而成
10.右图所示两幅剖面图中的数字,能正确反映图中A点地形特征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9.B10.D
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和剖面图的识读。
【9题详解】
看清图中指向标和陡崖处等高线的相交条数即可正确作答。
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陡崖位于A地东南,故A错误;
从图示和等高线的数值,陡崖处三条等高线相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陡崖的高度范围为(n+1)d>高差≥(n-1)d(d为等高距,n为等高线相交的条数),范围为40米>高差≥20米,故最小高差为20米,最大高差接近40米,故B正确;
陡崖上方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陡崖处无河流,不能形成瀑布,故C错误;
陡崖多是断层形成的,故D错误。
【10题详解】
A处为鞍部,依据指向标可知P到Q为南北向,A南北两侧为山顶,并靠近P,M到N一线A为山谷且高进N,再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数据和两幅剖面图的数据可知②、④较符合,故D正确,A、B、C错误。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
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12.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
A.风积沙丘B.风蚀沟谷
C.冲(洪)积扇D.三角洲
【答案】11.C12.C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积的粉沙—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据此选C。
【12题详解】
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据此该地原始地貌可能是冲积扇,选C。
【点睛】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
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
读“某大洋冬季浮冰(漂浮的冰块)南界分布图”和“甲岛上的冰尘(混合了冰和水的黑色尘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冬季浮冰界线a段偏南的主要原因是
A.寒流①势力强B.暖流①温度低
C.寒流②温度低D.暖流③温度高
14.甲岛上冰尘落在冰面上,会导致
A.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弱B.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强
C.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减弱D.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强
【答案】13.A14.B
本题考查洋流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的。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冰尘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试题的难度较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就可以正确作答。
【13题详解】
由题可知,冬季浮冰南界西段位置偏南,说明该地浮冰向纬度较低处分布,此处温度受某些因素影响低于同纬度地区。
结合本题图示,可知影响该地气温较低的因素应是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经过,故D错误;
①为由高纬来的寒流,故B错误;
再依据冬季浮冰界线的延伸方向与①的延伸方向一致,故A正确,B错误。
【14题详解】
由信息可知,冰尘为混合了冰和水的黑色尘埃,深色尘埃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故B正确,A错误;
深色尘埃附着于地表对于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无影响,由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故C、D错误。
【点睛】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
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为太阳辐射。
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A.6月B.7月C.8月D.9月
16.该地气候类型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15.B16.C
本题考查利用气温和降水条件对气候的判读。
【15题详解】
根据图示,该图反映的是降水量逐月累计图,通过观察发现,在6、7、8月等降水量线陡升,说明这几个月降水多,累积量增加,故降水最多的季节为7月,故B符合题意,6月、8月、9月降水累计曲线平直,故降水较少,累积量变化不大,故A、C、D错。
【16题详解】
由气温累计曲线得该地逐月累计气温达350℃,气温累计曲线是直线上升的,斜率基本不变,说明每月温度大致相同,故温度均在28℃左右,可推测为热带气候,故A、B错误;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6月到7月降水累计值增加700mm,降水量大,符合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故C正确,D错误。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
下图所示为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湖口站和进贤站南北方向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图。
17.该日,湖口站的湖风为
A.偏东风B.偏西风C.偏南风D.偏北风
18.该日,湖口站湖风转陆风的时刻是
A.07:
00左右B.12:
00左右C.18:
00左右D.20:
30左右
【答案】17.C18.C
本题以湖陆风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17题详解】
8月份受湖水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鄱阳湖与周围陆地之间形成呈现日变化的湖陆之间的热力环流。
夏季,鄱阳湖气温低、气压高,周围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因此吹湖风。
湖风南部的鄱阳湖吹向北部的陆地,形成偏南风,故C正确,A、B、D错误。
【18题详解】
白天,鄱阳湖气温低、气压高,周围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因此吹湖风,为偏南风。
可判定风速正值为南风,负值为北风。
由图可知湖口的湖风转陆风为南风转北风,应为风速由正值转为负值的时间,可得18时左右,故C正确,A、B、D错误。
读北极地区某年一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图示L地区等压线发生弯曲,其主导因素是
A.洋流分布B.海陆分布C.地形分布D.纬度分布
20.G地的风向
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答案】19.A20.D
本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和分析。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图为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L为低压槽,气压中心在副极地低压带的位置,此季节同纬度地区大陆上气压偏高,海洋上气压偏低,体现出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而低压槽的延伸方向与北大西洋暖流流向一致,说明等压线凸向受洋流的影响,故A正确,等压线弯曲使气压值与同纬度形成差异,故D错误;
该区域位于沿海地区故与地形和海陆分布关系不大,故B、C错误。
【20题详解】
根据等压线确定水平气压梯度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注意极地图南北方向的判定,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原理进行近地面风的判断。
由图可知G位于亚洲高压的高压脊的东侧,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转,形成西南风,故D正确,A、B、C错误。
渔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城,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
下图中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显著,海雾多发。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乙渔场的多雾期一般出现在
A.1月B.4月C.7月D.10月
22.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表层水温C.光照强度D.人类活动
23.甲渔场渔汛推迟到达、提前结束的年份,印度半岛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滑坡B.暴雨C.洪涝D.旱灾
【答案】21.A22.A23.D
本题考查洋流的成因和影响的相关知识。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乙渔场位于索马里半岛南侧,南印度洋海域,北半球冬季时,东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在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影响下,盛行西北季风,而乙海域受离岸风影响,表层海水水位低,上升补偿流形成,为寒流性质,使得水汽容易凝结成雾,故A正确,B、C、D错误。
【22题详解】
甲渔场渔汛应在7月(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上升流)而乙渔场的渔汛在1月(1月份受西北季风影响),两个洋流均为风海流,导致两渔场渔汛不同的原因为大气环流,故A正确,与表层水文、光照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故B、C、D错误。
【23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渔场受西南季风影响时,进入渔汛期,而甲渔场渔汛推迟到达、提前结束的年份,说明西南季风较弱,影响印度半岛的时间短,雨季短,降水少,容易发生早灾,故D正确,滑坡、暴雨和洪涝均为夏季风强的表现,故A、B、C错误。
下图为极地某日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该地可能位于是
A.70°
NB.70°
SC.80°
ND.80°
S
25.当太阳光线处在b位置时,国际标准时间为6时,则该地的经度是
A.60°
EB.90°
EC.120°
ED.150°
E
【答案】24.C25.B
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
【24题详解】
该地一天中太阳既有从正北照射,也有从正南照射,并且太阳高度都大于0°
,说明该地处于极昼区内,太阳从正南照射时,太阳高度大,说明该地位于北极圈以北,从正南照射时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
此时最小太阳高度为10°
,即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正好出现极昼时的太阳直射点纬度差为10°
,则正好出现极昼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0°
,并且正好出现极昼时,太阳直射点纬度+该地纬度=90°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40°
=90°
-[恰好极昼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可计算出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
N,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
,可得该地位于该地纬度为80°
N,故C正确,A、B、D错误。
【25题详解】
太阳光线位于b位置时,该地为正午12时,此时国际标准时为6时,经度差15°
,地方时差1小时,且东部的地方时大,可得该地位于90°
E,故B正确,A、C、D错误。
二、综合题(共4题,50分)
26.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读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示意图(图甲)
(1)若图甲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模式,甲表示岩浆,③表示外力作用,则下图中岩石景观出现在图甲的(甲、乙、丙、丁)中;
结合图甲,说明下图中岩石景观形成过程。
(2)若图甲表示城市风环流,则下图气象资料采自于图甲的(甲、乙、丙、丁)中;
结合图甲,说明下图大气现象形成的过程(任选气温、降水之一作答)。
(3)若图甲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①②③④);
结合图示甲,说下图景观对水循环的影响及意义。
【答案】
(1)丙;
甲处岩浆受地球内部高压影响,沿地壳薄弱处上升侵入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岩(花岗岩),岩浆岩裸露受风力、流水、冰川等外动力影响,在河流上游平坦地区沉积、固结成岩。
(2)甲;
城市地区集中了大量工业企业、高密度交通、大密度人口,地表热力性状改造彻底,有大量废热向空中释放,形成城市热岛;
或:
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形成城市风;
城市空中的粉尘随热岛环流上升,成为雨滴的凝结核,且气流上升冷凝,故形成城市雨岛。
(3)①;
影响:
改造了水循环地表(地下)径流的流速和方向(时空分布状态);
意义:
净化了水质,塑造了一个公民四季可赏景、休闲健身、教育科研的综合人工湿地。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循环、水循环和地质相关知识。
【详解】
(1)由材料可知甲为岩浆,岩浆只能冷凝变成岩浆岩,所以丁为岩浆岩;
③为外力作用,所以丙为沉积岩,有图岩石景观可知,该岩石为砾石沉积形成,故为沉积岩;
沉积岩形成过程为甲处岩浆受地球内力作用影响,岩浆活动,沿地壳薄弱处上升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岩浆岩,岩浆岩裸露地表受外力作用经风化、风力、流水、冰川等外侵蚀搬运影响,在河流上游平坦地区流速减慢,沉积、固结成岩。
(2)如果考虑气温作答,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有大量废热向空中释放,是其温度高于周围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如果考虑降水作答,城市的热岛效应产生的热岛环流使市区内的上升气流加强,有利于云的形成,城市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凝结核,尽管绝对湿度小,但吸湿性凝结核的增多仍然有利于云的形成。
(3)若图甲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②为海洋水汽蒸发,③为水汽输送,④为降水,①为地表径流,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为地表径流;
景观图为城市绿地水域,城市绿地由涵养水源的功能,增加下渗,影响地下径流,减免地表径流;
可净化空气同时改善水质,可以提供一个公民四季可赏景、休闲健身的综合人工湿地。
【点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①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
②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③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
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③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位于贺兰山以东的黄河两岸,自青铜峡至石嘴山之间,海拔1100~1200米,面积7000余平方公里,自南向北缓缓倾斜,地面坡降由0.6~1‰不等。
宁夏平原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被誉为“塞上江南”。
下图为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左图)和宁夏平原地质剖面图(右图)。
(1)试从内外力地质作用过程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地质成因。
(2)根据图中信息比较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贺兰山被称为“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1)成因:
①宁夏平原是内外力地质共同作用形成的;
②因地壳运动,两侧岩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沉积(地堑)构造;
③因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出山口后,大量泥沙沉积而成。
(2)差异:
①东坡比西坡多了针叶林带;
②西坡比东坡多了荒漠草原带;
③东坡各植被分布下限的海拔比西坡低。
原因:
①东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②西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3)①贺兰山冬春阻挡西北方干冷气流入侵宁夏平原;
②贺兰山阻挡沙漠(风沙)入侵宁夏平原;
③贺兰山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地形雨丰富,增加了平原水源补给;
④贺兰山东坡夏季地表径流含沙量大,增加了平原土壤厚度和肥力。
本题以贺兰山为背景,考查地质作用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此题考查宁夏平原的成因。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了地球的地表形态。
根据中国区域地理分析,此区域自东向西依次为鄂尔多斯高原、贺兰山和宁夏平原,据中的信息,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
经黃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此题考查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山脉的差异主要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差异,迎风坡和背风坡的角度比较分析入手。
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形成了针叶林带;
西坡为背风坡,下沉气流降水少,故形成荒漠带;
由于东坡降水多,条件优越,东坡植被分布下限的海拔比西坡低。
(3)贺兰山走向与经线的关系,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贺兰山为我国东部季风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银川平原位于贺兰山东南,冬季阻挡西北寒冷气流,阻挡沙漠入侵;
夏季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增加降水补给,地表径流含沙量大,增加了平原土壤厚度和肥力。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
由300多个小岛组成,属于北美科迪勒拉山系西部山脉的余脉。
群岛植被以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
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
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及其地理位置”。
(1)简述阿留申低压的形成过程。
(2)说明阿留申群岛植被以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的气候特征。
(1)①中纬盛行北上西(南)风与南下极地东(北)风在北纬60°
附近相遇,形成极锋;
②北上西风暖湿气流沿极锋面爬升,导致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③每年1月份,北半球大陆内部,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降温快,形成冷高压中心;
④大陆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仅保留在(阿留申群岛)海洋上。
(2)①全年气温较低(光照不足);
②气温(年)日较差小;
③全年降雨大,空气湿度大;
④群岛全年风力较大。
本题以阿留申群岛为材料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