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八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5885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八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八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八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八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八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八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Word下载.docx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八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八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八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Word下载.docx

光速比声音传播速度大,但比最先进的超高音速飞机要慢一些

传播同样的距离,光所需用的时间比无线电波所用的时间短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相当于1分钟绕地球赤道七圈半

一切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达到光速

6.我们能看见物体,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物体本身是光源 

物体必须放在阳光下

物体发出(或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 

物体和眼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7.小军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平静的水面上有桥和树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了﹣﹣光的折射现象

8.小明同学来到县城南的瀍河公园游玩,在水边看到“鱼在云中游”,他看到的( 

鱼和云都是虚像 

鱼是实像,云是虚像 

鱼和云都是实像 

鱼是虚像,云是实像

9.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能够呈现(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等大的实像

10.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南宁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

11.白天在房间里照镜子时,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应该怎么站?

( 

面部正对着门口 

镜面正对着门口 

面部和镜面都侧对着门口 

以上都可以

12.小玲同学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蜡烛正立的像 

蜡烛倒立的像 

三角形光斑 

圆形光斑

二、填空题

1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m/s.

14.仲秋的夜晚,皓月当空。

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微风和煦,传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

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好像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

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________产生的,地上圆形的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实像,它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15.如图,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

这个透镜是_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很多光学仪器。

16.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通过观察实验可知,物体和像到镜的距离________ 

,物体和像的大小_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7.眼睛相当于照相机,它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________和进入眼睛的光的强度.在适当的照明条件下,物体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________的实像.

18.(2019•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____,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上/下)移动;

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__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淸晰的烛焰的像.

19.下列诗句都出自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请用简要的语言阐述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________.

(2)池水照明月 

(3)潭清疑水浅  

________

20.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________ 

传播的。

(2)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________ 

是不同的。

(3)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其实是固态二氧化碳________ 

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________ 

而产生的效果。

(填物态变化)

(4)电视观众看到莲花座上的千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是由________ 

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

21.如图所示,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30°

角,要利用太阳光垂直照亮井底,应把平面镜放在跟水平面成________度角的位置,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________

22.如图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

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将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如果一束蓝光沿原FO方向射到O点,它反射后沿________方向射出。

三、作图题

23.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光线的折射光路图.

24.如图,图中一点光源S发出的某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通过B点,画出光路图并找出入射点的位置.

25.如图所示,在凸透镜的右焦点处有一平面镜垂直于主光轴放置.一束光AB经凸透镜和平面镜怎样传播?

画出光路图来.

四、实验探究题

26.小华为小明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将一块透明的茶色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就被分割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区域,然后再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前后两部分.接着小华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竖直浸没着一支蜡烛A,最后在乙区域挡板后面的特定位置放置了蜡烛B.准备就绪后,小华将乙区域已准备号的蜡烛B点燃,并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让小明在乙区域的P点观察蜡烛A.奇迹出现了:

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

(1)为保证实验成功,小华所选取的A、B两根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2)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3)在蜡烛A的位置确定后,为了不借助刻度尺而较准确地确定蜡烛B的位置,小华应该在点燃蜡烛B以后,在________(选填“甲区”或“乙区”)观察,同时不断调节蜡烛B的位置,使________与蜡烛A完全重合为止;

(4)根据所学光学知识分析,“小华悄悄地将挡板拉开”这一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27.如图所示,小明用蜡烛、焦距为l0cm的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凸透镜固定不动,在图1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下,要使物体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____ 

(填“上”或“下”)调整.图示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10cm,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小华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像是________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 ________ 

(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

(4)该实验的“物”是指 ________ 

(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不含烛焰的蜡烛 

B.蜡烛的烛焰 

C.蜡烛和烛焰的整体.

28.小芳想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找到了家里的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验器材:

(1)为了验证猜想,实验中她应该选择________蜡烛,选________作为平面镜.(填写代表实验器材的字母)

(2)选好器材后,她将器材按照如图甲所示位置摆放好,若将镜前蜡烛称为蜡烛A,镜后蜡烛称为蜡烛B,,则小芳要想观察到蜡烛A所成的像,她应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一侧观察.

(3)实验中发现蜡烛通过镜面成两个像,原因是________.

(4)小芳对(3)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后重新开始实验,点燃蜡烛A,在镜子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________,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在这个过程中蜡烛B________(选填“应该”和“不应该”)点燃.

(5)如图乙是小芳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镜子________.你认为小芳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

(6)小芳在实验过程中,让镜子沿00'

轴(镜子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她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

她又将镜子绕00'

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五、综合题

29.填空题如图所示,是学校气象小组观测的百叶箱,箱内的主要测量仪器有:

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

(1)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热辐射的本领强,从而减小太阳光中的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

(2)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的结构应与________(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相似.绝对湿度计测量的“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可见“绝对湿度”的单位与________(选填“质量”、“体积”或“密度”)的单位相同.

30.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________ 

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_ 

(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中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________ 

形成的,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 

形成的.

(3)回家的路上观察到交通灯的三种颜色与色光的三原色________ 

(填“完全”或“不完全”)相同.汽车的后视镜是________ 

镜,可以________ 

视野.在城市中,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减少________ 

污染.

(4)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________ 

 m;

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汽车的速度是 ________ 

 m/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

光在玻璃、水、真空、空气中传播时,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其次是水,再次是玻璃.故选D.

【分析】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空气中比这个速度略小,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这个速度的

,在玻璃中是这个速度的

2.【答案】A

【解析】

​【解答】日食、月食现象、影子、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平静的水面映出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选A.

【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常见的直线传播的现象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一定要熟练掌握,是常考内容

3.【答案】C

【解析】当入射光垂直镜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o;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ABD不符合题意;

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且反射光线远离法线,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小鸟在玻璃幕中的身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根据成像特点分析即可.

4.【答案】D

【解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水中树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日食、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海市蜃楼,是空气由于受热等因素变得不再是均匀介质,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发生折射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5.【答案】D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

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最先进的超高音速飞机飞行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光速比声音传播速度大,比最先进的超高音速飞机还要快一些,故本选项错误;

B、因为无线电波是电磁波,与光的传播速度相同,所以传播同样的距离,光所需用的时间与无线电波所用的时间相同,故本选项错误;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相当于1秒绕地球赤道七圈半,故本选项错误;

D、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所以一切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达到光速,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解答此题明确以下知识点:

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

108m/s,相当于1秒内绕地球赤道七圈半;

②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超高音速飞机的意思是飞机的飞行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

③无线电波是电磁波,与光的传播速度相同.

6.【答案】C

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本身是光源,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能反射光,将光线反射到我们眼睛里.

因此我们能看见物体,必须满足的条件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这个物体不一定是光源,

物体也不一定是必须放在阳光下,物体和眼睛也不一定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故选C.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眼睛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线进入眼里.

7.【答案】D

A、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错误;

B、平静的水面上有桥和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C错误;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折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

故选:

D.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8.【答案】A

①因为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②云在天上,所以“白云”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故A正确,BCD错误.

【分析】①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②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9.【答案】A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道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解答】当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所以u>2f,此时f<v<2f.

若把蜡烛放在光屏的位置,则f<u<2f,所以会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时,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

【分析】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1.【答案】A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人的像是有人射向镜面的光经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要能较清楚地看清自己的面容,自己应面对门口,镜子的反射面应朝本人.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要看清楚自己的面容,自己应面向光线较强的方向.

12.【答案】B

【解析】【解答】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成像物体是蜡烛,所以像是蜡烛形.

故选B.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点评】记住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二、填空题

13.【答案】3×

108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

108m/s.故答案为:

108.

【分析】根据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空.

14.【答案】振动;

直线传播

(1)树叶的沙沙声是树叶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大地上圆形的光斑是月亮通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倒立的实像,属于小孔成像。

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振动;

直线传播.

【分析】声音的发生:

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15.【答案】凸;

会聚

由图可知,当透镜靠近英文单词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应该是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生活中的放大镜和老花镜都是利用凸透镜做成的.

凸;

会聚.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之内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16.【答案】相等 

相等 

【解析】【解答】通过观察实验可知,物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通过测量可知像与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7.【答案】焦距;

倒立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

焦距;

倒立.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18.【答案】同一高度;

上;

(1)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变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会向光屏的上方移动.(3)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淸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20cm>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

f<10cm.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2f>u>f,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

同一高度;

能.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像的移动情况.(3)根据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淸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范围,再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情况.

19.【答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眼睛就看不见后面的泰山了.这是因为叶子挡住了来自泰山的光线,之所以能挡住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池水照明月”就是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水比较清澈,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

【分析】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产生的现象是很多的:

如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月食等等.还有某些成语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如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②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