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盐水》及教学反思共五篇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5001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盐水》及教学反思共五篇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盐水》及教学反思共五篇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盐水》及教学反思共五篇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盐水》及教学反思共五篇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盐水》及教学反思共五篇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盐水》及教学反思共五篇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盐水》及教学反思共五篇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盐水》及教学反思共五篇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盐水》及教学反思共五篇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

(1号组:

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

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

(盐变多)

5、教师小结:

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

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

(2号组:

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

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

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

(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

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

到底是什么关系?

(幼儿讨论)

9、小结:

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

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

(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

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

谁来说说看:

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

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

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拿到的题目是科学领域的中目标: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于是我根据指南中对小班孩子的要求:

1、对感兴趣的食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2、能恋情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因此我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并根据《指南》中的要求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奇妙的盐》,本次活动我主要是想通过实验来了解盐水能使物体浮起来的现象,同时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孩子能自主探索发现。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1、激发兴趣。

2、幼儿实验。

3、幼儿再次实验(这个是重点部分)验证盐水能使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4、拓展延伸。

活动结束后我发现了本次活动中的很多不足之处,很多老师也给了我些很好的建议。

1、活动的一开始部分引题中,我设置的一个番茄掉入水里的现象不够科学,我设计的是两个番茄同时掉进两杯水中其中一杯水是盐水,所以导致其中一颗番茄是浮起来的状态,但孩子们不知道这是盐水,老师也没说,导致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知识以为番茄掉入水中是会浮起来的,应该就简单设计一个番茄掉入水中沉下去的状态。

2、孩子实验前教师的师范太多,导致孩子没有了探究欲望,教师已经把实验结果的相关部分告知了孩子。

在孩子实验前我跟他们说有一个魔术粉可以让这个番茄浮起来,我就示范把盐倒入水中出现了番茄浮起来的现象,虽然没有告诉这是盐但事后想想已经把实验结果呈现在孩子面前的,要是这个发现让孩子们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究发现那应该更有意义。

可能我是事先课前考虑孩子要是没有教师的示范可能不会自己操作,所以就变成了教师过多的示范操作。

3、在活动的材料的准备上需要配班和阿姨一起帮忙才能完成,因为我设计的第一个实验是倒入糖看看会不会浮起来,这个实验结束后需要阿姨和配班老师一起帮忙把水换掉,再把糖换成盐,有些费事费时,可以想想在材料的准备上怎样可以既不用阿姨老师帮忙也能让孩子自己操作的方式。

这还需要我仔细思考。

虽然整个活动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在选材上还是比较吸引小班孩子的,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在操作中很喜欢玩,在第二次实验中当番茄浮起来的时候孩子都特别兴奋都特别高兴,通过自己的操作让番茄浮起来了感到特有成功感,同时也发现了盐水能使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通过本次活动我也认识到科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设计都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且是要让孩子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究发现现象,了解科学现象。

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发展。

本文扩展阅读:

盐水,常指海水或普通盐(NaCl)溶液。

通常情况下海水中溶解的盐含量为35000mg/L(3.5%),其中包括20000mg/L的氯化物,主要是普通盐类,另外也存在其他种盐水,其中一些含溶解盐300000mg/L。

第二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水》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水》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盐水》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

2、教师质疑小结:

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

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

(幼儿一一说说:

过渡:

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

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

记住:

3、交流:

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

(1号组:

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

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

5、教师小结:

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

(2号组:

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

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

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

(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

9、小结:

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

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

(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

谁来说说看:

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

1、材料的准备可更加科学性与严谨性。

比如每个杯子里的盐的量,存在一定的差误;

再是提供给孩子们操作的水杯,可贴上标记,这样孩子们更加容易发现水的多少与加入盐的多少的关系。

2、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可更加深入,以便让孩子们更加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硝酸钙,硫酸亚铁和乙酸铵硫酸钙,氯化铜,醋酸钠等,一般来说盐是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盐与盐反应生成新盐与新盐,盐与碱反应生成新盐与新碱,盐与酸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酸,如硫酸与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水,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与硝酸钠等。

第三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奇妙的盐水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

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

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

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

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

我加了

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

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

1、

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

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

到底是什么关系?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

(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

3、真是神奇呀!

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

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

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五、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

第四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的尝试、感知和发现饱和溶液,通过感受不同水的变化,萌发幼儿初步的探究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幼儿乐意用自己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实验过程与结果,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水》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

添加溶质。

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不同水的变化,萌发幼儿初步的探究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导幼儿初步的尝试、感知和发现饱和溶液。

3.让幼儿乐意用自己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实验过程与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饱和溶液。

活动准备

两杯有颜色的水,两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筷子。

(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入:

“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

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把红色的水倒入透明的水中,看看会发生什么?

(老师边讲述过程,边着重提出:

将有颜色的水慢慢的缓缓的倒入透明的水中)

这杯透明的水还跟刚才一样吗?

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

红色的水现在在杯子的上面还是下面?

2.试一试:

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

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

导语:

你们透明的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想知道老师的魔术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屏幕。

(放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

屏幕上的实验成功了吗?

为什么?

(因为和老师的水一样分为上下两层)

他是怎么做的?

(请幼儿自由回答)

请小朋友观察老师这杯有颜色的水与你们有颜色的水有什么不同。

(有没融化的糖,水很稠)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直到水吃饱了糖,再也吃不下去,变成了饱和溶液。

水吃了那么多的糖,就会变得重起来。

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吃饱了糖的饱和溶液才会沉在水底,而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有颜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和白糖,)制作奇妙的水。

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

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5.分享

将自己做的奇妙的水拿到老师的桌上摆好,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结果又是什么样的?

(是很清晰的分层,或是浅浅的一点点分层,或者没有分层)

6.延伸:

请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东西也能在水中制作饱和溶液?

回家自己动手尝试下。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

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观察记录

参加本活动的幼儿共44名,每位幼儿在实验中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在第一次将普通的红色的水放透明的水里时,幼儿没有看到分层的现象都感到很失望,有几个幼儿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教师分了层的水。

在第二次制作糖水的过程中,幼儿都知道放很多的白糖,有7名幼儿用小勺搅的很好,粘度也很好。

但是有十几名幼儿不敢大胆的放糖,只是小心翼翼地用小勺舀了一点点糖,后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又放了一些糖。

大部分幼儿将制作好的糖水倒进了透明的水里,有二十三名幼儿成功了,他们高兴地叫着:

“老师快看,我的水可好看了。

”有九名幼儿本来也成功了。

可是他们用小勺在水里搅了几下,结果本来已经分层的水又变成了一杯红色的不分层的水。

十七名幼儿没有成功,原因是糖放的少了,糖水没有饱和,水的密度没有太大的增加,所以两种水又混合在一起了,没有发生分层的现象。

水,化学式为H₂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

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

第五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旋转》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旋转》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一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转起来,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对旋转现象感兴趣,能积极主动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并记录探索结果,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旋转》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开始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感兴趣,并表现出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但是需要老师给与正确的引导与激励。

一次,我和同事说话时,不经意地将手中拿着的一把小椅子一条腿着地转了起来,孩子们吃惊地看着我,充满着好奇和兴奋,并在下课的时候模仿起来,但是很难成功,我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要保护,孩子们探索的欲望与行为,我们要正确引导。

我又想起我们小时候,经常用青霉素药瓶的橡皮塞子,中间插一根火柴杆,做陀螺玩,还有男孩子自己做木头陀螺玩,知道孩子对旋转的好奇与当自己通过努力让物体转起来是,那种成功的喜悦与兴奋,让我觉得有必要为孩子组织一次关于探索让物体转起来的活动,于是经过自己的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准备、孩子已有经验的分析,孩子的兴趣点和能力所能达到的高度等。

实施了这节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旋转》。

1.对旋转现象感兴趣,能积极主动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并记录探索结果。

2.知道一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转起来,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

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并记录探索结果。

2、难点:

能让所有的材料都转起来,知道一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转起来。

1.操作材料:

材料一:

各种线形、长条形物品:

毛线、布条、树枝等。

材料二:

各种平面的物品:

纸片、毛巾等。

材料三:

各种立体物品:

积木,珠子、盒子、瓶子等。

2.记录纸每位幼儿一张,记录笔、大风车一个、小风车每位幼儿一个。

3.操作区域和集体活动区域分开。

一、感知发现

1.导入教师和小朋友每人手里拿一个风车,和小朋友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大风车吱呀吱溜溜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

“小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的风车转转转节目就要开始了,风车你们玩过吗?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玩风车。

(幼儿玩风车)

2.探讨:

“你是怎么让风车转起来的?

教师:

我们不用这些方法的时候,风车会转吗?

对啦,是我们用嘴巴吹,用手拨打,或者利用风吹,风车才会转起来。

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是可以转动的呢?

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转起来的吗?

3.教师小结:

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风车是靠风吹转起来的;

而旋转木马和摩天轮是用电的,叔叔按的开关就是电的开关;

自行车的轮子是骑车的人用脚蹬才会转,原来啊,这些东西转起来都要外界给它力才能转起来。

二、尝试探索。

师: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材料想请你们去找找看,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

老师这里有记录纸,你们看。

(教师讲解记录纸的用法:

记录纸都是用图案符号表示的,不是用文字表示,各种物品用图形表示;

“猜”是一个娃娃头像一个问号表示;

“尝试”是用小手表示)

1.幼儿先猜测每种物品是否能转动,在“猜”的一栏中记录。

2.幼儿动手实验,看到底能不能转动,并在尝试一栏中进行记录。

3.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问:

你在玩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你是怎样让它转动的?

4.教师小结:

立体的物品容易转动起来,线状和平面的物品不容易转动。

三、再次探索师:

刚才我们让立体的东西转动起来了,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

如果我们想办法,能不能让那些刚才没有转动的东西转动起来呢?

你觉得什么办法能让那些物品转起来呢?

把你的想法画在第三栏里。

1.幼儿再次尝试,(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材料进行辅助),并把自己的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2.集中交流、演示自己的发现:

说说你的办法。

师:

请小朋友来讲一讲,你是怎么让你的那些物品转起来的,有的小朋友还没有找到方法,我们教教他们吧!

(教师根据刚才的指导与观察,请几个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四、实践归纳

1.请小朋友去尝试刚才没有尝试的物品,你可以试试刚才大家介绍的办法,也可以想想其它办法。

2.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使物体旋转的多种办法。

3.交流归纳。

五、拓展体验

1.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会旋转?

2.试试你的身体会旋转吗?

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探索——再猜测——再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物体旋转现象的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知道了:

任何物体只要有外力的作用,都可以旋转起来的科学道理。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探索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态度,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就是对刚才活动中自己的探索、操作而产生的零散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和正确概念,孩子对这样的认知的掌握比教师的讲解和灌输的效果要强很多,是孩子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固有的认知的一个过程;

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个人经验转化成大家共有的集体经验,使得活动重点多次突出,难点再次被突破。

活动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孩子也是在愉悦的情绪中进行了主动探索的活动过程,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旋转(xuá

nzhuǎn),基本解释:

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如地球绕地轴旋转,同时也围绕太阳旋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