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吨生物质能燃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433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2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0万吨生物质能燃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年产10万吨生物质能燃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年产10万吨生物质能燃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年产10万吨生物质能燃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年产10万吨生物质能燃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10万吨生物质能燃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0万吨生物质能燃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0万吨生物质能燃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10万吨生物质能燃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0万吨生物质能燃料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10万吨生物质能燃料中心建设项目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年产10万吨生物质能燃料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1.1.2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所有制形式:

股份制

地址:

黑龙江省海伦市

联系电话:

1.1.3建设地点

1.2建设规模

用两年的时间,投资11567.05万元,完成年产量为10万吨/年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加工建设项目的新建工程。

该项目新增占地面积66300m2,主要建设10个占地面积6630m2、年产量为1万吨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中心,分别在同心乡东兴村,南兴乡冯秧屯村,东凤镇兴安村,东林乡靠山屯村,向荣乡西李店村,乐业乡焦家岗村,护林乡中心村,扎音河乡杨福庆屯村,安国乡史家屯村建设一个加工中心;各建设生产率为1吨/h生产线2条,实现年产量4万吨(按年工作时间250天,每天纯工作时间20小时计算)。

1.3建设内容

拟建成10个加工中心,共占地66300m2,其主要建设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备、工器具的购置。

1.3.1建筑工程

(1)生产工程设施:

原料晾晒区、原料库、生产车间、成品车间、维修车间、机加工车间等。

(2)辅助工程设施:

办公室、试验及检测室、消防池、配电室、其他公用工程(如道路、绿化、停车位)等配套设施建设。

1.3.2配套机具及设备

(1)生产设备:

木质切片机,压块机,干燥机,仓储皮带机,切碎机,粉碎机,粉碎机风机组,除尘器,皮带输送机,原料振动筛,立式搅拌机,斜向上料搅龙,制粒机,斗式提升机,冷却塔,输送机,提升设备,缝包机等。

(2)试验及检测仪器:

元素分析仪,燃烧热值分析仪,恒温干燥箱,试验台架,水分仪,灰分仪等。

(3)运输车辆:

拖拉机,卡车,货车,拖带压块机等。

(4)机加工设备(含维修设备):

普通车床,万能卧式铣床,平面磨床,立式钻床,机械剪板机,二氧化碳焊机,铸铁钳工平台,电焊机,电钻,砂轮锯,打磨机等。

1.4投资估算

1.4.1总投资

该项目建设总投资11567.0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925.5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25.63万元,建设期利息315.90万元。

1.4.2建设投资

建设投资10925.52万元,包括建筑工程费用4033.36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4826.00万元,安装工程费482.6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583.56万元,预备费520.26万元,建设期利息315.90万元。

1.5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筹资11567.05万元中,其中企业自筹资金5567.05万元,申请银行贷款6000万元。

1.6建设期限

本项目工程建设期限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本着优质高效、促进生物质能技术进步,培育农村新型产业,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严格组织设计、施工,力争在2012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通过技术鉴定、验收。

2011年01月~2011年03月:

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及专家论证;

2011年03月~06月:

完成初设、施工设计及审批。

2011年07月~12月:

第一个厂区建筑施工、铺设管道、仪器设备购置;

2012年01月~02月:

调试、运行、人员培训;

2012年03月:

试验、检测阶段;

2012年04月~2012年11月:

其余九个厂区建筑施工、仪器设备购置、安装、调试、投产;

2012年12月:

项目验收,交付使用。

1.7项目效益分析

1.7.1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生产期内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6300.00万元,年均总成本4187.77万元,年均营业税金及附加69.83万元,年均增值税607.20万元,年均所得税358.80万元,年均净利润1076.41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2.14%,净现值为78.34万元(Ic=12%)。

项目效益较好,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1.7.2社会效益分析

(1)促进农民增收

项目建成后年需秸秆原料5.18万吨,年需林业废弃物1.3万吨,年需木屑5.4万吨,按玉米秸秆平均收购价80元/吨,林业废弃物平均收购价80元/吨,木屑平均收购价100元/吨计算,可使周围农民增收1024.38万元,增收效果明显。

(2)解决农民就业

项目实施后,可就近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预计可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达516人。

(3)示范带动作用

对周边地区生物质燃料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出有益的探索。

1.7.3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企业每年可利用海伦市各乡镇秸秆闲置废弃物近6.0万吨,有效缓解由于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后烟气中CO、CO2、SO2、NOx等成分的排放均低于目前燃煤锅炉规定的排放标准,达到了国家的环保要求,生态环保效益明显。

1.8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依据

(1)中央关于《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原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5)农业部颁布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

(6)农业部颁布的《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

(7)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8)国家颁发的税收政策及其它有关文件;

(9)项目区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有关基础数据和有关资料文献、网络信息等。

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类别

单位

指标值

1

产品产量

颗粒燃料

100000

2

建筑面积

2.1

占地面积

m2

66300

2.2

建筑面积

m2

69900

3

燃料动力年耗量

3.1

3.2

2500

3.3

万度

1500

4

工厂定员

516

4.1

管理人员

10

4.2

销售人员

10

4.3

生产人员

480

4.4

技术人员

8

4.5

其他人员

8

5

投资估算与筹措

5.1

总投资

万元

4484.08

5.1.1

建设投资

万元

4224.73

5.1.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83.25

5.1.3

流动资金

万元

176.10

5.2

资金筹措

11567.05

5.2.2

自有资金

万元

5567.05

5.2.3

银行借款

万元

6000.00

6

投入产出价值量指标

万元

6.1

年均营业收入

万元

6300.00

6.2

年均总成本

万元

4187.77

6.3

年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69.83

6.4

年增值税

万元

607.20

6.5

年均利润总额

1076.41

6.6

年均所得税

万元

358.80

7

财务评价指标

7.1

总投资收益率

%

12.86

7.3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

12.14

7.4

财务净现值(税后)

万元

78.34

7.5

投资回收期(税前)

7.71

7.6

投资回收期(税后)

8.56

7.7

借款偿还期

6.39

注:

投资利润率、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为所得税后指标。

1.10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10.1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规模适宜,结构合理,技术工艺方案设计科学,选用设备先进适用,项目管理系统健全,财务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著,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项目是可行的。

1.10.2论证结论

本项目顺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符合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支持政策。

该项目立足于市场需求,建设目标明确、投资规模适宜、产业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科学,采用先进成熟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方案设计科学合理,与项目区的建设条件相适应。

同时项目单位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该院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设备研发、产品生产销售及生物质炉具的开发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在农业工程项目的组装与技术集成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6300万元,年所得税358.8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同时,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又可解决当地农民就业,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为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出有益的探索;同时还可有效缓解由于煤价上涨带来的能源短缺问题。

另一方面,可解决由于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综上所述,该项目立项目标明确,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项目是完全可行的。

1.11存在的风险

(1)政策风险

我国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居民使用可再生能源,但国家没有在城镇限制用煤政策,这就给秸秆成型燃料的普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虽然目前政府正在或拟对居民使用清洁能源自采暖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这一举措会大大促进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的热情,对本项目的顺利实施非常有利,但一旦政策出现调整,将有可能抑制居民购买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积极性。

(2)原材料收购风险

秸秆的收获期是相当短的一段时间,而且是大范围、大区域同时进行的,给秸秆的收集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同时由于秸秆目前价格较低,一旦该技术推广后原料价格必定大幅度上涨,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

2.1项目的由来

生物质能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4位。

据专家预测,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下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燃料消耗的40%以上。

由于生物质替代燃料具有无染污、可再生等显著特点,因此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显得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生物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等,其中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国外很多生物能源技术和装置已经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同其他生物质能源技术相比较,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

使用生物能源颗粒的方便程度可与燃气、燃油等能源媲美。

以美国、瑞典和奥地利等国为例,生物能源的应用规模,分别占该国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的4%、16%和10%;在美国,生物能源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万MW,单机容量达10~25MW;在欧美,针对一般居民家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及配套的高效清洁燃烧取暖炉灶已非常普及。

我国也十分重视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将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生物质能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

但我国生物质能的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畜禽场沼气工程技术、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和垃圾填埋发电技术等项目,对于生物质能颗粒燃料产品的生产加工与直接燃烧利用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生物质颗粒成型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生物质能源颗粒产品在我国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