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15课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3950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15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15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15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15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15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15课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15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15课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15课Word文件下载.docx

  板书设计:

  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颜色鲜艳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衫)

  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

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

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

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

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

“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2句:

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

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

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

“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

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

(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

(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

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苇秆为什么摇晃?

(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

(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

“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

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

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

(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

(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

(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

(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总结:

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训练朗读。

  活动1、迅速敏捷:

疾飞

  2、专心机警:

注视

  捕鱼1、眼睛锐利:

悄悄

  2、行动迅速:

蹬、叼、飞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1——3自然段

  二、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

引入学习第2——6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导读:

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

板书“希望”。

  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

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6、齐读。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

  真想

  打消想法 喜爱翠鸟

希望

12*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4段总分构段方式。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发现美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有感情朗读

2.体会作者在第四自然段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

3.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一单元我们将感受各地美景,有西湖,有拉萨,还有我们准备学习的北大荒

2.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

(板书:

北大荒)“荒”这个字。

长满了野草,有个草字头,中间是个“亡”字,什么也没有。

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

但是解放后,经过开垦已变成了良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

(出示图片)

二.学习字词,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标记不认识的生字词

2.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正音释义后齐读。

3.把词语带入文章再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评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思考:

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

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找一找。

交流: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齐读

3.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有什么美景?

生交流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写好“碧、紫、燃”3个字。

教师范写,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北大荒的秋天》,(板书课题)学生认读词语,并纠错。

2。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北大荒,欣赏它。

师配乐朗读课文第一节,生闭眼想象,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1、北大荒的秋天究竟美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2—4自然段。

 

2、你觉得哪的景色最美,就读哪里,边读还可以边和同桌进行交流。

有人说秋天是一首诗,有人说秋天是一幅画,还有人说秋天是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

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哪里最美呢?

天空 

美 

小河美 

原野美 

(一)品味天空美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的“天空”,天空美在哪?

自由读第2段。

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3.照着“银灰、橘黄、血红”这三个词的样子,也来说说其他这种类型的词语

4.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

配乐指导朗读。

5.欣赏似锦的流云,出示图片。

(二)品味小河美

1.静之美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是如此的美妙,小河又别有一翻情趣。

哪句话写出了小河的美?

理解“如同”。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2)出示小河图,是呀!

小河是多么的清澈、平静啊!

2.动之乐

(1)活泼的小鱼游来了,打破了宁静,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

齐读。

(2)如果说,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静的美!

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齐读出一静一动之美

(3)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

看似常见的天空、小河在作者的眼中有了别样的美丽,难怪作者要感叹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三)品味原野美

1.课文哪一段写了原野的景色,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

热闹非凡)“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热闹非凡的呢?

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

你们听到声音了吗?

3.交流:

(1)听到大豆在欢笑。

大豆发出哗啦啦的笑声,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

难怪人们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秋天。

“铃”就是豆荚,大豆摇铃摇来丰收、喜悦、快乐、财富。

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这一句

(2)听到高粱在唱歌。

插图画了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会唱些什么呢?

4.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

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

5.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指名读

人们的心情怎样?

(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

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

6.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展开写出了怎样热闹。

有总有分,条理很清楚。

这是总分结构。

(四)物产丰富

1.北大荒的天空流云似锦、小河动静相宜、原野热闹非凡,其实美还不仅仅局限于此,理解“草甸子”,读好“沉甸甸”

2.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齐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处处皆风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用他们的双眼发现了美。

让北大荒的秋天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而我们也要培养自己发现美的眼睛,交流身边的美景。

三、学生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在你身边或去过的地方,有没有值得记下的情景,学习文中的描写方法,描写一处景物,与同学们分享其中的快乐。

四、板书设计:

5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五彩斑斓

小河 

清澈见底 

美丽

原野 

热闹非凡 

丰收

物产丰富 

“大豆摇铃千里金”

13.一鸣惊人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读写“战国、国君、大臣、进犯、城池、危在旦夕、庭院、普通、尽忠”等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

3、说说淳于髡是用什么方法说服齐威王的,为什么他能说服齐威王。

4、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淳于髡用什么方法说服齐威王的,为什么他能说服齐威王。

教学难点:

理解隐语。

一、导入,解题。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请大家伸出手来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并范读:

一yī鸣惊人)一起响亮大声地齐读课题。

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你找到了,请你来读这句话。

大家边听边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这么多同学听懂了,请你来说说你的理解。

在生活中,哪些场景会让你想到这个词?

变化真大!

真令人吃惊!

二、大鸟不飞不叫

大家都用这个词夸奖了一个变化大地让你吃惊的人。

在课文中,“一鸣惊人”出现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

这句话说的是一只不普通的大鸟。

这只大鸟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聪明的孩子在上文中找到了答案,请你来读。

淳于髡是在给齐王讲故事呢,此时该怎样读?

你来读。

嗯,读出了疑问的语气。

故作神秘,令人好奇。

“整整三年”时间真——,“既不……也不……”说明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这只大鸟在做了什么?

对,它什么事情也没做。

你能用“既不……也不……”来说一句话吗?

淳于髡讲述了这样一只三年不飞也不叫的鸟,你来说说这是一只什么鸟?

三、齐威王不闻不问

齐威王听说有这样一只在宫廷里待了三年不飞也不叫的鸟,“他一听心里就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来淳于髡说的是齐威王?

板书:

不闻不问。

不闻不问,闻,就是听的意思,问就是询问。

不闻不问的意思就是——你还能说出“不X不X”这样的词语吗?

和你的同桌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是啊,齐威王身为一国之君,本应该勤政治国,可他对国家大事却不闻不问,就像淳于髡说的这只栖息在宫廷里的不飞也不叫的大鸟。

四、隐语劝谏

虽然淳于髡表面上说的是这只不飞不叫的大鸟,实际上说的是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的齐威王。

这就是隐语,就像猜谜一样。

淳于髡为什么要说隐语呢?

嗯,这叫投其所好。

看来淳于髡真的是能言善辩,富于谋略。

面对淳于髡的提问,齐威王是怎么回答的?

这只鸟不普通在哪里?

哦,原来齐威王认为这只大鸟将作出惊人的举动,发生令人吃惊的变化。

你从哪里感受齐王有这样的信心?

你找到了两个感叹号,在这里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你也这样信心满满地读一读。

大家像他这样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原来,大王还是有心要振作起来啊!

不只是我,还有淳于髡也明白了,大家找找描写他的神态的词语。

恍然大悟的意思就是——

自己的劝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淳于髡可高兴了,所以他说的话里也有两个感叹号,在这里,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请你来读出他的高兴。

来,大家一起读。

五、齐威王一鸣惊人

齐威王听从了淳于髡的劝谏,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国政。

濒于灭亡的齐国,又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后人称为齐威王”。

“威”是后人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你能用“威”字来组词吗?

从同学们的组词中,我们发现“威”有使人敬服或惧怕的意思。

齐威王就是一个令人敬畏的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8、9自然段,默读的时候,既不要读出声,也不要指读,集中注意力,认清每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想:

文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齐威王令人敬畏。

找到了,就轻轻地拿起笔,用横线画出来,多品味几遍。

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改革内政,赏罚分明,他令人敬畏。

诸侯俯首,国力强盛,他威震四方。

威震四方。

和第一自然段中描述的他作比较,你想说什么?

齐威王的变化真令人吃惊!

这真是: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3、一鸣惊人

不闻不问威震四海

14.灵隐题联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

重点难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

谁来给大家朗诵一首苏轼的诗?

(学生自由举手朗诵)

2.多媒体投影展示:

(1)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二[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4)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谈话:

同学们,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讲述的故事就与苏轼有关。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nshè

ngdǎbanhé

shangcé

ngjīng

繁盛打扮和尚曾经

xǐyuè

shīcí

tōngpà

nlingyǐnsì

喜悦诗词通判灵隐寺

ntǔbù

nděngxiá

nzhībè

ifǎngsēngwè

nchá

n

谈吐不凡等闲之辈访僧问禅

2.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左右结构的字:

隐 访 禅 扮 哼 悦 判 词

上下结构的字:

曾 寺 繁 尚

包围结构的字:

独体字:

3.理解词语意思。

打量:

从上到下,仔仔细细的,不疏忽地看;

观察(人的衣着外貌),并对其做出评价。

寻常:

普通,一般。

怠慢:

淡漠;

不恭敬;

套话,表示招待不周到。

 

不悦:

形容不高兴。

议论:

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

评议讨论时表示的意见。

攀谈:

拉扯闲谈。

谈吐不凡:

是指言谈很突出。

谈吐,日常生活中讲话的水平、特点、风格等。

是以一定语言为基础,对思想文化水平,教养和情趣的反映,言谈和举止,都是人们形成一个人评价的重要根据。

不凡,不平常;

杰出。

渊博:

精深而广博。

等闲之辈:

等闲,寻常,一般。

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自谦:

自抱谦逊态度。

大吃一惊:

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文豪:

杰出的大作家。

话不投机:

投机,意见相合。

形容话说不到一起。

冠绝天下:

形容某人在某一方面,称得上是天下第一。

面红耳赤:

脸笔耳朵都红了。

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羞愧不已:

很是惭愧不好意思,做了什么比较尴尬的事情。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寺”,上下结构,书写时横画延长,竖画缩短,注意横画的长短不齐。

“量”,上下结构,中间的横画较长。

“茶”,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撇捺舒展。

5.认读多音字。

着[zhe]看着[zhuó

]着装[zhá

o]着火[zhāo]招数

模[mó

]模型[mú

]模样

四、朗读全文,巩固生字、新词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师生评议,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3.学生自由组合,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互相评议。

一、板书课文题目,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朗读课文题目。

2.投影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

3.指名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坐茶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

方丈为什么怠慢苏轼?

(学生默读,小组交流。

(2)课件出示:

方丈上下打量苏轼一番,见他一副寻常书生打扮,不像富贵人家,皱了皱眉,抬手说:

“坐。

”接着,又对小和尚哼了一句:

“茶。

”(小视平常人)

(3)面对方丈的怠慢苏轼是怎么做的?

(小组交流。

(4)课件出示:

苏轼见他有些怠慢,心生不悦,就站着和他攀谈。

(指名朗读,齐读。

2.请坐敬茶。

(1)默读课文5-6自然段,思考:

方丈为什么对苏轼客气起来?

不一会儿,方丈见眼前这人谈吐不凡,知识渊博,脸上就渐渐堆出一副笑脸,客气地说:

“居士,请坐!

”又吩咐小和尚说:

“敬茶!

”(以貌取人)

(3)面对方丈的变化苏轼是怎么做的?

苏轼见他有讨好之意,还是不做。

3.请上座敬香茶。

(1)默读课文7-9自然段,思考:

方丈为什么对苏轼躬身施礼?

方丈大吃一惊,原来眼前这人竟然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

他连忙双手合十,躬身施礼,说:

“请恕老僧眼拙,不识泰山,请上座!

”一边命小和尚:

“快,敬香茶!

”(势利)

(3)面对方丈的势利苏轼是怎么做的?

苏轼见方丈这副模样,话不投机,坐了片刻就起身告辞。

(指名朗读,

4.方丈请联。

(1)方丈素闻苏轼诗词书画冠绝天下,千金难求,于是请他留下墨宝,作为留念。

苏轼留下了什么样的对联?

(指名朗读。

坐请坐请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3)苏轼的对联妙在哪里?

教师小结:

用很少的字眼清楚的刻画、讽刺了方丈以貌取人,先敬衣后敬人的势利。

(4)写完,苏轼大笑而去。

方丈有什么表现?

(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5)谁能说说这时方丈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指名发言,教师评议——只要能用通顺的语言表达方丈羞愧和后悔的心情即可。

三、朗读全文,进行总结

1.朗读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四、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

(1)平时,他喜欢访僧问禅,与人议论佛理。

(议论:

(2)苏轼见他有些怠慢,心生不悦,就站着和他攀谈。

(攀谈:

2.人们在交谈时常用到一些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请在文中画出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谦辞敬语?

和同学交流交流。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 ,托人办事说“拜托”……)

五、课外延伸

搜集对联,同学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14灵隐题联

书生打扮谈吐不凡名满天下

坐请坐请上坐

茶香茶敬香茶

寒暄客气尊重

课堂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dǎliang(打量) dǎban(打扮) hé

shang(和尚) 

yuè

(不悦) tǎohǎo(讨好) jì

ngrá

n(竟然)

2.照样子,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急——隐(隐藏)稳(稳定)

方——访(访问)防(预防)

分——扮(打扮)盼(盼望)

兑——说(说话)悦(喜悦)

司——词(词语)饲(饲养)

寸——付(付出)衬(衬)3.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

15.聪明的牧童

1、认识生字“滴、恒、秒、尼、亚、磨、肩”。

读准“恒”、“几乎”等字音;

记住“牧”、“滴”、“磨”“肩”等字形;

理解“究竟“、“永恒”等词的意思。

2、创设质疑氛围,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问。

3、熟读课文第2节,读好问答的语气,理解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

4、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滴、恒、秒、尼、亚、肩”。

一、揭示课题:

1、(出示:

牧童的照片)这个孩子每天以放牛、放羊为生,我们称他为……(牧童)(适时板书:

牧)

2、为什么叫他聪明的牧童呢?

1)那就是:

别人无论问什么,牧童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答案,因而远近闻名。

(交流并出示句子)

2)牧童时时都会表现出他的聪明过人,指导读好句子。

说明:

由课题引入质疑。

3、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

预期学生会问:

谁问牧童问题?

别人问了牧童哪些问题?

牧童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

为什么说牧童的回答很聪明?

学生刚刚开始尝试质疑,如果教师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