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六校届高三四月联考B卷历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392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六校届高三四月联考B卷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朝阳区六校届高三四月联考B卷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朝阳区六校届高三四月联考B卷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朝阳区六校届高三四月联考B卷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朝阳区六校届高三四月联考B卷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六校届高三四月联考B卷历史.docx

《北京市朝阳区六校届高三四月联考B卷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六校届高三四月联考B卷历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六校届高三四月联考B卷历史.docx

北京市朝阳区六校届高三四月联考B卷历史

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年级四月月考

历史试卷

2020.4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图为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的青铜盘,内盘底铸有铭文18行,284字,是周代微氏家族一名叫墙的史官作盘并记述,称为“史墙盘”;前段铭文颂扬文、武、成、康、昭、穆六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和作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

关于史墙盘,以下正确的看法是

①增添了西周微氏家族的研究史料②可为西周制度研究提供文物证据

③奋六世之余烈为秦统一奠定基础④铭文记载可与《诗经》相互印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概括性认识。

以下词语中能够反映秦汉时期历史风貌及价值判断的历史概念是

A.赭衣塞路B.约法三章C.文景之治D.焚书坑儒

3.下列有关古代赋税(役)制度的描述,最早出现于唐代的是

A.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B.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C.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D.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4.西班牙以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运载大量中国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

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20年间共运输白银3000吨,这些白银也基本流入了中国。

此材料反映出

A.西班牙经营贸易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B.明朝航海资金、技术、装备领先世界

C.作为流通货币的白银主要产自于西欧D.明朝手工业发达是对外贸易优势之一

5.万历十年告示中“近据碣石水寨盘获番徒一十八名,连船一只…又获番僧二十六名,并船一只”。

1720年罗马教皇派使臣到达北京,求见康熙皇帝,要求管理在中国的传教士,遭到拒绝。

随后,康熙皇帝下令禁止传教。

这表明

A.康熙帝捍卫主权维护国家尊严B.天主教势力已在中国形成规模

C.大航海背景下的中西文化相遇D.罗马教廷在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6.学者王汎森写道:

中国近代思想人物的风貌亦繁复万端:

他们有的是意态为保守,而手段为西化;有的是意态为前进,而手段却传统……所以单只是用“传统”或“前进”,“新”与“旧”来描述他们,常常是不够充分的。

下列属于前者的是

①西学中源②中体西用③西体西用④洋为中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国民政府推行的战时工业合作社运动,最初由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夫妇等人发起,旨在以工业生产为目标的群众性经济救亡运动。

1938年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其后,在西北、晋绥、东南、浙皖、湘桂、滇黔、川康等7个区设立了办事处,建立了1900多个合作社,生产和经营军需民用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加强西南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B.建立了覆盖面广大的工业网

C.有效地补充了战时经济的不足D.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初步基础

8.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一次会议中指出:

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

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发展B.贯彻最高革命纲领C.工农武装割据探索前行D.日本侵华步伐加剧

9.1954年,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举行会议。

根据苏联的建议,会议讨论了关于召开苏、美、英、法、中五国外长会议的问题,在与会国家的坚持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召开五大国会议来谈判解决亚洲相关问题(即日内瓦国际会议)。

这表明

A.五大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性决定作用B.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和平共处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D.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10.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分离经营权和所有权,盘活全民所有制企业”;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转换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利用市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素质”……这表明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实行④非公有制经济起主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1.公元前427年,高尔吉亚作为林地尼的使节出使雅典,在雅典的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试图说服雅典支持林地尼对叙拉古的战争。

此外高尔吉亚还在奥林匹亚运动会上发表过演说,强烈要求希腊各城邦的统一。

这些现象说明

A.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文化生活B.演说是政治动员重要手段

C.体育赛会分担公民大会职能D.参加运动会是贵族的特权

12.拿破仑于1806年颁布《有关帝国大学的构成法》,规定“以帝国大学名义,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整个帝国国民教育的机构。

”强调了帝国大学是实际意义上的国民教育机构。

1808年规定帝国大学是帝国教育行政领导机关。

这些举措

①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制度②是法国大革命成果的具体体现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④以行政手段推动教育体制完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

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

不同类别的国家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洲文明观念是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形成的B.欧洲文明的标准推动了世界各地协调发展

C.野蛮和蒙昧的国家是指工业水平低的国家D.欧洲文明标准有利于推动落后地区的进步

14.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

而同时期的苏联从1929年的5%迅速跃升为18%。

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

导致苏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促进苏联腾飞B.新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

C.反法西斯战争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D.充分发挥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优越性

 

15.1981年至1987年,美国政府特别限制从日本进口汽车,对日本进口摩托车征收45%的重税,对来自日本的电视、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征收100%的重税。

20世纪70年代,美国针对欧洲开始执行出口补贴制度,其海外销售收入可以享受免税待遇,1984年美国会又通过外销公司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继续沿用出口补贴政策。

这说明

①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开始加速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核心

③美国通过单边主义保护本国产业④西欧和日本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第二部分抗疫专题

本部分共5题,共55分。

第16题(12分)“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材料一现今的科学大厦不是西方独有的成果和财富,也不仅是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哥白尼和牛顿的财产——其中也有老子、邹衍、沈括和朱熹的功劳。

完整地理解宇宙有机体的统一性、自然性、有序性、和谐性和相关性是中国自然哲学和科学千年探索的目标。

——美国科学史家尤里达对中国古代科学的评述杨小明《中国科技十二讲》

注: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主要思想是阴阳基础上的“五德终始”说。

 材料二克劳迪亚斯·盖伦(129~199年),在人体解剖被严格禁止的罗马人统治的时期,专致于医疗实践解剖研究、写作和参与各类学术活动,撰写了超过500部医书,在描述性生物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认为世界是由一个造世者故意建造的,人体构造,如手上的肌肉和骨骼,都执行事先安排好的功能。

他对人体许多系统解剖结构的系统描述以及结合解剖构造对血液运动的系统论述,都在生物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哈维建立血注入循环理论之前,他的血液运动理论一直为西方学者所信奉。

《黄帝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书既非成于一时,也非成于一人,围绕着疾病诊疗是否依靠鬼神因素的问题上,在理论和实践上,与巫术决裂。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shù同穴)穴针灸等等。

二者之共同点均系有关问题的理论论述,并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疗的具体方药与技术。

因此,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今的科学大厦不是西方独有的成果和财富”的理解。

 

第17题(12分)“失之桑榆,得之东隅”。

材料一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

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导致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

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和草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从经营传统农业到经营商业性畜牧业。

大批懂拉丁语的教授在瘟疫中死去,许多学校被迫放弃了拉丁语的教学,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

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威尼斯建立许多站点专门用来隔离从东方归来的船员。

在远离城市的岛上设立墓地埋葬因黑死病而死的人,埋葬的深度要达到5英尺。

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始建市政健康委员会。

到了16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材料二我国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的防治十分重视,如《黄帝内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著名医著中都有防治传染病的经验的记载,我国第一部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专门著作是明代吴有性所作的《温疫论》。

他提出“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之到病已”的原则。

把戾气侵入途径分为“自天受”(空气传染)和“传染受”(接触传染),既可形成流行之疫,也可出现散发之疫。

提出"达原"、"三消"等治法。

明代,科学原创力在逐步丧失,但却进入了一个经验与技术大总结的时代。

温病学的创立,人痘接种术的发明是这一时期中国医药学发展的新成就,外科总结性著作《外科正宗》成书,特别是明末,一系列专著巨著诞生。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

(2)“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的救治,有“伐乱、伐疾、伐疫,武之顺也”之称。

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明代在防疫理论方面的继承与突破。

总结中国古代在应对重大疫情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

 

第18题(12分)“金龙蜕皮”

1879年,国学大师俞樾(章太炎、吴昌硕的老师)力主“废除中医”不啻平地惊雷。

一批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对中医发声:

“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中医药应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严复)”;“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陈独秀)”;“中医是一门手艺,没有客观的凭准(梁漱溟)”;“中国现在最可怕、最可恨、最可使人气短的事不是匪患,不是外患,而应是所谓西医中医之争。

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不如此,便对不住我受的教育(傅斯年)”“中医中药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鲁迅)”“回头想想我们家里的阴阳五行的国医学,毫无学理,不足为法(胡适)”!

1929年2月23日国民政府召开了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了“废止中医案”,规划在50年内让中医消亡。

“废止中医”已经不止为一场民间运动。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历史上“废止中医”运动。

(要求:

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

第19题(7分)“战疫先驱·伍连德”

1879年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1896年至1903年于英国、德国、法国学习、实习、研究,1904年在马来亚槟榔屿开设私人诊所。

1910年12月东北发生鼠疫大流行,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实行分区逐户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