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3843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计算机应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计算机应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计算机应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计算机应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Word格式.docx

《计算机应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Word格式.docx

四、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仿真或真实企业环境中,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与开发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注重素质训练、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

逐步推行“双导制”,制定专业能手标准,由一位专业老师负责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能手,并逐渐推广,在全体学生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专业氛围。

注重团队文化的培养,实现“导师”与“导生”结合。

导师按项目开发的流程给学生分配相应任务,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

积极组织项目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协商解决各种难关,使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为每个学生所共享。

建立“导生”机制,让新加入团队的学生和能力优秀的老生结成对子,由老生一对一辅导新生,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实践,形成完整的以项目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专业调研,明确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开发综合性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

形成完整的以项目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完成3门核心课程的开发。

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添置一批专业图书及数字化仿真学习软件系统,开发专业项目资源库服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从而提升专业教学实力。

3.确立“项目·

情境”教学模式和多元化评价机制。

“项目·

情境”教学法,是指以实际工作实施项目为中心,创设学习情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课程的界限,将课程教学内容分割为与专业密切联系的项目与任务,引领教学过程,强调实训环节,设计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环境中,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到了实践这一层面。

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任务驱动,设置学习情境,并将任务进行分解设置学习子情境,使学生体会和感受真实的工作情境。

同时和企业及专业协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并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提升专业评价标准。

4.建设“共享型”教学信息资源库,将教学信息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使其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且具“共享性”,从而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各种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包括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案例、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教育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等。

逐步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完成《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网络》、《网站建设》、《数字媒体》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购置一批与专业发展相关的专业图书及配套教学资源,促进专业课程建设。

5.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已有的校园网络基础上,提升校园网络性能和运行效率,建设包含校园网、OA办公平台、电子阅览室、综合性校园信息资源平台的数字化校园平台。

更新和增添校园网络设施,更新校园核心交换机1台、接入层交换机10台,校园网络带宽由100M升级1000M,添置校园网络应用服务器3台,30TB存储系统1套,改造校园网络核心机房(防火/防静电/UPS),购置网络防火墙1台,使校园资源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并逐步完善,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6.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服务专业课程建设及专业技能竞赛。

升级一部分相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实验设备,新建数字媒体专业实验室(50台高性能多媒体计算机),添置一批数字媒体设备及办公自动化设备,提升校内实训基地水平,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7S规范化管理,创设“职业情境”教学环境,模拟企业工作场景,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实践。

(二)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但随着计算机应用科学发展迅速,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变化很快,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任务对教师的能力需求越来越高。

根据本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发展需要,我们计划在两年的时间内,培养一支能力较强、适应当今及未来中职教育需求的师资队伍。

1.培养1名在本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一批有扎实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2.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实行主干课程教师预定制,让计算机专业教师选择一二个方向作为主攻方向,成为该方向的名师和骨干老师,提高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3.专业教师“双师型”比率逐步提高,下企业锻炼比例达100%。

4.每年从企业聘请2名技术骨干进入学校兼职授课,并在企业中聘任5至10名技术骨干担任顶岗实习或就业学生的兼职辅导教师。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占了很大的比重。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完善已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努力开创更适合专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培训的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对外加强校企合作,每年新增3个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师生走进企业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师生的实战能力。

建设“新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室,组织师生参加工作室建设、日常管理及项目实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信息产业部提出,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当前,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通过村务管理系统实现村务公开,信息化正一点一滴地改变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的生活方式。

通过“新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室,培训新型农民,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同时辐射服务能力,指导衢州中专江西永丰分校的计算机实训室建设,开展教师培训,带动中西部地区薄弱学校的发展,为学校确立“一个基地,两个中心,一个窗口”的目标提供支撑。

 

五、建设进度表

重点专业名称

计算机应用专业

建设负责人:

王振

建设内容

2011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2年12月

人才

培养

模式

与课程

体系

改革

1.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预期目标:

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项目主导”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与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

试行“双导制”,由一位专业教师负责培养一批学生专业能手,并能在学生中起到榜样引领作用

验收要点:

1.提供专业调研报告、调查问卷等资料

2.“工学结合,项目主导”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研究的相关记录

3.“双导制”实行细则及专业能手的能力要求及考核标准

4.参与“双导制”的专业教师(30%)名单及辅导记录

5.学生专业能手考核情况记录

6.学生中级工取证率达到80%以上

进一步推行“工学结合,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成课题研究并形成报告及成果,完善“双导制”的实施

1.“工学结合,项目主导”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结题报告

2.“双导制”修订记录及专业能手考核修订记录

3.参与“双导制”的专业教师(50%)名单及辅导记录

4.学生专业能手考核情况记录

5.学生中级工取证率达到90%以上

2.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建设

完成1门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的开发,并做好核心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

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

1.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报告

2.编写以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含教材、教参、及配套教学资源)

3.计算机网络、网站建设、数字媒体三门核心课程开发的前期调研材料等

4.30%的专业课开展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实践的相关记录

5.教学资源库清单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对已有的专业课程进行修改调整,并完成3门方向性核心课程的开发,完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建设教学资源库

1.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相关资料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修订资料

3.计算机网络、网站建设、数字媒体三门核心课程资源(含教材、教参、及配套教学资源)

4.60%的专业课开展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实践的相关记录

3.“项目·

情境”教学模式和多元化评价体系

确立“项目·

情境”教学模式,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任务驱动,设置学习情境,并将任务进行分解,设置学习子情境,使学生体会和感受真实的工作情境。

组建由企业骨干、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

1.30%专业课程实施“项目·

情境”教学模式

2.专业建设委员会名单

3.多元化评价制度

4.20%的专业科目多元化评价的成绩记录

进一步实施“项目·

情境”教学模式,完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多元化评价体系

1.60%专业课程实施“项目·

4.25%的专业科目多元化评价的成绩记录

4.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

建设包括专业图书、媒体素材、教学课件、试题、试卷、案例、教学软件、网络课程、资源目录索引等内容的共享性教学资源库

1.建设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平台

2.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3.完成计算机网络、网站建设、数字媒体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框架的建设工作

4.专业图书及其他教学资`源购置清单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

1.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2.完成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

3.专业图书及其他教学资源购置清单

5.数字化校园建设

建设数字化信息平台系统,集成OA系统、教学、学籍、资源库系统和远程教学平台等为一体的校园信息系统。

升级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完善校园无线网络,建设数字化图书阅览室

1.软件、设备仪器招投标采购合同,设备清单或发票凭证

2.教学区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100座数字化图书阅览室及电子图书清单

进一步扩展数字化信息平台系统的应用,添置网络服务器及网络存储系统,建设远程网络学习平台,增加校园信息查询点

2.10个以上校园信息查询点

3.远程网络学习平台

6.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创设“职业情境”教学环境,推行7S管理,升级及添置现有实验设施

1.“职业情境”教学环境实训设备升级清单

2.微机实训室7S管理制度及实施记录

在原有基础上,创设模拟企业工作场景,完善校内实训基地7S管理

1.微机实训室7S管理制度及实施记录

2.微机实训室模拟企业工作场景布局

师资

队伍

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确定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人选,通过承担科研和教学改革课题、下企业锻炼、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等培养措施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

1.专业带头人培养人名单

2.主持一项专业课题的研究的证明及记录

3.一门核心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材、教参、配套教学资源)

4.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实践锻炼证明及记录

5.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及学习的资料及记录

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完成课题研究,下企业锻炼、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等培养措施继续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

1.一项专业课题的研究报告及相关资料

2.下企业实践锻炼并将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资料及记录

3.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及学习的资料及记录

2.骨干教师培养

根据专业发展方向确定培养骨干教师3名,参与1项课题研究,参与核心课程开发工作企业锻炼不少于1个月,参加省市级培训及学习不少于1次

1.3名骨干教师人选名单,参与课题研究的记录

2.参与1门核心课程开发工作的记录

3.下企业锻炼记录及证明资料

4.参加省市级培训及学习记录资料

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培养原有3名骨干教师,完成1项课题研究,开发一门核心课程企业锻炼不少于1个月,参加省市级培训及学习不少于1次

1.参与课题研究的记录及结题报告

2.1门核心课程资源(校本教材、教参、配套教学资源)

3.双师型教师培养

专业教师“双证率”达80%以上,并能保持“双师”能力。

参与一门核心课程开发工作,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参加省市级培训及学习不少于1次

1.专业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2.参与核心课程开发工作的记录

在原有基础上,专业教师“双证率”达到90%以上,“双师”能力进一步提高。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2名企业技术骨干进入学校兼职授课,聘用5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1.2名兼职授课教师聘用协议及记录

2.5名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聘用协议及记录

3.聘请技术专家来校讲座4次

4.制定兼职教师聘用、培养与考核办法

聘请2名企业技术骨干进入学校兼职授课,聘用10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2.10名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聘用协议及记录

4.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培养与考核办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新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室建设

建立新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室,师生进入工作室实践,服务社区及乡镇农村的信息化建设

1.工作室实体,制定工作室相关制度及发展规划

2.面向农村和社区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的相关记录

3.师生参与工作室建设及实践的记录资料

原有基础上扩大规模,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及业务量,增加师生在工作室实践的时间和比例

1.面向农村和社区的信息技术服务记录

2.扩大工作室业务范围,开展项目开发及实施

3.师生进入工作室实践的记录资料

2.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建设

新建3个校外实训基地,增加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1.3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协议

2.师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的记录

3.保证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学生人数达45人,就业人数达20人

4.建立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的学生实习管理制度

在原有基础上,再建设3个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师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实践

1.新建3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协议

2.师生进入实训基地的记录

3.保证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学生人数达90人,就业人数达40人

4.完善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的学生实习管理制度

3.社会服务

利用学校及专业特长,服务社会,开展对外培训,完成300人技能培训任务

300人的培训计划、培训人员名单及培训记录

扩大社会服务规模,对外完成500人技能培训任务

500人的培训计划、培训人员名单及培训记录

六、资金预算

总投入资金5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2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255万元,行业投入30万元,其他投入20万元。

具体如下:

编号

091200

资金预算及来源

中央财政投入

市级地方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投入:

30

其他投入:

20

合计

2010

年度

2011

小计

100

120

220

125

130

255

15

20

525

4

8

12

18

36

5

6

11

10

25

50

60

95

155

200

40

75

52

67

119

394

16

17

29

31

2

34

64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统筹规划、组织实施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项目建设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制订项目的建设内容,落实具体建设进程,提出具体的经费使用方案等。

(二)制度保障。

为保证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制定一系列包括人事安排、资金使用、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落实到位。

(三)管理保障。

建立建设项目的任务书、时间表和线路图,强化项目的过程管理;

项目负责人定期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成果和绩效进行总结自评;

建立项目建设预警机制与责任追究制,确保建设进度与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