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区初三上期末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京密云区初三上期末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密云区初三上期末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脊(jí
)“革”的第四笔是竖具B.脊(jí
)“革”的第四笔是竖俱
C.脊(jǐ)“革”的第四笔是横俱D.脊(jǐ)“革”的第四笔是横具
结合文字内容,解释文中“沧海桑田”一词的意思(2分)
答:
2.
下面是参观“伟大的变革—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型展览”的“大国气象”展区之后,一位同学写在任务单上的一段话。
其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一个句子表达欠妥。
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3分)
展览中的图片视频,沙盘模型吸引着我的目光。
其中有深圳最高建筑群拔地而起的雄姿,有三峡水利工程泄洪的壮观场景,更有悬崖上的网络基站传递着四川彝族自治州的讯息。
中国制造的创新产品令人心潮澎湃,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同样令人热血沸腾。
外骨骼机器人给了瘫痪在床的残障人士重新站立行走的动力,柔性显示屏仿佛使我看到了把手机卷成一团塞进口袋的未来,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则引领着我们深入探索海洋的无穷奥秘。
标点符号修改:
句子修改:
3.学校橱窗中改革开放前的照片拉近了同学们与这一伟大变革的距离。
请你结合以下老照片和自己现在的生活,在“追往昔,话巨变”班级留言板上留言。
(要求:
有对比,有感受,运用修辞或成语,80字左右。
)(3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4分)
4.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蒹葭》)
5.,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6.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孟子》)
(二)阅读《渔家傲·
秋思》,完成8—10题。
(7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词的上片一个“异”字概括了边塞风光。
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这幅奇异的画面。
答: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出了
和
两种情感的交织。
“燕然”这一典故在唐代诗人
的《使至塞上》中也出现过。
10.“雁”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除本词外,请你再写出一句含有“雁”的诗句:
。
(1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3题。
(6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左传》)
【乙】
越王苦会稽之耻,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
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
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有甘不足分,弗敢食;
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
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
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
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渍病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
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
“愿一与吴徼天下之衷。
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孤之大愿也。
”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克吴师,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
二年而霸。
(选自《吕氏春秋》)
【注】
甘:
吃、尝。
靡曼:
指细理弱肌的美色女子。
干肺:
肺气枯竭,比喻力气用尽。
袭:
衣外加衣。
渍病:
传染病。
徼(jiǎo):
在此读yāo,求、求取。
偾(fè
n):
僵死。
戮:
侮辱
1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忠之属也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B.登轼而望之越王苦会稽之耻
C.何以战以来其心D.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12.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曰:
”
翻译: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信任神灵。
理解:
这句话表明鲁庄公把战争的胜利寄希望于神灵。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曹刿下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说:
“可以了。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善于把握反攻的时机。
C.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
饮食不要求珍奇,衣服不穿两层,不用二色作为装饰。
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越王为了雪会稽之耻,衣食非常俭朴。
13.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庄公和越王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三、名著阅读(7分)
14.我们在阅读名著时会发现,某些特定时刻对于其中的人物而言可能是刻骨铭心的。
请你从《三国演义》《西游记》《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个人物,描写其在特定时刻的内心感受。
比如“曹操在潼关被马超追杀之时……”(100字左右,示例除外)(5分)
15.某小组要在班会上作关于“言行一致”的主题发言,他们想用《论语》中的语录作为论据。
请你从以下材料中选出最适合的两则,把序号填在横线处。
(2分)
A.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B.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C.子曰:
“君子不器。
D.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10题。
(8分)
【材料一】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主要是指用毛笔蘸水、墨、彩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几大类。
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
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是人与人的关系;
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
表面上,中国画是以题材分为这几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绘画中,画者与宇宙合为一体,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到笔不到、计白当黑、虚中有实、实中见虚,都是重要的表现方法。
文人画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含蓄美的特征,讲究留白,“温婉深曲、欲吐不吐”“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画家、文学家常见的形式。
画面上的大片留白,可以是天、水、云,也可以是亮光等,画家留下的与其说是空白,倒不如说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广阔而富有诗意的意境。
欣赏一幅画犹如读一篇文章,太直白的文章读一遍就烦,而含蓄的文章则给了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每一遍都能读出新意。
中国画强调书画同源,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诗词入画、书法入画、金石入画,使中国画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其艺术审美价值。
因此古代很多画家兼工书法。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所倡导的文人画成为中国画发展的里程碑。
他强调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反对程序的束缚。
同样,他的书法理论也充满革新精神,能够“出新意于法度之外”。
他的书法通常字形丰腴,用笔厚重劲健而又纵横洒脱,无论是端庄沉稳还是疏密参差都有其鲜明的个性。
【材料二】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褒衣宽袖、系带隐扣。
汉服中最典型的是深衣。
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
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
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
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
腰系大带,象征权衡;
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
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
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古代以天然的葛麻和丝帛为主,皆为产生于自然界而经过人类加工过的质料,更直接促成了“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服饰文化中的萌芽。
汉服美轮美奂,凝聚了中国传统的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仅就图案而言,“云气纹”飘逸而又神秘,“宝相花”圆满而又圣洁,“忍冬纹”生机勃勃,“唐草纹”行云流水。
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等都有美好的寓意。
汉服的审美始终追求体现穿着者内在气质的美。
它以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气质展现民族性格,体现中国人平和自然、与世无争、宽厚仁爱的人生境界。
西方在服装构成上强调刺激、极端的形式,以突出个性为荣。
汉族服饰重视造型、线条、图案、色彩本身的客观化美感,以视觉舒适为第一。
西方文化是一种明喻文化,中国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透过中和、自然的审美趣味来体现其所代表的民族意识。
【材料三】
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苑囿”。
所谓“苑囿”,就是“筑垣以设境界而于其中饲养禽兽”的场所,供人类进行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等活动,后逐步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山林川泽等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君子比德”、“人化自然”的哲理更直接地导致了人们对山水的尊重,因此要求园林以自然为审美对象,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发展方向,形成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整体布局。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
园林与诗歌、绘画等艺术一样,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
在园林中,匾额、楹联、刻石、碑碣等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往往对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不仅如此,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还亲自参与园林的设计建造,如东晋时期的谢安、谢灵运就设计过自己的园林,明代的文徵明更参与设计了著名的苏州拙政园。
楹联碑刻、雕梁画栋,使园林富含文化之趣。
中国古代园林不论其规模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一走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
采用抑景的手法,将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才能使园林显得更有艺术魅力。
园林已成了文人士大夫心理上审美联想的结果,胸中有天地,“一室小景”即可营造出“有情有味”的氛围。
16.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请你概括国画、汉服、中国古代园林有哪些共同特点?
(3分)
17.请你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从字体等方面欣赏苏轼的《寒食诗帖》。
18.拙政园有很多文徵明题写的对联,有这样一则上联:
“爽借清风明借月”,请你选出合适的下联(2分)
A.半潭秋水一房山B.近水远山皆有情
C.小轩林水为花开D.动观流水静观山
(二)阅读《书桌》,完成11—14题。
(11分)
书桌
冯骥才
我有张小小的书桌。
它又窄又矮,破旧极了。
在外人眼里简直不成样子。
上边的漆成片地剥落下来,残余的漆色变得晦黯发黑,连我自己都认不准它最初是什么颜色。
桌面又满是划痕、硬伤,还有热水杯烫成的一个个套起来的深深浅浅的白圈儿。
它一边只有三个小抽屉,抽屉把儿早不是原套的。
一个是从破箱子上移来的铜把手,另两个是后钉上去的硬木条。
别看它这份模样,三十年来,却一直放在我的窗前,我房间透进光来的地方。
我搬过几次家,换过几件家具,但从来没有想到处理掉它……
“这么难看还要它干吗?
!
要是我早劈掉生火了!
”“你这么大人将就这样一个小桌子,早晚得驼背!
”“你怎么就是不肯扔掉这破玩意儿,难道它是件宝?
”我笑而不答。
那淡淡的笑意里包含着任何知己都难以理解、难以体会到的一种,一种……一种什么呢?
我无法想起,究竟什么时候,我开始使用这小桌的。
我只模模糊糊记得,最初,我是站在它前面写写画画,而不是坐着。
待我要坐下时,屁股下边必须垫上书包、枕头或一大摞画报,才能够得上桌面……
桌面上净是小瘪坑,还满是划痕哪,横竖歪斜,有的深,有的浅。
这细细的印痕,是不是当初削铅笔尖留下的?
那一条条长长的道道儿,是不是随意用指甲硬划上去的?
痕迹斑驳的桌面,有如一块风化得相当厉害、漫漶不清的碑石。
但我从中细心查辨,也能认出某些痕迹的来由,想起这里边包含着的、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并联想起与此有关或无关的、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
为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拭抹它。
只有一次例外。
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
我前排坐着一个女同学,十分瘦弱。
她年龄与我一般大,个子却比我矮一头。
两条短短的黄辫儿,简直是两根麻绳头。
一天,上语文课,我没听讲,却悄悄把眼前的两条黄辫子拴在这女同学的椅子背儿上。
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头痛得大叫。
我的语文老师姓李,瘦削的脸满是黑胡茬,连脸颊上都是。
一副黑边的近视镜混淆了他的眼神,使我头次见到他时以为他挺凶,其实他温和极了。
他对我们调皮的忍耐限度比别的老师都大。
但不知为什么,那天他好厉害,把我一把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
他真生气呢!
气呼呼地直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
“走!
快走!
”我离开了课堂,一路跑回家。
手疼倒没什么,但当众挨打受罚,我的自尊心受不了。
于是,我眼泪汪汪地在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
”几个字。
我写得那么痛快和解气,好像这几个字给我报了什么“仇”似的。
这几个字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
在表的滴答声中,在上下课的铃声中,在雨和雪轮番交替地敲打窗子声中,我长大起来。
事也懂得多了。
桌上那几个字却不那么神气了。
反而怕被人瞧见,似乎成了一种不光彩、甚至是耻辱的污迹,我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对李老师,还是对长大后再也遇不到的那个瘦弱的女同学的愧疚心情,用手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
真奇怪!
字儿抹掉了,好像心里干净了一些。
我上了中学,毕业了,参加了工作。
我的许多事,写信、写文章、画画、吃东西,做些什么零七八碎的事都在这桌上。
它一直伴随着我。
但它在我长大起来的身躯前,渐渐显得矮小,不合用了;
而且用久了,愈来愈破旧,在后来买进来的新家具中间,又显得寒伧和过时。
它似乎老了,早完成了使命,在人世间物换星移的常规里等待着接受取代。
桌上惟有一处大硬伤。
那是——那天,一群穿绿服装、臂套红色袖章的男女孩子们闯进我家来。
每人拿一把斧头,说要“砸烂旧世界”,我被迫站在门口表示欢迎,并木然地瞅着他们在顷刻间,把我房间里的一切胡砍乱砸一通。
其中有个姑娘,模样挺端正,但她的眼神叫我害怕。
她却不吵不闹,砸起东西来异乎寻常的细致。
她在屋里转来转去,把尚且完整的东西翻出来,一件件、有条不紊地敲得粉碎。
最后,她临去时,一眼瞥见我的书桌。
大约这书桌过于破旧,开始时并没引起他们的兴趣。
此刻在一堆碎物中间,反而惹眼了。
她撇向一边的薄薄的唇缝里含着一种讥讽:
“你还有这么个破玩意儿!
”随手一斧子,正砍在桌角上。
掉下一块挺大的木茬。
就这样,我过去生活的一切,无论是快乐和幸福的,还是忧愁和不快的,都留在桌上了。
哪怕我忘了,它会无声地提醒我。
它就摆在我窗前。
从窗子透进的光笼罩着它。
我窗外是一棵大槐树的树冠。
这树冠摇曳婆娑的影子总是和阳光一起投照在我这小小的桌面上。
每当这树冠的枝影间满是小小的黑点点时,那是春天;
黑点点儿则是大槐树初发的芽豆豆。
这期间,偶尔还有一种俗名叫做“绿叶儿”的候鸟,在枝间伶俐地蹦跳的影子出现在桌面上。
夏天来了,树影日浓,渐渐变成一块荫凉,密密实实地遮盖住我的小桌。
等到这块厚厚的荫凉破碎了,透现出一些晃动着的阳光的斑点儿时,秋风还会把一两片变黄的叶子吹进窗;
像几只金色的小船,落在我这如同无风的水面一般平光光的桌面上。
随后该关窗子了,玻璃蒙上了薄薄的水蒸气。
那片叶无存、光秃秃、只剩下枝丫的树影,便像一张朦胧模糊的大网,把我的小桌罩住……
我终于失去了它。
在地震中,塌落下来的屋顶把它压垮。
我的孩子正好躲在桌下,给它保住了生命。
它才是真正地为我献出了一切哪!
等我从废墟中把它找出来,只是一堆碎木板、木条和木块了。
我请来一位能干的木匠,想把它复原。
木匠师傅瞅着它,抽着烟,最后摇了摇头。
并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显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碎损的稀世古物。
它就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没了。
我需要书桌,只得另买一张。
新买的桌子宽大、实用、漆得锃亮,高矮也挺合适。
我每每坐在这崭新却陌生的大书桌前,就觉得过去的一切像那不能再生的书桌一样,烟消云散,虚无缥缈,再也无从抓住似的……
我因此感到隐隐的忧伤。
不由得想起几句话,却想不起是谁说的了:
“啊,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
哪怕是,也渐渐化为深沉的诗。
”(有删改)
19.请结合文中关于书桌的几件事,分析我舍不得扔掉书桌的原因。
(4分)
答:
20.阅读文章前四段,就其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你阅读这篇文章会有怎样的帮助。
问题:
说明:
21.有人说:
文章第
段的内容与书桌无关,删去会更好,对此你怎么看?
为什么?
(2分)
22.根据文章内容,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个填入
段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彷徨的B.快乐的C.不幸的
(三)阅读《成长是与自我的搏斗》,完成15—16题。
成长是与自我的搏斗
用软件合成“我的小学生证件照”,在朋友圈晒出“自制高考准考证”,穿校服戴红领巾过“六一”……不要认为这都仅仅是“怀旧”。
社会调查显示,“不想长大”如今已成为一些年轻人真实的心态。
依赖父母、不愿工作、卖萌扮粉……种种现象,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成长到底意味着什么?
成长有两个维度,一个横向的时间轴,一个纵向的心理轴。
时间流逝、年龄增加,这是最自然不过的长大,却并不必然会带来心理的成熟。
在当下的事情与对未来的意识中能做出正确的平衡和选择才是心理成熟。
面对童话与现实责任的冲突,我们应坦然接受成长,享受成长。
勇敢面对,积极应对,方能成为一个心智成熟饱满的人,实现真正的成长。
勇敢面对是一种责任。
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拳王刘易斯曾感慨:
“不履行责任,是对自我成长的推卸,是不折不扣的废物。
”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勇敢面对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们不应该对自己负起一种责任吗?
不想长大,对个人而言是一种自由选择,但做出这种选择的人多了,则可能让社会失去活力。
陈独秀曾在《敬告青年》中批评,“退隐为弱者不适竞争之现象”,因此断言,“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
勇敢面对成长,是对自身的责任,更是青年人献身社会的义务和担当。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不想长大,表面看来是对现实的妥协,究其本质是对自我的逃避,多少逃避自我的人最终陷入消极的泥潭而被集体、被社会所抛弃。
唯有胜己,才能在个人志向的实现过程中,推动时代和社会的前行。
司马光幼时非常贪睡,早晨总不能按时起床读书。
为此,他用圆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写出了《资治通鉴》。
马克思的大一生活充满了年轻人的躁动与轻狂,在他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之后,潜心钻研,从“问题少年”变身成了学霸,写下著名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
一生执着,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试想,如果没有对自身的挑战,何以攻坚向前,成就伟业?
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逃避成长固然可能得到一时的安稳与平静,却也意味着失去了更多生命的精彩。
以“向前走”的坚定对抗“向下滑”的逃避,以“不惜于”的勇毅克服“不敢于”的懦弱,就算再平凡的路,也能走出非凡的光彩。
23.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
段论述年龄的增长会带来心理的成熟,因此我们坦然接受成长,就能把自己锻炼成心智成熟的人。
B.第
段引用刘易斯的话论述了勇敢面对是对自己担负起一种责任。
C.第
段分析了不想长大的心态对社会的危害,并引用陈独秀的话论述勇敢面对成长是对社会的责任。
24.阅读第
段,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得出“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这一结论的。
五、作文(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请以“超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
国家博物馆内,《清明上河图3.0》穹幕电影把人们带进虚拟的繁华汴京,体验了一次北宋的社会生活。
假如你能穿越进入《桃花源记》等文学作品,与其中的人物沟通共处;
或者进入科幻世界,与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交流合作,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
你和他(它)分别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600—800字。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
运用(10分)
1.
(1)(2分)C
(2)(2分)形容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2.
(1)(3分)
标点修改:
(1分)将
的“,”改为“、”。
(2分)将
将“中国制造的创新产品”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调换位置。
3.(3分。
对比1分,感受1分,运用修辞或成语1分。
)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默写(4分,各1分)
4.宛在水中沚
5.山河破碎风飘絮
6.惟吾德馨
7.劳其筋骨
(二)
8.(3分)对“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理解正确、想象合理即可。
9.(3分,各1分)
思乡
爱国
王维
10.(1分)含有“雁”字的诗词即可,有一个字用拼音替代不扣分。
(三)
11.(2分)D
12.(2分)C
13.(3分)结合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