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193159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

2、班级心理委员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同学21

第六章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枚举22

附录30

第一章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一、心理委员的职责

1、心理委员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员,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工作职责的核心是:

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助人、保守秘密。

2、关心班级同学的情绪、心理状况,尤其是那些近期生活中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同学,如亲人故去、考试成绩低于自己的预期、失恋、受处分、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对于同学的情况必须遵循保密性原则)。

在适当情况下,可以向同学委婉地介绍心理咨询室。

3、加强与其他班干部尤其是寝室长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善于帮助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同学,当个别同学有严重心理问题时,要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和老师,并劝说其尽快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4、负责收集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信息,对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向班主任,辅导员做汇报。

5、遇到危机情况,立即向辅导员或中心汇报。

6、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心理讲座、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等。

7、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阅读有关心理健康的书籍,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氛围。

定期组织开展全班性的相关心理活动。

8、及时反映班级中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对一般性的心理困惑进行及时解答。

9、积极参加各项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认真完成心理健康中心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安排的有关工作。

10、按照要求写好工作总结,并上报学生处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11、完成其他所要求的职责。

二、心理委员的管理

1、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标准

(1)选拔条件

①、在同学中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有奉献精神。

②、关心集体、关心同学,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于人的意识。

③、为人开朗、乐观,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人缘关系较好。

④、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⑤、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

⑥、能严格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保密原则。

⑦、工作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⑧、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个性比较沉静,情绪稳定;

善于合作,保密诚实;

善解人意,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2)选拔方式

通过自我报名、同学推选与班主任审核三者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出侯选人名单,然后在全班公示征求同学的意见。

选拔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是组织考察;

第二征求候选人本人和学生意见,确保心理委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情和责任心;

第三是发扬民主,进行差额选举,确保当选的心理委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为即将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3)聘请的原则

①、自愿的原则:

被聘请的学生必须对“心理委员”这一光荣的称号有较好的认同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较感兴趣。

②、服务的原则:

被聘请的学生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责任感要强,能吃苦耐劳。

2、考核与奖励

心理委员纳入班干部系统,考核与奖励与一般班干部相同,由学院进行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心理健康中心与学工部,学院根据考核结果在综合素质测评中给予加分。

对于表现突出的班级心理委员,我们将给予另外的奖励。

心理委员可以优先使用中心现有的资源(杂志、场地及设备等),优先参加中心举办的团体辅导活动、培训班或其他活动。

凡未尽心理委员之职责者,学院可取消其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加分,并对其进行规劝及沟通辅导,规劝不成者,从心理委员名单中予以除名。

第二章心理委员基本知识

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即“灵魂之科学”,源于哲学与生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宪章中,对健康下的定义是:

“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可见,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组成部分,人们不仅应关心自己的躯体健康,还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及自己与社会相融合的程度。

3、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什么?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4、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分为哪三个等级?

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

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2)轻度失调心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

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

(3)严重病态心理。

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

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5、什么是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心理活动反应不甚强烈,且未影响思维逻辑的暂时性的心理紊乱。

日常生活中可能因为某件事情造成心理上的不愉快,产生短暂的焦虑、烦恼,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急躁。

初期人员常会出现上述的心理问题。

6、出现了心理问题怎么办?

如果出现了心理障碍之类的心理问题,就应主动到心理咨询机构(如心理咨询所、电话心理咨询热线等)找心理学专家进行咨询,以求得心理调整的指导,在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专家的帮助下尽快地消除不健康的心理,使心理状态恢复正常。

另外,人们需要学习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对于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书籍应多看看,用这方面的知识作指导以调节自己的心理,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7、大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主要类型?

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生活环境的变化。

在上大学前,不少学生没有远离过家门,而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

大学新生在遇到很多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2)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

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

学生要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

3)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

这类人往往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

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

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

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

4)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

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中小学时的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市侩、阴暗的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在现实面前感觉到困惑。

5)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

时下的大学校园,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部分大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由于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饱受失恋之苦,但又难以自我调适,轻者陷入情感的漩涡难以自拔,重者则会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8、如果同学出现心理异常现象,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们?

如果有同学出现轻度心理异常现象,你可以:

(1)试着跟他沟通,做一个好的倾听者,给他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陪伴他走出心理危机。

(2)尽量理解他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和教导他。

(3)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和辅导,也可以陪伴他去。

如果是严重的心理异常,如:

精神疾病发作、有自杀倾向等,要立即采取措施:

(1)首先要尽可能安抚对方的情绪,试图跟对方讲话,了解原因,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避免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

例如:

清除对方身边的刀、针、绳索等。

(3)迅速跟辅导员老师、校医院、保卫处、心理健康中心联系。

(4)切忌评价、激惹、嘲讽和冷漠的做法。

9、如何面对抑郁症?

(1)自觉努力学习心理卫生知识。

可通过心理卫生课或讲座,通过阅读心理卫生书刊等途径接受心理卫生教育,并把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

(2)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多参加社会劳动和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意志,丰富经验,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3)增强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心理调节包括调整认知结构,完善自我意识,塑造健全人格,学会情绪控制,提高适应能力,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4)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10、什么是失眠,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1)违反生物钟引起失眠。

这种失眠通常是短暂的状态。

(2)突然受到重大事件的冲击造成情绪不稳、失落、惊慌,以致夜夜难眠。

但通常一两个月就会恢复,是短期的失眠,但少数也会演变成慢性失眠。

(3)原发性失眠。

此类失眠者并无特殊内科疾病或精神疾病,平时有时睡眠质量也不好,遇到重大压力、精神负荷增大时,就更睡不着。

久而久之,就成了慢性失眠。

(4)一些精神疾病如忧郁症常伴有失眠,其它广泛性焦虑症、恐慌症、精神分裂症病人,都可能时常睡不着。

(5)药物作用。

药物如类固醇,有些人服少量会失眠,大量则精神异常。

(6)刺激性饮料:

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食品扰乱正常睡眠。

(7)医源性引起的失眠。

医生给病人安眠药或病人自己服用安眠药,日久成习,最后安眠药也失效了,渐渐增加药量或联合几种药物服用也无法入睡,只好夜夜失眠。

11、怎样自我调节可以改善失眠?

(1)生活作息要规律,养成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的习惯;

(2)每天有规律的运动,每周至少四次,每次三十分钟以上;

(3)避免在吵闹环境中睡觉;

(4)太冷、太热的环境会影响入睡;

(5)睡前勿喝酒、咖啡、茶、吃大餐等;

(6)睡前避免观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电影、报纸,如凶杀案、绑架案等,造成心理不安而影响入睡;

(7)辗转难眠几刻后仍不能入睡,干脆起床做些轻松活动,继续躺在床上只会使你更加紧张,更难入睡。

12、心理委员主要关注对象是哪些人?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等;

(2)情绪低落且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

(3)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

(4)解决困难能力较弱;

(5)冲动个性;

(6)学习压力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

(7)个人感情受挫;

(8)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

(9)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

(10)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第三章心理委员对自身的要求

一、班级心理委员的基本素养有哪些?

二、

1.人格素养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兴趣、信念和能力等。

班级心理委员应具备的人格素养包括:

(1)情绪稳定。

情绪是乐观而稳定的,能自我悦纳、自我调节。

(2)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能积极、热情开朗地对待生活,善解人意,坚韧、知足、勇气、乐观、现实、客观、冷静、自信,这样才能具备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素质。

(3)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人际关系有深刻的理解,尊重他人的价值,信任他人。

亲切、宽容、和蔼、平易近人。

(4)真诚关心同学。

理解同学,乐于助人,热情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真心愿意提供帮助。

使受助的同学有安全感。

(5)不断完善自我。

心理委员在接受专业培训的同时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修炼自我人格。

在帮助同学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自我。

(6)与人协作配合的能力。

心理委员应善于倾听、沟通、合作,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7)为理解人的本质而不懈努力。

要不断地去探索人的本质。

理解人的本质是一件难事,也许一生探索和努力也达不到完全理解的程度。

2.知识素养

阅读并掌握《开掘心智的金矿----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书籍中的心理学知识。

3.技巧条件

具备心理反应敏感、积极倾听、有效提问、合理转介的能力。

三、班级心理委员应掌握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

四、

(1)较高水平的安全感。

自信乐观,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现状,可以适应或改善自己的处境。

(2)智力正常。

有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从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

(3)情绪健康。

乐观开朗,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

情绪反映与环境相适应。

(4)人际关系和谐。

交往动机端正,乐于交往。

既有广泛的人际交往,又有知心朋友;

交往中能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5)意志品质健全。

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的目的,并能支配自己的行为,能辨别是非真伪,信守原则,能排除不符合活动目的的主客观诱惑和干扰,为既定目标不懈的努力。

(6)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全的人格。

能够立足现实,正确地看待自己。

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对此有适当的自我评价。

(7)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角色。

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勤学好问、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探索和创新;

开朗活泼、举止言谈有修养。

五、班级心理委员应掌握的会谈技巧

六、

1、会谈法简介

熟练的会谈技术在临床上是最难掌握也是最难做好的事情,有人称为“伟大的艺术”。

是通过倾听了解求助者的感受、想法、困惑等,并通过言语表达对其的共情和理解,帮助求助者去探索困惑背后的原因并发展出新的行为模式。

2、会谈法的工作程序

①做好会谈前的准备工作。

②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用语。

③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④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但不可做绝对的承诺。

⑤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⑥向求助者说明朋辈帮助的性质。

⑦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

⑧与求助者进行协商,明确使用哪种辅导方式。

3、摄入性会谈

在多种会谈法中,摄入性会谈法是最常用的,主要用于收集资料。

通过会谈了解病史,了解健康状况、生活状况和家庭状况等。

其工作程序包括:

①确定目标、内容与范围;

②确定提问方式,根据会谈目的和收集资料的内容和性质来确定提问方式,主要有:

a.开放式提问,答案是多种可能的,如“你对他的行为怎么看?

”;

b.

c.封闭式提问,答案是“是”或“否”这样限定的,如“你对这个提议是否接受呢?

d.

e.半开放式提问,答案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如“你对这件事有什么负面的感受?

f.

③倾听

a.全神贯注地、倾心地听。

b.在听的过程中,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的话,不能插入自己对会谈内容的评价。

c.注意思考,及时而迅速地判断求助者的谈话是否合乎常理,是否合逻辑。

d.把握关键点。

④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控制会谈内容和转换话题的技巧:

a.释义。

征得求助者同意后,把求助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这样做可让求助者感觉很自然,会感到辅导者的问题提得合理。

b.中断。

在会谈中暂时停止一下,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硬行迫使其停止会谈,这时可给他倒杯水,请他帮着递一样东西,或者建议换一地方再谈,如时间有限可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

C.情感的反射作用。

辅导者有意识地激一下求助者,使他将会谈转向某类问题。

但初次会谈不宜使用,容易引起求助者情绪紊乱难以控制。

⑤对会谈内容归类

⑥结束会谈

4、正确使用会谈法

①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学习倾听对方的情绪、感受和不合理的观念。

②态度:

辅导者与求助者会谈时只能持一种非批判性态度,不指责、不评判。

非批评性态度可让求助者感到轻松,无所顾忌地把内心世界展现在辅导者面前,辅导者从表情到语言都要注意。

③区别:

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根据会谈内容区分对方所处的状态、区分关系的信任程度、区分不同的会谈目标等等,并进行可能的鉴别诊断)。

5、怎样提问题

凯利曾对临床交谈不成功的提问方式进行归类:

①“为什么…”的问题

这类问题对求助者有强烈暗示的,可以改为“怎样”和“什么”的形式,如“是什么原因让你有这样的想法?

”。

②多重选择性问题

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

③多重问题

如“你认为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怎样?

④修饰性反问

这类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

如“你只谈教师教得不好,可当今的学生素质和学校纪律又是个什么情况呢?

⑤责备性反问(建议尽可能不用),如“现在这样,当初你干什么来着?

6、会谈内容的选择

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①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②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③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④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⑤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⑥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7、会谈法的有效性

有的研究者表明,会谈法有以下局限:

①辅导者的热情不一定能使求助者如实讲述自己的情况;

②求助者和辅导者若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会谈法局限性更明显;

③会谈法对于预测学习成绩几乎是无效的;

④会谈法在信度和效度上是不可靠的;

8、注意事项

①态度必须保持中立;

②提问避免失误;

③辅导人员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④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⑤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该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⑥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9、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②求助者和辅导者若来自不同民族,会谈法局限性更明显;

②提问应委婉、温和,避免攻击、质问;

第四章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其应对

一、大学生有哪些常见的自我意识困扰?

1、扭曲的自尊——虚荣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虚假荣誉,以期获得尊重的心理行为。

2、消极的自我觉察——自卑

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

3、退缩的自主——从众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过分从众的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常常被别人的意见左右,缺乏主见,丧失自我,有碍心理发展。

4、变态的自立——逆反

表现为多种行为,如对抗、拖延等。

青年大学生在成人眼里是孩子,在孩子眼里是成人。

他们渴望在思想上、行为上乃至经济上尽快独立。

5、极端的自信——自负

自负是个体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一种情感体验和情绪表现。

自信是大学生重要的优秀品质,但自信过了度,听不进师长的教诲,听不进父母的嘱托,听不进同学的意见,一意孤行,那就会对自身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6、放纵的自我——任性

任性是做事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考虑他人想法的态度。

二、如何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

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适度的自我控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加以培养。

1、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就是要全面地了解自我,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与群体的关系,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对自我有恰如其分的评价.要做到正确认识自我,有以下几种方法:

——在经常的自省中认识自我。

——通过他人的认识与评价来认识自我。

——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心理研究表明,心理健康者更多地表现出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而心理障碍者则明显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

应注意强化四个信念:

——只要真正付出努力,同等条件下,别人行,我也一定能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恰当认识自己,不苛求自己。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视自己的短处,扬长也要补短。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和失败是相辅相成的。

3、科学塑造自我

——确立明确的行动目标。

个体的行为是否有目的性,结果是不一样的。

一般说来,有目标指向的行为要比无目标指向的行为成就大得多。

——培养坚强的自控能力。

在实现目标的路途上,有很多诱惑让你偏离目标。

这时候就必须要一定的自控能力。

——塑造健全的人格。

积极、和谐、健全的人格,对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良好的生成和促进作用。

三、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扰?

1、嫉妒

嫉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绪,是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

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

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

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

嫉妒的特点是:

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系的人;

对等性—往往是对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

潜隐性—大多数嫉妒心理潜伏较深,体现在行动时较为隐秘。

2、多疑

多疑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蚀虫。

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

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

3、自卑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要克服自卑,就要自信。

4、干涉

人人都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

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秘,有一个不愿向他人坦露的内心世界。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别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