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花中学高级历史练习题世界史下册综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3028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萱花中学高级历史练习题世界史下册综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萱花中学高级历史练习题世界史下册综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萱花中学高级历史练习题世界史下册综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萱花中学高级历史练习题世界史下册综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萱花中学高级历史练习题世界史下册综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萱花中学高级历史练习题世界史下册综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萱花中学高级历史练习题世界史下册综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萱花中学高级历史练习题世界史下册综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萱花中学高级历史练习题世界史下册综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9.英、法、美在十月革命发生后,竭力干涉苏俄革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在1942年又苏联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这表明当时的资本主义大国

A.外交政策摇摆不定B.极端仇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C.对法西斯一直采取绥靖政策D.对外政策以本国国家利益为转移

10.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

“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11.希特勒强调:

“只有我们在西线腾出手来的时候才能反对俄国。

”这里“腾出手来的时候”是指

A.不列颠之战B.敦刻尔克大撤退C.法国投降D.建立轴心军事同盟

12.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B.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C.美国改变“中立”态度D.苏联的参战

13.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其中最具全局影响的是

A.中途岛海战B.诺曼底登陆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

14.二战期间,明确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开罗会议C.德黑兰会议D.雅尔塔会议

15.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A.苏联对日宣战B.希特勒自杀身亡C.墨索里尼政府垮台D.意大利投降

16.20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

B.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C.《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

D.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

1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①经济一体化发展②政治联合加强③法德实现和解④民族矛盾消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

“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

”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

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

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B.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

19.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20.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21.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2.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23.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①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②实行经济计划③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24.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

费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

主张通过对货币供应的管理调节经济,反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1976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战后至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米尔顿·

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

A.二战后,经济进入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B.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C.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复苏并低速持续增长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6.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美国记者: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这说明①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②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支持③美苏消除了分歧和隔阂④美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27.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28.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速度的因素不包括

A.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B.进行产业更新换代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D.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29.印度、伊拉克、伊朗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人口压力、粮食短缺、经济单一B.人口压力、边界争端、教派纷争

C.教派纷争、边界争端、市场狭隘D.粮食短缺、经济单一、市场狭隘

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

B.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

C.西方政府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D.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同时加强

31.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②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③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④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2.二战后,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其区域特色,下列叙述不符合西亚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A.改善农业环境,实现了粮食自给

B.一些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

C.建立起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

D.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33.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

图一摄于1961年8月,图二摄于1989年11月之后。

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图一柏林墙的兴建图二大批民主德国公民涌向西柏林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34.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

这种行为表明①联合国的权威受到挑战②美国企图建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③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趋向紧张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问题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5.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

判断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组是①世界关税平均水

平在不断下降②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③各国的

关税壁垒森严④经济全球化正逐步形成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36.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7.下列国际组织中,最早倡导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务自由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

C.石油输出国组织D.欧洲共同体

38.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100万双,每年都推出100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耐克公司7800多名职工只负责设计、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它突出地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中的

A.经济全球化B.经济区域化C.政治多极化D.经济多极化

39.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因素是①互联网等技术打破时空界限,便利了经济发展②各国进一步开放,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更加深入③跨国公司的无国界经营成为全球化的主体力量④国家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0.欧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反映了

A.各国间的经济竞争基本消失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美国被排斥在区域集团化之外D.全球贫富差距明显缩小

41.右图是有关当今世界金融风暴的漫画“经济多米洛牌”。

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了

A.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破坏者

B.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

C.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42.1985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倡议制定“尤里卡计划”,呼吁西欧国家在光电子学等尖端领域展开合作,建立“科技欧洲”。

提出该计划的目的是

A.推动政治一体化的进程B.加强对科学研究的支持

C.提升高科技领域竞争力D.加速国际经济格局调整

二、非选择题:

4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

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一个对象。

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

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会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

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作价94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五至六倍。

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前苏联工业化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

为什么要按此途径进行?

(2)斯大林认为前苏联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

为什么采取这种途径?

(3)据材料二、三分析,前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4)前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4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查之用。

-------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

------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

-------莱茵河之东50千米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

-------德国之海军军力不得超过……战斗舰6艘,轻型巡洋舰6艘,驱逐舰12艘,鱼雷舰12艘……其中不应包含任何潜水艇在德国建造及获得任何潜水艇虽为商务之用,亦应禁止。

——《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国防部队中的服役以普遍兵役为依据。

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

(注:

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

——《德国国防法》(1935年)

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凡应服兵役者,遇下动员令时,应听从国防军调遣。

……战时特别紧急状况时,德国国防部长授权可以扩大应尽兵役义务的德国男子的范围。

——《德国兵役法》(1935年)

材料三:

(英国)1935年6月18日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

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卷

(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指出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

针对《凡尔赛和约》,德国曾在1936年采取过什么重大行动?

(2)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些情况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45.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

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

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殖民者把征收土地税作为掠夺印度财富的主要手段。

从征服孟加拉起土地税就一再被提高,1766年比1764年提高了80%以上,到1771年,又提高了227%。

……十八世纪末孟加拉有三分之一耕地成了野兽出入的草莽。

-----林承节《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不列颠入侵才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

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是英国的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三二战后,亚洲两个最大的国家中国和印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经济连续增长了29年。

而印度经济最近连续7年稳步增长。

印度曾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经济改革。

第一次是独立后尼赫鲁政府实行改革,确立了“混合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拉奥执政期间进行的改革,通常所说的印度经济改革主要是指这次改革。

此次改革步伐较大,主要措施有:

第一,调整公营企业的管理,减少对公营企业的投资,放松对私营企业的限制,取消大部分工业许可证制度;

第二,修改垄断法,缩小公营企业的限制,扩大私营企业的经营范围;

第三,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将内向型经济转向型经济,实行取消许可证、取消出口补贴和降低进口关锐的等政策。

第三次改革是在瓦杰帕伊政府执政时期,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加强与以西方为主的全方位对外经贸关系;

加快金融改革,将政府在国有银行的持股比例降低到50%以下,引进自由竞争机制。

------摘编自《新华网》、《人民网》

材料四印度总理辛格于2008年1月13日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

这是他担任印度总理以来首次访问中国,也是时隔五年后印度总理再次访华。

  两国的关系正不断地向前推进。

2007年两国共同举办了“中印旅游友好年”,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不断协调。

2007年,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举行了三次会晤,就解决框架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2007年12月中印两国在云南省举行了一周的反恐联合军事演习,这也是两国陆军首次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最近印度政府也在有意识地驳斥“中国威胁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英国对印度进行侵略的方式有何不同?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两种不同方式的侵略对印度社会造成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印度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制约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印关系不断加强的具体表现?

47.2008年9月,美国金融界经受着巨大的阵痛,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终于如火山般的爆发,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全军覆灭。

这次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这种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引发一场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危机既导致了经济上的一场“浩劫”,也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1)造成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面对危机,美国胡佛总统与罗斯福总统的应对策略有何明显不同?

材料二1944年夏天,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签订了几个协议,主要内容是规定35美元稳定等价于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

后来,我们把这次会议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2)结合学所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并说明该体系建立的影响?

材料三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产量达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1973年中东产油国运用石油武器,提高石油价格,把每桶标价由3.10美元提高到11.56美元,由此触发了1973—1975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结合材料分析1973—1975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这次危机对美国有何影响?

材料四1997年夏,一场金融风暴袭击了东南亚。

先是泰国,随后波及菲律宾、马亚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受到影响。

年底,东北亚的韩国和日本也受到影响。

金融危机给这些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4)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

材料五2007年8月,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美国次贷危机如暴风骤雨般从美国金融业蔓延到美国经济实体,并进一步祸害到全球经济实体,造成了美国、欧盟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

格林斯潘于2008年9月14日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将引发全球动荡。

(5)面对危机,各国政府应采取怎样的积极应对策略?

4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联盟之宗旨为:

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

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

……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

……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

……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

“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联合国之旨为: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材料四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时的欢呼场面

请回答:

(1)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

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

(2)材料二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

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宗旨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反映了世界怎样的一种趋势?

(4)材料四再现的这一历史性时刻发生于哪年?

此后,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5CDBDA6-10CDDDA11-15ABDBD16-20BADDA21-25BCADA

26-30CDDBD31-35AABCD36-40DDABB41-42CC

二、非选择题:

43.

(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

发展轻工业所需资金少,易于获得利润,为重工业积累资金。

(2)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