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2813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二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二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二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二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编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二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编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编Word文件下载.docx

4.东汉后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衰落和转变期,包括安帝至灵帝时期的文学。

辞赋的创作出现了大赋衰微小赋兴盛的局面。

张衡、赵壹、蔡邕、祢衡等人的抒情小赋的创作体现了这种转变。

文人诗歌的创作也扭转了一直不振的局面,出现了《古诗十九首》那样的成熟之作。

东汉后期的散文主要是政论散文,有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昌言》。

5.此外,汉代乐府民歌的创作相当兴盛,对文人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第二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节?

李斯

秦代文学由于历史的短暂和文化政策的严酷,只有李斯的散文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点光芒。

李斯的文章主要是奏议,其代表作品是《谏秦逐客书》。

另外,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多次巡游,李斯随行作有几篇歌功颂德的刻石文,对后世的碑铭文体有较大的影响。

[作品讲读]

一、李斯《谏秦逐客书》

1.本文的写作缘起是因韩国人郑国说秦开凿水渠以消耗秦国国力,事发而驱逐客卿引起的。

李斯上书陈述秦国不该驱逐客卿的道理。

2.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论证方法的高超。

文章主要采用了以事实说理的方法。

(1)以历史史实论证。

(2)以秦国的现实来论证。

(3)以陈说利害关系来论证。

(4)以正反对比来论证。

3.文章辞采华美,气势宏放,善用排比对偶句式进行铺排渲染。

排偶句与散句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流利畅达而又富于气势,被后人称为駢文初祖。

文章颇具战国纵横家的论辩技巧和语言风格。

第二节?

贾谊和晁错的散文

一、贾谊

1.贾谊的生平与创作情况

贾谊是汉初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贾谊的思想主以儒家,兼有道家、法家。

贾谊著有《新书》58篇,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一是专题性政论文;

二是针对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

三是一些杂论文章。

2.贾谊文章的特点

贾谊和晁错都是汉代文章的大家,鲁讯称之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

贾谊的散文疏直激切,感情充沛,气势夺人。

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铺排扬厉、夸张渲染的手法。

文章纵横驰骋,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是其散文的代表作品。

二、晁错

1.晁错的思想情况

晁错是汉初的文章大家和政治改革者。

晁错思想较多地受到法家的影响。

体现了一位政治改革者的思想风貌。

2.晁错文章的特点

晁错的文章多为奏疏性的政论散文,而且多是针对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发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切于实际,不尚虚谈。

晁错的文章观点鲜明,见识深刻,论说着实,有较强的逻辑论辩力量。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平实通畅,风格朴素无华,可以见到法家文章风格的影响。

《论贵粟疏》是晁错这类文章的代表作品。

一、贾谊《过秦论》

1.《过秦论》是在汉初总结亡秦教训、探索治世方略的思潮中产生的作品。

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总论秦得天下的形势及其灭亡的主要原因。

中篇剖析秦在统一后没有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秦二世未能改正始皇政治上的错误。

下篇指出在紧急危难关头,秦王子婴没有挽救危亡的能力。

是一篇史论与政论相结合的出色散文作品。

2.《过秦论》的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论述秦“过”,而一切选材与论证都是围绕这一中心。

(2)文章的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史实的分析中揭示其论点与结论。

(3)文章采用了比喻、夸张、铺排、渲染等文学表现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说服力,也造成了一种雄健奔放的气势。

(4)文章的结构是按历史进程的顺序而展开的,清晰而谨严。

句式灵活而多变,奔放而流畅。

语言酣畅淋漓,纵横驰骋,雄辩滔滔,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第三节?

西汉的其它散文

一、《淮南子》

了解《淮南子》一书的基本情况。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编写的,它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兼取儒、法等思想,综汇而成的一部巨著。

《淮南子》共二十一篇,每篇都有一个中心论题,组织严密,论述系统。

其论述常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文章奇伟宏富,善于铺张排比,体现了汉初文章的风格和辞赋的影响,也有战国文章的余风。

二、董仲舒的对策文和经学著作

了解董仲舒的的创作情况。

董仲舒是汉代经学中影响最大的人物,其主要作品有《贤良对策》三篇,是为汉武帝下诏求贤良文学而作,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理论主张。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最重要的经学著作,以公羊派的观点阐释《春秋》,是原始儒学和阴阳五行的结合。

董仲舒散文的雍容典雅的儒者风格,体现了汉代的变化。

三、桓宽、刘向、扬雄的散文

1.了解桓宽《盐铁论》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桓宽的代表作品是《盐铁论》。

《盐铁论》是桓宽根据汉昭帝时关于盐铁会议的辩论,而整理成的论文集。

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重大问题,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

文章以论辩问答的形式而展开,或从容不迫地说理,或针锋相对地辩驳。

文章整饬而又富于变化,疏朗之中见细密,语言简洁流畅,浑朴质实,具有很强的论辩力量和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盐铁论》是西汉后期政论散文的最优秀的作品。

2.了解刘向的著作情况。

刘向是西汉后期的经学家、目录学家,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散文家。

目录学著作有《七略别录》。

经学著作有《尚书洪范五行传论》、《五经通义》等。

编著的《新序》、《说苑》、《烈女传》,是分类编缉的历史故事集,也杂有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

文章说教气较浓,但文笔简洁明畅,语言朴素生动。

这类故事可谓是魏晋小说的先声。

3.了解扬雄的散文创作情况。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但后期致力于经学。

他模拟《易经》作《太玄》,模拟《论语》作《法言》,意欲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但文辞过于艰深古奥。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与创作

一、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中的重要事件:

1.史官家庭的环境和教育。

师从董仲舒习公羊《春秋》和师从孔安国习古文。

2.博览群书与青年时期的漫游经历。

3.任职太史令和修《史记》。

李陵之祸。

二、司马迁的思想:

1.司马迁的思想深受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影响。

司马迁非常崇拜孔子的人格与学术思想,也非常熟悉儒家的“六经”。

他自觉地接受了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和政治思想。

这在《史记》中都有反映。

同时董仲舒的汉儒思想体系对司马迁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

2.司马迁的思想也接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汉初黄老思想的流行,以及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的道家倾向,都对其接受道家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道家自然无为的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都对其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3.但是,司马迁毕竟又是一个博学的学者,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既是他修史的宗旨,也是他思想的追求。

传统的天人哲学是其思想的哲学基础,通变思想是其追求历史客观真实的历史观。

他兼宗百家,融取儒道,自成一家。

三、司马迁的创作。

司马迁的毕生精力用在了《史记》的写作上,此外,还有书信体散文《报任安书》和赋作《悲士不遇赋》。

《史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一、《史记》的思想内容。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它主要以人物传记的体例再现了广阔的历史生活画面。

1.《史记》通过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精神面貌及由人物组成的社会关系,形象地表现了时代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2.《史记》追求历史真实的“实录”精神。

正如班固所评价的: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

司马迁传》)

3.《史记》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性。

《史记》歌颂了那些对历史有贡献的英雄人物和具有某种值得肯定的品行的历史人物。

《史记》还批判和暴露了丑恶腐朽的社会势力。

具有善恶分明的价值尺度和强烈的历史批判精神。

二、《史记》的艺术成就

1.《史记》综合借鉴了前代各类史书的体例,创立了以人物为本位的文学和史学的结合的纪传体体例。

2.《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展示了三千年的历史,可谓是一幅历史人物的画卷。

从上层社会的统治者到下层社会的小人物,无所不有。

因此,《史记》的文学性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

《史记》所涉人物四千余个,其中许多是塑造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3.《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艺术手法:

(1)围绕人物性格的刻划和形象的塑造精心选材、谋篇布局。

常常是抓住人物生平中的重大事件,或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来组织安排。

(2)以性格化的人物语言和典型性的人物行为,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

尤其善以细节描写传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

(3)在人物的矛盾冲突中,在戏剧性的情节场面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4.《史记》的语言风格总体上说,具有朴拙通畅、雄浑劲健、疏荡爽朗,横放不羁的特点,但也有多样的显现。

《史记》大量地使用人物对话,多能做到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叙述语言丰富生动、简洁精炼、明白晓畅。

有口语化、通俗化的倾向。

《史记》的语言还具有强烈的抒情特征。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一、《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先秦时期的史著主要是编年体和国别体,以记事和记言为主,已有记叙人物的成分。

《史记》综合借鉴了前代史著的体例,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我国历史散文的发展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也是传记文学发展成熟的标志。

二、《史记》是后世史学和文学学习的范本,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史记》的求实求真的创作精神和批判精神影响着后世的史学和文学的创作。

《史记》中优秀的人物形象的人格精神沾溉着后世文人的人格精神。

2.《史记》是古代文章的典范之作,其写作方法、语言艺术、文章风格等,都为后世散文家所模范、学习。

唐宋古文运动、明代前后“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推崇《史记》,并深受其影响。

3.《史记》对后世小说和戏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史记》有些篇章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因素,为小说、戏剧的创作提供了艺术手法上的借鉴。

并且《史记》中的一些人物故事,也为后世历史小说、历史戏剧所取材。

一、《项羽本纪》

1.《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

它记叙了项羽由少年时期到起义,由起义灭秦到楚汉争斗,直至乌江自刎的一生经历。

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的形象。

形象中透视着作者的赞美、同情、哀惋之情。

这是一曲英雄的颂歌与哀歌。

2.《项羽本纪》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

一、吴中起事。

二、杀宋救赵。

三、鸿门宴。

四、楚汉之争。

五、垓下之围。

3.《项羽本纪》比较集中地刻画了项羽的性格,他勇武豪壮、叱咤风云,而又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作者从多角度展示了一代霸主项羽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本文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围绕中心人物选择材料,以人物命运的变化为线索,串联起人物的事迹和历史事件,来结构全篇。

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则是文章布局中由成功到转折至失败的关键。

作者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气质与形象做到了精心选材与组织结构。

(2)善于将人物事迹和历史事件故事化,善于构造矛盾冲突和戏剧性的情节、场面,从而使人物形象在故事化、戏剧性的情节和矛盾冲突中展示出来。

(3)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特征,以典型的细节描写和人物性格化的语言刻划人物的性格。

同时,加强了一些场面描写,来创造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此外,还运用了对比及侧面描写的手法。

第四章?

东汉散文

班固和《汉书》

一、班固

1.班固的家学渊源和正统儒家思想。

自西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渐进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及文化领域的主导思想。

班固的祖父班穉、父班彪,均是崇尚儒学的学者。

因此社会的文化思想背景及家学的渊源育成了班固的正统儒家思想。

班固的儒家思想所秉承的是董仲舒开创的汉儒思想体系,原始儒学的基本精神和阴阳五行天人互渗的理论色彩,在其思想中都有明星的体现。

2.班固是集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博学的学者。

《汉书》经学著作有《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是根据章帝建初四年诏令群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大义而撰集的。

史学著作有著名的《汉书》。

文学创作成就最突出的是辞赋。

二、《汉书》

1.《汉书》的成书

《史记》的汉代史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班固的父亲班彪曾写《史记后传》欲补足汉史。

在此基础上,班固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汉书》的部分是由班昭和马续补写的。

2.《汉书》的体例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基本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将“世家”并入“列传”。

《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体例,对后代史家多有影响。

《汉书》不仅增补了武帝后的历史,也对武帝前的历史进行了一番加工、整理和补充。

《汉书》还增添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等。

总之《汉书》承《史记》的体例而更加详备严整。

3.《汉书》的思想观点

(1)《汉书》的基本思想观点,是立足于儒家的正统思想,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和道德秩序出发,并以之作为立论和评价历史的根据和尺度。

因此,它显得具有儒家学术思想的醇正性,而缺乏《史记》学术思想的兼融性、宏阔性和个性特征,以及深刻的批判精神。

(2)但是《汉书》仍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实用理性、道德精神和人本思想,以及古代的“实录”的史学传统,重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客观反映。

因而,还是能够以严肃的学术态度比较真实地再现了一代的历史。

它歌颂褒扬了那些忠于国家和民族、对社会有所贡献、能够体恤人民疾苦、个人品德高尚的历史人物。

批判和暴露了那些专横暴虐、鱼肉百姓、残忍狠毒、谄媚卑鄙的历史人物。

维护封建正统的价值观、道德中心主义和对人本思想的重视,构成了《汉书》思想的核心。

4.《汉书》的艺术成就

(1)《汉书》的艺术成就也和《史记》一样主要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汉书》的优秀篇章,如《苏武传》、《李陵传》、《朱买臣传》、《霍光传》等,都以生动细腻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地再现了人物的形象。

一部《汉书》也是西汉各类人物的形象的画卷。

(2)《汉书》在选材结构上同《史记》一样都是以主要人物为中心,在叙事上也以人物行为和人物语言为主,人物描写也具有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也注重细节的描写。

因此,《汉书》的基本的艺术手法仍继承于《史记》。

(3)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学术思想的渊源不同,以及个人的人格、气质、才情各异,《汉书》还是显示着自己的特点。

首先,《汉书》材料更丰富,组织更严密、条理更清晰,较《史记》更加谨严整饬。

其次,《汉书》的叙事描写,虽不象《史记》那样疏荡爽朗、奇崛变化,但却具有细腻工致、精确严谨的特点。

正如前人所评,“太史公书疏爽,班固书密塞”(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四),《史记》“文直而事覈”、《汉书》“文赡而事详”(范晔《后汉书·

班固传赞》)。

第三,《汉书》的主体风格典雅温厚,与《史记》宏放恣肆的主体风格迥然不同。

刘知几《史通·

论赞》评曰:

“孟坚辞惟温雅,理多惬当。

其尤美者,有典诰之风。

”班固的文风是其儒者风范的显现。

一、《苏武传》

1.《苏武传》是《汉书》写得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苏武传》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的艰苦卓绝的经历。

二、记叙了苏武返国后的一些情况。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无限赞美之情,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的忠臣义士的形象,讴歌了苏武的爱国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2.《苏武传》的艺术特点:

(1)苏武的形象塑造得崇高壮烈、生动感人,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形象塑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在于作者的人格审美的观照及审美情感的透入。

(2)围绕中心人物选材,详略得当,剪裁得体,结构严谨。

对最能反映人物本质精神和思想性格的材料,加以细致的描写,如卫律逼降、李陵劝降。

而对苏武的官职及两国互扣来使等一般情况一带而过。

(3)《苏武传》最基本的艺术手法,是以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及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但也运用了正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

(4)《苏武传》的语言不仅精炼准确,而且表现力和形象性。

叙事语言精炼传神,描写如画;

人物语言深入到了人物精神与心理世界的深处。

其他散文作家和作品

一、王充和《论衡》

1.王充是东汉著名的政论散文作家。

他不满当时的思想学术风气,起来批判和纠正时俗的虚谬。

他的异端思想、叛逆精神和自觉的批判意识,体现着东汉思想学术倾向的一种新的变化。

2.《论衡》针对思想学术界积存已久的“虚妄”问题,诸如圣贤之错、经学之谬、史书之悖、天人感应、谶纬迷信、鬼神生死等等,进行了批判和辩说,体现了王充的敏锐的思想和深刻的反思,以及大胆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其重要篇章有《问孔》、《刺孟》、《求知》、《知实》、《论死》、《订鬼》、《自然》、《物势》等篇。

3.《论衡》中有些篇章,诸如《艺增》、《超奇》、《佚文》、《对作》、《自纪》等,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

他视文章的实用价值和功利目的性,主张文章要有补于世。

他反对模拟抄袭,注重个性独创,主张文词浅易,通俗易懂。

4.《论衡》在艺术上也独具一格。

全书主以论辩,作品既运用了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论证,又有充分的逻辑推理和辨析,深入浅出,反复驳难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文章通俗自然,朴实无华,简洁精练,却不乏雄辩之风。

王充的文章富于创新性,在汉代散文中独树帜。

5.王充之后还有王符、仲长统,被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王符著有《潜夫论》,仲长统著有《昌言》。

此外崔实著有《政论》。

这些作品都是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的产物,都是针对着现实的政治弊病而发的,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积弊。

第五章?

汉代的辞赋

汉代辞赋概说

一、汉赋的来源

赋之一词在先秦已经出现。

《周礼·

春官·

大师》说太师“教六诗:

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这是《诗经》的一种表现手法。

即朱熹所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诗集传》卷一)。

后来的赋体文学也主要运用这一手法,而发展得更为充分。

作为文体的赋,最早是荀子的《赋篇》,它是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

大体说来,赋源于古诗,奠基于楚辞,形成和兴盛于两汉。

班固说:

“赋者,古诗之流也。

”(《两都赋序》)又说:

“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讽,咸有恻隐古诗之意。

艺文志》)班固把荀子的《赋篇》和屈原的作品都看成赋,并认为是源于《诗》。

刘勰说:

“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与楚辞也。

”(《文心雕龙·

诠赋》)对汉赋形成影响最大的还是楚辞,因为楚人入主中原带来了楚辞,其次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和先秦散文的文体形式和表现手法。

总之,汉赋吸收综合了多种文学因素,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

二、汉赋的概念

汉赋:

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文体,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是诗歌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

赋既有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的特点,又有散文句型自由,无严格的格律限制的特点。

兼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是两者的综合性文体。

赋源于古诗,奠基于楚辞,形成和兴盛于两汉。

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它包括骚体赋、汉大赋和小赋(抒情小赋),但典型的汉赋是大赋。

骚体赋:

骚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品而写成的一种赋。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

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汉大赋(新体赋):

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

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份较多;

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

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

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小赋:

小赋在形式上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句式多样。

有的通篇用四言,有的四、六言兼用。

小赋在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

在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的清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

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

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

三、汉代辞赋的发展演变历程

汉代辞赋的发展演变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西汉开国至武帝初年,是汉赋的形成期。

这一时期的辞赋呈现着由楚辞向汉赋过渡的形态,并最终确立了汉大赋这种新体赋的形式。

代表作家有贾谊和枚乘。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第二阶段,从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以新体赋即汉大赋的创作为主流,并达到了完全成熟和极度兴盛的境地。

武帝、宣帝之时是汉赋创作的鼎盛时期,西汉末年以降则出现了创作中的模拟风气。

形成了劝百讽一,润色鸿业,“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

诠赋》)的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

代表作家有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

第三阶段,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是汉赋的转变期。

这一时期汉大赋的创作趋向于衰落,带之而起的是抒情小赋创作的蔚起。

张衡首开其风,其后的重要作家有赵壹、蔡邕、祢衡等。

贾谊和枚乘

1.贾谊是汉初著名的辞赋作家。

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有赋七篇,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旱云赋》三篇。

2.贾谊辞赋的特点:

贾谊的赋作继承了屈原楚辞的创作精神,刘熙载《艺概·

赋概》说:

“屈子之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