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实验探究题3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2451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考实验探究题3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中考实验探究题3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中考实验探究题3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中考实验探究题3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中考实验探究题3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中考实验探究题3文档格式.docx

《北京中考实验探究题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考实验探究题3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中考实验探究题3文档格式.docx

第三步:

依据右图装置,对A、B、C进行实验。

①加热固体A

B溶液无明显现象。

A是Na2CO3

②待①停止加热后,通过长颈漏斗向C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B溶液中有气泡逸出并有白色沉淀生成。

B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四步:

依据右图装置,对B、C进行实验。

被加热的试管口有无色液滴生成,B溶液中有气泡逸出且溶液变浑浊。

C是

利用排除法得出:

D是NaOH

(3)实验反思:

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发现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请用物理方法继续鉴别。

实验现象和结论

 

2.(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

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是。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食品保鲜袋进行了如下研究。

【研究课题】食品保鲜袋的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由NaOH和CaO组成的吸湿剂;

无水硫酸铜可作吸水剂,且吸水后由白色变为蓝色。

【提出猜想】保鲜袋可能由“碳、氢、氧”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实验设计】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利用燃烧法测定保鲜袋的元素组成。

【实验步骤】

(1)按上图图示连接好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按图示装好药品和1.4g剪碎的保鲜袋样品,除D、E、F外将仪器按原图组装。

(4)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后,将已称重的D、E两干燥管和未称重的F干燥管接到C的尾端。

(5)点燃C处的酒精灯,直至保鲜袋子碎片完全燃烧。

(6)熄灭酒精灯并继续向A中注水一段时间。

(7)分别对D、E进行第2次称重。

【实验分析】

(1)B处的浓硫酸的作用是。

F处干燥管的作用是。

(2)在点燃酒精灯前,要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

(3)熄灭酒精灯后继续向A中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

【实验结论】第1次对D、E称重质量分别为;

第2次对D、E称重质量分别为,则该食品保鲜袋的元素组成为。

4.(5分)已知2H2SO4(浓)+C△CO2↑+2SO2↑+2H2O。

为了证明木炭与浓硫酸反

应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生成,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下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中甲同学在C中盛放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乙同学在C中盛放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两位同学在其他装置中盛放的药品相同且适量。

ABCD

【提供资料】

①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CO2与饱和NaHCO3溶液不发生反应;

SO2+2NaHCO3Na2SO3+H2O+2CO2。

③C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发生反应;

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发生反应。

④SO2+Ca(OH)2CaSO3↓+H2O

⑴D中盛放的试剂是▲。

⑵观察到▲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硫生成。

⑶甲、乙两位同学能够实现实验目的的是▲,另一位同学不能实现实验目的的原因是▲。

5.(8分)一瓶无色液体A,含有NaCl、NaOH和Na2CO3中的两种;

一包白色粉末B,含有CaO、Ca(OH)2和CaCO3中的两种。

化学小组的同学决定探究A和B的成分。

【查阅资料】

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②CaCl2+Na2CO3CaCO3↓+2NaCl;

③Ca(OH)2溶于水时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根据图示过程回答问题。

⑴固体C为▲,写出滤液1与液体A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液体A中一定含有▲,白色粉末B中一定含有▲。

⑶若液体A滴加适量,则滤液2中的溶质组成可能为▲。

【继续探究】

⑷对白色粉末B的成分作出进一步的判断,最简单的方法是▲。

⑸对无色液体A的成分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其实验方案是▲。

6.(8分)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氧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剂:

固体氧释放剂。

B剂:

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1.用法与用量:

将A剂、B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氧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2.规格:

50g/包B剂:

3g/包

【提出问题】A剂的主要成分和B剂的作用各是什么?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化学式2Na2CO3·

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

过碳酸钠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做出猜想】猜想Ⅰ:

A剂可能是过碳酸钠。

猜想Ⅱ:

B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设计实验】请你帮助小丽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验证猜想Ⅰ

主要操作步骤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①

如左图,取少量A剂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

然后___▲___。

生成大量气体

___▲___。

实验②

另取少量A剂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倒入另一只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稍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此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综合上述①、②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A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

验证猜想Ⅱ

解释或结论

实验③

将一包A剂和一包B剂放在盛有水的制氧仓中,制完氧之后,取出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称得固体质量为3g

实验④

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综合上述③、④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B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反思拓展】请你针对制氧剂的保存或反应后的剩余物的处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7.(6分)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

已知装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

小资料:

HCl气体极易溶于水。

(1)打开A中的玻璃塞和活塞,B中实验现象是。

B中的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因是。

C中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2)一段时间后,关闭A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开弹簧夹K2及E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E中的活塞,并用弹簧夹K2夹紧橡皮管。

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解释C中呈现的现象的原因是

8.(7分)有一包白色的固体粉末,可能是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二种,化学小组对其组成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资料:

1.酒精灯加热温度约500~600℃;

2.NaOH318.4℃熔化不分解,1390℃沸腾不分解;

3.Na2CO3+CaCl2→CaCO3↓+2NaCl

4.Na2CO3溶液呈碱性;

CaCl2溶液呈中性

(1)完成实验报告的内容:

实验操作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小烧杯中,至无气体产生时,停止加热

(小烧杯内盛有澄清的石灰水)

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剩余白色固体物质

粉末中一定含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取实验①所剩余白色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实验①所剩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2)为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NaOH的方案是:

取实验①所剩余白色固体少量,

9.(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当观察到玻璃管A中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

小明认为: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

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她增加了一个实验:

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3Fe2O3+CO2Fe3O4+CO2

(2)四氧化三铁(Fe3O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因此,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请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金属铁。

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除上述方案,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将该试剂与黑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10.(7分)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Ⅰ.常温下,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

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COOHCO↑+H2O。

Ⅱ.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设计及操作】

(1)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

①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尾气处理(填序号)。

②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

装置乙的作用是。

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为检验氧化铁是否反应完全,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应。

上述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

11.(7分)有一包未知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硫酸铜六种物质中的四种。

兴趣小组为确定其组成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进行定性探究。

实验结论及分析

(1)取少量该未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粉末部分溶解,

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

白色滤渣不一定是原粉末中的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滤液中存在碱性物质。

(3)向

(2)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

【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定量探究。

实验测得固体B中含15g氯元素。

试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进行分析。

(1)乙组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和。

(2)该未知粉末的组成可能是。

12.(5分)在检验一包混有氧化铁的铁粉中氧化铁含量时,某小组同学称取10g该样品,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你一同参与并解答问题。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他们想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

化来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时,你

认为B中最好应使用▲的浓溶液,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从防止大气污染和节约资源角度考虑,你对尾气处理的建议是▲。

(4)实验完毕后,某同学称得A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9.04g,装置B增重2.64g,则该铁粉样品中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13.(8分)实验室有一无色溶液的试剂瓶由于保管不当,其残缺的标签只剩下“Na”的字样,为了检验其中的成分,请你与小明同学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调查了解]获悉无色溶液的溶质是初中化学常用的碱或盐。

[查阅资料]获悉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氯化银和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实验探究]小明同学根据猜想,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有关内容如下:

猜想

可能的现象

结论

一、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滴入两滴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色

酚酞试液无变化

猜想成立

猜想不成立

二、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滴入适量硝酸,然后滴入硝酸银溶液

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后出现白色沉淀。

若与上述现象不同

三、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滴入适量盐酸,然后滴入氯化钡溶液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猜想二是▲,如果猜想成立,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2)小明的猜想三是▲,如果猜想成立,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的猜想一所述实验现象和结论是否正确?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4)除了小明的三种猜想外,请你再补充一种,并验证你的猜想:

补充的猜想

可能的现象和结论

答案

1.(8分,每空l分,最后一问2分。

(2)

B是Ca(OH)2

E是CuSO4

溶液均呈碱性

Ca(OH)2+CO2CaCO3↓+H2O

NaHCO3

(3)NaOH和Na2CO3;

20oC时,分别取25g的A、D两固体于烧杯中,再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

若A有部分未溶,D全部溶解,

则A是Na2CO3,D是NaOH。

若A全部溶解,D有部分未溶,

则A是NaOH,D是Na2CO3。

2.(7分)

(1)CaCO3+2HClCaCl2+H2O+CO2↑

(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并放出热量。

(3)关闭K3时E中无现象,打开K3时E中溶液变浑浊。

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

(2分)写出1个给1分。

3.(6分)

【实验分析】

(1)吸收水分。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CO2进入E装置。

(2)排出玻璃管C中的空气;

将足量的氧气充入到C装置中,确保样品完全燃烧。

(3)使C中的水蒸气及CO2气体完全被D、E装置吸收。

【实验结论】碳元素和氢元素。

(2分)

4.(5分)⑴澄清石灰水⑵B中品红溶液褪色

⑶乙甲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干扰了对二氧化碳的检验。

(2分)

5.(8分)⑴CaCO3Na2CO3+Ca(OH)2CaCO3↓+2NaOH

⑵Na2CO3CaCO3

⑶NaOH或NaOH和NaCl

⑷取B放入水中,看是否放热

⑸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或过量)氯化钙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溶液A中含有NaOH和Na2CO3,若溶液不变色,溶液A中含有NaCl、Na2CO3。

(2分)

6.(8分)

滴入稀盐酸,将导管末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剂溶于水有碳酸盐生成

A剂溶于水有过氧化氢生成

另取少量A剂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实验③所得干燥固体,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B剂在使用前后质量不变

B剂在制氧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制氧剂应放在干燥、阴凉处或B剂可重复使用

7.(6分)

(1)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浓盐酸中的氯化氢气体进入B也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CO2+Ca(OH)2→CaCO3↓+H2O

(2)白色浑浊消失,变为澄清溶液;

过氧化氢分解出的氧气使稀盐酸进入到C中,难溶的碳酸钙被稀盐酸溶解。

8.(7分)

(1)①NaHCO3②2NaHCO3→Na2CO3+H2O+CO2③有气体产生

④Na2CO3⑤Na2CO3+2HCl→2NaCl+H2O+CO2↑

(2)⑥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使沉淀完全,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若溶液变红,则产物中有NaOH;

若溶液不变色,则产物中没有NaOH(2分)

9.(8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Δ

同意

根据资料可知,在此条件下会发生反应:

3Fe2O3+CO====2Fe3O4+CO2,生成的Fe3O4也是黑色固体且能被磁铁吸引,同时生成的C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分)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若产生气泡

若没有气泡产生

则黑色固体中含金属铁

则黑色固体中不含金属铁

硫酸铜溶液是否有红色固体生成(方法合理得分)

10.(7分)

(1)①甲→乙→戊→丁→丙(2分,有错不得分)

②产生CO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除去CO中的甲酸气体

③红色粉末变成黑色Fe2O3+3CO2Fe+3CO2

(2)不正确,未反应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生成的铁反应,溶液也可变为浅绿色。

11.(7分)

一定不含硫酸铜,

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有气泡生成

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分析:

(1)CaCO3+2HCl=CaCl2+H2O+CO2↑

(2)Na2CO3、NaCl、CaCO3、NaOH或Na2CO3、NaCl、CaCO3、CaO(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