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227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自考《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自考《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自考《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自考《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

《自考《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

自考《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2020年自考《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语文学习方式:

是指学习者学习语文学科内容时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

它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理品质,反映了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是一般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当中的实践和运用。

  2.语文学习方法:

是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采用的有效策略、技术、手段和方式的总和。

它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语文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

其中,有人专门总结的特殊定向的学习训练方法,可对其他学习者产生启发效果和借鉴作用。

  3.语文学习习惯:

是学习者在语文学习活动特征和方式上表现出的模式化和固定化的行为倾向。

它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的,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简答、论述:

  1.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教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首先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盲目地学习,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以小组或团队的方式组合起来,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适时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

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更加注重问题的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学生是被动学习,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弥补讲授法的不足,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要彻底抛弃讲授法,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议:

  首先,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生观。

语文知识是人文性的不应该被僵化,学生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独立存在,是不应当被人塑造和控制的。

  其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能够控制课堂局面,运用恰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再次,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大胆质疑、探索。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同时激发竞争意识。

课堂讨论之前先要求独立思考,不准发言,将各自的疑惑或观点作简要记录之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话可说。

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准备之后带到课堂上交流,这要求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

  除此之外,培养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

这一方面规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主体性的彰显和个性的呈现,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还能有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

 3.自选一篇课文,设计合作学习的方案

  《学会合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3、初步认识演讲词的结构特点,学习文中列举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侧重点的不同,体会培养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玻璃瓶和七个彩球)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审题质疑

  1、故事导入:

某大公司是当地最有实力且员工待遇很高的单位,因此该公司的人才招聘竞争十分激烈。

最后的一场招聘测试是在一个雨天进行的。

候选对象都端坐在公司的大厅内等待测试。

大厅内已准备好一半人的雨伞。

测试时间快到了,主考官说:

“从这里到考场要穿过一个露天的走廊,请大家抓紧时间进场。

”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行动起来:

有的抢过一把雨伞就跑,有的两人共撑一把雨伞,有的索性冒雨前往。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就是最后一场考试。

同学们猜一猜:

最终被聘用的是哪些人?

  答案是那些共打雨伞的人。

因为该公司认为:

一个团体能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与人之间的精诚合作,他们需要的正是会合作的人。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体会?

  2、揭示课题:

看来,合作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合作(板书课题:

学会合作)。

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合作,完成这一课的学习吧。

  3、读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自由质疑。

  

(1)什么是合作?

(2)为什么要合作?

(3)怎样合作?

……

  4、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勤于思考的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借助课后生字的拼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思考:

课文围绕“合作”讲了几方面的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节合作读课文,要求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配合默契。

  

(2)指名回答课文讲了哪几方面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合作的重要性→怎样卓有成效的合作→呼吁人们学会合作

  (第1—3自然段)(第4—6自然段)(第7自然段)

  (3)课件出示: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立、典范、悠扬、倾泻、和谐、协作、顾名思义、卓有成效、情不自禁

  分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

最先完成者就是我们今天的小组合作典范,请他们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并谈谈成功合作的原因。

  齐读生字词。

  3、指导书写易错生字。

 三、研读事例,感悟合作

  1、过渡: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4、5、6自然段,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2、为什么不直接说道理,而要选择两个事例来说明呢?

  (因为4、5自然段的两个事例分别说明了第6自然段的两层意思,用事实说话更能让人信服。

  研读事例一:

交响乐团演奏

  

(1)分男、女生齐读第4自然段,师发现读得节奏快慢不一,并不整齐,问:

为什么我们这么简单的合作都没有完成好呢?

而一个拥有上百人上百种乐器的交响乐团又是如何合作的呢?

  

(2)课件出示交响乐团演奏乐曲的音像资料,让学生置身于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中。

结合观看欣赏的体会,理解“悠扬”“倾泻”“流向天宇”“流进人们的心田”的意思,并充分地指导朗读。

思考:

为什么他们能奏出如此美妙的乐曲呢?

读读课文,找出答案。

(扣住“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和“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协作精神”等词语,引导体会“团体目标”和“协作精神”的重要)。

  (3)分组讨论:

为什么作者一定要选这个事例呢?

不选取拔河比赛作例子呢?

这个事例与作者的观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总结:

因为交响乐团的合作更复杂,更庞大,这是合作的典范,选举的是典型事例,最能说明作者的观点。

  (4)现在,让我们学习这种目标统一、团结协作的精神再来合作朗读第4自然段,大家有信心合作好吗?

(生齐读)

  研读事例二:

模拟逃生实验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实验步骤。

  

(2)让7名学生参与实验。

  (3)恭喜大家在规定时间内成功脱离险境。

我想采访实验中最后从房子里逃生的同学;为什么你选择最后一个出来,难道你不怕有生命危险吗?

  (4)“危难之中,方显英雄本色”,他的先人后己的精神是不是值得大家学习?

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当然,他的成功逃生更离不开另外六个同伴的合作,大家一起握手庆贺吧!

  (5)联系刚才的实验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如果大家争先恐后地出来,会出现什么状况?

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自由读)“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他要连说两个“真了不起!

”?

指导朗读。

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成功的合作还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

  3、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

为什么?

这两个事例说明的道理哪个更难做到?

  这两个事例强调的重点不同,表达的是两层意思,所以缺一不可。

作者用“不仅……而且……”这个关联词把它们连接起来,体现了递进的关系。

让我们把两个事例蕴含的道理再来完整地读一读,牢记住这句话。

(齐读第6自然段)

  四、略读首尾,总结全文

  1、其实生活中合作无处不在,课文中还列举了哪些事例说明?

请看课文第1-3节,思考:

为什么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

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默读1—3节,画出相关内容。

体会“不论……也不论……都……”、“只有……才能……”等关联词语的作用。

  2、小组讨论:

对于以上观点是否认同?

你能举出反例吗?

  3、看来,社会生活中的确离不开合作。

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合作是帮助我们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呼吁道(齐读第7节):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联系实际谈自己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切身体会。

  4、总结全文:

全文围绕“合作”这个话题从合作的重要性谈起,并列举了两个各有侧重点的典型事例说明怎样卓有成效的合作,最后呼吁人们学会合作。

全文条理清楚,说得通俗易懂、字字有理,这就是“事实胜于雄辩”的精彩所在。

  5、熟读全文,练习演讲。

  五、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有关“合作”的故事,收集有关“合作”的名言警句。

  2、模仿本文用典型事例说理的方法,写一篇“学会______”的演讲稿,并在班内进行演讲。

  一、试述语文课内教学与课外语文学习的关系

  二、谈谈语文新课标对课外语文阅读和写作有哪些要求P300—3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